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575)
2023(15180)
2022(12686)
2021(11740)
2020(9707)
2019(22243)
2018(21899)
2017(41201)
2016(22592)
2015(25443)
2014(25169)
2013(24849)
2012(23318)
2011(20888)
2010(20886)
2009(19338)
2008(19345)
2007(17739)
2006(15490)
2005(13572)
作者
(68568)
(57931)
(57413)
(54430)
(36143)
(27973)
(26140)
(22741)
(21578)
(20546)
(19655)
(19085)
(18352)
(18024)
(17878)
(17786)
(17735)
(16878)
(16766)
(16370)
(14785)
(14104)
(14079)
(13216)
(13197)
(13067)
(12832)
(12652)
(11876)
(11687)
学科
(93621)
经济(93533)
(65968)
管理(60573)
(51218)
(44309)
企业(44309)
方法(37750)
农业(33881)
数学(32583)
数学方法(32302)
业经(25400)
中国(24265)
地方(23930)
(21117)
(20126)
(18377)
贸易(18370)
技术(18301)
(17810)
环境(17744)
(16840)
(14797)
(13765)
(12902)
理论(12686)
农业经济(12602)
(12593)
银行(12533)
(12160)
机构
学院(325230)
大学(320067)
(128273)
经济(125445)
管理(120519)
研究(112463)
理学(104110)
理学院(102813)
管理学(101031)
管理学院(100421)
中国(84185)
(80820)
科学(74112)
(69586)
农业(62907)
业大(60131)
(58688)
(54532)
中心(53736)
研究所(53709)
(50582)
(43773)
财经(43338)
北京(43326)
师范(43230)
(40210)
(39740)
农业大学(39737)
(39291)
(38802)
基金
项目(223352)
科学(172473)
研究(159798)
基金(157829)
(140554)
国家(139234)
科学基金(116609)
社会(100282)
社会科(94553)
社会科学(94520)
(90845)
基金项目(85497)
自然(75971)
(75824)
自然科(74019)
自然科学(73993)
自然科学基金(72631)
教育(71091)
编号(65638)
资助(61812)
成果(51558)
重点(50755)
(50644)
(47806)
(46979)
课题(45230)
创新(43915)
科研(43159)
(42914)
计划(42821)
期刊
(146977)
经济(146977)
研究(87181)
(81668)
中国(67409)
学报(61084)
农业(55328)
科学(53566)
大学(45195)
学学(42858)
(41673)
管理(37684)
教育(32649)
业经(30783)
技术(28475)
(28022)
金融(28022)
(27597)
问题(21369)
经济研究(20857)
财经(20334)
(20140)
科技(17505)
(17481)
资源(17454)
业大(17392)
技术经济(16722)
图书(16491)
农村(15329)
(15329)
共检索到48002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靳淑平  
加强新农村建设,尤其在环境整治和文化建设方面,为农民采用新技术提供必要的环境和条件,已成为北京郊区促进农业健康发展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该文通过问卷形式对北京郊区的顺义、大兴和密云3个区县农户的新技术采用情况进行了实地访谈,了解了农民个体及新农村建设现状,并针对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村环境、农民业余文化生活等方面,分别对种植业和养殖业的新技术采用情况进行了因素分析。在此基础上,得出如下研究结论:一是北京郊区的环境设施建设已取得较大成绩,但在文化建设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加强;二是环境设施建设对养殖业影响较大,对种植业影响较小;三是文化建设对种植业和养殖业均有影响;四是农业推广工作应调整推广方向、更新推广手段...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靳淑平  
本文以现代农技推广理论为基础,通过问卷调查对北京部分郊区的农户环保技术采用情况进行了实地访谈,了解被调查农民的个体情况以及推广服务情况,以此为基础将农民个体因素和推广服务因素对农民环保技术的采用情况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加强环保技术采用政策支持、技术集成、社会化服务和科技示范等建议。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靳淑平  
本文以现代农技推广理论为基础,通过问卷调查对北京郊区的顺义、大兴和密云三个区县的农户动物防疫情况进行了实地访谈,全面客观地了解被调查农民的个体情况(主要包括文化程度、年龄、家庭收入等)以及推广服务情况,以此为基础将农民个体因素和推广服务因素对农民动物防疫这一关键技术的采用情况的影响进行了较为深入细致的分析,最后提出加强养殖防疫技术采用的政策建议。
[期刊] 改革  [作者] 刘笑萍  童伟  
重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发展农村经济、稳固农业基础地位的根本,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所在。在切实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过程中,通过满意度调查和需求度调理以及农民的实际需要,确定财政支持的重点类别、优先顺序,构建多元化的农村公共物品投资建设体系,坚持注重管理、建管并重的原则。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王志刚  王启魁  王智斌  唐国林  
近年来,社会力量参与新农村建设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但在作用机理方面尚无实证性研究。本文根据在北京郊区村庄调研所得的数据,对社会力量在新农村建设中所发挥的作用机理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人口越少、面积越小、距离城市越远的村庄的建设更加需要社会力量的参与;能够利用政策扶持和参与基础设施建设的社会力量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更好的作用;部分村庄并没有在公平公正的条件下使村民均等地获得就业和创收的机会。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要加大力度吸引更多社会力量参与规模小、距离城市偏远的村庄建设当中,并增加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同时也需要加强对建设质量的检查与村庄分配方式的监督等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李飞龙  
20世纪60年代前期北京郊区农民的收入主要来源于集体农业生产、集体副业和家庭副业三个部分。从恢复和发展的速度看,集体农业生产、集体副业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恢复和发展,但家庭副业却是发展最快的。本文通过对北京档案馆资料的研究,分析了集体经济和家庭副业的矛盾,以及农民收入增长的原因,证明了家庭副业的发展是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刘金塘  
近年来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重视,有关的文章和论述不胜枚举,但大多数文章侧重于定性地探讨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类型、特征和在一些简单假设下,对其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对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缺乏系统的定量的分析。本文试图用系统动力学的方法,考虑影响劳动力转移的各种因素,建立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仿真模型,研究了三种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梁娜  安玉发  
本文构建了农村连锁超市加盟关系的"紧密性-稳定性"双维度模型。从紧密性维度,对松散型和紧密型两种加盟关系的特征和形成的内在机理进行了深入分析;从稳定性维度,对决定加盟关系稳定性的必要条件,即双方加盟的"收益-成本"财务指标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同时分析了在加盟收益大于成本的情况下,加盟店违约行为的经济学解释和内在博弈过程。最后提出了提升农村连锁超市加盟关系质量的对策建议。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孙洪铭  
北京市农村人口因婚姻向心迁移的问题,近几年比较突出,人数逐年增加。在农村人口迁移变动的诸因素中,婚姻迁移占很大比重,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郊区人口向心迁移流动的状况。这个问题的存在,一方面反映了当前农村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状况;另一方面,又对不同地区农村人口的总量、增长速度、分布状况、男女性别比、出生率等产生直接影响。为了加深对这个问题的了解,我们调查了北京郊区一些公社的婚姻迁移情况,就此谈几点粗浅看法。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何国俊  徐冲  
本文分析并验证社会保障、法律约束、城市劳动力市场对农户土地流转意愿的影响。回归结果表明:人均收入、社会保障以及外出找工作难易程度对农户土地流转意愿影响显著。通过引入极值分析与拐点分析,我们量化了社会保障与农户土地流转意愿的关系,并得出目前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对农户土地流转意愿的影响已接近最优水平的结论。
[期刊] 中国图书馆学报  [作者] 田瑞  
北京郊区的"农家书屋"是中国最早建设的"农家书屋"之一。2005年,北京市开始实施"读书益民工程",共建设1000所"益民书屋",服务对象为京郊农民、来京务工人员、农村中小学生。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周侃  蔺雪芹  申玉铭  吴立军  
农村人居环境是农民生活品质的重要标志,农村人居环境质量的提高可以促进农村居住环境与社会、经济、资源环境之间的良性互动。通过对北京市首批市级新农村规划建设试点村的问卷调查,结合多元统计分析,探讨新农村建设以来京郊农村人居环境质量的要素特征、影响因素和发展水平。研究表明:相比新农村建设前,京郊农村人居环境在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自然生态环境等方面取得较大改善;京郊农村人居环境质量的地域特征显著,近郊平原区优于其他地域类型;基础设施配套和社会协调水平对村民形成人居环境整体印象最为重要,收入状况、村内道路质量、垃圾处理设施、卫生所等因素对人居环境满意度有显著影响;加大对农村公共产品的投入和建设力度、建立设施的长效管护机制、增加农民收入是实现京郊农村人居环境优化的关键环节。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严瑞河  
为了解子女教育对农民城镇化意愿的影响,利用北京市郊区的调研数据,运用统计软件中的排序模型和"边际效应"(Marginal Effects,简称MFX)与"平均偏效应"(Average Partial Effects,简称APE)方法,将农民按是否有子女教育进行分类,进而对其进行城镇化意愿分层分析。实证结果表明:子女教育与农民城镇化意愿正相关,不同人群的异质性和需求取向的相异性均不同,APE值表明农民对空间布局、人居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偏好次序存在明显差异。针对此问题,需要预先考虑人群结构和不同类别农民的需求取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禹拥军  田淑敏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推动“三农”工作的一项战略举措。本文初步分析了现阶段京郊建设发展的主要问题,提出在新农村建设中,要明确建设发展思路,依据不同的情况确定不同的新农村发展类型和模式,力求达到十个方面的标准。本文最后指出,在政府政策措施的引导、规范下,京郊新农村可实现健康、协调、可持续的发展。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陈雪原  张文茂  刘树  
在“十一五”规划的序幕即将开启之际,由中共北京市委农村工作委员会、北京市农村工作委员会主办,北京市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北京市城郊经济研究会承办的“第三届北京郊区现代化发展论坛”于2005年10月31日至11月2日在北京九华山庄召开, 来自中央有关部委、北京市有关单位、部分省份、北京区(县)、在京大专院校的领导和专家学者、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