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5257)
2023(21730)
2022(18354)
2021(17090)
2020(14386)
2019(32836)
2018(32630)
2017(62288)
2016(33931)
2015(38452)
2014(38651)
2013(38657)
2012(36086)
2011(32691)
2010(33006)
2009(30804)
2008(30777)
2007(28010)
2006(25069)
2005(22609)
作者
(101179)
(84684)
(84175)
(80126)
(53842)
(40693)
(38254)
(32990)
(32070)
(30514)
(28793)
(28676)
(27023)
(26953)
(26285)
(25963)
(25335)
(24816)
(24571)
(24373)
(21115)
(21037)
(20620)
(19479)
(19002)
(18951)
(18947)
(18932)
(17179)
(16976)
学科
(147581)
经济(147418)
(112856)
管理(103234)
(92400)
企业(92400)
方法(62109)
(53788)
数学(50727)
数学方法(50217)
中国(41298)
(39727)
业经(39663)
农业(35645)
地方(34933)
(29486)
(28984)
(26172)
贸易(26152)
(26042)
财务(25955)
财务管理(25899)
(25317)
理论(24560)
企业财务(24524)
(24312)
技术(24123)
(22569)
银行(22510)
环境(22173)
机构
学院(493091)
大学(490235)
(199147)
经济(194693)
管理(193095)
研究(168700)
理学(164750)
理学院(162857)
管理学(160246)
管理学院(159328)
中国(129768)
(106091)
科学(104499)
(93169)
(92710)
(86208)
中心(78286)
(77994)
研究所(77787)
业大(76032)
财经(72543)
农业(71913)
北京(67390)
(66245)
(65807)
师范(65615)
(62291)
(60789)
经济学(58838)
(55121)
基金
项目(324399)
科学(254387)
研究(238342)
基金(233013)
(202843)
国家(200997)
科学基金(172280)
社会(149857)
社会科(141665)
社会科学(141624)
(128741)
基金项目(124049)
自然(111187)
教育(108651)
自然科(108551)
自然科学(108520)
(106842)
自然科学基金(106592)
编号(98697)
资助(95186)
成果(80084)
重点(72434)
(71991)
(71236)
课题(68019)
(67788)
创新(62920)
科研(61658)
国家社会(60969)
教育部(60478)
期刊
(233074)
经济(233074)
研究(146680)
中国(104815)
(89224)
学报(78698)
科学(72951)
(72732)
管理(72333)
农业(60290)
大学(59531)
教育(56199)
学学(55870)
(48343)
金融(48343)
技术(44558)
业经(42015)
财经(35346)
经济研究(34593)
(32103)
问题(31113)
(30369)
图书(26448)
技术经济(25723)
(24623)
科技(23143)
理论(22842)
现代(22810)
商业(22649)
资源(22591)
共检索到75805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梁伟军  易法海  
旅游农业属于新农村建设中农业与旅游业的产业融合现象。农户视角的旅游农业发展"三农"效应的实证研究表明:旅游农业发展具有显著的优化农业结构、促使农民增收、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效应;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于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不足、农户利益保障不够、游客的环保意识不强和特色农产品标准缺乏;主要原因在于政府投资等政策支持不够、农户组织性不强、游客环保素质不高、特色农产品规范不严。强化政府主导作用、提升农户经营服务水平、提高游客环境保护素质,是促进旅游农业发展的主要策略。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傅琴琴  
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三农"问题是最为复杂和艰巨的任务,而新农村建设正是解决这个问题的重大举措,农业旅游则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一条有效的途径。农业旅游不但可以拓宽农民的收入来源、提升农村的文明程度,而且对农村的自然和文化资源进行了合理的、充分的利用,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缩小了城乡之间的差距。因此,探索开展农业旅游的新思路,对促进新农村建设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张蓓  
一、新农村建设中农业旅游发展的目标定位新农村建设的时代背景赋予农业旅游新的历史使命,相应地农业旅游发展的目标也具有特殊含义。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业旅游是指以农业生产过程、农村风貌、农民劳动生活场景为主要吸引物的旅游活动。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李芸  李文  
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人,是发展生产建设新农村的主力军,他们的需求是政策制定的立足点。本研究通过对不同地区产粮大县的入户调查,掌握当前农村生产发展的现状,分析农户在农业发展生产中面临的问题,研究他们的发展需求以及地区差异,为政府因地制宜制定政策提供参考。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朱明  
发展现代农业物流对于促进我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加快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在总结我国现代农业物流发展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结合新农村建设的发展机遇,提出从加强市场管理、加快农业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培养现代农业物流人才等几个方面,加快发展我国的现代农业物流,促进新农村建设。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李崇梅  李竺容  
现代农业的发展对新农村建设起着重要的作用。四川省新农村建设实践表明,必须继续加大并引导资源投入、大力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业科技创新与转化应用、培育新型农民、推进农业产业化,才能切实提升现代农业水平,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更上一层楼。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姚卫新  王扶东  
“十一五”规划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独立成篇,摆在各项战略任务的首位,为农业物流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在总结我国农业物流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结合新农村建设中农业物流的发展机遇,从六个方面提出了新农村建设中发展农业物流的对策建议。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夏学英  王慧  
乡村旅游作为农村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新兴产业,能够增加农民收入,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促进农村经济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农村的文明程度和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因而是新农村建设的有效途径之一。加速辽宁乡村旅游发展,应在发挥区域比较优势的基础上,进行科学规划,选择优势项目,不断探索有效的发展模式,保证农民的参与,改善农村环境,增强外部经济性,以及建立包括财力支持、人力支持、营销支持、科技支持等在内的政策支持体系。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郑铁  刘健  
以“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为目标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全面实现农业现代化、农村现代化和农民小康化的系统工程,也是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重大战略和必然选择。实践这一重大战略,必须要以惠及“三农”为目标,找准切入点和突破口。乡村旅游因与“三农”问题有着紧密的联系,并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着高度的内在统一性,必然成为解决“三农”问题,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效途径。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佟欣  李忠旭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新时期的重大战略任务,而乡村旅游对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它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的发展,促进了农村环境的改善,促进了农村社会风气的好转,促进了农民就业增收。2000年,我市的乡村旅游逐渐发展。本文针对开发乡村旅游对于新农村建设的意义提供了作者的看法。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王慧副  
新农村建设的根本途径在于大力发展非农产业。由于种种原因,目前辽宁省农村非农产业比重偏低,特别是第三产业严重滞后,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因此,有必要积极探索新的有效对策,实现辽宁农村第三产业的跨越发展。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任军利  卢丽刚  
以红色旅游为动力促进新农村建设,要建立红色旅游资源与新农村建设的互动机制,充分发挥地方政府的主导作用。加强对红色旅游资源的多层次、全方位、宽领域的开发,形成形式多样的旅游。开发红色旅游资源应注意:对红色旅游资源利用上应始终坚持保护第一的原则,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坚持红色旅游资源的保护、开发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体性。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章洪海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杨静  陈亮  
本文利用2008~2010年对河北省三地市农民的960份有效调查问卷,综合运用归纳总结和频数统计方法,实证分析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的农民满意度,由此挖掘农民亟待解决问题的需求次序以及对政府责任的需求期望,发现新农村建设取得的实际进展和农民切身需求存在的偏差。调研结果表明,当前新农村建设政策着力点应以农民需求为导向,重点解决农民增收、医疗社保、就业机会、教育发展以及土地征用等问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