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056)
- 2023(11487)
- 2022(9682)
- 2021(9056)
- 2020(7647)
- 2019(17810)
- 2018(17609)
- 2017(32995)
- 2016(18174)
- 2015(20829)
- 2014(21105)
- 2013(21121)
- 2012(19544)
- 2011(17713)
- 2010(18055)
- 2009(17118)
- 2008(17491)
- 2007(16415)
- 2006(14607)
- 2005(13194)
- 学科
- 济(77903)
- 经济(77842)
- 业(59176)
- 管理(54791)
- 农(50271)
- 企(38559)
- 企业(38559)
- 农业(33274)
- 方法(31200)
- 数学(26850)
- 数学方法(26580)
- 业经(22753)
- 中国(20523)
- 财(19998)
- 地方(19130)
- 制(17030)
- 学(14584)
- 发(13145)
- 贸(13082)
- 贸易(13077)
- 银(12816)
- 银行(12790)
- 策(12710)
- 易(12707)
- 农业经济(12539)
- 务(12174)
- 财务(12116)
- 财务管理(12079)
- 行(12076)
- 理论(11427)
- 机构
- 学院(263333)
- 大学(258174)
- 济(104135)
- 管理(102563)
- 经济(101546)
- 研究(87095)
- 理学(85868)
- 理学院(84953)
- 管理学(83485)
- 管理学院(82975)
- 中国(71474)
- 农(64560)
- 京(55803)
- 科学(54759)
- 农业(49606)
- 财(48459)
- 业大(46181)
- 所(44999)
- 中心(43598)
- 江(43442)
- 研究所(40425)
- 财经(36501)
- 北京(34853)
- 州(34635)
- 范(34469)
- 师范(34106)
- 经(32972)
- 省(31923)
- 农业大学(30578)
- 院(30185)
- 基金
- 项目(168420)
- 科学(130309)
- 研究(126031)
- 基金(117990)
- 家(102352)
- 国家(101347)
- 科学基金(85927)
- 社会(77273)
- 社会科(72664)
- 社会科学(72636)
- 省(69556)
- 基金项目(63178)
- 教育(57200)
- 划(56537)
- 编号(54502)
- 自然(54270)
- 自然科(52891)
- 自然科学(52877)
- 自然科学基金(51903)
- 资助(47299)
- 成果(44151)
- 发(37930)
- 重点(37856)
- 课题(37459)
- 部(36614)
- 农(35361)
- 创(34741)
- 创新(32473)
- 科研(32160)
- 性(31542)
- 期刊
- 济(128014)
- 经济(128014)
- 研究(73095)
- 农(67911)
- 中国(62057)
- 农业(45951)
- 学报(42518)
- 财(39372)
- 科学(38973)
- 管理(36118)
- 大学(32885)
- 学学(30786)
- 教育(29023)
- 融(27833)
- 金融(27833)
- 业经(27188)
- 技术(26263)
- 业(23804)
- 问题(17829)
- 财经(17388)
- 经济研究(16407)
- 版(16176)
- 农村(15324)
- 村(15324)
- 农业经济(15117)
- 经(14940)
- 图书(14677)
- 技术经济(14138)
- 资源(13756)
- 世界(13120)
共检索到41199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刘晓艳 杨印生
本文在对新农村建设各子系统辨识的基础上,分析了新农村建设系统具备生物功能的特征,具有耦合仿生的基础,具备耦合仿生的可行性。通过类比和模拟的方法,探讨了基于生物耦合仿生的新农村建设系统的耦合仿生特征及构成、耦合仿生的基本规律、耦合仿生机理、耦合仿生的条件和机制;通过对新农村建设系统与其内、外部环境进行各种能量交换过程中所产生的熵变,可测算新农村系统运行的混乱程度,找出干扰新农村系统无序的影响因素,以此判断系统的发展方向,进而提出协同管理策略,以期更好地实现新农村建设和社会和谐发展的目标。
关键词:
新农村 系统 耦合 仿生 协同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高明秀 赵庚星
研究目的:研究土地整理与新农村建设耦合关系模型,为量化研究二者耦合关系奠定基础。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系统分析法。研究结果:土地整理与新农村建设的耦合关系,在国家、区域和项目三个尺度层次上,均包括内容耦合、模式耦合和管理耦合三个方面,而其耦合协调的实现以国家和区域尺度为导向、以项目尺度为基础。研究结论:土地整理与新农村建设耦合关系模型,可为量化地研究和协调二者关系、推进二者健康协调发展提供依据。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梁陶
[目的]积极发展乡村旅游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研究两者之间的耦合协调关系,对促进新农村建设和乡村旅游的发展,实现农业产业转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方法]在构建新农村建设与乡村旅游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标的基础上,采用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模型,研究2010—2016年四川省新农村建设与乡村旅游发展之间的耦合协调关系。[结果](1)2010—2016年,新农村建设和乡村旅游发展评价值呈明显的上升趋势,新农村建设的评价值由0.169增加到0.751,增长了3.45倍,乡村旅游发展的评价值由0.033 7增加到1.0,增长了28.97倍,新农村建设和乡村旅游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2)2010—2016年,新农村建设与乡村旅游发展由低度耦合(2010年)向中等耦合过渡(2012—2016年),两系统之间的关联度较高。(3)2010—2016年,新农村建设与乡村旅游发展的耦合协调度逐年递增,耦合协调度由0.207提高到了0.650,由低度协调耦合逐步演变为高度协调耦合。[结论]四川省新农村建设与乡村旅游发展的整体效应和协同效应保持平稳增长,但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如何实现两者之间的互动持续发展仍然是今后要重视的问题。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陈敬芝
乡村旅游项目的开发有助于新农村建设,新农村建设同时又为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了物质保证,两者之间是相互的,有着特定的外在联系和内在制约。本文选取浙江省西部山区临安为案例做研究,从临安新农村建设现状和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出发,深入探讨二者之间的互动发展关系,并对新农村建设和乡村旅游发展工作二者呈现出良好互动性的村落进行深度剖析,从自然、社会、经济等方面寻求两者间的耦合点、制约新农村建设以及乡村旅游发展的条件,以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及乡村旅游二者的全面协调可持续给予科学性建议。
关键词:
新农村建设 乡村旅游 耦合协调发展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杨俊 王占岐 易平 金贵 胡学东
研究目的:系统分析山区县域土地整治项目实施概况及其空间分异规律,探索土地整治项目与新农村建设之间的耦合关系。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实证研究法。研究结果:(1)山区土地整治项目空间分异现象明显,投资规模乡镇间分布极不均衡;(2)土地整治项目个数与新农村建设之间无绝对相关性;(3)土地整治项目新增耕地、投资规模与新农村建设中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有较好的耦合关系;(4)现阶段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与土地整治项目之间的耦合度还相对较低。研究结论:山区县域应积极争取土地整治项目,转变土地整治观念,提高项目公众参与度,加大农村建设用地整治力度,逐步重视项目景观效益;同时新农村建设应该更多的反哺土地整治,进而使两...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王玉峰 蒋远胜
本文从系统学视角,以协同学为基础,构建了包括财政、金融、乡镇企业和农户四个子系统的新农村建设投融资系统协同度测度模型,并对我国2003—2011年新农村建设投融资系统的协同度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自2004年中央一号文件锁定"三农"问题,尤其是2006年开始实施新农村发展战略以来,系统协同度持续上升,但目前仍处于较低水平,尤其是财政子系统的有序度较低。
关键词:
新农村建设 投融资系统 协同发展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赵立民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也是国家"十一五"规划中解决"三农"问题的战略方向。旅游业符合新农村建设中的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和谐社会的国策取向。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建设新农村任务艰巨。为了发挥旅游业在加快新农村建设方面的主要作用,文章提出基于耦合理论的旅游业和新农村建设协调发展研究,构建旅游业和新农村建设的耦合模型,并进行评价,最后得出结论。
关键词:
耦合理论 旅游业 新农村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田建文 张学英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邵华 杨国良
高职校企合作办学是提升高职教学质量、强化企业研发能力、提高社会资源利用率的重要途径。文章通过分析高职校企合作的动因,对校企合作协同耦合机理和进程进行研究,提出完善合作机制、实现信息资源互通性、提高资源依赖性、加强相互信任性等措施,进一步加强高职校企合作协同耦合关系。
关键词:
校企合作 协同耦合 机理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石秀 侯光明 王俊鹏
管理创新与技术创新之间的协同关系在学界已达成共识,但由于其演化过程的复杂性与动态性难以用一般的经验研究方法直接观察,现有研究中鲜见两者协同关系的动态演化分析。针对上述理论缺口,根据社会技术系统理论描述企业创新行为,提出M-T创新系统耦合概念,建立其系统动力学模型,并利用Vensim PLE进行仿真运行,以探讨管理创新与技术创新协同关系的演化机理。结果显示:M-T创新系统演化具有典型的增长性、一致性与复杂性。管理创新系统和技术创新系统在耦合过程中共同发挥作用又因发展阶段各异,整体上显示出从交替主导到趋于一致的演化特征,并带来创新效率的增加。
关键词:
创新系统 系统耦合 系统动力学 演化机理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彭焜 朱鹤 王赛鸽 陈斌 魏文栋 李佳硕
能源和水资源之间存在紧密的耦合关系。以往的资源管理政策往往只关注单一资源,忽略了两者的关联性。为促进能源和水资源综合管理,有必要开展能源-水耦合关系和协同管理研究。从社会经济网络视角出发,论文综合运用系统投入产出和生态网络分析方法,构建了湖北省2007和2012年能源-水耦合网络核算框架。结果表明:1)2012年湖北体现能源最终消费量为14 304.93万tce,体现水资源最终消费量为346.66亿m3,相比2007年分别增长52.26%和7.89%,其中,体现在最终使用中能源与水资源流有近50%来自制造业;2)2007年湖北省水资源网络和能源网络的循环率都约为2.71%,与2007年相比,2012年水资源网络循环率显著增长至4.23%~4.40%,而能源网络循环率则变化较小;3)能源网络和水资源网络的系统鲁棒性都偏向于冗余度更高、效率更低的一侧;4)由于能源-水耦合网络的引入,2007—2012年间,在能源和水资源网络中,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部门对于大多数部门的控制都呈现不同程度的增强趋势。研究辨识了能源与水资源协同管理的关键部门和路径,为湖北省能源和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了理论与数据支撑。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朱俊
协同评价是解决系统间同步与共生关系的重要手段。针对经典耦合协同模型存在的多种问题与不足,文章提出了基于增长率和相离度的双系统协同评价模型,该模型能有效解决原模型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通过数学上的分析讨论了模型的相关性质。针对模型中的参数设置问题,通过仿真实验分析了其敏感性和稳健性,并通过算例进一步验证了所提模型的实用性与合理性。同时,进一步讨论了模型在多系统和非时序数据方面的扩展问题。新模型对解决社会经济发展各领域的系统协同性评价问题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陈润羊 张永凯
环境压力日益增大是当前新农村建设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构建环境经济的协同机制,不仅是我国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任务,也是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客观需要。在分析了环境经济协同的主体和作用领域的基础上,基于协同学、系统论、环境经济学等多学科的视域,构建了五个相互依存的机制体系:"环境优先"的协同目标与综合性的协同手段体系之间的双向反馈调节机制;"政府引导、企业带动、农户参与、社会组织服务"的协同主体作用机制;以生态补偿为核心的不同主体间、不同地区间的利益协调机制;农村城镇化、重点地区、关键产业和农村空间等协同重点领域的互推共促机制;以及达到协同目标、协同手段、协同主体和协同领域共同促进的组织管理机制。对新农村...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叶敬忠 那鲲鹏
目前关于新农村建设完成时间的研究,多是从学者的视角出发,缺乏农民视角的探讨。本文以社区为基础,对农民期望的新农村建设的完成时间展开了深入调查研究,发现八成农民认为新农村建设可以在20年以内完成。这也要求各地政府在以当地实际情况,加大力度建设新农村的同时,也要加强在政策上的宣传,不要给农民造成误解,让农民失望。
关键词:
新农村建设 完成时间 农民视角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赖雪梅
新农村建设是当前农村建设的重中之重,农村信用社是新农村建设的金融主力军,本文通过“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一新农村建设的二十字方针,分析了农信社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
农信社 新农村建设 互动双赢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