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161)
- 2023(18822)
- 2022(16012)
- 2021(14778)
- 2020(12110)
- 2019(27423)
- 2018(27365)
- 2017(51509)
- 2016(27966)
- 2015(31302)
- 2014(31125)
- 2013(30744)
- 2012(28519)
- 2011(25924)
- 2010(26331)
- 2009(24378)
- 2008(23629)
- 2007(21083)
- 2006(18749)
- 2005(16567)
- 学科
- 济(115318)
- 经济(115197)
- 管理(79497)
- 业(79139)
- 企(61861)
- 企业(61861)
- 方法(44988)
- 农(39456)
- 数学(36964)
- 数学方法(36522)
- 中国(35341)
- 地方(30796)
- 业经(29688)
- 财(27306)
- 农业(26463)
- 学(25427)
- 制(22695)
- 技术(21321)
- 理论(20750)
- 贸(19977)
- 贸易(19959)
- 银(19445)
- 银行(19394)
- 易(19246)
- 和(18955)
- 行(18714)
- 融(18466)
- 金融(18463)
- 环境(18274)
- 发(17413)
- 机构
- 学院(394093)
- 大学(393740)
- 济(155004)
- 管理(153272)
- 经济(151260)
- 研究(136247)
- 理学(131366)
- 理学院(129817)
- 管理学(127598)
- 管理学院(126859)
- 中国(102326)
- 京(85352)
- 科学(84371)
- 财(71311)
- 所(68282)
- 农(66900)
- 中心(62023)
- 研究所(61834)
- 江(60801)
- 业大(57999)
- 范(56492)
- 师范(56004)
- 财经(55582)
- 北京(54210)
- 农业(51003)
- 经(50357)
- 院(49717)
- 州(49624)
- 经济学(45901)
- 师范大学(45052)
- 基金
- 项目(265822)
- 科学(208988)
- 研究(198767)
- 基金(189873)
- 家(164837)
- 国家(163327)
- 科学基金(139979)
- 社会(125229)
- 社会科(118294)
- 社会科学(118267)
- 省(105647)
- 基金项目(100531)
- 教育(90385)
- 自然(88261)
- 划(87891)
- 自然科(86153)
- 自然科学(86135)
- 自然科学基金(84556)
- 编号(82992)
- 资助(76462)
- 成果(68453)
- 发(60695)
- 重点(59735)
- 课题(57515)
- 部(57320)
- 创(56264)
- 创新(52434)
- 国家社会(51025)
- 项目编号(50339)
- 科研(49712)
- 期刊
- 济(181901)
- 经济(181901)
- 研究(119657)
- 中国(85444)
- 农(65029)
- 学报(61734)
- 科学(57743)
- 管理(56752)
- 财(52809)
- 教育(52251)
- 大学(46943)
- 农业(43915)
- 学学(43574)
- 融(37238)
- 金融(37238)
- 技术(34520)
- 业经(32564)
- 经济研究(27721)
- 图书(26701)
- 财经(26594)
- 问题(23340)
- 经(22872)
- 业(21675)
- 科技(19894)
- 版(18921)
- 书馆(18824)
- 图书馆(18824)
- 技术经济(18770)
- 理论(18296)
- 商业(18010)
共检索到60188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贾娟
将外部支持与乡村内部自觉有机结合,采用内外共生、上下联动的新内生发展是现阶段推动中国乡村公共文化服务走向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选择。新内生理论下乡村公共文化服务的高质量发展强调从整体发展视角,立足乡村资源和需求,通过乡村与外部的互动联结,资源整合,改革创新,实现公共文化服务的高质量发展。深度解构入选国家“基层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的汉阴模式,认为乡村公共文化服务欲打破乡村文化自觉意识淡薄、整合性欠缺、创新动力不足的新内生困境,离不开以县政为主导的自上而下的整体谋划与统筹推进、乡村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强大乡村自治组织的组织管理作用的有效发挥、以“文化+”为思路的资源整合逻辑及技术引领、规则协同下的多维创新。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单莹 唐智彬
县域职业教育是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底层结构,是职业教育的基本盘,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嵌入地方”“服务农民”“突出公共性”以及“重视基层创新”等重要经验。乡村振兴背景下,应从县域职业教育的稳定结构、开放功能、多样形态、协同机制以及可持续生态等方面,系统理解与优化县域职业教育的基本框架与高质量发展的现实定位。当前,县域发展与治理模式转变引发的价值“虚化”、发展底层逻辑转换造成的功能“窄化”以及结构性缺陷突出导致的形象“矮化”是县域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面临的现实难题。推动县域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应基于乡村振兴战略优化县域职业教育结构,构建发展新秩序,优化内容体系,突出系统多重目标、多种形式以及多类产出;重塑县域职业教育的“地方性”,理顺职业教育发展中政府、市场与社会的关系;加强面向县域职业教育的制度供给,以县域公共服务制度、财政治理制度以及评价制度改革来引导和保障县域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县域职业教育 高质量发展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王娜
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和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根本途径,文章以山西省为例,探讨了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与乡村振兴的逻辑关系,回顾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山西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历程,并选取了反映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的一系列指标,通过因子分析降维和系统聚类,将91个县(市)分成4类,最后提出了促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举措。
关键词:
县域经济 高质量发展 历史演变 聚类分析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王振华 江金启
利用全国1869个县域数据,基于新发展理念构建指标体系,采用随机森林算法测度并描述全国县域高质量发展水平,并进一步从技术进步偏向的视角分析数字乡村建设赋能县域高质量发展的效应和机制。研究发现:第一,中国县域高质量发展水平稳步提高,综合指数均值整体呈现波动上升趋势,且存在着显著的全局空间集聚效应和地域差异,障碍因素诊断发现创新相较于其他四个维度障碍度的比例较大。第二,数字乡村建设能够显著促进中国县域的高质量发展。第三,技术进步偏向在数字乡村建设对中国县域高质量发展的影响中发挥中介作用。具体而言,数字乡村建设能够加快促进中国县域技术进步发生由劳动偏向型向资本偏向型的转变,并进而增加县域创新产出来显著推动中国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因此,应继续强化数字赋能,引导资本更多向县域流动,强化技术进步的资本偏向,以发挥数字乡村建设赋能县域高质量发展的作用。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严贝妮 王露雅
文章旨在探究场景理论视域下乡村公共阅读空间发展的影响因素,通过对影响因素进行组态分析,分析乡村公共阅读空间高质量发展路径。根据场景理论形成乡村公共阅读空间发展的分析框架,以20个乡村公共阅读空间案例作为研究样本,利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fsQCA)获取我国乡村公共阅读空间发展的提升路径。研究表明:场景理论视域下乡村公共阅读空间高质量发展并非单一条件变量作用的结果,而是原真性、表现性和认同性三个维度中多个条件变量的组合作用。其次,共有10条提升乡村公共阅读空间建设效果的路径,可归纳为三种模式:读者需求满足型、在地文化挖掘型和政社合作扶持型。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熊春林 贺容煜
基于资源编排理论,采用单案例研究方法,以长沙县为例,深入探究数字化驱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实践演进和逻辑发现。该县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发展经历了基础建设、初级应用、深度应用、全面应用四个阶段,实现了从全覆盖到高精度再到广扩展三次跃升。通过夯实数字基础、整合数字资源、撬动数字边界等行动,适时适应民众需求新变化,赋能资源“全连接”“全场景”、“全融合”,促进资源积累与部署、资源捆绑与协调、资源辐射与互补,提升资源集成能力、开发能力、联动能力,呈现出“数字赋能—资源获取—资源转化—价值传递”的高质量发展逻辑进路。以民众文化需求为导向、分阶段有序推进、适时创新应用场景,是数字化促进县域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实践路径。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强 赵春艳
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基础。从新结构经济学视角出发,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要坚持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相结合的原则,将县域经济体的产业划分为追赶型、领先型、转进型、换道超车型和战略型等五种类型。有为政府,在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中需要根据不同产业类型提供因势利导的支持,在发展产业过程中也要继续深化改革破除城乡融合所面临的体制机制障碍。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王国峰
加快构建和应用新质生产力是实现更高质量的乡村公共文化发展和加快乡村文化振兴的题中应有之义,新质生产力对推动乡村公共文化高质量发展具有必要性和可能性,需要科学把握二者的内在联系。然而,乡村公共文化高质量发展面临如下现实挑战:公共文化内容不接地气,文化服务供需适配结构失衡;文化产品供给主体单一,文化自主供给内生动力不足;文化嵌入难以有效扎根,文化主体参与意识日趋弱化;文化潜能乘数效应偏弱,文化创新动能难以有效释放。因此,在新质生产力战略驱动下,我国亟需创新数智乡村文化内容,提升乡村公共文化高质量发展服务品质;培育新质劳动文化人才,激发乡村公共文化高质量发展参与动力;创新新质文化机制建设,增强乡村公共文化高质量发展持续动能;推动新质文化科技融合,加快新型文化业态助力高质量效能实现。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孙怡
我国县域乡村具有十分丰富的旅游资源,县域乡村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形式崛起,对县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基于县域的实际情况发展本区域旅游产业,能够壮大地区旅游产业,推动县域经济的良性发展。本文分析了发展县域旅游产业的意义,总结县域旅游发展的现状和问题,分析探索相应的突破举措和发展路径,为县域旅游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些许参考。
关键词:
县域经济 旅游产业 高质量发展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谢珈 马晋文 朱莉
乡村文化旅游作为农业产业新模式,能够有效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帮助农民就地就近就业,带动农村经济发展,是实现乡村振兴发展的重要抓手。目前,我国乡村文化旅游发展较快,但也暴露出建设模式单一、产品定位不准、文化内涵不足等问题,面临高质量发展困境。本文在总结我国乡村文化旅游发展现状与问题的基础上,提炼出乡村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应具备的价值特征,并从加强传统乡村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注重乡村文化元素的挖掘、创新乡村文化旅游产品供给和发挥政府组织决策职能四个方面,提出乡村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实现路径。
关键词:
乡村振兴 乡村文化旅游 高质量发展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芳芳
在高质量发展的需求下,乡村旅游开发的项目也越来越多样化,而在乡村旅游产业中融入农耕文化意识,有利于让群众全面认知当地乡村的特点,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传统农耕文化是乡村旅游的核心资源,对游客具有一定的吸引力。本文从农耕文化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的协同关系分析入手,提出了打造与乡村旅游结合的农耕文化特色体系,构建优化乡村旅游产业结构等路径,旨在加快实现农村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马香品 王星蕾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数字乡村既是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统筹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具体工作,也是建设数字中国的重要内容。引入马克思社会治理思想及国家治理理论分析数字乡村高质量发展的理论路径,结合文献检索和专家评判等方法识别影响数字乡村高质量发展的诸多因素,运用改进的解释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各因素间层次关系和关联机制,构建因素层次递阶结构。研究认为,数字乡村高质量发展的理论路径是:以农村居民为主体,激发农村居民创造性;应提高农村生产力、构建新型生产关系以及强化多主体协同、形成推动乡村振兴的上层建筑;通过对数字乡村高质量发展的初始因素的识别与因素集的模型构建分析,可以发现:数字素养是影响数字乡村高质量发展的根本因素,数据共享和资本投入为直接因素;治理体系、乡村文化、数字基础设施和主体关联等9类因素交互作用,共同成为驱动数字乡村高质量发展的间接因素。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蔡宁 王明月
新时代共同富裕要求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要以共同富裕为价值目标。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共同富裕视域下的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需要处理好供给与需求、公平与效率、生产与分配等关系。然而,当前乡村产业发展中却存在相应关系失衡的问题。基于此,要从政府力推、产业自强、目标明确等维度形成合力去破解,扫清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道路上的障碍,扎实推进共同富裕。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莉琴 胡永飞
近年来,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发展极大带动了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开启了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新阶段。面对已有的良好的生态环境、独特的乡土风情、便利的道路交通、多样化的旅游产品等发展基础,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依然面临着管理体系建设不完善、产品开发层次较低、专业人才缺乏、对外宣传营销不足的挑战,只有构建管理体系、创新产品和项目、完善人才队伍建设、打造知名品牌,才能在新阶段推进和实现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为乡村振兴战略的稳步推进添砖加瓦。
关键词:
乡村振兴 休闲农业 乡村旅游 高质量发展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张学良 周泽林 汤新云
县域经济是我国宏观经济的压舱石,也是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最大短板。长期以来,县域经济的理论研究滞后于实践发展,县域经济理论在研究视角、研究范式、研究内容及发展模式探索等方面都表现出不同于传统区域经济理论的差异性特征。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报告精神,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立足于我国基本国情和县域经济发展实际,从县域经济定位、县域经济功能、县域经济结构、县域经济作用四个方面系统剖析县域经济的理论内核。此外,文章还梳理了我国县域经济不同发展阶段的实践探索和主要经验,并对“十四五”时期县域经济发展的思路进行了阐释。
关键词:
县域经济 结构转型 新发展格局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