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139)
- 2023(11653)
- 2022(10255)
- 2021(9613)
- 2020(8019)
- 2019(18460)
- 2018(18654)
- 2017(35361)
- 2016(18996)
- 2015(21287)
- 2014(21158)
- 2013(20829)
- 2012(18985)
- 2011(16876)
- 2010(16733)
- 2009(15069)
- 2008(14451)
- 2007(12624)
- 2006(10916)
- 2005(9290)
- 学科
- 济(73261)
- 经济(73188)
- 管理(60357)
- 业(59627)
- 企(51648)
- 企业(51648)
- 方法(36109)
- 数学(30786)
- 数学方法(30337)
- 技术(22316)
- 中国(18822)
- 农(18602)
- 财(17451)
- 业经(17197)
- 学(16500)
- 地方(14411)
- 理论(14052)
- 技术管理(13928)
- 农业(12916)
- 和(12456)
- 贸(12345)
- 贸易(12335)
- 易(11978)
- 制(11893)
- 务(11608)
- 财务(11540)
- 环境(11522)
- 财务管理(11518)
- 划(11207)
- 企业财务(10937)
- 机构
- 大学(266600)
- 学院(265300)
- 管理(112161)
- 济(101843)
- 经济(99518)
- 理学(98120)
- 理学院(97090)
- 管理学(95401)
- 管理学院(94920)
- 研究(84107)
- 中国(60924)
- 京(56848)
- 科学(53858)
- 财(44026)
- 所(41144)
- 业大(40471)
- 农(39346)
- 中心(38377)
- 研究所(37774)
- 江(37516)
- 财经(36119)
- 北京(35824)
- 范(34760)
- 师范(34458)
- 经(32871)
- 院(31016)
- 州(30905)
- 农业(30801)
- 技术(30348)
- 经济学(29151)
- 基金
- 项目(189092)
- 科学(149691)
- 研究(139222)
- 基金(136809)
- 家(118863)
- 国家(117877)
- 科学基金(102615)
- 社会(86414)
- 社会科(81962)
- 社会科学(81940)
- 省(75085)
- 基金项目(73433)
- 自然(67783)
- 自然科(66268)
- 自然科学(66257)
- 自然科学基金(65084)
- 教育(64037)
- 划(62710)
- 编号(56718)
- 资助(55740)
- 成果(44991)
- 创(43747)
- 重点(41737)
- 部(41060)
- 创新(40014)
- 发(39762)
- 课题(38917)
- 科研(35807)
- 项目编号(35553)
- 教育部(35277)
- 期刊
- 济(106448)
- 经济(106448)
- 研究(75416)
- 中国(49892)
- 管理(42309)
- 学报(40446)
- 科学(38608)
- 农(34589)
- 教育(33326)
- 财(31813)
- 大学(30759)
- 学学(28742)
- 技术(27105)
- 农业(25022)
- 融(18261)
- 金融(18261)
- 业经(17744)
- 科技(16731)
- 经济研究(16519)
- 财经(16459)
- 图书(15750)
- 技术经济(15342)
- 经(13954)
- 理论(13437)
- 业(13291)
- 问题(13221)
- 实践(12571)
- 践(12571)
- 现代(12104)
- 情报(12005)
共检索到37490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李乾瑞 郭俊芳 朱东华
世界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新兴技术大量涌现。如何在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快速捕捉解决关键技术问题的解决方案及其演化路径,分析未来技术创新机会等成为实现技术问题突破的重要途径。为此,本文提出了一套系统的基于SAO(subject-action-object)语义分析的技术机会分析方法模型。该方法是在通过提取文献标题及摘要中的SAO结构的基础上,识别解决新兴技术产业重大研究问题的技术方案,并构建技术路线图,追踪技术演化路径,进而识别有潜力的技术方案及技术机会。最后,选取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领域开展实证研究,证实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分析结论对提升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转化效率具有重要指导价值。
[期刊] 情报学报
[作者]
岳俊举 冯立杰 冯奕程 王金凤
识别技术机会是决定技术创新成败的关键,提高技术机会识别能力对于企业乃至产业发展至关重要。该研究以专利数据分析为基础,首先通过技术创新要素提取与关联规则挖掘获得技术创新要素之间的隐藏关系,进而结合多维技术创新地图从两个层级对技术机会进行分析,最终以煤层气开采技术创新机会的识别为例,系统阐述了该方法体系的应用过程,并提出了多个煤层气开采技术创新方案。该研究中提出的方法为解决企业技术机会识别问题提供了更具操作性的理论工具体系,给企业指出了技术创新决策的新视角,有助于企业较好利用当前的技术积累挖掘符合自身发展的技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冯立杰 曾小红 王金凤 张珂
精准识别技术创新机会对于企业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竞争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至关重要。首先,基于SAO(Subject-Action-Object,主语-谓语-宾语)语义分析,从专利文本中抽取SAO结构;其次,以多维技术创新地图创新维度为导航,构建具象技术创新维度初始词典,利用SAO语义相似度计算和主题聚类,进一步构建基于创新维度的三级语义知识库;再次,运用多维技术创新地图的创新法则及维法耦合原理对基于创新维度的三级语义知识库进行迭代变换,实现技术形态、创新子维、创新维度三级技术机会识别;最后,以3D打印机领域为例验证研究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可为企业高效、精准识别技术创新机会提供参考依据。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陈浩义 王文彦 毛荐其
企业外部环境的改变产生了不同的创新机会,创新决策者通过对外部环境信息的获取和分析来实现对技术创新机会的识别。文章阐释技术创新机会识别的理论观点,分析创新机会识别过程的影响因素构成以及基于信息分析的创新决策者创新机会认知过程,在此基础上提出企业创新机会识别过程模型。
关键词:
信息分析 技术创新 机会识别 企业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常鏐鏐 高继平 师丽娟
技术创新人才作为领域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进行合理和准确的评价与发现有助于为相关领域的人才配置、创新发展和战略布局提供参考。研究选择发明人专利数据,结合发明人履历信息,从发明人合作署名维度,综合专利生产力与影响力对发明人进行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分析。实证分析表明,该方法可从发明人贡献度视角对技术创新人才加以分类识别,识别结果可为领域人才培养与管理提供参考。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邬金鸣 姚茹 吴俣 林巧 张学福
[目的/意义]技术创新是一项涉及多种技术创新要素协同作用的复杂系统工程。从技术文本中识别出技术创新要素及其关联,进而分析要素及其关联随时间的动态变化以及要素的跨领域相互作用等,可在微观层面揭示技术创新过程与规律,为预测融合创新机会奠定基础。其中首要问题是如何从技术文本中识别出技术创新要素及其关联。[方法/过程]为解决识别对象的问题,在先前研究中构建面向技术创新过程表征和描述的要素关联概念模型;为解决识别方法的问题,以合成生物学领域为例,面向概念模型中要素及其关联的文本特征,构建以专利为主、论文为辅,综合文本内容挖掘和引用分析的技术创新要素及其关联识别方法,以揭示技术创新过程中来源于相同或不同领域的技术创新要素之间相互作用、不同技术创新要素在不同技术创新事件中作用等。[结果/结论 ]在6 435篇专利及其参考论文中,识别7 633个技术对象要素、3 420个技术方法要素、3 919个技术应用要素、5 393个技术理论要素及其领域、时间属性信息,以及25 647条6种不同要素关联。该方法可以为基于要素关联揭示技术创新过程和规律(特别是交叉融合领域技术创新过程与规律)、进而预测融合创新机会奠定基础。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硕 李荣荣 乔亚丽
[目的/意义]如何识别具有创新性的技术组合、发挥技术间组合效应,对于企业高效开展产品创新活动具有重要价值。[方法/过程]从技术组合进化视角出发,结合SAO语义挖掘、K-Shell分解算法和网络模体算法,提出产品创新机会识别方法。首先,获取与产品相关的专利信息建立产品—专利数据库;其次,提取SAO语义结构,以与技术或产品相关的S(Subject)/O(Object)概念层级实体作为网络节点,A (Action) 作为网络连边,构建SAO语义网络;再次,借助K-Shell分解算法与网络模体算法对上述语义网络进行挖掘,识别产品—技术间组合模式;最后,以结直肠癌领域产品为研究对象,开展产品创新机会实证研究,验证方法的可操作性和有效性。[结果/结论]应用结果表明,技术组合进化理论的引入为产品创新机会识别奠定了理论基础,提出的方法能够考虑产品—技术间组合效应,为企业精准高效地推进产品创新活动提供坚实的科学决策依据。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黄鲁成 李晓宇 李晋
[目的/意义]技术机会是技术创新决策中的决定性因素,及时有效地识别技术机会对于企业确定研发布局和提升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专利的ABOD-RFM技术机会识别方法。[方法/过程]首先构建检索表达式下载目标领域的专利数据,并利用TF-IDF方法和LSA方法进行数据预处理;其次,利用ABOD异常点检测方法识别出具有潜在技术机会的异常专利;再次,通过改进的RFM专利市场价值评估体系对异常专利进行评估,最终确定目标领域的技术机会;最后以非药物类阿尔兹海默症技术为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结论]实证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快速有效地识别目标领域的技术机会,证明了其有效性和可行性。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王宏 刘沁莹 胡玉峰 王庆红 周育忠
新兴技术在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准确把握新兴技术发展方向有助于国家政策制定和科技快速发展。融合学术论文和专利文献数据,构建一套新兴技术识别方法。通过主题N元语法(TNG)模型抽取和筛选技术主题,确定关键技术主题,通过量化新兴技术的5项特征指标:影响力、增长性、连贯性、创新性、不确定性和模糊性,计算新兴指数得分,对多源数据融合新兴技术进行识别和预判。预测新兴技术未来发展趋势,可为电网领域可持续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验证研究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周萌 朱相丽
[目的/意义]新兴技术识别是国家和企业进行科技创新的主要活动。对新兴技术识别的各类方法进行总结对比,以期为研究人员进行新兴技术的识别与预测提供参考性建议。[方法/过程]通过对新兴技术与前沿技术、颠覆性技术等概念进行辨析,明晰新兴技术的内涵与特征。总结各类新兴技术识别方法的优缺点,并从分析深度和分析结果的表现形式两个维度对各方法进行梳理比较,发现现有识别方法的局限性并提出改进建议。[结果/结论]从概念来看,新兴技术的本质特征在于内容上的根本创新性和对未来发展产生实际影响的不确定性;从识别方法来看,不同方法均有其适用场景。未来研究需要从微观层面深入对新兴技术概念和特征的认知,以便更准确地对新兴技术进行识别;另外还需要不断优化改进现有方法以提高识别过程中的客观性和准确性。
[期刊] 情报学报
[作者]
王超 许海云 齐砚翠 武华维
开展科学、技术、产业之间创新驱动关系研究,对于实现科学发现、技术创新与产业的深度有效融合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知识网络视角展开科学、技术、产业间创新驱动关系识别方法研究。首先,通过构建时效知识网络,利用社区网络结构熵来表征知识网络结构特征;其次,利用网络结构特征信息间的传递熵探究创新过程中科学、技术、产业三个系统相互驱动的关系;再其次,采用互信息探测主要驱动关系下知识传递路径的变化特点;最后,以再生医学(干细胞)领域作为实证对象,实证研究发现不同时间阶段,科学、技术、产业之间的相互驱动关系会发生转变,三者知识传递路径上知识内容前后继承关系也不同,科学驱动技术过程中的知识传递路径继承性特征持续增强,而技术驱动科学过程中的知识传递路径继承性呈现不稳定、非连续性特征。此外,通过多种方式论证了本文方法的科学有效性,可以用于其他创新领域科学、技术、产业间创新驱动关系的识别。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金凤 吴敏 冯立杰 翟雪琪
准确识别技术创新机会对企业、行业的持续发展至关重要。基于此,文章提出了基于专利挖掘与多维技术创新地图的技术机会识别路径,在形成问题导向的技术创新方案基础上,从技术与市场价值角度出发,选择新颖性、技术实现可能性、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4项指标,以计算技术创新方案的潜在价值。同时,为验证构建方法的可行性,文章以煤层气开采为例,识别了该领域6种技术机会,以期为企业准确识别目标领域技术机会、提升技术创新效率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冯立杰 秦浩 张珂 王金凤 刘鹏
[目的/意义]鉴于离群专利所蕴含的技术创新重要信息能够为企业高效开展创新活动提供一手数据,故依托多维技术创新地图构建基于离群专利识别技术机会的路径。[方法/过程]首先,运用BERT-LOF算法(Local Outlier Factor)提取候选离群专利,并通过新颖性、应用范围和发展能力等指标筛选出离群专利;其次,运用BERTopic主题建模技术从离群专利中提取技术主题和创新元素,并依托多维技术创新地图对创新元素进行维度划分,进而与多种创新法则耦合识别出多个具象技术机会;再次,利用直觉模糊层次分析法对具象技术创新机会进行评价;最后,以3D打印技术为例,阐述该技术机会识别路径的应用过程。[结果/结论]BERT-LOF离群检测模型不仅有效提高了离群专利的提取精度,而且研判的技术机会能够为企业提高创新效率、降低创新成本提供科学的决策参考依据。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冯立杰 王文豪 王金凤 张珂 张世斌
为把握核心技术、精准高效研判技术机会,提出一种基于LDA-SNA和多维空间专利地图的核心技术主题及创新机会识别方法。首先,采用LDA-SNA方法提取技术主题及要素并筛选核心技术主题;其次,依托多维空间专利地图对核心技术主题要素进行归维处理,并选取创新法则依据维法耦合原理生成基于核心技术主题的技术创新机会;最后,以钛白粉浆料制备技术为例,检索并搜集到1 962条专利为数据集。研究结果识别出6个核心技术主题的7个创新机会,验证该方法的可行性,为相关企业进行技术机会识别以高效开展技术创新提供决策参考依据。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刘兰 赵新力 李艳
本文在介绍文本挖掘和技术路线图研究情况的基础上,探讨如何将文本挖掘和技术路线图结合起来,通过挖掘隐含在科技信息中的知识和联系,并结合技术领域专家,绘制技术路线图,以帮助技术主管发现技术创新的机会。
关键词:
技术创新 文本挖掘 技术路线图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