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360)
2023(9328)
2022(7653)
2021(6734)
2020(5663)
2019(12347)
2018(11878)
2017(22698)
2016(11871)
2015(13311)
2014(13493)
2013(13077)
2012(12336)
2011(11297)
2010(11696)
2009(11427)
2008(9990)
2007(9102)
2006(8388)
2005(7756)
作者
(34464)
(28805)
(28518)
(27457)
(18244)
(13550)
(13042)
(11125)
(10877)
(10281)
(9945)
(9499)
(9385)
(9201)
(9110)
(8921)
(8480)
(8376)
(8094)
(7714)
(7447)
(7037)
(6929)
(6654)
(6600)
(6505)
(6202)
(6054)
(5815)
(5712)
学科
(68266)
经济(68199)
管理(36619)
(32477)
(27751)
企业(27751)
(26198)
金融(26191)
(23402)
银行(23389)
(22726)
中国(22196)
地方(20072)
方法(19459)
数学(17165)
数学方法(17068)
(16777)
(14845)
业经(13419)
地方经济(12652)
(12567)
(12394)
(11534)
(11296)
财务(11256)
财务管理(11242)
中国金融(11140)
企业财务(10484)
理论(9038)
农业(8788)
机构
学院(172055)
大学(169756)
(83797)
经济(82099)
研究(62815)
管理(60615)
中国(54821)
理学(50725)
理学院(50214)
管理学(49456)
管理学院(49161)
(39931)
(35277)
科学(33756)
(31414)
财经(31217)
中心(30192)
(28289)
研究所(28156)
经济学(28123)
(26606)
(26212)
经济学院(25089)
财经大学(23217)
北京(22506)
(22459)
业大(21707)
(21413)
(21211)
金融(20840)
基金
项目(106846)
科学(83817)
研究(79917)
基金(77551)
(66928)
国家(66386)
科学基金(56672)
社会(53090)
社会科(50506)
社会科学(50497)
(42049)
基金项目(39808)
教育(35648)
(34253)
自然(33677)
自然科(32910)
自然科学(32900)
自然科学基金(32318)
资助(32220)
编号(31411)
成果(26096)
(24730)
重点(24427)
(23450)
国家社会(22896)
课题(22694)
(22350)
(21261)
创新(21041)
发展(20618)
期刊
(100080)
经济(100080)
研究(57657)
中国(36477)
(33938)
金融(33938)
(32978)
学报(24949)
管理(24552)
(24171)
科学(21659)
大学(19683)
学学(19019)
经济研究(17648)
财经(17365)
技术(15567)
农业(15127)
(15118)
教育(14628)
业经(13297)
问题(12138)
技术经济(9447)
(9300)
国际(8999)
世界(8955)
统计(8751)
理论(8374)
经济问题(7821)
经济管理(7667)
财会(7614)
共检索到28159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课题组  纪敏  袁鹰  伍超明  
针对新兴经济体高储蓄是造成本轮金融危机的根源的观点,本文认为:导致美国高消费的根本原因是跨国公司主导的全球产业分工深化,而美国过度借贷消费并最终导致金融危机,也是美国货币当局长期实施过于宽松货币政策的结果。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郑良芳  
本文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对这次全球经济金融危机的必然性、根源和特点进行了客观实事求是的分析,有力地批驳了美国财政部长宣传的:"中国等发展迅速而储蓄又太多的国家与大量消费的国家之间的不平衡是问题的根源"的谬论,指出资本主义私有制度与社会化大生产的基本矛盾、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制度是导致周期性经济危机的"癌症";并相应对我国如何防治金融经济危机提出了六点看法与建议,特别提出要探索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能防范金融危机的宏观调控体系和金融监管体系,建议全党要掀起一个学习《资本论》的热潮,以提高全党防治金融经济危机的能力,供探讨。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廖岷  
本文旨在结合思考这次全球金融危机,探讨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经济体在步入经济金融全球化环境的过程中,如何审慎前行,在充分利用全球化带来的好处的同时,认识和吸取欧美发达金融市场的缺陷和教训,真正认识和理解经济金融全球化的现实状况,以确保在顺应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不为其风险所累。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姜凌  吴建强  
当前,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的外部市场需求下降,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正在减弱。为保持经济的增长,国家提出了扩大内需的方针。扩大内需要求我国将过高的储蓄率转化为投资和消费,以拉动经济的增长。一、储蓄率的国际比较2005年下半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完成了一项关于全球经济失衡问题的大型研究(IMF,2005)。该研究认为,在全球的主要经济体中,一方面,存在储蓄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李东荣  
新兴市场金融危机与发达国家金融危机根本而言都是市场经济活动中生产周期性波动影响的产物 ,因而具有某些共同特征。但是新兴市场金融危机爆发和蔓延速度之快、冲击范围之广、延续时间之长以及所造成损失之巨大却远远超过发达国家的金融危机。新兴市场金融危机既类似又不同于发达国家金融危机的特征是由其本身在当今世界经济中所处的独特地位决定的。本文分析了新兴市场经济体在不断加速实施金融自由化和融入国际金融市场的过程中产生经济和金融脆弱性的原因 ,由此解释了新兴市场金融危机的特殊形成机理 ,对我国防范金融危机提出了启示和建议。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布拉希马·库里巴利  
在2008-2009年的全球金融危机中,新兴市场经济体采取的宽松货币政策被认为缓解了危机造成的冲击。而在以往发生的金融危机中,新兴市场经济体往往采取紧缩的货币政策,以防止货币贬值及资本外逃,并提升政策的公信力。美联储国际金融部高级经济学家布拉希马.库里巴利的这篇文章探讨了新兴市场经济体货币政策发生明显变化的因素,并运用实证分析发现,经济体自身的经济特征和实施反周期货币政策的能力之间有着显著的统计关系。其中,宏观经济基本面、经济体系的低脆弱性、对外贸易的开放、国际资本流动、金融改革以及通货膨胀目标制都为实施反周期的货币政策提供了便利。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左品  
面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一系列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拉美的新自由主义发展模式无法应对并最终宣告失败。其后,一批左翼政党掌握政权后,开始强化政府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而其他执政的右翼政党也转而强调政府的社会责任;同时,拉美社会主义思潮这一时期也获得蓬勃发展。在2008年爆发并延续至今的全球性金融危机中,以巴西为代表的一批拉美新兴经济体在调整发展模式之后已经显示了一定的抗危机能力。目前,虽然拉美新兴经济体尚未形成新的替代模式,新自由主义的影响依然存在,但其在发展模式中进行的调整及未来走向值得进一步深思。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吴国起  赵光磊  
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美国居民储蓄率发生了显著变化。作为全球最大的经济体和消费市场,居民储蓄率和消费行为的改变将直接关系到美国经济复苏的步伐,并对全球贸易和经济增长产生深远影响。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罗立昱  
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之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不成功的援助措施使各国要求加快其改革进程。同时国际金融体系也在危机后重组,新兴经济体作为新兴力量在世界经济格局中崛起。新兴经济体成为一支独立的联合力量,并在IMF改革中提出自身的主张,要求获得更多话语权。新兴经济体由于其强大的经济实力和发展中国家的支持,促使发达国家依赖其进行IMF改革。同时,新兴经济体在参与IMF改革中也面临发达国家的压力,综合实力对比与金砖国家之间关系均影响着新兴经济体的合作。
[期刊] 金融评论  [作者] 张红军  
本文比较了次贷危机与既往金融危机后发现:次贷危机爆发前的房价、股价攀升更为显著,而危机爆发后的跌幅也更为惨烈;次贷危机爆发前美国经常账户赤字率要高于历次金融危机爆发前的平均水平。从行为金融角度分析,每一次危机演进的全过程,投资者的行为及心理均表现为危机前的非理性疯狂、危机来临时的极度惊恐。不同的是,每次危机投资对象有所差异。本轮危机对世界经济的负面影响要更为深远,涉及面更为广泛,复杂程度也远甚于历次危机。最后,本文还探析了金融危机演进的基本规律。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Morris Goldstein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曲延英  
1997年国际金融市场的焦点之一在于东南亚金融危机及其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市场动荡。自1997年7月泰铢大幅贬值以来,金融危机已迅速蔓延到周边国家,进而逐渐冲破东南亚的地域局限,向东北亚乃至全球扩散。这场金融危机造成了广泛的国际影响,引起了国际社会的深切关注,突现了发展中国家正确处理加快经济发展和扩大对外开放二者关系的必要性和复杂性。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国际之间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贾清显  王岳龙  
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金融危机频发,引发对金融发展、政策与经济增长关系的重新思考。本文收集了39个国家和地区1994~2007年间的年度数据,利用面板数据计量经济分析方法,针对发达经济体与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的不同,通过面板数据的单位根检验、协整分析和构建误差修正模型,检验金融发展、政策与经济增长的长期均衡关系及短期因果关系。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夏斌  
在本轮全球物价上涨以及随后爆发的美国金融危机中,货币过度供应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华尔街的问题只是浅层次的技术层面原因,更重要的是国际货币体系存在问题,对美元供给没有约束。美国金融危机不可避免将对全球包括中国产生重要负面影响,但是中国经济仍然具有持续发展的内在有利因素,而且本次危机也给中国提供了促进消费、参与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历史性机遇。中国在积极应对金融危机带来的严峻就业问题的同时,也应抓住机遇,主动调整国内经济结构,争取在改革国际经济秩序中发挥更大的话语权。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李石凯  
在对美国次贷危机问题的讨论中,大部分分析家认为,造成此次危机的原因主要是2006年以来美国楼市的下跌和利率的上扬。然而,通过对美国经济运行相关数据的分析,我们发现这一结论既不准确更不全面。实际上,造成美国次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