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661)
- 2023(12611)
- 2022(10683)
- 2021(9955)
- 2020(8236)
- 2019(18814)
- 2018(18543)
- 2017(35207)
- 2016(19287)
- 2015(22219)
- 2014(22565)
- 2013(22630)
- 2012(21877)
- 2011(19927)
- 2010(20478)
- 2009(19376)
- 2008(19355)
- 2007(18222)
- 2006(16302)
- 2005(14842)
- 学科
- 济(104290)
- 经济(104208)
- 业(52258)
- 农(50545)
- 管理(47897)
- 方法(35581)
- 农业(33501)
- 企(31504)
- 企业(31504)
- 数学(30555)
- 数学方法(30234)
- 地方(26273)
- 中国(25033)
- 业经(24998)
- 学(20318)
- 财(18202)
- 制(17473)
- 发(15152)
- 贸(15062)
- 贸易(15054)
- 易(14542)
- 地方经济(13878)
- 融(13439)
- 和(13437)
- 金融(13436)
- 环境(13317)
- 银(13196)
- 银行(13164)
- 理论(12880)
- 体(12663)
- 机构
- 学院(293475)
- 大学(289658)
- 济(126594)
- 经济(123839)
- 研究(105263)
- 管理(104173)
- 理学(87900)
- 理学院(86851)
- 管理学(85251)
- 管理学院(84708)
- 中国(81754)
- 农(69131)
- 科学(64708)
- 京(61856)
- 所(55263)
- 财(55080)
- 农业(53211)
- 研究所(49612)
- 中心(49351)
- 业大(48905)
- 江(47687)
- 财经(42710)
- 范(40206)
- 师范(39835)
- 北京(39104)
- 经济学(38882)
- 经(38440)
- 州(37358)
- 院(36216)
- 省(35500)
- 基金
- 项目(183203)
- 科学(141133)
- 研究(136677)
- 基金(128612)
- 家(111759)
- 国家(110673)
- 科学基金(92322)
- 社会(86081)
- 社会科(80934)
- 社会科学(80908)
- 省(73794)
- 基金项目(67826)
- 教育(61225)
- 划(60216)
- 编号(57736)
- 自然(56421)
- 自然科(54896)
- 自然科学(54877)
- 自然科学基金(53860)
- 资助(52254)
- 成果(48002)
- 发(42248)
- 重点(41277)
- 部(40328)
- 课题(40005)
- 农(37250)
- 创(36605)
- 国家社会(35120)
- 性(34798)
- 发展(34485)
- 期刊
- 济(158713)
- 经济(158713)
- 研究(88739)
- 农(72200)
- 中国(65152)
- 学报(49858)
- 农业(48705)
- 科学(44308)
- 财(42071)
- 大学(38089)
- 学学(35974)
- 管理(35253)
- 教育(31812)
- 融(30322)
- 金融(30322)
- 业经(29161)
- 技术(26303)
- 业(23656)
- 经济研究(22986)
- 财经(22072)
- 问题(21892)
- 经(19169)
- 版(17537)
- 世界(16783)
- 技术经济(16189)
- 农村(15666)
- 村(15666)
- 农业经济(15427)
- 经济问题(15092)
- 图书(14778)
共检索到46360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刘建平 李双清
文章基于公共物品私人供给的模型,构建了新农村建设时期乡村红色文化遗产保护过程中村民在个体理性支配下同集体理性进行博弈的分析框架,并据此对实践中存在的保护政策失效和村民间保护意愿差异的现象进行了解析。结论认为,村民在个体理性支配下的博弈行为符合福利经济学基本理论,构成了保护政策失效的主要原因;为此,结合村民的行为特点和福利经济学的分析,引入了法律保护机制以探求思路和对策。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晓敏 张家熙
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文化的传承。做好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推进新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举措。针对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存在的问题,推进新农村文化建设,要立足于农村实际,传承文化基因,坚定文化自信,为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提供新理论拓展新思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关键词:
新农村文化建设 非物质文化遗产 保护对策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陶信平
中日两国在自然环境、气候特征、文化传统、建筑形式等方面都有相似之处,研究和总结日本在历史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经验,对构建与完善我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法律制度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在梳理我国历史文化遗产法律保护体系及现存问题的基础上,重点探讨了日本文化遗产法律保护的特点和优势及对我国的借鉴作用,提出应该从完善法律体系、协调行政管理体系、构建公众参与体系等几个方面完善我国相关制度的建议。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宋才发
茶文化是中华民族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以茶诗为标志的茶文化堪称中国的一绝 ,以茶词曲赋为标志的茶文化堪称中国的国粹 ,以茶画为标志的茶文化堪称中国的瑰宝。本文认为 ,对中国茶文化遗产必须加大对优质名茶地理标志的保护力度 ,加强对优质名茶的商业秘密保护 ,加大对假冒伪劣行为的惩处力度。
关键词:
中华民族 茶文化 文化遗产 法律保护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陈天培
非物质文化遗产植根于广大的农村,有着丰富的内容,对我们今天进行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多个不同的层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根据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20字方针,分别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三个层面分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及表现形式。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杨帆 谭杰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地方特色文化的重要体现,其展现的社会价值、经济价值、文化价值对地方综合实力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作为我国"六小民族"之一的赫哲族在长期历史发展进程中,创造了内涵丰富、极具民族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但是随着生态环境的破坏、非遗项目开发的商业化、传承人缺失等不利因素的影响,赫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面临着困境。文章在梳理赫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的基础上,分析赫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中存在的问题,并根据《非物质文化遗产法》《著作权法》《环境保护法》等法律法规,探究依托立法,保护赫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路径。
关键词:
赫哲族 非物质文化遗产 法律保护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李振华 李建军 毕于建
当前,中国正在快速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这在促进中国城乡融合、推动中国经济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给中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带来了巨大挑战。新型城镇化本质是人口的城镇化。大量农民涌入城市并成为城市的常驻市民会大大增加城市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难度。因此,在这一背景下采用何种历史文化遗产的法律保护制度值得研究。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历史文化遗产 法律保护制度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庞世明 孙业红 魏云洁 刘某承
本文应用经济学理论,以云南省哈尼梯田为例,分析了农业文化遗产动态保护的3种主要途径:生态补偿、有机农业生产和可持续旅游发展。基本结论为:13种农业文化遗产动态保护的途径都可以通过经济学的理论进行阐释。2生态补偿属于一种庇古方法,只有在使用市场机制费用过高的情况下才应该作为替代性的合约使用。3有机农业生产和可持续旅游发展本质上都是科斯方法,长期来看,其效率高于庇古方法,在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中应发挥主要作用。43种保护途径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相互作用,在不同的保护时期发挥不同的保护作用,在政府主导的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中,要注意政府干预市场和有效监督市场的度。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万山
软件产权保护是知识产权保护研究中最炽热的领域之一 ,也是争论最多的领域之一 ,原因是软件产权保护在“创新”与“垄断”之间存在两难选择。本文首先分析了软件产权主要法律保护手段的成本与效益 ,对其成效做出扼要评价 ,在此基础上分析软件产权保护“度”的均衡 ,得出软件产权在强调复制权、专利权等知识产权保护的同时 ,应限制好软件产权的保护性垄断
关键词:
软件 知识产权 法律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洪刚 杨伟坤 卢秀茹
县域经济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础,发展县域经济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手段。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又为发展县域经济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性机遇,是助推县域经济大发展的强大动力。本文全面分析了县域经济在推进新农村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并指出发展县域经济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两者互为条件、相辅相成。
关键词:
县域经济 新农村建设 地位 作用 分析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任军利 卢丽刚
以红色旅游为动力促进新农村建设,要建立红色旅游资源与新农村建设的互动机制,充分发挥地方政府的主导作用。加强对红色旅游资源的多层次、全方位、宽领域的开发,形成形式多样的旅游。开发红色旅游资源应注意:对红色旅游资源利用上应始终坚持保护第一的原则,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坚持红色旅游资源的保护、开发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体性。
关键词:
老区 红色旅游 新农村建设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佟玉权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城市化的加速发展和我国农村生产生活方式的巨大变革,农村文化遗产的保护问题变得日益复杂,并开始成为社会关注的一个焦点。按照文化遗产的属性划分,农村文化遗产是由农业文化遗产、乡土建筑遗产和乡村民俗遗产等关联要素所构成的复杂系统,具有明显的整体性特征。以促进农村文化遗产科学保护和合理利用为目标,必须通过实施农村文化遗产的整体保护、动态保护和原真保护等策略,保障农村经济、社会、文化等各项事业的协调发展。
关键词:
农村文化遗产 整体性 保护策略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娜仁图雅
内蒙古东部地区科尔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核心问题在于确立科学的保护模式和落实有力的保护措施,通过确认、立档、研究、保存、传承等措施,尊重历史的原汁原味生态环境及技能的价值;通过宣传、弘扬、传承和振兴等举措,重塑当代人的行为,建构保护科尔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科学模式。我们应以立法保护、行政保护和社会保护的系统工程,确立完整、规范的法律保护体系,特别是注意运用少数民族文化发展权,强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地方性法规建设,在建设和振兴中国东北的过程中为科尔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做出当代人的努力。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赵红军
本文探讨了新农村建设作用于我国经济发展的农业生产效率提升机制和农产品交易效率提升机制以及相应的具体途径。结果表明,在这两个经济机制发挥作用的条件下,经济结构和人口结构向现代化转型,但如果不彻底解决城乡二元结构、农民迁移和就业方面的歧视,城乡收入差距并不一定会随之缩小。改革开放以来的经验从另一面表明,在二元结构、工业和城市偏向政策下,农业生产效率提升机制作用难以充分发挥,而间接促使农业生产效率提升的财政和金融支持也难以有效地推动农业生产效率提升。这意味着,彻底破解城乡二元结构、破除阻碍农业生产效率提升的各种制度和障碍确应成为新农村建设中的重中之重。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尹栾玉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有新文化。农村文化产品消费的整体性和非排他性,决定了政府提供这些产品的必然性;农村文化产品消费所具有的强大的正外部性效用,决定了政府提供这种产品的必要性。政府在提供农村文化产品时扮演的是双重角色——既是制度供给者,也是产品供给者。但是,二者是有主次的,政府首先应该是制度供给者。政府在完善正式制度供给的同时,要紧密结合源于农民自身的非正式制度,建设起真正属于农民的先进文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