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059)
2023(8475)
2022(6319)
2021(5693)
2020(4323)
2019(9697)
2018(9740)
2017(18831)
2016(10292)
2015(11262)
2014(11509)
2013(11277)
2012(10083)
2011(9238)
2010(9407)
2009(8885)
2008(8698)
2007(7905)
2006(7326)
2005(6493)
作者
(29497)
(25476)
(24821)
(23496)
(15480)
(12048)
(11083)
(9918)
(9604)
(8702)
(8594)
(8178)
(7796)
(7748)
(7563)
(7495)
(7409)
(7202)
(7127)
(6917)
(6235)
(6210)
(6158)
(5945)
(5789)
(5673)
(5609)
(5264)
(5116)
(5047)
学科
(52931)
经济(52881)
(48308)
(35108)
农业(32248)
管理(22071)
业经(18668)
中国(17039)
地方(14747)
方法(14569)
(14120)
企业(14120)
(12925)
数学(12906)
数学方法(12844)
农业经济(12386)
发展(10943)
(10934)
(9466)
(9416)
农村(9387)
土地(8215)
(8041)
(7755)
建设(7675)
(7577)
人口(7479)
(7476)
城市(7360)
收入(7231)
机构
学院(152024)
大学(145993)
(65341)
经济(63874)
管理(57481)
研究(53077)
理学(50197)
理学院(49638)
管理学(48778)
管理学院(48535)
(47551)
中国(41077)
农业(35786)
科学(32303)
(30463)
业大(29869)
(26273)
(25347)
中心(25151)
研究所(23816)
(23474)
农业大学(22097)
(21184)
师范(21047)
财经(20242)
经济学(19045)
经济管理(18898)
(18603)
(18518)
北京(18253)
基金
项目(103278)
科学(82533)
研究(77725)
基金(75331)
(65197)
国家(64496)
科学基金(55844)
社会(52497)
社会科(49239)
社会科学(49228)
(41710)
基金项目(41079)
自然(33769)
(33406)
自然科(33000)
自然科学(32995)
教育(32883)
编号(32626)
自然科学基金(32399)
(28820)
资助(27725)
成果(24955)
(24688)
重点(22520)
(22426)
国家社会(22021)
课题(21606)
(20940)
发展(20635)
(20355)
期刊
(81785)
经济(81785)
(55214)
研究(43044)
农业(37443)
中国(32527)
科学(24022)
学报(23664)
业经(21255)
大学(19301)
学学(18677)
(16439)
(16297)
(16275)
金融(16275)
管理(15843)
农业经济(14565)
问题(14115)
农村(13939)
(13939)
教育(12349)
技术(11434)
(10391)
世界(10083)
经济研究(9825)
经济问题(9362)
财经(9216)
农村经济(9214)
资源(9053)
社会(8965)
共检索到22668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许经勇  
如何正确处理城市与农村的关系,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城市化包括有形城市化(农村人口向城市集中)和无形城市化(城市文明对农村的扩散和幅射)。只有把这两者有机结合起来,协调起来,城市化才能健康发展。也就是说,城市化应当是推动农村发展的城市化,新农村应当是城市化进程中的新农村。必须动态地把握好城市与乡村的关系,把城市与乡村一起纳入城市化轨道,才符合本源意义上的城市化含义,才能推进整个社会的全面进步。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任志军  左理  
城市化和新农村建设相互支撑、相互促进。加快城市化进程,能够带动新农村建设;推进新农村建设,能够促进城市化水平提高。构建有效机制,实现城市化与新农村建设的良性互动,是加快"三农"问题解决的战略举措。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易国锋  
新农村建设和农村城镇化是一个有机整体,应该良性互动,协调发展,决不能把新农村建设和农村城镇化割裂开来,但这种良性互动的结合需要一定的纽带为中介:统筹城乡政策是二者互动的制度纽带;优先发展小城镇是二者互动的空间纽带;促进农村产业化是二者互动产业纽带;外出农民工是二者互动的人才纽带。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任志军  
从目前的实践来看,城市化与新农村建设是相互支撑、互为促进的。加快城市化进程,就能够带动新农村建设;推进新农村建设,也能够促进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因此,本文认为,构建有效机制,实现城市化与新农村建设的良性互动是加快"三农"问题解决的重要战略举措之一。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黄祖辉  
城市化战略和新农村建设战略是我国现阶段经济社会转型发展、持续发展的两大重要战略,两者并不存在替代关系,而是相互包容的统一体。本文指出了城市化与新农村建设必须互动共进以及实施两大战略互动共进的基本思路、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提出以户籍制度为核心的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要以农民身份的"三分离"为前提、以农民权益的"四可以"为原则,户籍制度改革要以土地制度、社保制度、产权制度、住房制度改革的"四配套"为突破。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胡培兆  
我国城市化水平目前还比较低,但城镇总人口是世界最多的国家,与发达国家的人均GDP相比,我国对城市人口的经济承受力已十分巨大。从我国人口多的国情出发,城市化道路应有自己特色。城市化水平不宜与发达国家攀比,只要超出世界平均水平(50%)就足够了。为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新格局,城市化建设不单只是农民向城市跑,资金、技术、人才向城市集中,农村自身也有个城市化建设问题。新农村的蓝图应是把广大农村也建设成星星般闪亮的微型"小城市",为我国最大的一支劳动力大军建个美好家园。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常亮  贾金荣  
通过总结在城市化进程不同阶段中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特征,对比分析邻国日本、韩国乡村的发展经验,对我国的农村发展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新农村建设策略应该是以建立在区域差异性基础上的城市化水平为轴线,通过区域功能分工实现城市功能延续,逐步推进新农村建设,最终达到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境界。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良健  范阳东  何剑  王厅  方宁  
对湖南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产业内部结构、城市化率与非农产业比重变动趋势、城市化与非农产业比重的偏离程度等方面的实证分析表明 ,湖南工业化与城市化互动关系处于不良状态。为实现二者的良性互动 ,就必须采取相应的对策。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任启平  董爽  
本文在回顾国外城市化与工业化发展特点的基础上,分析了城市化、工业化和信息化的关系,新型城市化与工业化的关系,并提出了在新型工业化条件下,中国城市化发展的相应对策。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王家庭  张换兆  
福建将美国工业化、城市化与土地制度演进分成三个历史阶段,深入分析三者相互作用和内在机制,并运用实证分析进行佐证,得出的结论是:美国城市化、工业化与土地制度的相互协调发展,是促进美国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许经勇  
从某种意义上说,社会主义新农村之所以“新”,就在于它已经超出农村这个限界,突破城乡二元结构的框架,即新农村应当是城市化进程中的新农村,城市化应当是推动农村发展的城市化。我国城市化应当包括有形城市化与无形城市化。城乡一体化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由之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为了提高我国无形城市化水平。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林燕  张忠根  
农户家庭的收益可以分为工资性收益、财产性收益和公共服务性收益。在现有制度给定的条件下,劳动力采取个人而非家庭的转移方式,是农民追求家庭收益最大化的合理选择。当新农村建设的有效推行提高了农村家庭的财产性收益和公共服务性收益时,农户家庭的转移成本将会大大提高,从而延缓剩余劳动力转移,或者深化个人转移与家庭转移的鸿沟,令城市化的推进更不稳固。本文在托达罗模型的基础上引入制度变量,分析了新农村建设与我国城市化之间产生冲突的内在机理,并给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周叔莲  
我在一份报纸上看到一篇文章,题目叫做"推进城镇化就是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似乎城市化就可以解决"三农"问题了。我认为,加快城市化绝不能代替新农村建设。一定要破除轻视农业、农村、农民的看法,农业始终是国民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牛婷  李斌  任保平  
文章以我国城市化与产业化为研究对象,将产业化进一步细分为产业结构和产业优化两层次,并分别与城市化构成"整体关系"与"优化关系"两层次模型,通过检验1978~2011年经济数据,在经过平稳性检验、格兰杰因果分析、协整检验之后,构建了长短期的ADRL模型,通过变量弹性系数的差异,我们发现整体关系式中的长期关系作用要强于短期关系,但二者存在相同的变动方向,但是优化关系式中的长短期变量系数存在相反的变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