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762)
- 2023(19708)
- 2022(16473)
- 2021(15067)
- 2020(12825)
- 2019(29264)
- 2018(28945)
- 2017(56021)
- 2016(30007)
- 2015(33700)
- 2014(33721)
- 2013(33685)
- 2012(31346)
- 2011(28218)
- 2010(28774)
- 2009(27141)
- 2008(26936)
- 2007(24073)
- 2006(21574)
- 2005(19926)
- 学科
- 济(145765)
- 经济(145620)
- 业(102198)
- 管理(95513)
- 企(87191)
- 企业(87191)
- 方法(57868)
- 数学(47921)
- 数学方法(47426)
- 农(40014)
- 中国(38640)
- 财(37573)
- 业经(36684)
- 地方(32358)
- 制(28010)
- 农业(27783)
- 贸(25049)
- 学(25040)
- 贸易(25032)
- 务(24652)
- 财务(24593)
- 财务管理(24543)
- 易(24261)
- 企业财务(23237)
- 技术(22697)
- 和(22461)
- 银(22076)
- 银行(22039)
- 理论(21210)
- 行(21210)
- 机构
- 学院(440503)
- 大学(437059)
- 济(193013)
- 经济(189086)
- 管理(172202)
- 研究(148806)
- 理学(146556)
- 理学院(144954)
- 管理学(142806)
- 管理学院(141953)
- 中国(116935)
- 京(92372)
- 财(89747)
- 科学(87690)
- 所(75379)
- 农(71029)
- 财经(70492)
- 中心(68825)
- 江(68368)
- 研究所(67468)
- 经(63746)
- 业大(60526)
- 经济学(59280)
- 北京(58547)
- 范(56077)
- 师范(55554)
- 农业(55335)
- 州(54331)
- 院(53216)
- 经济学院(53184)
- 基金
- 项目(280937)
- 科学(222749)
- 研究(208197)
- 基金(204323)
- 家(176360)
- 国家(174806)
- 科学基金(151267)
- 社会(134537)
- 社会科(127561)
- 社会科学(127531)
- 省(110515)
- 基金项目(107570)
- 自然(95543)
- 教育(94485)
- 自然科(93327)
- 自然科学(93302)
- 划(91864)
- 自然科学基金(91665)
- 编号(84923)
- 资助(83232)
- 成果(68921)
- 发(64626)
- 重点(63135)
- 部(62384)
- 创(59963)
- 课题(57904)
- 国家社会(55845)
- 创新(55576)
- 教育部(53790)
- 科研(53493)
- 期刊
- 济(224866)
- 经济(224866)
- 研究(133260)
- 中国(87293)
- 财(71858)
- 管理(68028)
- 农(65383)
- 学报(61386)
- 科学(59228)
- 大学(47166)
- 融(44724)
- 金融(44724)
- 学学(44410)
- 农业(44390)
- 教育(41846)
- 技术(41080)
- 业经(36858)
- 财经(35790)
- 经济研究(35772)
- 经(30967)
- 问题(29420)
- 业(25103)
- 技术经济(24996)
- 贸(23819)
- 统计(22358)
- 图书(21876)
- 商业(21439)
- 世界(21039)
- 理论(20856)
- 现代(20815)
共检索到67887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王元琨 李健 靳泽凡
新兴服务业的出现为社会提供了高附加值的产品和服务,借此满足不同消费者高层次、多元化的消费需求,为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增长提供了新动力。文章基于区域发展差异视角,探究了新兴服务业与我国区域经济增长之间的相关关系。研究表明:新兴服务业的发展与我国经济增长存在正相关关系;对东中西三大地区分别进行回归分析的结果表明,区域差异会影响新兴服务业与经济增长的相关关系,我国新兴服务业对东部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程度较大,对中部地区的影响次之,而对西部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程度最弱。
关键词:
新兴服务业 区域经济增长 区域发展差异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史修松 唐步龙 陈健
服务业的发展水平已成为一个衡量国家和地区社会经济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中国经济自改革开放以来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服务业也进入高速发展时期,各地服务业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也在日渐提升,由于区域发展的不平衡,服务业的发展也存在区域差异。本文运用泰尔指数测算并分析了我国服务业区域差异及其变迁。结果表明,我国服务业发展的区域差异较为明显,主要是三大经济区域之间发展不平衡,总体差异是先缩小后扩大的趋势;差异主要来源于区域内部,其中大部分来源于东部区域内差异,即东部地区内部差异处于缩小趋势,西部地区
关键词:
服务业 区域差异 泰尔指数 区域经济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霍丽娟 吴晓然
本文依据经济增长趋同现象等理论,利用固定效应的面板数据分位数回归,研究中国经济增长是否存在茁趋同,以此探讨我国新时代区域经济发展的协调性。研究发现:在我国进入经济快速发展时才表现出趋同性,投资对经济发展发挥着正向促进作用;随着经济的发展,以投资拉动经济的方式开始不再适合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我国区域间经济增长趋同性存在差异,东部地区的趋同速度要低于中西部地区;人力资本是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尤其是在经济落后的中西部地区的受教育水平的提升对经济增长有着显著的促进作用。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艾洪德 徐明圣 郭凯
本文在对我国区域性金融发展与区域经济增长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的基础上发现,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因果关系,与投资增长之间却不存在因果关系,但后者的结论不稳健;东部和全国的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正相关的关系,而中、西部二者之间则几乎是负相关的关系,且存在明显的滞后效应;过度开放金融竞争和推动金融的市场化改革,对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增长可能反而不利。基于这样的结论,我们提出了优化区域金融结构、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金融结构 经济增长 区域金融 区域经济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陈守东 杨东亮 赵晓力
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始终是备受瞩目的领域。本文对区域金融发展与区域经济增长速度的关系进行研究,通过数理模型导出:地区金融发展的速度影响该地区的经济增长速度,影响的大小由该地区的金融发展水平决定,在理论上存在着门限效应。通过应用门限回归模型,对中国31个省市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进一步支持了中国地区的金融发展速度对经济增长速度具有门限效应这一结论。
关键词:
区域金融 区域经济 门限回归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杜云福
本文应用面板数据门限模型,对我国区域金融发展与区域经济增长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金融发展速度对经济增长速度的作用比消费和投资都要大很多;我国各地区金融发展水平存在较低、中等和较高三个区制;属于区制Ⅱ的地区,金融发展速度对经济的增长速度作用最大,此时有利于相对贫穷地区追赶富裕地区;属于区制Ⅰ的地区,金融发展速度与经济增长的速度可能出现负的相关关系,三个区制的门限效应显著。由此我们在寻求加快落后地区经济增长速度的时候,应该避免依靠投资和消费的作用,而要着重考虑依靠地区金融发展作用,尤其是利用地区金融发展到一定水平值之后,即当此水平值超过区制Ⅱ的门限值以后,地区金融发展对经济发展所产生的巨大倍数效...
关键词:
区域金融 区域经济 门限模型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王锦良 宋国宇
利用1978—2009年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数据,通过对面板数据进行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并利用误差修正模型,考察了我国不同省市的流通产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协整检验结果表明:区域流通产业发展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区域流通产业的发展能显著促进区域经济增长,但这种影响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流通产业对中部地区经济增长的贡献要弱于其对东、西部地区的贡献。基于误差修正模型的实证结果表明:在天津、湖南、贵州等1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误差修正机制显著发生,其流通产业发展与经济增长存在长期和
关键词:
流通产业 流通经济 经济增长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王志刚 李小梦 胡宁宁
经济增长收敛是协调区域发展、助力共同富裕的重要条件。基于经济增长收敛分析框架,使用全国267个地级市2011—2020年的面板数据,探析数字经济对我国区域经济增长收敛性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经济能够显著促进我国城市经济增长并加速促进地区经济增长收敛,缩小地区间经济发展差距。机制分析表明,数字经济可以通过提高创新发展能力、改善资本要素错配情况来促进落后地区经济增长,助力区域协调发展。同时,数字经济在促进区域经济增长收敛时呈现明显的地理空间差异和政府财政能力差异,对西部、北方、非沿海城市和财政自给率较低的城市经济增长收敛效应更加显著。应继续推进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数字经济,以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增长助力全国统一大市场构建。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田川
财政金融分权是否会促进经济增长,目前在学术界并未形成共识。地方分权一方面能有效激活经济发展活力,另一方面也会加剧地方经济发展风险。本文选取我国284个地级市面板数据,采用空间计量方法,实证分析地方分权对区域经济增长的空间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经济发展具有明显空间差异性,东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财政分权以及金融分权有利于本地区经济增长,但并未表现出明显的财政金融分权政策联动效应。因此,各地区在制定经济发展策略时,应该赋予地方尤其是中西部地区更多经济权力,以实现经济协调发展。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尹宗成 李向军
金融发展、企业家精神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本文基于2000—2010年我国30个省市面板数据,采用可行的广义最小二乘估计法,对我国金融发展规模、企业家精神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金融发展能够促进我国经济增长,但其增长效应存在地区差异;(2)企业家精神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企业家创新精神的经济增长效应远远低于企业家创业精神的经济增长效应;(3)金融发展主要是通过为企业家创业提供资金支持来促进我国经济增长。这些结论对于政策制定者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关键词:
金融发展 企业家精神 区域经济增长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谢太峰 王子博
作为我国经济中心的首都北京,日前已进入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金融中心的新时期,分析北京区域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本文运用数量经济方法,在单整和协整检验的基础上,利用误差修正模型(ECM)及Granger因果检验对北京地区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内在联系进行实证分析,认为首都的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不仅存在正向促进关系,而且存在Granger意义上的因果关系。在此基础上本文结合北京实际,对北京金融业发展和金融中心建设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黄晶 卢家昌
本文在对现有相关文献进行梳理的基础上,以金融功能论为理论基础,通过收集江苏省1980—2010年相应数据,分别从社会融资总量和融资内部结构两个方面实证检验了地区金融发展对区域经济增长的支持力度。实证结果表明江苏省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总量推动作用显著,内部结构则存在差异性。最后,根据实证结果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
金融发展 经济增长 总量研究 结构分析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卢宁
运用向量自回归模型(VAR)估计区域金融发展水平与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关系考察金融发展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的技术进步影响,并运用格兰杰因果检验对区域金融发展规模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之间的因果关系做出检验。研究发现,1990年以来中国西北各省区的经济金融化程度均得到提高,但是金融发展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较弱,全要素生产率对金融规模的响应程度和显著性不高,西北地区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还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谢太峰 王子博
本文通过构建误差修正模型(ECM)并进行Granger因果检验,实证研究京沪区域金融发展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内在逻辑联系,得出结论:京沪两地区域金融发展对其区域经济增长均有正向带动作用,而且上海地区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力更大,北京地区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更多地体现于后一期。北京地区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双向因果关系,而上海地区只存在金融发展引起经济增长的单向因果关系,京沪两地均存在经济增长内部的跨期影响。因此,对于京沪两大中心城市而言,为了推动地区经济高速增长,都要继续着力发展金融业。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兴智
改革开放以来国内地区经济发展差距迅速扩大,不同经济带之间的金融发展也存在很大差距。要抓住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战略机遇,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充分发挥河南资源及区位优势,加快中原经济发展步伐,以推动河南在中部崛起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同时实现金融与经济协调发展,更好地提高区域金融生态环境质量,发挥区域金融在推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积极作用,促进商业银行为中原崛起做出积极的贡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