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644)
- 2023(11530)
- 2022(9388)
- 2021(8604)
- 2020(6953)
- 2019(15343)
- 2018(14721)
- 2017(28113)
- 2016(15233)
- 2015(16242)
- 2014(15445)
- 2013(15376)
- 2012(14083)
- 2011(12861)
- 2010(13022)
- 2009(12277)
- 2008(12273)
- 2007(11636)
- 2006(10304)
- 2005(9172)
- 学科
- 济(65831)
- 经济(65767)
- 业(54417)
- 农(49333)
- 管理(40477)
- 农业(33003)
- 企(32886)
- 企业(32886)
- 方法(23371)
- 业经(21769)
- 数学(20065)
- 数学方法(19818)
- 中国(19411)
- 技术(15777)
- 制(14906)
- 财(14755)
- 地方(13922)
- 学(12922)
- 农业经济(12450)
- 发(11939)
- 银(11488)
- 银行(11472)
- 行(11055)
- 贸(10943)
- 贸易(10937)
- 融(10811)
- 金融(10810)
- 体(10793)
- 易(10668)
- 策(10461)
- 机构
- 学院(220710)
- 大学(216120)
- 济(94700)
- 经济(92923)
- 管理(82285)
- 研究(75074)
- 理学(71447)
- 理学院(70683)
- 管理学(69489)
- 管理学院(69059)
- 中国(58057)
- 农(57028)
- 科学(45606)
- 京(43500)
- 农业(43325)
- 财(42265)
- 业大(38507)
- 所(37970)
- 中心(35073)
- 研究所(34405)
- 江(34209)
- 财经(33620)
- 经(30720)
- 范(29602)
- 师范(29321)
- 经济学(29301)
- 州(27146)
- 农业大学(26746)
- 经济学院(26556)
- 北京(26348)
- 基金
- 项目(148165)
- 科学(118259)
- 研究(109919)
- 基金(108943)
- 家(95645)
- 国家(94695)
- 科学基金(81295)
- 社会(73755)
- 社会科(69684)
- 社会科学(69666)
- 省(59556)
- 基金项目(57566)
- 自然(49799)
- 自然科(48754)
- 自然科学(48739)
- 划(48433)
- 教育(48327)
- 自然科学基金(47909)
- 编号(43286)
- 资助(42188)
- 成果(34651)
- 创(33484)
- 发(33384)
- 重点(33032)
- 部(33010)
- 农(32889)
- 国家社会(31756)
- 创新(31458)
- 课题(29871)
- 性(29262)
- 期刊
- 济(110827)
- 经济(110827)
- 研究(65039)
- 农(62915)
- 中国(48508)
- 农业(42567)
- 学报(38057)
- 科学(34845)
- 财(31623)
- 大学(29949)
- 学学(28722)
- 管理(27641)
- 业经(24607)
- 融(24546)
- 金融(24546)
- 教育(21499)
- 业(19877)
- 财经(17746)
- 技术(17600)
- 问题(15820)
- 经济研究(15550)
- 经(15313)
- 农业经济(14614)
- 农村(14420)
- 村(14420)
- 版(14093)
- 世界(12506)
- 技术经济(11601)
- 科技(11586)
- 经济问题(11112)
共检索到33159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于新亮 申宇鹏 李红波
本文理论分析了新农保对农村劳动力流动的锁定效应,并利用2016年"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CLDS)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同时对比分析新农合和新农保对农村劳动力流动锁定效应的关系。本文发现,新农保使得农村劳动力流动概率降低了56.82%,使得农村劳动力跨乡镇流动的概率降低了58.04%。新农保对青年和盛年劳动力的锁定效应强于老年劳动力。参加新农保的本地农民工流动到外地成为外出农民工的概率降低了34.03%。此外,对未参加新农保的农村劳动力而言,新农合对其流动性依然产生一定的锁定效应,但参加新农保后,新农合的锁定效应几乎被新农保完全替代。本文研究表明,在当前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趋势下,调整以新农保为代表的农村养老保险的非携带性显得尤为重要。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贾男 马俊龙
本文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为例研究了非携带式医保对农村劳动力流动产生的锁定效应。新农合旨在为农村户籍人口提供医疗方面的保障,但其现行的制度安排却使其具有较强的非携带特征,从而限制了参保人的自由流动。本文运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个人层面的微观数据,采用Probit模型和最大似然估计(MLE),以临近社区(村)和临近县(区)的平均参合率为工具变量,对新农合的锁定效应进行了研究。本文发现,参加新农合使农村留守劳动力转移到城镇的概率降低了34.7%,使农村劳动力转移到本乡镇以外的概率降低了41.9%。对中老年人的锁定效应高于青年人。此外,参加新农合使本地农民工转移到本乡镇以外的概率降低了37.1%。因此,...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叶晓煌 叶雪洁 吕莉
本文以一种全新的视角,运用企业能力理论,阐释企业由于一种内生激励创新,从而避免由创新外溢而使创新技术锁定效应情况的出现。由此而引伸出:进行企业本身的创新能力建设更为重要,而非专注于提供外部的激励措施。
关键词:
创新外溢 内生激励 企业能力 企业家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曾祥凤 蒋永穆
本文从国家与农村关系这一制度框架下来考察“三农”问题,认为“三农”问题的产生是由于我们在认识和实践上忽略了农村与城市、工业与农业间的平等地位和互动关系,在制度上即农业外在制度制约了内在制度的调整和变迁,削弱了农业经济系统的自组织能力,从而使得中国农业制度锁定在低效率状态。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鞠齐
“锁定”是企业有意识地诱导客户向企业投入专用资产 ,以提高客户的退出成本 ;“自我锁定”是企业自愿向客户提供“人质” ,目的是使客户能够相信企业向客户作出的有保证的承诺。“锁定”和“自我锁定”在中国企业实施CRM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们各自的策略分别是 :“锁定”策略包括免费或低价培训、低价渗透、以“搜寻商品”推动“经验商品”和产品升级补偿 ;“自我锁定”策略包括产品质量、产品售后服务、长期契约不履约和企业跨区域经营。
关键词:
“锁定” “自我锁定” CRM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陶爱萍 李丽霞 洪结银
技术标准锁定是异质技术之间标准竞争的结果,在锁定效应的作用下标准在位者具有异质性优势,非标准在位者面临异质性壁垒。文章基于技术的异质性分析技术标准锁定的形成机制,探讨非标准在位者的消极创新惰性和标准在位者的积极创新惰性的生成机理,最后针对非标准在位者反锁定、标准在位者自我解锁提出相应的策略。
关键词:
技术标准 锁定 异质性 创新惰性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陶爱萍 王涛
在分析逆向技术标准锁定形成机理及其负面效应的基础上,从开源创新的特征和内在机制入手,探索开源创新对逆向技术标准锁定的突破机制。结果表明:开源创新的用户参与机制、个人—集体联合机制以及多重激励机制是突破逆向技术标准锁定的关键。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陈熙隆 王芳
路径锁定而致农业信息化的低效或无效,其内缘于农业信息化价值的路径锁定,即农业信息化价值通路障碍,具体表现为通路主客体主观最大化价值追寻的非均衡博弈和客观价值流拓扑通道的不畅。据此,本文建立了农业信息化价值通路物理模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农业信息化价值生态网是农业信息化路径锁定的破解之道,农业信息生态价值网的构建应着力于农业信息化市场主体多元化的培育、农业信息化价值链的重组和农业信息化价值环境的优化等方面。
关键词:
农业信息化 路径锁定 破解 价值网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刘娟 谢莉娇
低碳农业是低碳经济的重要部分,本文在明确低碳农业领域碳锁定—解锁内涵的基础上,分析了发达国家和地区农业领域碳锁定的化解途径,总结低碳农业技术创新的特点,从而得出对中国低碳农业碳解锁的有益启示。
关键词:
低碳农业 碳锁定 碳解锁 路径 启示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谢海生 庄贵阳
碳锁定效应是经济被锁定在以碳基技术为主体的技术体系之中,它会造成发展的不可持续,其形成的原因主要有技术、组织、社会制度等。文章分析了碳锁定效应的作用机制,从技术层面、技术制度综合作用、正向反馈机制三个角度进行阐述。碳解锁的路径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第一,通过成本收益核算,以经济的方式解锁;第二,根据其形成原因,从技术制度角度解锁;第三,从受众角度,通过利益主体广泛、深入参与的方式解锁;第四,通过突发性事件刺激的方式解锁。研究对中国的启示在于:一是区分好的锁定与坏的锁定,把握"锁定红利";二是碳锁定是"技术—制度—偏好"共同作用造成的,其解锁过程需要全部主体共同参与。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张兴华
本文在对城镇劳动力市场进行细分的基础上,通过建立模型来分析农民工对城镇劳动力就业的替代性,并运用北京市的统计数据对模型进行检验。结果表明:农民工不会对一类劳动力市场上的城镇劳动力产生替代关系,相反,从动态看,由于规模效应的存在,农民工还会促进其就业。农民工对二类劳动力市场上的城镇劳动力既存在替代效应,也存在规模效应。至于总效应,则取决于两种效应的对比。如果替代效应大于规模效应,则总效应为负值,二类市场上的城镇劳动力就业减少;反之,如果替代效应小于规模效应,则总效应为正值,二类市场上的城镇劳动力就业增加。
关键词:
农民工 城镇劳动力 就业替代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邹铁钉
本文在三部门经济框架下拓展了Harris和Todaro(1970)关于劳动力流动及其经济与社会影响的H-T模型,对养老保险可携带性影响农村劳动力流动的收入增长效应和贫富调节机制开展了理论及实证研究。结果显示: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层级在地区之间的梯度分化与城乡之间高达1.9~2.6倍的收入差距,是农村劳动力向城镇流动以及在不同城镇之间跨区流动的根本原因。养老保险可携带性是通过改变流动成本和流动收益影响农村劳动力的流动效率和流动方向,具有显著的收入增长效应和贫富调节作用。提高养老保险可携带性在2000—2019年间可使农村劳动力收入提高35%以上,并可使城乡劳动力收入差距减少15%~34%。有力地验证了《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暂行办法》在城乡协同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和缩小城乡贫富差距中的积极作用及其进一步完善的必要性和方向。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茹慧超 邓峰
数字技术研发应用推动创新内涵嬗变。考虑到数字技术创新潜藏逆向锁定风险,基于技术路径依赖理论,结合2011—2021年中国上市公司数字技术专利申请数据,采用非径向超效率SBM方法测度我国数字技术锁定,检验数字技术锁定对数字经济发展的侵蚀效应。研究发现:(1)数字技术锁定对数字经济发展存在显著侵蚀效应,且该影响遵循“显著侵蚀—侵蚀效果收敛—侵蚀效果强化”这一非线性轨迹;(2)受技术空间扩散影响,数字技术锁定对数字经济发展具有“邻地侵蚀”效应;(3)与内部技术引进相比,外部技术引进能显著打破数字技术逆向锁定演进轨道,处于弱制度创新环境的地区通过技术模仿遏制数字技术锁定的边际收益更高;(4)技术消化吸收对数字技术锁定的遏制效果在区域间存在非对称性特征,知识产权保护能为知识吸收和数字技术成果转化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研究结论可为数字经济时代下化解数字逆向锁定风险、突破“数字锁定枷锁”提供策略指引。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易福金 顾熀乾
为分析新农合异地就诊和报销的地域性歧视政策对农村劳动力跨城乡、跨区域流动的影响,本文利用7个劳务输出大省2007~2011年农村固定观察点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县内报销比例每提高10%,农村劳动力选择县内务工的概率增加1.9%。同时,县内报销比例的上升对农村劳动力跨省务工的积极性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另一方面,新农合的实施对农村劳动力人力资本的提升、外省务工的农村劳动力回流以及对农村劳动力供给的负面影响使得这项医疗保障政策并没有显著提高农民收入。
关键词: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报销比例 劳动力流动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王莉 杨印生
本文通过对长春市农村劳动力流动情况的调查,把“关系”作为切入点,采用社会网络分析这一新的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将其作为一个群体进行社会网络分析,说明农村劳动力的社会关系网络对农村劳动力流动的影响,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
农村劳动力流动 社会网络 效应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