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4858)
2023(21564)
2022(18078)
2021(16899)
2020(14001)
2019(31971)
2018(31791)
2017(59385)
2016(32614)
2015(36535)
2014(36742)
2013(35972)
2012(33259)
2011(30459)
2010(30615)
2009(28465)
2008(27707)
2007(24518)
2006(21985)
2005(20068)
作者
(95115)
(78874)
(78377)
(74628)
(50525)
(37692)
(35586)
(30834)
(30078)
(28316)
(26961)
(26587)
(25371)
(25250)
(24536)
(24302)
(23380)
(22834)
(22766)
(22551)
(20077)
(19509)
(19315)
(18105)
(17816)
(17583)
(17536)
(17312)
(15947)
(15653)
学科
(145263)
经济(145113)
管理(88603)
(82349)
(66640)
企业(66640)
方法(56629)
数学(48630)
数学方法(47948)
中国(42937)
(37630)
地方(33042)
业经(31934)
(31114)
(30449)
(26537)
(25785)
贸易(25764)
农业(25072)
(24947)
(23230)
银行(23178)
理论(23075)
(22684)
金融(22675)
(22390)
(21100)
环境(20944)
技术(19807)
(19476)
机构
大学(463237)
学院(461381)
(191497)
经济(187435)
管理(173107)
研究(168027)
理学(147651)
理学院(145911)
管理学(143030)
管理学院(142205)
中国(127226)
科学(102151)
(101260)
(86841)
(86091)
研究所(77951)
(77327)
中心(74466)
(69915)
财经(68169)
业大(67096)
北京(65095)
(63675)
师范(63019)
(61869)
(60793)
农业(60244)
经济学(58361)
(56204)
经济学院(52147)
基金
项目(305062)
科学(239363)
研究(224416)
基金(219635)
(192218)
国家(190609)
科学基金(161987)
社会(141291)
社会科(133750)
社会科学(133715)
(118614)
基金项目(114160)
教育(103928)
自然(103331)
自然科(100966)
自然科学(100943)
(100307)
自然科学基金(99091)
资助(91523)
编号(91395)
成果(76324)
重点(69235)
(68131)
(67101)
课题(65019)
(62697)
创新(58532)
国家社会(58440)
科研(57642)
教育部(57447)
期刊
(221440)
经济(221440)
研究(144539)
中国(100357)
学报(74301)
(72049)
科学(68261)
管理(67800)
(64689)
教育(59342)
大学(56156)
学学(52373)
农业(49448)
(44634)
金融(44634)
技术(41912)
经济研究(36644)
业经(34876)
财经(33850)
(29256)
问题(28434)
(26694)
图书(25168)
(23853)
技术经济(23118)
统计(22202)
世界(22130)
国际(21638)
科技(21457)
(21161)
共检索到71676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景朝阳  涂舒  
中国的宏观经济正面临着嵌入世界经济结构"大转型"与步入"新常态"攻坚期的诸多挑战。在国际经济格局与产业模式深度调整之际,新兴经济一体化趋势不断加强并呈现出整体较高经济增速、内部联系不断加强、一体化领域纵向延伸等特点。面对复杂多变的世界经济格局与区域合作态势,中国未来将通过深化开放型经济体制改革,促进以服务外包为抓手的现代产业新格局,创新驱动结构优化与模式变革等方面不断积极探索开放型经济新路径。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马强  
区域经济一体化是指地域相邻的两个以上地区或国家,在国际分工不断深化,经济联系日益密切的基础上,通过政府间谈判和签定协议的形式,相互采取比区域外更为开放自由的贸易投资政策,并在体制框架和调节机制上,结合成的经济合作组织和国家经济集团。
[期刊] 第一届中国软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  [作者] 王丽萍  薛维君  许文建  张学雄  
本文运用区域经济理论、市场经济理论和城市经济理论等,重点研究了京津冀区域经济关系及今后发展的趋势和格局,提出经济一体化是京津冀区域经济发展的大趋势。指出京津冀经济关系的特点是一体化的基础,分析了京津冀在区域经济中的系统优势及其转换,同时提出了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基本构想和基本框架、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若干对策建议。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刘忠华  
区域经济一体化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而东北亚地区(中国、日本和韩国)作为世界第三大区域集团,其一体化进程却非常缓慢。目前,在东北亚地区有两个潜在优先发展的FTA,即一个双边的日本—韩国FTA和一个三边的日本—韩国—中国FTA。根据国际形势和东北亚主要国家的政策变化,可以预测东北亚区域经济一体化将要进入提速阶段。东北亚区域经济一体化从纵向深化和横向拓展的二维发展过程上,都应该选择与欧盟和北美自由贸易协定不同的实现途径。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全毅  
随着多边贸易体制WTO多哈回合谈判受挫,全球经济区域化出现空前活跃,高标准、广覆盖的广域经济一体化形成潮流。特别是美国主导的TPP、TTIP试图重新塑造世界经济新规则,将改变世界经济格局。面对国际贸易与投资新规则以及区域集团竞争的挑战,中国应该调整立场和策略,制定一个清晰的FTA战略,变被动应对为主动应对。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杨勇  胡渊  
本文介绍亚太地区经济体参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现状,并系统总结了亚太经济体参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特征,分析了亚太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作为亚太经济一体化的主要利益攸关方,中国需尽早制定对策以应对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
[期刊] 税务与经济(长春税务学院学报)  [作者] 杨云母  
国际垄断同盟与区域经济一体化,既存在着内在的联系,又有相应的变化。从内因看,这些变化是由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经济结构的软化所决定的;从外因分析,资本主义制度的自我扬弃为其变化起到了加速作用。欧共体的产生、发展,反映了从国际垄断同盟到区域经济一体化这一发展和变化的全过程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张荣东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各区域间资源相互整合,形成有机整体,极大地促进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也促进了世界各区域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和产业结构的经济体系调整。目前,对于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而言,在世界经济格局面临再次重新洗牌的时候,拥有极大的机会。我国要在这轮经济改革中取得胜利,首先还是得练好内功,优化创新机制配置优势资源,形成战略联盟,构建区域新经济体系竞争优势,积极促进我国各级政府深化改革以适应区域化发展新趋势。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田春华  
80年代中期以采,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的数量之多,涉及的国家之广是过去任何一个时期无法比拟的。 在美洲,美加墨自由贸易区已正式运转。南方共同市场、安第斯条约组织及加勒比国家联盟等一体化组织正向既定的目标迈进。美国所倡导的“美洲创业计划”正获得南美各国的关注和欢迎,南美洲各国加入北美自由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李罗力  
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虽然起步很晚,但东亚将成为当今世界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最活跃和最快的地区。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与欧盟和北美自贸区相比,将呈现出明显的多元化特征,无论东盟还是中日韩,谁都不应在这个进程中寻求主宰和领导地位。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两个重要特点是它内容及目标的广泛性和形式的多样性。它的成功将大大丰富全球区域经济合作的发展路径和发展模式。东盟区域经济合作体系是整个东亚经济一体化的先驱者和奠基石。中国不但可以如期实现建成与东盟的自贸区的目标,而且还会成为推动合作进程的积极中坚力量。日本将结束长期以来的“脱亚入欧”态势,将重心逐渐转向东亚,并将成为这个地区最大的主体投资力量和引领经济科技...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黄金华  秦成逊  
经济一体化已经成为经济全球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强有力的推动力量。本文回顾了经济一体化的几个发展形式,总结了经济一体化的最新发展现状,并在分析的基础上对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并认为跨区域的自由贸易区成了经济一体化最主要和最普遍的形式,各国在竞争中谋合作,在合作中进行利益博弈。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柳卫玉  
二次大战以来,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虽历经衰退、危机和滞胀的困挠,但总的来说仍获得了相对稳定的持续的发展。为此,人们自然会提出“资本主义为何垂而不死”的问题。对于当代西方经济发展原因的研究,简单地采用政治经济学的方法或限于生产关系的概念的探讨是不够的,正确的方法应是从西方国家和世界经济中出现的新情况入手,分析其在当代西方经济增长与发展中的作用。以下笔谈正是根据这一思路而进行的一种探讨。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石忆邵  
本文首先从市场发育模式、产品结构、制度变迁轨迹、经济发展阶段、城市化动力机制和模式等方面揭示了沪苏浙三省市经济发展的趋异性特征 ;进而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推进该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战略重点和主要对策建议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农强  黄姝妍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程度的日益提高,经济形态的发展也越来越多样化,如自由贸易区、自由贸易港、湾区经济等。湾区经济以其开放程度高、体制创新性强、融合各方资源等优势逐渐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然而,当前我国湾区经济还处于初步发展时期,诸多方面有待完善和提高,要进一步发挥湾区经济的重要作用,还需厘清我国湾区经济发展现状和影响因素,对湾区经济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基于此,本文对我国湾区经济一体化发展现状及趋势进行研究,着重对我国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进行分析,以期为我国湾区经济一体化发展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借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