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244)
2023(10554)
2022(8077)
2021(7585)
2020(5987)
2019(13038)
2018(13196)
2017(24211)
2016(13415)
2015(14803)
2014(14874)
2013(14380)
2012(13158)
2011(11979)
2010(12421)
2009(11631)
2008(11403)
2007(10739)
2006(9981)
2005(9247)
作者
(37453)
(31967)
(31400)
(30056)
(19789)
(15304)
(14146)
(12271)
(12163)
(11235)
(10988)
(10623)
(10163)
(10039)
(9737)
(9600)
(9353)
(9288)
(8973)
(8931)
(8270)
(7874)
(7661)
(7615)
(7340)
(7309)
(7237)
(6876)
(6497)
(6426)
学科
(57024)
经济(56873)
(49262)
(38413)
农业(32923)
管理(27896)
业经(22140)
中国(19630)
(18910)
企业(18910)
地方(15024)
方法(14267)
(14150)
(13419)
(12906)
农业经济(12537)
发展(11524)
(11499)
理论(10615)
(10282)
数学(9786)
土地(9725)
数学方法(9657)
(9619)
农村(9600)
教育(9356)
(9346)
建设(9159)
(9082)
(9008)
机构
学院(186787)
大学(181958)
(74279)
经济(72541)
研究(67108)
管理(66638)
理学(55798)
理学院(55187)
管理学(54137)
管理学院(53806)
中国(53189)
(53024)
科学(40470)
农业(40009)
(39356)
业大(34054)
(33768)
(33336)
中心(32859)
(32686)
研究所(30182)
(28461)
师范(28229)
(25207)
(24964)
财经(24922)
农业大学(24707)
北京(24414)
(23066)
(22504)
基金
项目(118431)
研究(93624)
科学(92533)
基金(82426)
(71166)
国家(70322)
社会(60259)
科学基金(59498)
社会科(55446)
社会科学(55430)
(49049)
基金项目(43340)
教育(42056)
编号(41796)
(39215)
成果(34730)
自然(34613)
自然科(33719)
自然科学(33714)
自然科学基金(33114)
资助(30862)
(30725)
课题(28778)
(27866)
重点(26577)
(25744)
国家社会(24228)
(24168)
(24140)
(23908)
期刊
(100466)
经济(100466)
(59831)
研究(57454)
中国(50364)
农业(40623)
学报(31178)
教育(28833)
科学(28351)
大学(24865)
(24387)
业经(23114)
学学(22815)
(21640)
金融(21640)
管理(21054)
(18685)
技术(16422)
农业经济(15014)
农村(14863)
(14863)
问题(14360)
图书(12981)
(12684)
经济研究(12500)
财经(12188)
世界(11157)
社会(10850)
(10567)
经济问题(10440)
共检索到30710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张云昊  
在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基础的小农经济背景下,当前我国农业机械化的主要特点是机械化耕作小农具占据主导地位。从现实来看,机械化耕作小农具对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有着不同的意义和作用。在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当前我国农业的机械化应不断提高专业化农机服务和倡导农户开展农机合作,同时,政府要逐步改善农村的道路体系,以使机械化耕作小农具发挥最大的效益。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刘国瑜  
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农民综合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着新农村建设的步伐。本文针对新农村建设的要求,提出了提高农民素质的措施。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冬琴  
在新的形势下,社会要稳定,关键在农村;农村要发展,主体是农民;农民要提高,关键靠教育。由于现行农民整体素质不高,农民知识化培训的任务十分繁重,而且迫切需要。本文结合巴中市李云一家培训的案例,运用人力资本形成理论从他们的年龄入手探索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不同年龄段农民培训模式。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杨汇泉  
在对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个体观"路径的困境进行分析,基于生态系统观提出应在系统的情境中认知个体需求和提供关爱服务,并尝试从发展型社会政策视角提出关爱留守儿童群体的"家庭生态系统观"。研究认为,在家庭生态系统内部,需在时间系统上注重事先干预,保证留守儿童家庭抚育决策时机与个体生命历程中"社会性时间"发生的一致性;重视支持留守儿童家庭功能实现的意义,强调家庭责任与权力的共存。在家庭生态系统的外部环境中,认为应首先定位好家庭的基础性角色,完善主体间的联动机制;积极投资家庭,加强家庭能力建设,通过改善家庭生态系统间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赵晓芬  
在全球面临气候和能源危机大环境下,我国作为一个农村地域辽阔,人口众多的大国,在全球低碳环保中起到重要的引领作用。我国推进新农村建设应以低碳理念视角,从政府引领低碳入手,强化农村居民低碳环保意识、农村低碳能源建设与利用到加快农村产业化步伐等方面,走出一条适合新农村建设的低排放、低能耗、低污染的低碳化道路。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李冰清  王占岐  金贵  
研究目的:从项目决策、项目管理、项目效益3方面选取24个因子,构建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土地整治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对湖北省浠水县清泉镇土地整治项目进行绩效评价研究,以提高新农村土地整治项目监管水平与工作成效。研究方法:基于熵理论的AHP权重调整法,基于S型函数的模糊综合评价法。研究结果:(1)浠水县清泉镇土地整治项目绩效水平良好,能推进当地新农村建设,达到了预定目标;(2)后期管护制度较差、农村基础设施资金投入相对不足是限制清泉镇土地整治项目绩效的主要原因;(3)此指标体系能反映土地整治项目特征,适用于土地整治项目绩效评价。研究结论:该结果能为今后土地整治项目实施提供参考与借鉴,建议从加快农村...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张大凯  
我国农村劳动者的文化素质现状不容乐观,急待提高以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就此,本文在阐述职业技术教育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强职业技术教育,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建议与措施。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周惠仙  
随着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国家扶贫工作力度的不断加大,中国的贫困人口逐年下降,为进一步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关系,国家提出并积极开展了以"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为总体目标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给扶贫攻坚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活力,如何充分利用新农村建设带来的机遇,并将两种力量整合在一起,使扶贫攻坚地区和人民早日脱贫致富,是理论界和实务界必须高度关注的问题,笔者拟就这一问题做一些探索。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沈伟  
中国行政导向的城镇化保障了城乡学校的基础建设,却也加速了人口向大城市的流动,对"后标准化"时代的校长领导力提出了新挑战。本研究选择Y市学校作为调查对象,通过混合研究法开展问卷调查和访谈,探讨城镇化背景下校长领导力的结构、影响及其情境性。研究发现校长的目标管理、评价和专业支持能够促进教师发展,校长的协调和专业支持有助于学校环境建设;校长的审时度势有利于学校的整体发展。基于此,本研究结合空间社会学的视角,提出校长在城镇化的进程中应具备情境智慧,将内部治理建立在情境认知的基础之上;破解当下固化的"领土法则",传递"人中人"的培养目标,涵养乡土文化。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黄晓雪  纪芬叶  刘亚丽  
农村新民居建设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和重要抓手,是统筹城乡发展的突破口和重要举措,是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有效途径。本文通过问卷、座谈、访问和实地调研等形式,对农村新民居建设的现状及其进展进行调查,针对新民居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探索性地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以期为全面健康有序推进农村新民居建设提供有益参考。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张正国  
本文从制度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了新农村建设对农村中介组织创新的需求,并探讨了农村中介组织创新的制度供给。认为要实现农村中介组织创新的均衡,必须从加快相关法制的建设、增强政府支持力度和教育培训等方面来改变农村中介组织创新制度供给不足的现状。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付登鑫  黄增付  
乡村振兴背景下,推进农业机械化是实现农村产业振兴的重要抓手,有利于促进农村产业兴旺。但是农业机械化的推广面临着诸多现实困境,本文对此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重视农机研发投入;完善农机购置支持体系,降低农机购置成本;鼓励农机社会化服务,补齐农机服务短板;加强农机手培训,培养专业化农机手队伍;推动土地规模流转,促进土地整治工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