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4186)
- 2023(20507)
- 2022(17127)
- 2021(15620)
- 2020(12905)
- 2019(29101)
- 2018(29169)
- 2017(54760)
- 2016(30354)
- 2015(33868)
- 2014(34136)
- 2013(33478)
- 2012(31171)
- 2011(28332)
- 2010(28453)
- 2009(26151)
- 2008(25268)
- 2007(22568)
- 2006(20292)
- 2005(18373)
- 学科
- 济(133583)
- 经济(133427)
- 管理(83469)
- 业(78734)
- 企(62738)
- 企业(62738)
- 方法(49660)
- 数学(42287)
- 数学方法(41863)
- 中国(38508)
- 农(35909)
- 地方(32202)
- 学(31589)
- 业经(29723)
- 财(28763)
- 农业(24224)
- 制(24104)
- 贸(22323)
- 贸易(22308)
- 环境(22078)
- 易(21548)
- 银(20947)
- 银行(20863)
- 融(20668)
- 金融(20659)
- 理论(20148)
- 行(20089)
- 和(19819)
- 技术(19117)
- 发(18453)
- 机构
- 大学(436051)
- 学院(433898)
- 济(177062)
- 经济(173256)
- 管理(163097)
- 研究(158946)
- 理学(139510)
- 理学院(137813)
- 管理学(135349)
- 管理学院(134578)
- 中国(117238)
- 科学(99882)
- 京(95355)
- 所(82562)
- 农(81570)
- 财(79696)
- 研究所(75258)
- 中心(70356)
- 业大(69277)
- 江(66229)
- 农业(63971)
- 财经(62804)
- 北京(60797)
- 范(59055)
- 师范(58320)
- 院(57306)
- 经(56964)
- 经济学(53359)
- 州(52802)
- 省(48594)
- 基金
- 项目(292597)
- 科学(227483)
- 研究(209753)
- 基金(209645)
- 家(186353)
- 国家(184566)
- 科学基金(155230)
- 社会(131734)
- 社会科(124626)
- 社会科学(124591)
- 省(115104)
- 基金项目(110774)
- 自然(101064)
- 自然科(98618)
- 自然科学(98588)
- 划(97621)
- 自然科学基金(96787)
- 教育(95440)
- 资助(85675)
- 编号(84442)
- 成果(69217)
- 重点(66378)
- 发(66059)
- 部(63211)
- 创(60285)
- 课题(59782)
- 创新(56357)
- 科研(55781)
- 计划(54218)
- 国家社会(54211)
- 期刊
- 济(205176)
- 经济(205176)
- 研究(132316)
- 中国(91486)
- 学报(77560)
- 农(75356)
- 科学(68579)
- 管理(61770)
- 财(58885)
- 大学(57354)
- 学学(54087)
- 农业(51119)
- 教育(50774)
- 融(40138)
- 金融(40138)
- 技术(37137)
- 业经(33093)
- 经济研究(32986)
- 财经(30928)
- 业(26786)
- 问题(26695)
- 经(26679)
- 图书(22661)
- 科技(22096)
- 版(21627)
- 技术经济(21313)
- 业大(20156)
- 贸(19540)
- 理论(19396)
- 商业(19318)
共检索到66278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齐昕 郭薛南
新兴经济体十六国是重要的发展集团,由“金砖五国”和“新钻十一国”组成,高效低碳的城镇化是其进一步提升在全球经济发展中增量贡献的动力保障。借助EKC模型和STIRPAT模型,分别研究这两个国家集团城镇化发展与碳排放量之间的关系以及城镇化对碳排放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二者的关系方面,新兴经济体国家的城镇化水平与碳排放量呈现出微弱的倒“U”型关系,其中,“金砖五国”已经跨过倒“U”型曲线的拐点,而“新钻十一国”则处于拐点前期;在城镇化对碳排放的影响方面,城镇化发展对“新钻十一国”碳排放量的影响大于“金砖五国”;城镇化水平越高的国家,碳排放量越大,但随着工业化水平的提升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碳排放量逐步降低。
关键词:
新兴经济体 城镇化 碳排放 库兹涅茨效应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齐昕 郭薛南
新兴经济体十六国是重要的发展集团,由“金砖五国”和“新钻十一国”组成,高效低碳的城镇化是其进一步提升在全球经济发展中增量贡献的动力保障。借助EKC模型和STIRPAT模型,分别研究这两个国家集团城镇化发展与碳排放量之间的关系以及城镇化对碳排放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二者的关系方面,新兴经济体国家的城镇化水平与碳排放量呈现出微弱的倒“U”型关系,其中,“金砖五国”已经跨过倒“U”型曲线的拐点,而“新钻十一国”则处于拐点前期;在城镇化对碳排放的影响方面,城镇化发展对“新钻十一国”碳排放量的影响大于“金砖五国”;城镇化水平越高的国家,碳排放量越大,但随着工业化水平的提升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碳排放量逐步降低。
关键词:
新兴经济体 城镇化 碳排放 库兹涅茨效应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宋海云 白雪秋
为了衡量金砖国家的城镇化发展可能造成的环境损害,本文在综合借鉴STIRPAT模型和EKC模型的基础上,构建了一个考察金砖国家城镇化发展对碳排放影响的计量模型,并对其开展了相关实证研究。结果发现:对金砖国家整体而言,城镇化率、人口、人均GDP、工业化率、能源强度、能源结构等都是碳排放量的显著影响因素,但城镇化发展是导致碳排放上升的最主要影响因素;金砖国家总体的城镇化发展与碳排放之间存在"倒U"关系,但各国城镇化发展对碳排放影响的非线性关系不尽相同。中国和印度在统计上有显著的潜在"倒U"关系,而巴西、南非、俄罗斯为潜在的"正U"关系;目前各金砖国家基本都处于碳排放随着城镇化率上升而上升的阶段,总体...
关键词:
城镇化 碳排放 金砖国家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成德宁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城镇化模式呈现出较大的差异。发达国家的城镇化是在本国工业增长、农业进步的基础上推进的 ,城镇化过程中的人口环境也比当前的发展中国家宽松得多。相反 ,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由于在近代世界经济体系中处于依附发展的地位 ,城镇往往是宗主国控制殖民地的行政中心 ,成为输出原材料、输入宗主国制成品的“飞地”。由于发展中国家自主的工业化迟迟未能启动 ,农业发展停滞 ,大批农村人口被“推向”城市 ,出现“城市病”和“过度城市化”现象。我国在推进城镇化过程中关键要处理好城镇发展与农村发展、工业化与城镇化、城镇体系内规模和层次、城镇对内开放与对外开放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
城镇化模式 工业化 农业发展 比较研究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张乐勤
探索城镇化演进对碳排放影响最小的极限时刻,对制定碳减排规划及政策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从碳源、碳汇两层面,对安徽省1995—2011年碳排放进行了测算;运用KAYA恒等式及因素分解模型,考察了城镇化发展产生的碳排放量;借鉴经济学边际理论及求导方法,构造了城镇化演进的边际碳排放变化率模型,并据此测算了研究时序边际碳排放变化率;借助Excel软件,通过作散点图并添加趋势线方法,对边际碳排放变化率变化趋势进行了刻画,采用二次函数求极值方法,对城镇化演进碳排放影响的极限时刻进行了探索,结果表明:1安徽省碳排放量由1995年的2 182.39×104t增至2011年的10 120.20×104t,年均增幅1...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姚从容
文章根据国际能源署(IEA)1971~2010年碳排放数据,运用IPAT模型检验G20国家碳排放及其驱动因素变化的差异性。结果发现:(1)经济增长是所有工业化国家和新兴经济体碳排放增长的最主要正向驱动因素,对于新兴经济体而言,人口增长和城市化也是重要的正向驱动因素;(2)能源强度是大部分工业化国家和部分新兴市场经济体(中国、印度、韩国、土耳其和印度尼西亚)的主要负向驱动因子,但同时又是一些国家(如法国、巴西、墨西哥、南非和沙特阿拉伯)碳排放的正向驱动因子;(3)能源碳强度在部分新兴市场经济体(如南非、俄罗斯联邦、阿根廷、巴西和墨西哥)作为负向驱动力正在抑制碳排放的增长,而在其他新兴市场经济体(...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何春 崔万田
本文将城镇化引入到贫困理论模型中,通过构建模型揭示了城镇化对贫困的基本影响,同时选取32个发展中经济体1992—2015年的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表明:(1)城镇化与贫困呈现出U型关系,而且存在一个最优的城镇化水平。在达到最优水平前,城镇化的发展有利于贫困的减少,当超过最优水平时,会产生过度城镇化问题,不利于贫困的减少。(2)城镇化建设能够提高教育、健康、农业生产率,而教育、健康和农业生产率的提高又有助于贫困的减少。
关键词:
城镇化 减贫效应 理论机制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何春 崔万田
本文将城镇化引入到贫困理论模型中,通过构建模型揭示了城镇化对贫困的基本影响,同时选取32个发展中经济体1992—2015年的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表明:(1)城镇化与贫困呈现出U型关系,而且存在一个最优的城镇化水平。在达到最优水平前,城镇化的发展有利于贫困的减少,当超过最优水平时,会产生过度城镇化问题,不利于贫困的减少。(2)城镇化建设能够提高教育、健康、农业生产率,而教育、健康和农业生产率的提高又有助于贫困的减少。
关键词:
城镇化 减贫效应 理论机制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丁晓光
世界经济增速放缓以来,新兴经济体国家的表现持续受到关注。同时伴随着发达国家需求侧的持续萎靡,具有较强外部依赖的新兴国家如何转型,新兴国家之间如何合作发展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采用2002-2012年的新兴11国投入产出数据,测算了商贸流通业进出口产业支撑网络的整体特征和产业位势,并根据商贸流通业的产业支撑和发展情况提出我国在区域贸易中发挥需求侧作用,加强与其他新兴国家经贸合作并推动新兴国家在商贸流通服务领域扩大产业合作规模和领域的对策建议。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丁晓光
世界经济增速放缓以来,新兴经济体国家的表现持续受到关注。同时伴随着发达国家需求侧的持续萎靡,具有较强外部依赖的新兴国家如何转型,新兴国家之间如何合作发展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采用2002-2012年的新兴11国投入产出数据,测算了商贸流通业进出口产业支撑网络的整体特征和产业位势,并根据商贸流通业的产业支撑和发展情况提出我国在区域贸易中发挥需求侧作用,加强与其他新兴国家经贸合作并推动新兴国家在商贸流通服务领域扩大产业合作规模和领域的对策建议。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卢祖丹
加快城镇化和发展低碳经济是摆在我国政府面前的两大重要任务。本文利用三阶段最小二乘法探讨了我国城镇化对碳排放的影响及其地区差异。研究显示:总体而言,城镇化发展将有利于我国实现碳减排,这在中西部地区尤为明显。此外,东部地区城镇化在样本期内对碳排放影响不明显,但近年来该地区城镇化加剧,碳排放的趋势却日渐清晰。这种差异与地区间不同的消费模式、经济结构、基础设施和区域发展政策有重要关联。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朱臻 严燕 邱保印 黄敏
依赖于传统能源消费的经济增长往往带来巨大的碳排放。对于强调"十二五"经济转型的浙江省,需要探讨经济增长方式与碳排放的关系,从而探索基于减排目标的可持续经济发展之路。本研究基于产业-能源消费和能源-碳排放2个基本判断模型,运用1990-2009年相关数据分析了浙江省产业发展、能源消费结构以及碳排放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浙江省产业结构演进与能源消费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能源消费结构的变动则对浙江省碳排放影响不明显。基于此,笔者提出了基于减排目标的协调能源利用与产业经济增长的政策建议,即开发新能源技术,促使能源消费结构不断多元化;加强工业企业节能技术改造,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积极发挥经济优势,...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陈姜全 李效顺 耿艺伟 刘希朝 李光亮
城镇化与碳排放都是国家关注重点、学界研究热点和政策治理难点。基于经济发展、人口转移和城镇扩张视角,从“产业—人口—土地”多维度分析城镇化与碳排放机制,并综合运用脱钩分析、Kaya-LMDI因素分解和STIRPAT-LSDV模型,实证研究中国城镇化与碳排放机制。结果发现:(1)产业、人口和土地是城镇化的关键物质要素,其交互演变构成碳排放变化的逻辑起点。经济发展、人口转移和城镇扩张是城镇化与碳排放耦合交互的底层逻辑、重要因素和空间保障。(2)加入WTO以来,中国工业化进程加快,城镇化与碳排放耦合关系从弱脱钩转变为增长耦合乃至增长负脱钩。迈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后,产业、人口和土地城镇化对碳排放的促进作用逐渐衰竭。(3)1990—2020年,伴随城镇化快速推进,中国能源结构、能源效率、低碳经济结构、人均经济水平、经济规模、城镇人口规模、城镇人口密度、城镇用地规模、城镇用地强度的变动,对碳排放的作用效应分别为1.37亿t、-139.98亿t、-138.61亿t、163.53亿t、223.95亿t、60.41亿t、-25.24亿t、85.66亿t、138.29亿t。(4)2003—2020年,中国能源结构、能源效率、第二三产业占比、城镇人口、城镇建成区面积分别提升1%,碳排放相应增长1.111%、-0.560%、0.771%、0.477%、0.488%,并且城镇化与碳排放交互机制具有时空异质性。研究结果能够为新型城镇化和“双碳”战略实施提供科学依据与决策参考。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朱越浦 黄新建
本文通过将定性分析与关系图描述相结合,提出H1:城镇化对经济发展具有显著正向促进作用、H2:城镇化可通过消费渠道影响经济发展、H3:城镇化可通过投资渠道影响经济发展、H4:城镇化可通过出口渠道影响经济发展四项研究假设。进一步,根据地区实际经济发展水平,将我国划分为发达与欠发达两类地区。设定经济发展变量PGDP为被解释变量,城镇化变量UR、城镇化与投资交互项变量UR×PFI、城镇化与消费交互项变量UR×HC和城镇化与出口交互项变量UR×PE为被解释变量,采用2000~2012年我国31个省市区的面板数据。基于单位根检验、协整关系检验、F检验、HaUsman检验,建立个体固定效应模型,验证假设H1...
关键词:
城镇化 经济发展 影响及其渠道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赵海军
本文以珠江三角洲、武汉城市圈和长株潭城市群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典型例子分析城镇化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以珠江三角洲、武汉城市圈和长株潭城市群的城镇化率与经济、社会和民生等指标数据为样本,通过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线性、复合、增长等模型分析以及运用层次分析法进行比较研究。随着城镇化率的不断提高,区域集聚能力、创新能力、辐射能力和示范作用越来越强、规模以上工业规模越来越大以及优势越来越明显。因此,在城镇化过程中各区域要发挥好示范带头作用,使区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关键词:
区域经济 城镇化 层次分析法 辐射能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