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840)
- 2023(12659)
- 2022(10928)
- 2021(10318)
- 2020(8496)
- 2019(19695)
- 2018(19872)
- 2017(38068)
- 2016(20635)
- 2015(23386)
- 2014(23478)
- 2013(23549)
- 2012(21409)
- 2011(19318)
- 2010(19189)
- 2009(17524)
- 2008(16953)
- 2007(15051)
- 2006(13329)
- 2005(11404)
- 学科
- 济(85704)
- 经济(85610)
- 业(61525)
- 管理(54029)
- 农(50597)
- 企(40173)
- 企业(40173)
- 方法(36193)
- 农业(33676)
- 数学(31448)
- 数学方法(31143)
- 业经(23892)
- 中国(22549)
- 财(20790)
- 地方(19696)
- 学(17369)
- 制(15332)
- 发(13822)
- 贸(13809)
- 贸易(13802)
- 易(13381)
- 技术(12968)
- 理论(12947)
- 环境(12690)
- 农业经济(12574)
- 和(12459)
- 收入(12446)
- 策(12001)
- 教育(11868)
- 银(11410)
- 机构
- 学院(291661)
- 大学(289509)
- 管理(118595)
- 济(114714)
- 经济(112138)
- 理学(103586)
- 理学院(102468)
- 管理学(100746)
- 管理学院(100244)
- 研究(96399)
- 中国(71999)
- 农(65402)
- 京(61494)
- 科学(60809)
- 业大(50807)
- 农业(49866)
- 财(49144)
- 所(47879)
- 中心(44956)
- 研究所(43685)
- 江(42613)
- 范(39485)
- 财经(39260)
- 师范(39192)
- 北京(38384)
- 经(35900)
- 州(34714)
- 院(34213)
- 经济管理(33022)
- 经济学(32167)
- 基金
- 项目(203782)
- 科学(159720)
- 研究(152654)
- 基金(146350)
- 家(126741)
- 国家(125548)
- 科学基金(107805)
- 社会(95201)
- 社会科(89587)
- 社会科学(89562)
- 省(80776)
- 基金项目(79030)
- 自然(69142)
- 教育(68499)
- 自然科(67461)
- 自然科学(67447)
- 划(66483)
- 自然科学基金(66254)
- 编号(64769)
- 资助(58713)
- 成果(51973)
- 部(44847)
- 重点(44690)
- 发(44020)
- 课题(43261)
- 创(41986)
- 创新(39005)
- 科研(38555)
- 国家社会(38257)
- 教育部(37963)
- 期刊
- 济(131284)
- 经济(131284)
- 研究(82962)
- 农(68460)
- 中国(58647)
- 学报(47581)
- 农业(46797)
- 科学(44292)
- 管理(38632)
- 大学(36992)
- 学学(34769)
- 财(34238)
- 教育(33897)
- 业经(27545)
- 技术(25326)
- 融(24779)
- 金融(24779)
- 业(21214)
- 问题(18301)
- 财经(17859)
- 经济研究(17733)
- 图书(16882)
- 版(16210)
- 农业经济(15116)
- 经(15056)
- 科技(14798)
- 农村(14522)
- 村(14522)
- 理论(14202)
- 技术经济(14138)
共检索到42419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柳治国
本研究针对农民的幸福感与收入的关系进行研究,以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为目的,从农民的收入入手,并随机调查了100农民,来了解收入对农民幸福感的影响程度,针对调查结果提出提高农民幸福感的措施。
关键词:
收入 幸福感 农民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姗姗 段娟娟 魏遥
文章基于多个维度构建乡村振兴综合指数评价体系,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权重赋值测算乡村振兴综合指数。将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微观数据与乡村振兴综合指数匹配,利用Ordered Probit估计方法分析收入不平等和乡村振兴水平对农民幸福感的影响。结果表明:乡村振兴有助于提升农民幸福感,且存在区域、年龄异质性;乡村振兴对农民幸福感的影响存在一定程度的时间滞后效应;收入不平等对农民的幸福感具有抑制效应,也存在区域和年龄异质性;存在收入不平等通过削弱乡村振兴进一步抑制农民幸福感的中介效应。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杜威漩
农民问题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问题。鉴于此,文章首先从农民现状及存在问题、农民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地位问题、新型农民培养的对策和途径问题等三个方面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民问题进行了综述。在此基础上得出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民问题仍需要进一步从总体上加以研究和解决的结论。
关键词:
社会主义新农村 新型农民 研究综述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刘国瑜
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农民综合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着新农村建设的步伐。本文针对新农村建设的要求,提出了提高农民素质的措施。
关键词:
新农村建设 新型农民 农民教育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肖鸿燚
基于农民幸福感提升目标,和美乡村应是宜居宜业基础上的更加美好、美丽与和谐,和美乡村建设的重点之一即实现乡村内在和谐基础上的全面发展,这就更强调乡村和城市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由此,和美乡村建设必须围绕农村社会变化以满足农村居民创新需求、发展需求而进行的治理升级。这就应在政治向度上着力于农民主体地位的凸显与效能发挥,在经济向度上实现农民高质量持续增收的利益促动,在伦理向度上加快特色乡村文化打造,在治理向度上加速农民自我身份认同的价值重塑。既提升农村公共服务能力、打造农村现代化产业体系,也全面加强乡土文化打造和农村现代治理体系构建。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吴健辉 童冬生 黄志坚
以信任、互惠规范和关系网络等形式存在的社会资本是促进社会良性发展的一种积极因素,它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探讨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农村社会资本建设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高伟
农民政治参与意识是衡量新农村民主建设的重要标志,农民政治参与意识淡漠对于农村基层民主、农村基层党组织以及农民向现代公民的转化都产生了消极影响,要提高农民的政治参与意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必须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努力提高农民文化素养,加强农民政治参与的制度建设。
关键词:
农民 政治参与意识 新农村 政治保障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沈宏益 潘焕学
农民收入持续增长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着密切的联系,农民收入持续增长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本前提,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则是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的重要保障。当前,农民收入增长和新农村建设工作中面临着农业产业化水平低、农业发展缺乏后劲、农民科技文化素质低、农民增收机制不健全和新农村建设成效不显著等问题。通过探讨农民收入持续增长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之间的内在联系和相互作用,提出要素扩张法、科技推动法、结构优化法、专业合作法、特色取胜法、产业提升法、功能调动法和机制完善法等若干对策与建议,以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和社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任孟娥
部分学者提出,中国目前尚不具备农民自组织生长的条件,发展农民组织是揠苗助长。通过论证,我们发现新农村建设与农民自组织的成长是完全自洽的。在新农村建设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广为农民自组织的成长提供了条件。同时,农民异质性的加强、中国经济与政治体制的改革、农村阶层的分化等都使农民自组织的成长具备了可能性,关键在于政府要积极合理地引导和规范农民自组织的成长和壮大。
关键词:
新农村建设 农民自组织 自洽性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茆志英 李晓明
工业化中后期进行工业反哺农业,是世界经济发展遵循的客观规律。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两个趋向"论断,提出"以工促农、以城带乡,"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本文针对新农村建设,结合安徽省实际,分析反哺农业政策现状及存在问题,并探讨新农村建设下工业反哺农业的政策。
关键词:
新农村建设 工业反哺农业 政策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张瑞德 蔡承智
农民是否增收,关系着国家稳定和社会和谐。贵州农民收入偏低的原因在于受到了自然资源、农业结构、农民自身、市场、城镇化以及制度等因素的影响。解决农民收入问题应该从调整结构、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民素质、加强市场建设、推进城镇化进程以及加强政策保障等方面着手。
关键词:
贵州省 农民收入 新农村建设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张为杰 杨子生
土地整理作为合理开发和利用土地资源,解决土地细碎问题,改善农村基础设施、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及景观环境,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技术和改革土地制度,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业发展的有效措施,被世界很多国家看作是促进农村综合发展的重要动力和手段,被广泛应用于农村建设。目前,国家既要协调各部门建设用地,实现经济的持续稳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田馨滦 张晓娟
本文基于全国2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301个村庄的观察数据,针对中国农村老年人群体,实证探究了收入、文化服务与其幸福感之间的影响关系。结果表明:在现阶段,收入状况对农村老年人幸福感的正向影响依然存在;文化服务满意度对农村老年人的幸福指数具有比收入更显著的影响;不同文化服务的满意度对老年人幸福感的影响不一,其中文化活动室与图书阅览室对老年人幸福感影响最为显著。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张白鸽
在成都市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中,重视和造就建设现代农业的人才队伍,培养千千万万的新型农民,将不断满足成都新农村建设对人力资本的需求。本文从剖析成都市新型农民培养现状及制约因素出发,提出创新新型农民培养机制、创新农村人力资本投资机制、由一般性农民培训向农业产业人才开发转型、由政府主导型培训向农村自治组织、龙头企业主导型转变、扩展新型农民培养来源,创新"新农合"在新型农民培训中的新机制、整合各种资源,以发挥其整体功能等建议。
关键词:
新型农民 新农村建设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罗明忠 陈晓杰 魏滨辉
发展农村集体经济是适应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新形势的必然选择,更是实现乡村振兴和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基于集体行动视角,利用2016—2018年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CLDS),运用双重固定效应和中介效应模型,分析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对农民幸福感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并进一步检验村庄特征的调节效应。结果表明,相较感到比较幸福或非常幸福的农民,仍有35.6%的农民感到不幸福。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有助于提升农民幸福感,这一结论通过了工具变量法等内生性和稳健性检验。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主要是通过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和提升生态环境质量来增强农民幸福感。进一步分析发现,处于中西部地区、民主水平越高、拥有大学生村官和村主任任期越长的村庄,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对农民幸福感的提升作用越明显。据此,建议应加快推进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提升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治理水平,积极倡导乡村民主,并鼓励村干部任期适当延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