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997)
2023(18413)
2022(15238)
2021(13902)
2020(11800)
2019(26449)
2018(26488)
2017(51009)
2016(27782)
2015(31314)
2014(31466)
2013(30975)
2012(28484)
2011(25630)
2010(25847)
2009(24226)
2008(23683)
2007(21359)
2006(19149)
2005(17424)
作者
(81287)
(67588)
(67185)
(63910)
(43243)
(32059)
(30549)
(26400)
(25586)
(24257)
(22940)
(22747)
(21882)
(21595)
(20909)
(20591)
(20093)
(19602)
(19407)
(19287)
(16930)
(16727)
(16345)
(15512)
(15183)
(15019)
(14940)
(14924)
(13505)
(13420)
学科
(131983)
经济(131829)
(98165)
管理(91898)
(87927)
企业(87927)
方法(50859)
数学(40196)
数学方法(39825)
业经(36479)
(34437)
(34257)
中国(32469)
地方(27752)
(24943)
(24633)
农业(24058)
(23486)
财务(23406)
财务管理(23377)
理论(22647)
企业财务(22136)
(21784)
技术(21762)
(21262)
贸易(21251)
(20578)
(19767)
(19193)
(19080)
机构
学院(403997)
大学(401446)
(172193)
经济(168709)
管理(159358)
研究(138086)
理学(135991)
理学院(134544)
管理学(132534)
管理学院(131803)
中国(105492)
(86358)
科学(82031)
(78679)
(69885)
(65419)
研究所(63022)
财经(62168)
中心(61314)
(61274)
业大(57565)
(56344)
北京(54788)
经济学(51799)
农业(51235)
(51060)
师范(50575)
(49952)
(49011)
经济学院(46372)
基金
项目(263004)
科学(207248)
研究(195486)
基金(190372)
(164726)
国家(163291)
科学基金(140902)
社会(124093)
社会科(117532)
社会科学(117498)
(102967)
基金项目(100346)
自然(89677)
教育(88346)
自然科(87588)
自然科学(87568)
自然科学基金(86031)
(85285)
编号(79854)
资助(77932)
成果(65061)
重点(58422)
(57514)
(57216)
(56069)
课题(54973)
创新(51805)
国家社会(51121)
教育部(49495)
项目编号(49404)
期刊
(202914)
经济(202914)
研究(125207)
中国(78738)
管理(65154)
(62483)
(60767)
学报(59825)
科学(56358)
大学(45774)
学学(43186)
教育(42737)
农业(41791)
(37515)
金融(37515)
技术(37160)
业经(32819)
经济研究(32609)
财经(31643)
(27369)
问题(26192)
(23776)
技术经济(22463)
(20734)
现代(19893)
世界(19836)
国际(19546)
商业(18946)
理论(18783)
图书(18644)
共检索到61857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杨勃  
"美国封杀中兴""华为在美受阻"等事件不仅是企业国际化遭遇外来者劣势的表现,也是新兴经济体企业国际化进一步遭遇来源国劣势的典型案例(即国际化"雪上加霜")。然而,已有国际商务研究主要关注外来者劣势,而对新兴经济体企业面临的来源国劣势研究不足。更为重要的是,当前学术界对两种劣势存在混淆使用的现象,降低了国际商务理论对新兴经济体跨国企业国际化的解释力。因此,如何从根源上厘清两种劣势的差异性,又如何预防双重劣势,已成为学术界和实践界亟待解决的问题。鉴于此,本文基于组织身份理论视角,以华为、中兴在美国市场多次受阻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扎根理论方法,归纳外来者劣势和来源国劣势的形成机制及其互动机制。本文的理论贡献是从组织身份视角解释外来者劣势和来源国劣势,对两种劣势的差异性进行系统比较,并揭示两种劣势的互动关系。此外,本文对中国企业国际化预防和减弱双重竞争劣势具有启示意义。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杨勃  刘娟  
来源国劣势是近年来国际商务领域涌现出的新构念,是指跨国企业的"来源国/母国"对企业国际化产生的负面影响,进而导致跨国企业在东道国处于竞争劣势地位。来源国劣势适合解释新兴经济体跨国企业在发达国家面临的独特挑战,也是导致企业逆向国际化低绩效、高失败率的重要因素。基于此,本文对来源国劣势的内涵、构成、形成机制、克服策略以及对新兴经济体跨国企业国际化战略的影响进行系统梳理,在此基础上构建来源国劣势研究的整合性分析框架。对来源国劣势现象进行系统阐释不仅有助于学术界更深入理解新兴经济体跨国企业国际化面临的独特劣势,也对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倡议和"逆全球化"双重叠加背景下更好地识别和应对国际化经营风险、提升东道国合法性与全球竞争力具有启示意义。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杨勃  齐欣  张宁宁  
来源国劣势是新兴市场跨国企业国际化面临的严峻挑战,但当前学术界对其如何克服来源国劣势缺乏理解。本文基于组织身份与意义给赋理论,采用探索性的案例研究方法归纳来源国劣势的形成机制及其克服机制。研究发现:新兴市场跨国企业在发达国家面临的来源国劣势主要由组织身份误解引起;新兴市场跨国企业通过组织身份意义给赋机制克服来源国劣势,目的是弱化来源国对其组织身份的负面印记,消除身份误解;组织身份意义给赋包括“话语”机制和“信号显示”机制,两种机制相互补充、持续厚化。本文研究结论有助于深化来源国劣势、新兴市场跨国企业国际化战略、意义给赋相关理论,也对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倡议和“逆全球化”双重叠加背景下克服来源国劣势具有启示意义。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谢佩洪  陈怡霏  
中国跨国企业在海外经营过程中面临着外来者劣势和来源国劣势的双重侵袭,本文基于合法性视角综合探究了中国跨国企业在东道国遭受的外来者劣势和来源国劣势对企业绩效的影响。选取在2004~2017年间开展对外直接投资的111家中国跨国企业为研究样本,利用Stata 16.0统计软件进行回归分析。研究发现:外来者劣势和来源国劣势对企业绩效有显著负向影响;地理距离强化了外来者劣势对企业绩效的负向影响,但在来源国劣势和企业绩效的关系中不起调节作用;研发投入强化了外来者劣势和来源国劣势对企业绩效的负向影响。研究结论对中国及其他新兴经济体跨国企业克服外来者和来源国双重劣势以及提升企业国际竞争力具有借鉴价值。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魏江  王丁  刘洋  
新兴经济体企业在跨国并购中如何根据不同类型来源国劣势来做出合法化战略选择?通过对吉利和万向六次跨国并购的多案例分析,本文打破现有文献关于"来自相同国家的企业面临相似来源国劣势"这一"同质化假定",把来源国劣势构念化为制度维和产品维。通过归纳式案例研究,本文发现,对于产品维的来源国劣势,新兴经济体企业倾向于通过组织制度设计、资源协同和声誉重构等合法性修复战略进行应对。对于制度维的来源国劣势,新兴经济体企业倾向于采用制度遵从、组织制度设计、资源协同等合法性获取战略来应对。当面临产品维和制度维双重劣势时,新兴经济体企业综合运用制度遵从、组织制度设计、资源协同、声誉重构等合法性获取和合法性修复战略,重点强调沟通协调这一合法性维持战略来应对。这些发现贡献于新兴经济体企业在跨国并购,乃至于更广意义国际化的文献,并对中国企业跨国并购过程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陈岩  李毅  
尽管学者基于不同的视角对跨国企业外来者劣势的维度做了大量研究,但现有研究成果仍难以全面解释由跨国企业外来者特质所引发的外来者劣势对企业绩效的作用机制。由于研究情境及企业之间特质的差异,现有研究未能就各个维度形成比较一致的结论。针对这种现状,本文在梳理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外来者劣势的整合研究体系,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外来者劣势的实证研究体系。最后,本文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外来者劣势的相关研究方向,为国内学者开展该领域的研究提供了相关借鉴。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俞毅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 ,物流国际化的影响和作用日益扩大 ,本文论述了当今物流国际化的总体概况 ,分析了推动物流国际化的主要因素 ,并为我国跨国企业发展国际化物流提出了对策。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颜志量  姚凯  
有效识别国际创业机会是新兴经济体天生国际化企业克服双重劣势、实现创业合法化的关键所在。创业者先前行业经验对国际创业机会识别有重要影响,但由于缺乏对经验和机会属性的分析,学术界对于该影响机制的结论存在分歧。基于社会认知理论,以中国互联网出海创业公司作为新兴经济体天生国际化企业的样本,通过问卷调查收集数据,实证分析创业者先前行业经验与国际创业机会识别的关系,并检验认知风格对这一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创业者先前行业同质性经验越丰富,越能识别模仿型机会;创业者先前行业异质性经验越丰富,越能识别创新型机会;创新型与适应型认知风格在此过程中具有差异化调节作用。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李波  蔡淑琴  
随着世界经济的一体化,企业的国际化发展越来越重要。本文首先对企业国际化的理论进行综述和分析,然后以跨国企业在中国的发展为例,对其在中国的演进和发展阶段进行初步分析。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杜红平  王元地  陈劲  金珺  
根据创新国际化的主体和对象的不同,把跨国企业进行创新国际化活动的模式划分为传统型、追赶型、现代型和扩张型四类,基于此,分别概括了这四类创新国际化模式的动机。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汪涛  贾煜  王康  崔楠  
随着新兴经济体企业国际化的迅速发展,其国际化战略逐渐成为重要的研究议题,但现有研究忽视了新兴经济体企业资源的特殊性和国际化制度情境的多样性及其对企业国际化战略的影响。本文基于制度理论和资源基础观整合视角,构建了一个"国际化情境—战略选择—企业绩效"的理论分析框架,系统地分析了新兴经济体企业所面临的制度—资源二元交互驱动的国际化战略决策情境,及其对新兴经济体企业国际化战略选择的影响。研究发现:新兴经济体企业在国际化中面临三种情境,即制度顺差并拥有商业资源优势、制度逆差并拥有商业资源优势、制度逆差并拥有政治资源优势。新兴经济体企业应该根据不同的情境,选择与之匹配的国际市场进入战略和东道国品牌战略。当面临制度逆差且具有政治资源优势时,选择低资源承诺的进入模式和基于母国形象的品牌战略有助于提升企业绩效;当面临制度逆差且具有商业资源优势时,选择中等资源承诺的进入模式和基于企业形象的品牌战略有助于提升企业绩效;当面临制度顺差且具有商业资源优势时,选择高资源承诺的进入模式和基于东道国形象的品牌战略有助于提升企业绩效。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孙轻宇  
文章从所有权性质和目标市场选择两个角度出发,将中国跨国企业划分为四种类型,并探讨不同类型的跨国企业在国际化成长过程中遵循的路径特点。重点阐述了近些年中国跨国企业独特的"跳跃式成长路径",其本质特征是在对内投资积累的基础上,将公司的国际化扩张与本土市场联系起来,通过并购和对外直接投资作为跳板来获取战略性资产。最后,探讨不同类型的跨国企业应该遵循何种成长路径以形成特有的国际化成长模式,从而避免盲目扩张的风险。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赵蓓文   徐思行  
近20年来,中资企业跨国并购活动既呈现高速增长特征,又表现出低于发达经济体甚至一些新兴经济体的并购交易完成率。中资企业开展跨国并购活动面临外来者劣势的影响,受到新兴经济体身份的来源国劣势危害。本文基于2003~2019年中资企业在126个国家的跨国并购数据,建立反事实研究框架,使用多种匹配方法,实证证明了中资企业在实施跨国并购时使用境外子公司身份可以作为企业层面一项减少外来者劣势和来源国劣势危害、提高并购交易成功概率的主动性策略。异质性分析的结论显示,该策略在中资企业跨国并购的主要流向国家中均适用,对非发达经济体和新兴经济体采用该策略可以获得高约两倍的成功概率增幅。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胡欣悦  孙飞  汤勇力  
以中国ICT行业的领先企业——华为为研究对象,利用WIPO公布的华为PCT专利申请数据中专利权人和发明人的地址信息,基于不同地址反映的研发合作关系构建华为国际化研发合作网络。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研究了2002—2013年华为各研发单元的空间分布以及国际化研发合作网络结构的演化路径。结果显示:华为国际化研发合作网络结构的演化呈明显的阶段性特征,网络规模不断增大、网络联系不断增多,且逐渐形成了以深圳、美国的研发单元为中心的"核心-半边缘"结构。
[期刊] 国际税收  [作者] 洪菡珑  
初始国际化阶段跨国企业集团排除规则作为低税支付规则的排除规则,使处于成长期的跨国企业集团本应根据低税支付规则计算的补足税总额减至零,目的是在有限时间内给予这些跨国企业集团一定程度的保护。本文对该排除规则的适用前提、适用条件、使用期限和例外规则等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梳理,并对其设计亮点及存在的问题展开分析。本文认为,将该排除规则落实到国内法,不仅要考虑规则本身,还需要将其置于全球反税基侵蚀规则之中以整体性思维加以考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