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670)
- 2023(19520)
- 2022(16012)
- 2021(14514)
- 2020(12234)
- 2019(27924)
- 2018(27505)
- 2017(52679)
- 2016(28452)
- 2015(32044)
- 2014(32078)
- 2013(31859)
- 2012(29635)
- 2011(26762)
- 2010(27467)
- 2009(26187)
- 2008(26222)
- 2007(24231)
- 2006(22027)
- 2005(20340)
- 学科
- 济(139373)
- 经济(139201)
- 业(102530)
- 管理(93384)
- 企(83757)
- 企业(83757)
- 农(51902)
- 方法(49684)
- 数学(39931)
- 数学方法(39595)
- 业经(38655)
- 中国(37361)
- 财(37297)
- 农业(34385)
- 地方(31367)
- 制(29345)
- 务(23965)
- 学(23913)
- 财务(23912)
- 财务管理(23867)
- 企业财务(22596)
- 体(21482)
- 贸(21121)
- 和(21118)
- 贸易(21105)
- 技术(20789)
- 理论(20571)
- 易(20405)
- 策(20245)
- 银(20134)
- 机构
- 学院(418933)
- 大学(414254)
- 济(183503)
- 经济(179656)
- 管理(159549)
- 研究(144391)
- 理学(135102)
- 理学院(133622)
- 管理学(131560)
- 管理学院(130772)
- 中国(113900)
- 京(88198)
- 财(86644)
- 科学(83846)
- 农(78081)
- 所(73063)
- 江(68058)
- 财经(66722)
- 中心(66660)
- 研究所(64997)
- 业大(61236)
- 经(60205)
- 农业(59789)
- 经济学(56372)
- 北京(55649)
- 范(53158)
- 州(53051)
- 师范(52701)
- 院(51266)
- 经济学院(50470)
- 基金
- 项目(263242)
- 科学(208324)
- 研究(196555)
- 基金(190785)
- 家(164228)
- 国家(162680)
- 科学基金(140538)
- 社会(128325)
- 社会科(121231)
- 社会科学(121198)
- 省(104348)
- 基金项目(101028)
- 教育(88922)
- 自然(87260)
- 划(85505)
- 自然科(85219)
- 自然科学(85193)
- 自然科学基金(83680)
- 编号(79789)
- 资助(76140)
- 成果(65189)
- 重点(59045)
- 发(58717)
- 部(58494)
- 创(56196)
- 课题(55568)
- 国家社会(53244)
- 制(52606)
- 创新(52014)
- 教育部(50370)
- 期刊
- 济(225255)
- 经济(225255)
- 研究(131085)
- 中国(92215)
- 农(77633)
- 财(70811)
- 管理(63535)
- 学报(60875)
- 科学(58741)
- 农业(51813)
- 大学(47901)
- 学学(45154)
- 融(44587)
- 金融(44587)
- 教育(41882)
- 业经(38787)
- 技术(38613)
- 财经(34483)
- 经济研究(34263)
- 问题(30427)
- 经(29842)
- 业(27876)
- 技术经济(23773)
- 世界(22145)
- 贸(21399)
- 版(21037)
- 现代(20622)
- 商业(19423)
- 统计(19350)
- 经济问题(18967)
共检索到66323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赵红军
本文探讨了新农村建设作用于我国经济发展的农业生产效率提升机制和农产品交易效率提升机制以及相应的具体途径。结果表明,在这两个经济机制发挥作用的条件下,经济结构和人口结构向现代化转型,但如果不彻底解决城乡二元结构、农民迁移和就业方面的歧视,城乡收入差距并不一定会随之缩小。改革开放以来的经验从另一面表明,在二元结构、工业和城市偏向政策下,农业生产效率提升机制作用难以充分发挥,而间接促使农业生产效率提升的财政和金融支持也难以有效地推动农业生产效率提升。这意味着,彻底破解城乡二元结构、破除阻碍农业生产效率提升的各种制度和障碍确应成为新农村建设中的重中之重。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林燕 张忠根
农户家庭的收益可以分为工资性收益、财产性收益和公共服务性收益。在现有制度给定的条件下,劳动力采取个人而非家庭的转移方式,是农民追求家庭收益最大化的合理选择。当新农村建设的有效推行提高了农村家庭的财产性收益和公共服务性收益时,农户家庭的转移成本将会大大提高,从而延缓剩余劳动力转移,或者深化个人转移与家庭转移的鸿沟,令城市化的推进更不稳固。本文在托达罗模型的基础上引入制度变量,分析了新农村建设与我国城市化之间产生冲突的内在机理,并给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建筑业 国际市场 “走出去”战略 机遇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任志军
从目前的实践来看,城市化与新农村建设是相互支撑、互为促进的。加快城市化进程,就能够带动新农村建设;推进新农村建设,也能够促进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因此,本文认为,构建有效机制,实现城市化与新农村建设的良性互动是加快"三农"问题解决的重要战略举措之一。
关键词:
城市化 新农村 互动机制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潘锦云 杨国才
由于中国的工业化与城市化远未完成历史使命,新农村建设一直受到人们的质疑。本文从中国现代化进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角度来探讨三者之间的关系,认为三者统一于中国现代化进程中,是互动而非对立关系,并提出加强三者互动关系的建议。
关键词:
新农村建设 工业化 城市化 现代化 互动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高帆
新农村建设是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的一个积极回应,它包含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两个层面。从政治经济学视角出发,在经济增长方面,户籍、土地、保障等制度性因素制约到农村劳动力的有效流转,从而对劳动生产率提升和农业发展产生负面影响;在社会福利方面,农民的数量优势没有转化为谈判优势,对市场价格和政策制定的影响力较小,其社会福利获取以及发展程度处于不利地位。据此,新农村建设必须对相关制度性、组织性因素进行完善和改革,部分农民的真正流转和留守农民的自发组织将尤其重要。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吴海峰
工业化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产业支撑。城镇化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依托。要用工业化城镇化推进新农村建设,发挥好“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作用。
关键词:
新农村建设 工业化 城镇化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任志军 左理
城市化和新农村建设相互支撑、相互促进。加快城市化进程,能够带动新农村建设;推进新农村建设,能够促进城市化水平提高。构建有效机制,实现城市化与新农村建设的良性互动,是加快"三农"问题解决的战略举措。
关键词:
城市化 新农村 互动关系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联实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黄祖辉
城市化战略和新农村建设战略是我国现阶段经济社会转型发展、持续发展的两大重要战略,两者并不存在替代关系,而是相互包容的统一体。本文指出了城市化与新农村建设必须互动共进以及实施两大战略互动共进的基本思路、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提出以户籍制度为核心的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要以农民身份的"三分离"为前提、以农民权益的"四可以"为原则,户籍制度改革要以土地制度、社保制度、产权制度、住房制度改革的"四配套"为突破。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周叔莲
我在一份报纸上看到一篇文章,题目叫做"推进城镇化就是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似乎城市化就可以解决"三农"问题了。我认为,加快城市化绝不能代替新农村建设。一定要破除轻视农业、农村、农民的看法,农业始终是国民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赵鲁晋
新农村建设应统揽农业、农村和农民工作,紧紧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以增加农民收入为中心,以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为目标,以发展都市现代农业为首要任务,精心组织,科学规划,典型引路,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创新发展,使新农村建设有序向前推进。
关键词:
新农村建设 三农问题 财政投入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赵鲁晋
新农村建设应统揽农业、农村和农民工作,紧紧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以增加农民收入为中心,以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为目标,以发展都市现代农业为首要任务,精心组织,科学规划,典型引路,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创新发展,使新农村建设有序向前推进。
关键词:
新农村建设 三农问题 财政投入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王文龙
农村婚姻竞争的加剧,地方政府土地寻租的泛滥,城乡差距的全方位扩大以及新生代农民工城市化倾向的增强,导致农村房奴规模不断扩大,不仅严重降低农民生活质量,恶化农村养老问题,也进一步扩大城乡差距,威胁社会稳定和国家粮食安全。只有积极采取措施巩固农民的城市化,继续深化新农村建设,逐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尽快纠正农民扭曲的价值观,才能有效化解农村"房奴"问题,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促进城乡和谐发展。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叶逢春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的是为了妥善地解决“三农”问题,而“三农”问题的形成包含着深刻的历史和制度因素,其路径依赖的特征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新农村建设的成效。本文从新制度经济学角度,分析了在“三农”问题上,制度的路径依赖性有可能对新农村建设造成的阻力影响,通过分析四川省苍溪县新农村建设的成功案例,从新制度经济学角度提出新农村建设的出路。
关键词:
三农问题 新农村建设 制度分析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周晚香
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每一项战略部署和具体措施都离不开农业信息化的有效支撑。本文首先探析了农业信息化促进新农村建设的机理,随后从农业信息化系统展开分析农业信息化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加快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农业信息化 新农村 建设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