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446)
2023(7010)
2022(5714)
2021(5324)
2020(4238)
2019(8984)
2018(8772)
2017(16690)
2016(8655)
2015(9416)
2014(8766)
2013(8758)
2012(8007)
2011(7337)
2010(7467)
2009(7111)
2008(6791)
2007(6588)
2006(5884)
2005(5017)
作者
(23194)
(20397)
(19638)
(18498)
(12025)
(9655)
(8643)
(7667)
(7502)
(6858)
(6793)
(6505)
(6141)
(6076)
(5883)
(5842)
(5838)
(5800)
(5660)
(5477)
(4873)
(4851)
(4756)
(4744)
(4591)
(4587)
(4433)
(4185)
(4125)
(4010)
学科
(48067)
(40127)
经济(40086)
(38280)
农业(32141)
管理(22836)
(17535)
企业(17535)
业经(16804)
技术(12415)
农业经济(12255)
方法(11167)
中国(10739)
数学(9947)
数学方法(9892)
(9579)
(9357)
农村(9340)
地方(9309)
(9144)
收入(8572)
技术管理(8500)
发展(8417)
(8411)
(7600)
土地(7171)
(7036)
建设(7020)
(6815)
银行(6809)
机构
学院(125283)
大学(116941)
(58263)
经济(57351)
管理(51117)
理学(44779)
理学院(44434)
管理学(43921)
管理学院(43700)
(42540)
研究(40492)
中国(33862)
农业(31698)
业大(25155)
科学(22826)
(22658)
(22482)
中心(20382)
(19375)
农业大学(19292)
(19140)
经济管理(17926)
财经(17655)
研究所(17386)
经济学(16625)
(16126)
(15387)
(15263)
(15263)
师范(15179)
基金
项目(84588)
科学(68351)
研究(66304)
基金(61818)
(52865)
国家(52212)
科学基金(45845)
社会(45649)
社会科(42849)
社会科学(42839)
(35606)
基金项目(33299)
编号(27908)
教育(27226)
(26942)
(26829)
自然(26349)
自然科(25776)
自然科学(25773)
自然科学基金(25311)
资助(22162)
(20873)
成果(20513)
(20326)
创新(19653)
国家社会(19400)
(18657)
(18279)
(18194)
重点(17919)
期刊
(74276)
经济(74276)
(51287)
农业(34862)
研究(34711)
中国(28111)
业经(21219)
科学(18280)
学报(17342)
(15767)
金融(15767)
(15349)
大学(15012)
管理(14782)
学学(14652)
农业经济(14299)
(14208)
农村(13698)
(13698)
问题(10383)
技术(9979)
经济研究(9483)
农村经济(9085)
世界(8812)
(8796)
教育(8734)
经济问题(8351)
社会(8091)
财经(7844)
社会科(7516)
共检索到18824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李亚青  蔡丽沣  
文章基于CHARLS2015年和2018年的追踪调查数据,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和工具变量法研究了新农保对农村居民消费不平等的影响,发现新农保降低了农村居民的总消费不平等程度。基于消费结构的分析发现,新农保显著缓解了农村居民发展型消费和享受型消费的不平等,但对生存型消费不平等的影响不显著;显著缓解了烟酒日用品和医疗支出的不平等,但扩大了食品消费的不平等。机制分析发现,新农保对消费不平等的缓解效应同时体现在参保环节和领取环节,且在领取环节更为突出。这表明新农保既有利于提高低收入群体对未来的安全预期,也有利于直接提高他们的消费能力和释放其消费需求。新农保更大程度地促进了低收入群体的消费需求释放,使低收入参保人的消费支出相较高收入者提升更多,是新农保降低消费不平等的主要机制。相关结论表明新农保促进了低收入群体的消费升级,这为评估新农保的政策效果提供了新的经验证据,对于开发农村消费市场也有着重要的政策价值。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朱梦冰  
刺激农村家庭消费和缩小消费分布差距,是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利用2002年和2013年中国农村住户调查数据,研究了我国农村家庭消费不平等的现状及演变趋势,并探讨了导致农村地区消费差异扩大的原因。研究结果显示,在这一时期,农村家庭的收入和消费不平等都经历了一个较快的上升期,但农村家庭间消费不平等的程度和增幅要低于收入不平等。分析导致农村居民消费不平等扩大的结构性原因后发现,除食品支出外,其他各类分项消费的增加都会扩大总消费分布的差距。回归分解的结果表明,收入和财产是影响农村地区消费分布差距的重要因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赵广川  马超  郭俊峰  
在CHNS数据的基础上,本文利用夏普里值分解方法实证分析中国农村居民医疗消费支出不平等问题,估算了各因素对医疗支出不平等及其变动的贡献率,并进一步探讨了不平等演变的内在机制。为了修正样本选择偏误和大量零医疗支出的影响,文章分别对医疗消费总支出和净支出建立了Heckman选择模型和两部模型。结果表明,1991—2006年农村居民医疗消费支出的基尼系数保持在0.8以上的较高水平,其中健康、医院类型、收入、到达最近医疗机构的距离、地区等因素是造成医疗消费支出不平等及其演变的主要原因。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赵广川  马超  
在"健康中国"战略背景下,探讨农村内部医疗保健消费不平等及其与收入的关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2004-2011年数据,本文利用Heckman样本选择模型和夏普里值分解方法实证分析了中国农村居民收入对医疗保健消费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医疗保健消费的收入弹性系数为0.118,表现为缺乏弹性。2004-2011年中国农村居民医疗保健消费不平等保持在较高水平,基尼系数均超过0.8,其中收入的贡献介于10%-13%之间,且在所有因素中其重要性排在第四、五位。这一结论在不同的不平等指标下依然稳健。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杨汝岱  袁碧姝  
理论研究表明,社会保障体系是联系居民消费需求与社会总需求的桥梁。提高居民消费可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发展,同时也能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使人民共享发展成果。本文以2009年开始实行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政策为基础,基于中国家庭动态跟踪调查数据(CFPS)和农业农村部固定观察点调查数据研究新农保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研究表明,扩大社会保障范围能够降低家庭面临的风险,使得家户敢于消费,参加新农保的家庭要比不参加新农保的家庭消费水平高5%-30%;从消费结构来看,新农保对农村居民消费行为的影响存在异质性,新农保主要提高了农村居民在医疗保健、文化教育娱乐方面的消费,而对食品、衣着等必需品的消费影响有限;根据农户参与新农保方式与程度的差异,其对农户消费行为的影响也存在异质性,新农保缴费每增加1倍,农户总消费水平将提升2.5%左右。文章还对新农保政策的地区差异、对消费的影响机制等问题做了简要讨论。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何晖  李小琴  
基于2010—2012年和2010—2018年CFPS两组面板数据,通过PSM-DID消除新型农村社会基本养老保险政策的"自选择效应"和内生性问题,对新农保政策可能带来的农村居民消费方面的影响进行评估。研究结果表明,新农保政策对于农村居民消费的促进效应主要体现在短期,且这种短期的消费促进效应主要表现在60周岁及以上的农村居民样本中。从消费结构来看,新农保政策主要促进了农村居民的食品消费、衣着消费以及日常消费等三类基本生活消费。同时,新农保政策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还存在着区域异质性,其中对西部欠发达地区的消费促进效应显著,而随着区域经济发展水平逐渐提高促进效应逐渐减弱。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艳丽  谭乐祥  闫菊娥  高建民  
文章利用陕西省第四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数据,以自评健康作为健康结果变量,从定量的角度对农村居民与收入相关的健康不平等进行了分析。基于有序Probit模型分析计算集中指数并对其进行分解,探索健康结果不平等的来源和健康结果水平不公平的程度。结果表明:农村居民的健康结果存在显著差异,经济水平、性别、年龄和家庭规模是影响健康结果的不平等的主要因素。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杨昭   孙欣  
基于“环境-努力”框架,结合对数偏差均值指数(MLD)以及不公平对数偏差均值指数(AMLD),使用CFPS2020数据研究了我国农民收入差距中的机会不平等问题。结果表明,我国农民收入差距MLD指数为0.488,机会不平等所致的份额在51.0%和58.4%之间。分样本看,低年龄组、女性以及中西部农民收入分配中机会不平等成分更高。基于不同口径的测算结果表明,城镇迁移可为农民提供更公平的增收机会。另外,调节效应的回归结果表明,时代红利、性别歧视和区域分割都会影响个人努力的增收效应。为缩小农村居民收入差距中的机会不平等,需要持续提高生产效率,深入推进区域以及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合理引导农民流动以及持续规范劳动力市场。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张平  
中国农村居民区域间收入不平等与非农就业张平(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100836)一、引言中国农村经济从1979年推行家庭经营联产承包制的改革以来,各个经济区域依据各自不同的资源秉赋在发展中不断分化,农村区域间的经济发展越来越不平衡,并直接决定了农...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范辰辰  李文  
以山东省135个县(市、区)2007-2012年的面板数据为样本,系统分析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及其机制,并在此基础上运用双重差分估计方法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新农保对农村居民消费有显著的刺激效应,对其影响机制的进一步分析表明新农保主要通过提高农村居民的消费意愿来增加消费,对其消费能力并无显著影响。新农保的政策效果具有明显的时效性,对消费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试点的第二年,但随着新农保政策运行时间的增加,新农保缴费与收益的关系日渐明确,其对农村居民消费意愿的刺激作用逐渐消失。区域分样本研究结果显示新农保试点主要对社会养老基础薄弱的内陆地区农村居民消费产生影响。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张芳芳  陈习定  林学宏  周秝宸  
本文基于中国健康与养老调查(China Health and Retirement Longitudinal Study)2008年和2012年浙江省数据,探讨中国政府实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新农保")后,农村居民是否因加入"新农保"而改变其消费行为。实证结果表明,"新农保"政策实施前未享有养老保险的农村居民在投保"新农保"后,显著增加了非耐用消费品支出和必须品支出。"新农保"政策促进了浙江省农村居民的消费,这对现阶段亟需扩大内需的中国经济具有非常重要的政策含义。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张芳芳  陈习定  林学宏  周秝宸  
本文基于中国健康与养老调查(China Health and Retirement Longitudinal Study)2008年和2012年浙江省数据,探讨中国政府实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新农保")后,农村居民是否因加入"新农保"而改变其消费行为。实证结果表明,"新农保"政策实施前未享有养老保险的农村居民在投保"新农保"后,显著增加了非耐用消费品支出和必须品支出。"新农保"政策促进了浙江省农村居民的消费,这对现阶段亟需扩大内需的中国经济具有非常重要的政策含义。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瞿忠琼  陈日胜  冯淑怡  
本文从具有经济意义的城市群切入,以单个农户家庭为基本计算单元,考察1986—2014年间中国农村地区农户收入不平等的动态演变趋势,并进行空间分解探讨组内及组间收入不平等的贡献率。研究结果表明:城市群地区和非城市群地区的农村居民收入不平等均呈现缩小—拉大—缩小的周期性变化趋势,而在长三角及珠三角城市群农村居民收入不平等要高于其他城市群地区,并出现进一步拉大趋势。城市群地区收入不平等增速高于非城市群地区,同时非城市群与城市群农村地区对收入不平等影响是显著的,并且两者的收入不平等对总收入不平等的贡献率有显著变化,地区内部收入不平等进一步集中在城市群地区,区域就业类型是重要影响因素。未来需要进一步采取措施控制中国农村地区的收入不平等,政策制定应该兼顾城市群地区与非城市群农村地区,同时要避免劳动力、资本等要素过度集中到城市群核心区域,引导资本向城市群边缘村庄流动。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立冬  李岳云  史青  
利用1989-2004年间CHNS的五轮农村居民收入调查数据,本文对中国农村居民的收入流动性和长期收入不平等进行了经验分析。研究发现:①中国农村居民具有较高程度的收入流动性,同时在2000-2004年间中国农村居民的收入流动性较1989-1993年间显著提高。以1997年为界,收入流动性呈现出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特征,且这种趋势特征具有全局性;②不同收入阶层的农村居民的收入流动性存在明显的差异,其中,中间收入阶层具有更高的收入流动性;③中国农村居民长期内的收入不平等程度低于单独年度,同时,农村居民的长期收入不平等主要来自于工资性收入的差异。因此,要从根本上改善农村居民的长期收入不平等,必须从改善...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在余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居民健康及医疗筹资不平等问题日益受到学者的关注,本文利用1993年至2009年间的中国营养与健康调查数据(CHNS)实证分析了我国农村居民医疗筹资的公平性并进行了统计推断。结果发现,我国农村居民医疗筹资具有极大的垂直不平等性,并继1997年开始呈持续恶化趋势,这表明我国农民医疗筹资累退性显著;从农民医疗需求角度考察,研究发现农民医疗资源利用水平不平等指标相对较小,农民医疗筹资主要依赖于农民自身的疾病风险,低收入农民医疗负担较重。从统计推断来看,本文采用ADF方法发现,各年的垂直不平等指标KPI指数均通过了显著性检验。因此,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可能并没有提供足够的医疗保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