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402)
- 2023(16346)
- 2022(13856)
- 2021(13118)
- 2020(10842)
- 2019(25181)
- 2018(25233)
- 2017(48503)
- 2016(26418)
- 2015(30086)
- 2014(30239)
- 2013(29774)
- 2012(27077)
- 2011(24511)
- 2010(24976)
- 2009(23021)
- 2008(22699)
- 2007(20440)
- 2006(18109)
- 2005(16156)
- 学科
- 济(108961)
- 经济(108820)
- 业(78889)
- 管理(76182)
- 企(57540)
- 企业(57540)
- 农(51918)
- 方法(46569)
- 数学(40599)
- 数学方法(39899)
- 农业(34437)
- 业经(28959)
- 中国(28485)
- 财(26720)
- 制(24224)
- 学(22597)
- 地方(22340)
- 理论(17907)
- 贸(17185)
- 贸易(17174)
- 体(17067)
- 易(16722)
- 技术(16595)
- 环境(16539)
- 银(16254)
- 和(16240)
- 银行(16213)
- 发(15967)
- 务(15563)
- 财务(15470)
- 机构
- 学院(376417)
- 大学(374678)
- 管理(149954)
- 济(147661)
- 经济(144258)
- 理学(129693)
- 理学院(128309)
- 管理学(125829)
- 管理学院(125165)
- 研究(123895)
- 中国(94724)
- 京(80519)
- 科学(76918)
- 农(75525)
- 财(68104)
- 所(61865)
- 业大(61582)
- 中心(58041)
- 农业(57882)
- 江(57031)
- 研究所(55931)
- 财经(53319)
- 北京(50530)
- 范(49695)
- 师范(49277)
- 经(48425)
- 州(45780)
- 院(44417)
- 经济学(42600)
- 经济管理(40157)
- 基金
- 项目(255351)
- 科学(200659)
- 研究(189638)
- 基金(183766)
- 家(159362)
- 国家(157967)
- 科学基金(136013)
- 社会(118410)
- 社会科(111825)
- 社会科学(111792)
- 省(101182)
- 基金项目(97288)
- 自然(87857)
- 教育(87140)
- 自然科(85758)
- 自然科学(85742)
- 自然科学基金(84147)
- 划(83960)
- 编号(79733)
- 资助(75421)
- 成果(64648)
- 重点(56822)
- 部(56387)
- 课题(54589)
- 发(54278)
- 创(52774)
- 创新(49205)
- 制(49193)
- 科研(48173)
- 教育部(48011)
- 期刊
- 济(169341)
- 经济(169341)
- 研究(109141)
- 中国(81482)
- 农(76174)
- 学报(59525)
- 科学(55531)
- 管理(53231)
- 农业(51797)
- 财(51293)
- 大学(46362)
- 教育(45242)
- 学学(43486)
- 技术(34588)
- 融(34112)
- 金融(34112)
- 业经(32253)
- 财经(25393)
- 业(24736)
- 经济研究(23935)
- 问题(22929)
- 经(21557)
- 图书(20530)
- 版(20027)
- 科技(18388)
- 技术经济(18281)
- 理论(17858)
- 资源(17343)
- 现代(17161)
- 业大(16717)
共检索到56177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韦燕飞
通过系统分析法,据土地伦理利用观及其它相关理论,就新农村建设中土地利用和谐的制约因素的分析,建立新农村建设土地利用和谐模式的运行机制。所构建的运行机制从生态环境、产业结构、土地制度、资金运营、生活方式、消费理念这几个方面进行展开论述。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冯德显 梁少民
城乡统筹是我国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探索新农村建设道路对我国统筹城乡发展意义重大。以我国人口大省和粮食大省的河南省为例,回顾了我国新农村建设的历史背景和演化历程,分析了新时期我国新农村建设的内涵、模式和演化的动力机制,探讨了在新农村建设中应重点关注的问题,并对新农村建设的区域模式和发展类型进行了系统分析和比较研究。
关键词:
新农村 建设模式 动力机制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翁文先
新农村建设是缩小城乡差距,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举措,开发潜在的农业人力资源和利用现实的农业人力资源是新农村建设的关键。
关键词:
新农村建设 人力资源 开发与利用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戴伟娟
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吸引了学术界和地方政府对20世纪70年代韩国"新村运动"的广泛关注,而我国当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背景和预期目标与韩国当时有诸多不同。本文对"新村运动"的运行机制进行分析后认为,作为一场运动,韩国的"新村运动"无疑是成功的,而如果把村庄的发展作为一项事业,韩国的经验在运行机制方面存在制度缺陷。尽管如此,在运行机制的制度设计方面,我们仍能从正反两个方面得到一些启示。
关键词:
新农村建设 “新村运动” 运行机制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俞雅乖 高建慧
生态新农村是城市化进程中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落实生态文明的有效载体,生态新农村的特征在于环境生态、经济生态、生活生态。作为上海世博会唯一乡村案例馆的宁波滕头村,其成功实践展示了建设生态新农村的创新举措。生态新农村是以新农村建设为重点、以改善农民生活为落脚点,形成生态文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的良性循环,目的在于建设一个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生态安全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从而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可持续发展目标。
关键词:
生态新村 新农村建设 城市化 生态文明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陆耀邦
广西是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边境地区、山区,经济欠发达,俗称"老、少、边、山、穷"自治区,新农村建设难度大。自开展新农村建设以来,广西根据自身的特点,探索出了以基础建设拉动、产业发展推动、经济能人带动、企业开发联动、政府扶持促动等新农村建设模式,取得较好成绩。
关键词:
广西 新农村建设 模式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慧勇 马慧吉
构建和谐新农村的主体是农民,农民利益表达对于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当前我国农民利益表达还存在着表达积极性较低、表达渠道不甚畅通、有时出现失真现象等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新农村建设的进程。积极疏通利益表达渠道,加强利益表达的组织化建设,增强农民利益表达意识和能力,提高全社会对农民利益表达的认识,将有利于和谐新农村建设的顺利进行。
关键词:
农民 利益表达机制 和谐新农村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叶祥松 罗海平
按照邓小平"两个飞跃"的设想,要真正解决"小生产与大市场"这一根本矛盾,突破口仍在发展"集体经济"即实现体制内生产过程的"联合",也就是通过农民组织化程度的提高来实现"大生产",从而以"大生产"应对"大市场"。但创新农村经济组织形式不能"就组织形式谈组织形式"。因而基于新农村建设对"三农"问题的重新定位,借鉴城市企业的改革思路去设计和构建适应"统一大市场"竞争需要的农村经济组织是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必然趋势。"农联模式"正是根据该思路而构建的以"仿股制"企业"农联"为核心的一系列农村社会的改革模式,其中包括"农联"制度环境和"农联"治理结构及运行机制的构建和设计。这也是建成旨在促进乡村工业化...
关键词:
农联模式 社会主义新农村 产业化 仿股制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云新 袁洋
"示范"是新农村建设的一种重要机制,是政策过程、经济过程和社会过程的结合体。研究表明:在新农村建设中"示范"的实践模式分为政府主导型和社会自发型两大类;"示范"模式的运行效果不尽相同,产生了正反两方面的示范效应;示范内容属性、社会系统性质、传播渠道、时间和空间等因素显著影响了新农村建设中"示范"的运行效果,应从实践模式的有效互补、增强示范经验与接受方的匹配度与兼容性、充分整合利用传播渠道增强扩散效果、把握时空维度上运行规律等方面促进"示范"的有效运行。
关键词:
示范 新农村建设 实践模式 示范效果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郭梅枝
农村科普工作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基础性、长期性推动作用。但是,由于目前我国农村科普工作运行机制缺乏创新,农村科普工作总体上还比较薄弱。因此,必须创新农村科普工作运行机制,建立和完善农村科普工作长效运行机制,整合、优化科普资源,提高科普服务能力和创新能力,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关键词:
科普工作 运行机制 创新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邛崃市农村集体土地流转课题组
邛崃市以“土地整理”为契机,通过“土地整理”实现了成都市土地的“占补”平衡,解决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钱从哪里来”的问题,并发展壮大了集体经济,创新性地探索出了一条城市远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模式,即土地整理、要素积聚、治理创新、产业发展、社区重构模式,在成都市乃至全国都有较大的推广价值。
关键词:
城市远郊 土地整理 新农村建设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杨印生 盛国辉 刘子玉
发达的农村科技服务体系是农村经济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是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 ,是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根据以往的农村科技服务体系与运行机制 ,借鉴国内外成功的经验 ,结合吉林省省情 ,通过整合各服务主体 ,试图探索一个适合市场导向的吉林省新型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模式和能够保证该模式运行通畅的机制。
关键词:
农村 科技服务 体系 模式 运行机制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李敏昌 王宏宝
三峡库区新农村建设不仅关系到库区的繁荣稳定与和谐发展,更关系到三峡大坝的维护与安全,关系到长江中下游人民的福祉。库区新农村建设目前已取得一定的成就,亦存在人多地少矛盾突出、发展基础薄弱、地质灾害频发等制约性因素。加快库区新农村建设,要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从政治和全局的高度,既需要坚持发扬库区人民"顾全大局的爱国精神、舍己为公的奉献精神、万众一心的协作精神和艰苦创业的拼傅精神"等构成的移民精神,更需要国家政策的倾斜与全社会的关注。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蒙少东
在分析我国农村发展的基本状况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讨论了和谐新农村建设的必要性和意义;并结合国情,从以农民和农村基层组织为和谐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努力促进农民增收、加大中央财政对农村转移支付和地方各级财政扶持农村发展的力度和制度创新等方面,比较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我国和谐新农村建设的主要措施和相关对策建议。
关键词:
基本状况 必要性 和谐新农村 对策建议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臧武芳 金丽
中国的"三农"问题是长期积累的老问题,也是当前中国最为重大的社会经济问题。新农村建设是党中央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全局出发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战略举措。本文归纳了目前社会主义农村建设不和谐现象及其成因分析,提出了和谐社会下新农村建设的思路。
关键词:
新农村建设 和谐社会 思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