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650)
- 2023(15450)
- 2022(13324)
- 2021(12721)
- 2020(10492)
- 2019(23868)
- 2018(23853)
- 2017(45744)
- 2016(25242)
- 2015(28551)
- 2014(28688)
- 2013(28034)
- 2012(26259)
- 2011(23719)
- 2010(24055)
- 2009(22114)
- 2008(21788)
- 2007(19722)
- 2006(17726)
- 2005(15716)
- 学科
- 济(99416)
- 经济(99305)
- 业(74500)
- 管理(69843)
- 企(52723)
- 企业(52723)
- 农(52187)
- 方法(40087)
- 农业(34578)
- 数学(34286)
- 数学方法(33791)
- 中国(28166)
- 业经(27128)
- 财(25177)
- 地方(22736)
- 制(20980)
- 学(20962)
- 贸(17597)
- 贸易(17588)
- 策(17304)
- 易(17104)
- 理论(16269)
- 银(15498)
- 银行(15458)
- 发(15397)
- 环境(15164)
- 技术(15115)
- 和(15068)
- 行(14778)
- 教育(14638)
- 机构
- 学院(356679)
- 大学(354032)
- 管理(140864)
- 济(139517)
- 经济(136139)
- 研究(121711)
- 理学(121204)
- 理学院(119895)
- 管理学(117796)
- 管理学院(117158)
- 中国(92842)
- 京(76188)
- 科学(75568)
- 农(74796)
- 财(63780)
- 所(61442)
- 业大(58479)
- 农业(57208)
- 中心(57048)
- 研究所(55512)
- 江(55020)
- 财经(49563)
- 范(48824)
- 师范(48415)
- 北京(48060)
- 经(45088)
- 州(44229)
- 院(43645)
- 省(39196)
- 经济学(39048)
- 基金
- 项目(238817)
- 科学(186528)
- 研究(179756)
- 基金(170096)
- 家(147489)
- 国家(146073)
- 科学基金(124572)
- 社会(110831)
- 社会科(104388)
- 社会科学(104359)
- 省(94510)
- 基金项目(90083)
- 教育(81833)
- 自然(79612)
- 划(78531)
- 自然科(77676)
- 自然科学(77661)
- 编号(76628)
- 自然科学基金(76264)
- 资助(69458)
- 成果(63479)
- 重点(52919)
- 部(52735)
- 课题(52443)
- 发(51756)
- 创(48829)
- 创新(45418)
- 项目编号(44907)
- 科研(44761)
- 教育部(44598)
- 期刊
- 济(164621)
- 经济(164621)
- 研究(106076)
- 农(76454)
- 中国(75658)
- 学报(57720)
- 科学(52957)
- 农业(51951)
- 管理(48939)
- 财(46561)
- 教育(45335)
- 大学(44650)
- 学学(41732)
- 融(35471)
- 金融(35471)
- 技术(31638)
- 业经(31497)
- 业(24269)
- 财经(23274)
- 经济研究(22716)
- 问题(22145)
- 图书(20977)
- 经(19810)
- 版(19543)
- 科技(17281)
- 理论(17242)
- 技术经济(17144)
- 现代(16688)
- 业大(16207)
- 世界(16142)
共检索到54089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张英魁 张长虹
作为一种比较普遍的现象,中国乡村的民间信仰长期存在于不同民族、不同地域之间,且伴随乡村经济转型与多元文化观念影响,其呈现多元化的发展态势。新农村建设进程中,中国乡村民间信仰的多元化态势在意识形态理念与实践形式两个层面都存在着不可忽视的冲突现象。多元化的民间信仰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乡村社会的发展和农村的和谐,但当超越其良性冲突的界线,就会产生诸多负面影响。政府与相关社会组织应对乡村民间信仰进行积极地监测、评估及治理,发挥其正面功能,消除激烈冲突而带来的消极作用,进而为有效推进新农村建设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
民间信仰 中国乡村 传统伦理 宗教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刘丽
本文就乡镇图书馆在新农村建设中的现状进行分析,提出见解,目的是通过乡镇图书馆的有效服务提高农民的科技水平,推动农村经济的稳步发展。
关键词:
新农村 乡镇图书馆 现状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夏学英 王慧
乡村旅游作为农村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新兴产业,能够增加农民收入,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促进农村经济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农村的文明程度和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因而是新农村建设的有效途径之一。加速辽宁乡村旅游发展,应在发挥区域比较优势的基础上,进行科学规划,选择优势项目,不断探索有效的发展模式,保证农民的参与,改善农村环境,增强外部经济性,以及建立包括财力支持、人力支持、营销支持、科技支持等在内的政策支持体系。
关键词:
新农村建设 辽宁乡村旅游 发展对策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田剑英
我国以新农村建设为契机,以农村社区为单位,建立了各种形式的乡村银行为农民提供小额贷款。文章结合我国特殊的国情和条件,分析了乡村银行的运行特点和乡村银行在我国的发展路径,揭示了乡村银行在我国发展的困境,并提出了新农村建设中乡村银行金融支持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新农村建设 乡村银行 合作金融 小额信贷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李学术 刘楠 邓毅书
新农村建设目标与当前农村严峻的生态环境形势为我国农村环境友好技术的发展提出了迫切要求。本文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对我国农村环境友好技术的主要需求领域进行了分析,初步尝试筛选了若干关键技术,并分析了农村环境友好技术发展中的问题与制约因素。最后,在充分借鉴国内外经验与教训的基础上,提出了推动该类技术发展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新农村建设 环境友好技术 对策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仝志辉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学术讨论中,有论者指出:没有村民自治,就无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没有以村民自治为核心的农村基层民主,就不算社会主义新农村。这样强调村民自治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是非常正确的认识。但是,有了这一认识,并不等于就能在实践中很好地落实这一认识,完善村民自治仍然面临着很多困难。最根本的挑战在于,我们不能仅就发展管理民主来谈村民自治,而是应该用新农村建设的整体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吴碧波
本文首先指出农民工返乡创业与新农村建设相互机制探讨的理论与现实意义。然后勾画出包括社会资本提升、中西部发展环境改善、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等方面农民工返乡创业动力机制。从农民工返乡创业对新农村建设促进作用和新农村建设对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影响两方面,分析创业与新农村建设互动关系。对我国农民工返乡创业促进新农村建设的现状进行剖析,指出了自身资本积累不足、缺少优惠政策、创业环境有待完善等主要问题。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从组织领导、政策保障、融资渠道、农民工素质、发展环境、宣传力度等方面提出了针对性对策建议。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谢煜
<正>新农村建设是我国推进农村发展、改善农民生活的重要战略举措,而政府治理作为一种重要的管理模式,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鉴于此,由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编著的《中国新农村建设:乡村治理与乡镇政府改革》(中国经济出版社)一书集中论述了有关新农村建设与现代乡村治理、农民权益保护、乡村公共服务体系等内容,为研究政府治理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性提供了重要参考。第一,政府治理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性分析。政府的参与和治理能够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通过提供科技支持,发展农业产业,推动农村经济转型升级,并帮助农民提高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有助于推进农村发展的公平性和可持续性。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王德忠
我国新农村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仍然存在不少问题:机械化程度过低严重制约着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升;农业天生弱质的地位未能从根本上改变,农业增收效应过弱;政府项目调控的非科学性导致新农村建设资金严重浪费;新村聚居点缺乏科学规划,未能坚持因地制宜原则;公共服务成为新农村建设中最为薄弱的环节。因此,科学规划是新农村建设取得成功的前置条件;合理安排新村建设示范点是新农村建设的关键环节;培育新型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重中之重;公共服务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硬核;新农村综合体是新农村建设的新型载体。
关键词:
新农村 建设 问题 对策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李咏梅
民生科技是新农村建设中改善民生的重要支撑。在新农村建设实践中,面临着农村民生科技的价值追求和需求的多样性带来的技术开发困境、农技推广站的现状和农民科技素质低带来的技术推广困境和传统科技的负效应及民生意识的缺失带来的技术风险困境。要消解这些困境,必须采取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加强具有区域特点的农技推广站建设、农业科技推广队伍建设和培养民生意识等对策。
关键词:
新农村建设 技术困境 民生科技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杨良超 赵华伟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实现农村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一项重要战略举措,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基础和保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离不开资金的投入。据推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在未来15年内全国平均每位农民需要投资约为1700元到4900元,如果按8亿农民计算,新农村建设的资金缺口将在1.36万亿元至3.92万亿元之间。这个需求量,仅靠政府和民间投资是难以完成的。因此,金融支持对建设好新农村就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新农村建设 农村金融 金融支持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张采薇
乡村景观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指按照一定的原则和目标,对乡村各种景观,特别是对乡村民居景观、乡村文化景观、乡村公共设施景观等进行改造、优化、开发的活动。本文针对我国乡村景观设计建设中存在的不足,提出我国新农村建设中乡村景观建设的重大意义,以及强化景观设计理念、廊道与斑块协调建设等策略。
关键词:
新农村建设 乡村景观 策略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胡洪彬
农村民间组织能力的提升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意义重大,但目前我国农村民间组织在服务能力、自主能力、社会影响力以及内部治理能力等方面都亟待提高,政府应积极强化对农村民间组织的引导和扶持,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努力加强和扩大民间组织的对外宣传和交流合作,使其为新农村建设做出贡献。
关键词:
新农村 农村民间组织 能力建设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胡春晓
农业信息化发展在其农村中的作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我国农村信息基础设施落后、农业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不成熟和服务机制不健全、农民素质和信息意识差是我国农业信息化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构建农业信息化建设投融资机制,加强农业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研究和开发成熟的农业信息技术,大力推进农业生产的信息化;加强农业信息化服务体系的建设,大力推进农产品流通和农村社会服务信息化是促进我国农业业信息化建设之良策。
关键词:
农业信息化 新农村建设 发展对策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陈兴霞 李淑芬
近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建立与发展,我国农村经济和民营企业得到了迅速发展,这无疑使得生产经营性资金的需求迅速增加,从而为民间借贷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民间借贷对各市场主体的金融需求起到了一定的补充作用,但其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因此,必须加强对民间借贷进行正确的引导和监管,使之在利率和贷款方向上符合国家金融政策,以发挥其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
新农村建设 民间借贷 融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