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415)
- 2023(6425)
- 2022(5381)
- 2021(4770)
- 2020(3904)
- 2019(8913)
- 2018(8404)
- 2017(17294)
- 2016(8592)
- 2015(9983)
- 2014(10205)
- 2013(10256)
- 2012(10137)
- 2011(9536)
- 2010(10125)
- 2009(9918)
- 2008(8951)
- 2007(8250)
- 2006(7831)
- 2005(7465)
- 学科
- 济(64574)
- 经济(64531)
- 管理(22708)
- 业(21133)
- 方法(20468)
- 银(18977)
- 银行(18832)
- 数学(18599)
- 数学方法(18553)
- 行(17639)
- 企(17183)
- 企业(17183)
- 制(16103)
- 地方(15501)
- 融(14279)
- 金融(14279)
- 中国(13505)
- 地方经济(11877)
- 业经(9920)
- 度(9715)
- 制度(9712)
- 业务(9549)
- 农(9406)
- 学(9284)
- 财(8429)
- 银行制(8288)
- 体(8160)
- 贸(7889)
- 贸易(7876)
- 易(7554)
- 机构
- 大学(139609)
- 学院(137292)
- 济(76873)
- 经济(75613)
- 研究(52268)
- 管理(51533)
- 中国(48747)
- 理学(42376)
- 理学院(41955)
- 管理学(41572)
- 管理学院(41307)
- 财(34791)
- 京(29208)
- 财经(27510)
- 经济学(26691)
- 所(25943)
- 经(25033)
- 科学(24993)
- 中心(24022)
- 经济学院(23804)
- 银(23303)
- 研究所(22830)
- 银行(22350)
- 江(21392)
- 财经大学(20715)
- 行(20694)
- 北京(19168)
- 融(18973)
- 金融(18718)
- 农(18280)
- 基金
- 项目(78991)
- 科学(63049)
- 基金(60340)
- 研究(58828)
- 家(51898)
- 国家(51060)
- 科学基金(43902)
- 社会(41782)
- 社会科(39871)
- 社会科学(39858)
- 基金项目(30639)
- 省(27931)
- 资助(25971)
- 教育(25634)
- 自然(25528)
- 自然科(24941)
- 自然科学(24935)
- 自然科学基金(24518)
- 划(23110)
- 编号(21390)
- 部(18780)
- 国家社会(18552)
- 发(18171)
- 成果(17942)
- 重点(17489)
- 教育部(17010)
- 济(16579)
- 人文(16454)
- 经济(16449)
- 性(15861)
共检索到23837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陈文青
新兴市场经济国家银行业危机产生的原因陈文青在30年代大危机之后的半个多世纪中,人们一直习惯于将银行视为“可靠”的象征。其实,银行危机并非如人们普遍想象的那样极少发生,尤其是对于新兴市场经济国家而言,银行危机已经相当普遍。从1980年到1996年期间,...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顾锋锋
20世纪整个90年代,以东欧国家为代表的欧亚各转型经济体普遍经历了严重的经济金融危机,大部分转轨国家出现大批银行倒闭的银行业危机,给这些国家的转轨进程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本文试图从宏观经济角度分析转轨进程中宏观经济金融运行状况对银行业危机形成的重要影响,以此说明转轨进程中保持宏观经济稳定的重要性。
关键词:
银行危机 宏观经济 形成机制 转轨国家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郑振龙
拉美金融危机和东南亚金融危机的相继爆发,在给世界带来巨大创伤和不安的同时,也为我们敲响了警钟。本文旨在通过对新兴市场经济国家金融危机原因的深入剖析,为我国金融稳定提供点借鉴。纵观有关国家的具体情形,金融危机的原因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一、宏观经济不稳定...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郑振龙
80年代以来,发展中国家银行危机频频爆发,且有愈演愈烈之势。本文从宏观经济不稳定、银行资产负債配合不适当、对金融自由化缺乏足够的准备、政府的过多干预、关联贷款泛滥、会计信息披露和立法框架不健全、动力机制扭曲和汇率制度的缺陷等八个方面深入剖析这些危机爆发的原因。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刘华 卢孔标
本文在回顾新兴市场经济国家引进外资银行的历史及相关理论实证研究中发现,外资银行已经成为许多新兴市场经济国家银行部门中的现实的竞争力量,外资银行对新兴市场经济国家银行体系的影响,也从提升一国银行部门的信息披露和监管水平,提高到银行业务的溢出效应,再进一步上升至改善一国资源配置的效率和增强一国金融体系的稳定性等宏观层面。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杨金同 毛育新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王晔 陈志昂
本文考察了新兴国家银行产权的变革状况 ,发现外资在新兴国家银行业中的控股比重因地域差异和国别大小而不同 ,对提高东道国银行体系效率和稳定性有积极作用 ,放松股权限制是新兴国家对外资进入银行业的基本政策倾向。在总结新兴国家银行业引进外资 ,改善产权结构经验的基础上 ,通过中外银行业相对优势比较 ,提出了中国银行业应对入世挑战 ,改革产权结构的建议。
关键词:
新兴国家 外资银行产权变革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张礼卿
对于中国的金融部门来说,2006年12月11日无疑是个重要的日子。五年前加入WTO时所获得的市场准入过渡期即将结束,这意味着中国的金融部门将全面走向对外开放,中外银行之间的实质性竞争将从此开始。应该如何展望中国银行业市场的未来格局?如何判断因为同业竞争面临的扩大而产生的种种影响?银行监管部门将会面临怎样的新挑战等等将是非常值得关注的课题。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张晓民
20世纪90年代新兴市场国家相继爆发一系列的经济危机。严重失衡的经济结构、脆弱的金融体系相互影响,风险在多个环节传导和聚集,迫使新兴市场国家在汇率制度、货币政策、财政政策、金融体系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结构性改革。后危机时代新兴市场国家的经济基本面得到极大改善,新兴市场经济在近十年保持高速增长,并在2008年金融危机中表现优异。在当前全球经济放缓的背景下,日趋完善的金融体系、经济的结构性优势使新兴市场国家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
新兴市场 经济危机 结构性改革 前景展望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卢洁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坂本正
2010年5月10日,中国工商银行城市金融研究所与日本熊本学园大学在上海举行了金融学术交流活动①,并以"日本经济盛极而衰的教训和对中国的借鉴"为题召开了第十届中日国际研讨会(图片新闻见本刊今年第6期封二),熊本学园大学校长坂本正和中国工商银行城市金融研究所所长詹向阳作为嘉宾分别就《国家市场经济与金融危机》和《防患于未然,避免泡沫经济的形成与破灭——日本经济盛衰对中国的启示》做了主题演讲。本刊现将两位嘉宾的演讲内容作适当删节后刊出,以供对相关问题有兴趣的读者参考。文中小标题为编者所加。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陈进
新兴市场国家经济在过去的20年里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其却频频受到金融危机的冲击:1994年的墨西哥危机、1997年的东南亚危机、1998年的俄罗斯危机、2001年的阿根廷危机。这反映了新兴市场国家在金融全球化进程中的脆弱性。本文主要详细分析新兴市场国家金融危机发生的原因以及金融危机的发生机制。
关键词:
新兴市场国家 脆弱性 经济结构 国际游资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刘涛 周继忠
本文分析了中国上市银行汇兑损益的影响因素,在比较中国与其他新兴市场国家银行业汇率风险后发现,二者在形成机理和方向上存在显著差异,这种差异首先源于银行资产负债表构成的不同,而储蓄率和对短期流入资本的监管等制度性因素则是造成中国与其他新兴市场国家银行业汇率风险截然不同的深层次原因。本文认为,应继续坚持银行业的对外开放,增强中国银行业的国际竞争力;适时打破人民币升值的单边预期,降低银行汇率风险,加快人民币国际化进程;考虑采取临时性资本管制措施,积极推动外汇衍生品市场的建立;适当降低中国的高储蓄率,改变传统的高投资、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徐振东
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基础薄弱、经济规模小的基础上 ,为了发展本国经济 ,长期利用封闭式的金融垄断经营集中使用有限资金 ,造成了以银行业为主导的金融业制度的脆弱性、服务低效性以及产品单一性。从理论和经济分析看 ,通过开放银行业 ,在有效管理下实现银行业的竞争 ,发展中国家可以获得资源分配优化效应、竞争效应以及金融稳定效应
关键词:
发展中国家 银行业开放 经济金融效应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谭小芬 左振颖
本文基于21个新兴市场国家2001—2020年季度数据,研究全球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新兴市场国家银行跨境资本流动的影响。研究发现:全球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上升时,新兴市场国家银行跨境贷款总资本流入、总资本流出和净资本流入减少,银行跨境债券总资本流入减少。异质性检验结果表明:全球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上升时,新兴市场国家银行持有外国净资产能缓解银行跨境总资本流入减少的程度,背负外国净负债会加剧银行跨境总资本流入减少的程度,并且前者的缓解效果远远小于后者的加剧效果。非银行金融机构为了管理外国风险暴露而与银行进行的衍生品交易也会改变银行跨境资本流动对全球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的反应,非银行金融机构背负外国净负债会加剧银行跨境债券总资本流入减少的程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