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386)
- 2023(7170)
- 2022(5826)
- 2021(5554)
- 2020(4329)
- 2019(9885)
- 2018(9874)
- 2017(17822)
- 2016(10064)
- 2015(11442)
- 2014(11778)
- 2013(11506)
- 2012(10684)
- 2011(9636)
- 2010(9886)
- 2009(9070)
- 2008(9157)
- 2007(8739)
- 2006(7815)
- 2005(7094)
- 学科
- 农(48378)
- 济(40635)
- 经济(40600)
- 业(32712)
- 农业(32282)
- 管理(20186)
- 业经(17650)
- 企(13183)
- 企业(13183)
- 中国(12883)
- 农业经济(12357)
- 地方(12261)
- 发(10361)
- 方法(10094)
- 制(9627)
- 村(9459)
- 农村(9436)
- 发展(8761)
- 展(8747)
- 建设(8289)
- 土地(7937)
- 教育(7689)
- 策(7684)
- 理论(7560)
- 数学(7229)
- 财(7188)
- 数学方法(7139)
- 体(7058)
- 贸(6917)
- 贸易(6908)
- 机构
- 学院(141160)
- 大学(131461)
- 济(53146)
- 经济(51713)
- 管理(50570)
- 研究(46178)
- 农(45073)
- 理学(42367)
- 理学院(41898)
- 管理学(41153)
- 管理学院(40897)
- 中国(38064)
- 农业(33706)
- 京(28139)
- 科学(28135)
- 业大(27449)
- 江(25394)
- 中心(23681)
- 所(23088)
- 财(23047)
- 范(21221)
- 师范(21067)
- 农业大学(20600)
- 研究所(20272)
- 州(20123)
- 省(19233)
- 北京(17265)
- 经济管理(16910)
- 财经(16829)
- 技术(16764)
- 基金
- 项目(86541)
- 研究(72175)
- 科学(66324)
- 基金(57068)
- 家(48401)
- 国家(47706)
- 社会(43404)
- 社会科(40305)
- 社会科学(40296)
- 科学基金(39988)
- 省(38279)
- 编号(34714)
- 教育(32159)
- 基金项目(30570)
- 划(29190)
- 成果(28285)
- 农(27287)
- 课题(23645)
- 自然(22312)
- 自然科(21671)
- 自然科学(21669)
- 资助(21303)
- 自然科学基金(21265)
- 发(21223)
- 年(20117)
- 重点(19224)
- 性(19025)
- 部(18314)
- 创(17910)
- 发展(17750)
共检索到23114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厉晓华
农村落后其根本原因在于农村教育相对落后和农村文化力的缺失,对此我们提出了一系列政策建议:把农民培训的经费纳入中央和地方政府固定的正常的财政支出;义务教育经费全部由公共财政负担的原则;切实加强高校农学专业的建设;减轻或免除高校农学专业学生的学费等。
关键词:
新农村 文化力 农业 农民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厉晓华
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和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平衡性,决定了我国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的长期性和艰巨性。由于农村文化力短缺现象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要根本上解决新农村建设的“素质”瓶颈,应该从构建制度化的农民培训体系;平等的教育体制;人才和优质劳动力向农村、农业“回流”的机制等文化力支撑体系入手,从长远和根本上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保障。对此,我们提出了一系列政策建议把农民培训的经费纳入中央和地方政府固定的财政预算支出;义务教育经费全部由公共财政负担;切实加强高校农学专业的建设;减轻或免除高校农学专业学生的学费等。
关键词:
新农村建设 文化力 支撑体系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吴鸣 刘蓓 李向京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作了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决策,是新时期解决“三农”问题和统筹城乡发展的重大举措,也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一项长期而艰巨的重大历史任务。本文立足于我国的基本国情,针对农村人才匮乏现状,提出了“智力反哺”战略,并提出了具体的实施方案,旨在为培养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所需的人才提供参考。
关键词:
新农村建设 智力反哺 工业反哺农业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周素红
金融是经济的核心,金融支持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基于当前农村金融支持存在的问题,从构建多层次农村金融体系、明确和调整农村金融机构的功能和定位、加大金融资源反哺农业的力度、探索和创新支农金融服务的渠道、规范民间金融发展等方面提出了金融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途径。
关键词:
金融支持 新农村建设 途径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李淼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新时期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措施,也是扩大内需、增强国内经济发展的有力载体。文章在介绍我国新农村建设现状和国外农村建设成功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归纳我国新农村建设所面临的实际问题,探讨和总结出几种可行的新农村建设模式。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禹拥军 田淑敏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推动“三农”工作的一项战略举措。本文初步分析了现阶段京郊建设发展的主要问题,提出在新农村建设中,要明确建设发展思路,依据不同的情况确定不同的新农村发展类型和模式,力求达到十个方面的标准。本文最后指出,在政府政策措施的引导、规范下,京郊新农村可实现健康、协调、可持续的发展。
关键词:
新农村建设 类型 模式 标准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严伟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农村落后其根本原因在于文化的落后,由于文化的落后导致农民整体素质低下,农村发展遭遇了素质"瓶颈"。通过探讨新农村建设文化力与相关概念的关系,借鉴对新农村文化力建设的规律,对新农村文化力的内涵进行解读和分析,研究文化力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并初步构建新农村建设文化力评价体系。
关键词:
新农村 文化力 文化 文化建设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刘天军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发展农村经济和改善农民生活的必备条件,是城乡协调发展的关键纽带,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物质基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完善的基础设施来支撑。因此,在加快新农村建设中,应着力于基础设施建设管理。
关键词: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新农村建设 管理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杨成吉 李雪莲 丛丽红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也是党中央根据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做出的一个重大战略决策。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力量,不提高广大农民的整体素质,不培养一大批新型农民,建设新农村的任务就不能完成。农民知识化是我省现代农业建设的"十化"之一。如果没有农民的知识化,新农村建设就变成了"空中楼阁"。因此,农民知识化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智力支撑。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张宏升
现代农业的发展,可以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更加扎实的产业经济基础和更加充裕的物质条件,是新农村建设重要的产业支撑。针对我国现代农业发展面临的难题,本文提出了"科技先导、龙头切入、重点突破"的发展思路和加快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现代农业 产业支撑 发展思路 对策建议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夏清明 李静 牟秋菊
新农村建设需要科技的有力支撑,只有持续不断的科技支撑,新农村建设才能健康稳步地向前推进。科技进步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基础而长效的作用,要以发展特色农业、高技术农业和培育科技型龙头企业为重点,构筑各具有地方特色的新农村科技支撑体系,使科技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强大驱动力。
关键词:
新农村 科技支撑 对策研究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刘玉来 余彬盛
社会主义新农村科技支撑体系的构建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科研机构、企业、农民等多元主体的广泛参与,各主体的结构状态、激励水平与创新活力直接决定了其支撑效果。目前,新农村科技支撑主体的支撑力明显不够,具体表现为科技研发与推广体制、农业企业及农业科技园区内部管理体制、创新机制落后,科技开发投入不足,科技服务模式落后,管理主体职能缺失,建设主体知识匮乏等。因此,必须加强科技支撑主体的培育。
关键词:
新农村建设 科技支撑 主体培育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刘瀑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是全面解决“三农问题”的切入点,是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落脚点。但面对中国70.8%的人仍然以农为生、58.2%的人还住居在农村的局面,如何实现这一宏伟的目标与历史重任?笔者认为无外乎三个层面:农业.农村.农民,也即三大战略转换:一是农业的产业化转变;二是农村社会形态的转型;三是农民身份的转换。但这三大战略的转换需要产业的有力支撑,只有夯实这一经济基础,建设新农村的可持续性和有效性才能从根本上实现。
关键词:
社会主义新农村 产业 产业集群 持续发展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张文丽
在国家财力十分有限的条件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还必须立足于农村本身,走农村自我发展、集体自我积累、农民自我投入的"内生型"发展道路。发展集体经济不失为一个重要的选择,但也存在着进一步完善的必然性。
关键词:
集体经济 新农村建设 功能 思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