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038)
2023(10508)
2022(8626)
2021(7738)
2020(6645)
2019(14740)
2018(14152)
2017(28796)
2016(14627)
2015(16766)
2014(16806)
2013(16955)
2012(16303)
2011(14889)
2010(15634)
2009(15480)
2008(14475)
2007(13260)
2006(12341)
2005(11808)
作者
(42946)
(35335)
(35177)
(33680)
(22771)
(16790)
(16313)
(13652)
(13391)
(12794)
(12241)
(11809)
(11390)
(11341)
(11112)
(11112)
(10397)
(10275)
(10204)
(9650)
(9034)
(8677)
(8413)
(8245)
(8232)
(8116)
(7736)
(7488)
(7171)
(6811)
学科
(85329)
经济(85251)
(43124)
管理(41021)
(33315)
企业(33315)
方法(29759)
中国(29598)
(29570)
金融(29570)
(28307)
银行(28303)
(27392)
数学(27018)
数学方法(26918)
地方(20386)
(20079)
(19496)
(17821)
业经(15631)
(14031)
贸易(14014)
(13630)
地方经济(12714)
(12546)
(12111)
(11857)
财务(11837)
财务管理(11806)
中国金融(11746)
机构
大学(225235)
学院(223984)
(113880)
经济(111727)
管理(83978)
研究(78783)
中国(73281)
理学(69501)
理学院(68819)
管理学(68056)
管理学院(67627)
(57465)
(46886)
财经(44674)
(40448)
(38929)
科学(38743)
经济学(38466)
中心(37784)
经济学院(34568)
研究所(34072)
(33722)
财经大学(33348)
北京(31135)
(30553)
金融(30049)
(28353)
(28128)
(27336)
(27201)
基金
项目(128804)
科学(101665)
研究(98762)
基金(95467)
(81037)
国家(79964)
科学基金(68327)
社会(67118)
社会科(63847)
社会科学(63825)
基金项目(48770)
(47315)
教育(43345)
资助(40800)
自然(39273)
(39144)
编号(39070)
自然科(38324)
自然科学(38309)
自然科学基金(37650)
成果(33236)
(30112)
(29035)
国家社会(28732)
重点(28467)
(26942)
教育部(26903)
课题(26746)
人文(26330)
(26223)
期刊
(135004)
经济(135004)
研究(82616)
(48368)
金融(48368)
中国(44845)
(42960)
管理(33687)
(26305)
学报(25957)
科学(25664)
财经(24330)
经济研究(23315)
大学(21438)
(20881)
学学(20463)
业经(18514)
技术(17929)
问题(17536)
农业(16515)
(15484)
教育(14897)
国际(14695)
理论(14013)
技术经济(13089)
世界(12174)
实践(12161)
(12161)
统计(12115)
商业(11457)
共检索到37364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李东荣  
新兴市场金融危机与发达国家金融危机根本而言都是市场经济活动中生产周期性波动影响的产物 ,因而具有某些共同特征。但是新兴市场金融危机爆发和蔓延速度之快、冲击范围之广、延续时间之长以及所造成损失之巨大却远远超过发达国家的金融危机。新兴市场金融危机既类似又不同于发达国家金融危机的特征是由其本身在当今世界经济中所处的独特地位决定的。本文分析了新兴市场经济体在不断加速实施金融自由化和融入国际金融市场的过程中产生经济和金融脆弱性的原因 ,由此解释了新兴市场金融危机的特殊形成机理 ,对我国防范金融危机提出了启示和建议。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张志宏  
泰国金融危机的成因与我国金融风险防范策略张志宏(深圳市龙岗区工业信息研究所518172)1997年7月初,泰国爆发的金融危机不仅使其本国经济遭受沉重打击,而且使毗邻的东南亚各国饱尝苦果,不仅引发了亚太地区,如台湾、香港、南韩、新加坡和日本的金融市场大...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贺强  刘桓  
东南亚金融危机与我国金融风险的防范贺强刘桓席卷东南亚的金融危机在1997年底向广度发展,一直蔓延至韩国。在1998年初,又向深度发展,东南亚金融机构不断出现倒闭事件,香港虽然保住了港币的地位,但是对证券机构的被迫清盘却爱莫能助。1月12日,在亚洲资本...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郑振龙  
拉美金融危机和东南亚金融危机的相继爆发,在给世界带来巨大创伤和不安的同时,也为我们敲响了警钟。本文旨在通过对新兴市场经济国家金融危机原因的深入剖析,为我国金融稳定提供点借鉴。纵观有关国家的具体情形,金融危机的原因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一、宏观经济不稳定...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坂本正  
2010年5月10日,中国工商银行城市金融研究所与日本熊本学园大学在上海举行了金融学术交流活动①,并以"日本经济盛极而衰的教训和对中国的借鉴"为题召开了第十届中日国际研讨会(图片新闻见本刊今年第6期封二),熊本学园大学校长坂本正和中国工商银行城市金融研究所所长詹向阳作为嘉宾分别就《国家市场经济与金融危机》和《防患于未然,避免泡沫经济的形成与破灭——日本经济盛衰对中国的启示》做了主题演讲。本刊现将两位嘉宾的演讲内容作适当删节后刊出,以供对相关问题有兴趣的读者参考。文中小标题为编者所加。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于立新  
由东南亚各国引发的金融动荡,是否会继续蔓延下去,令世人关注。中国作为亚洲乃至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能否抵御这场金融危机的冲击,关键是要作出符合客观实际的波及效应评估,并据此制定相关的应对措施。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曲延英  
1997年国际金融市场的焦点之一在于东南亚金融危机及其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市场动荡。自1997年7月泰铢大幅贬值以来,金融危机已迅速蔓延到周边国家,进而逐渐冲破东南亚的地域局限,向东北亚乃至全球扩散。这场金融危机造成了广泛的国际影响,引起了国际社会的深切关注,突现了发展中国家正确处理加快经济发展和扩大对外开放二者关系的必要性和复杂性。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国际之间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吴丽红  
文章剖析了从美国次级债危机发生到全球金融危机的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金融创新是把双刃剑。在次级债发展的初期,它充当着财富放大器的角色,使大部分美国人圆了"美国梦";而在危机深化的过程中,因为其特有的链式反应,把全球金融市场卷入到更广更深的危机中,此时它充当了危机放大器的角色,这是金融创新设计时所具有的"信息不对称性"所埋下的诱因。为此,我们需要在信息对称性条件约束下创设金融新工具,才能在分散市场风险的同时不会诱发新的风险。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吴念鲁  
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来看,一个国家的金融领域出现混乱动荡,对银行信用体系、货币金融市场、对外贸易、国际收支及至整个国民经济造成严重影响可称之为金融危机,如果其波及蔓延他国,使其它国家和地区陷入严重困境,被称之为地区性金融危机、世界金融危机。一般来说,金...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田秉声  
浅议我国的金融风险及其防范———由东南亚金融危机想到的田秉声当今世界的一个热门话题,就是金融风险,它的核心问题是世界金融体系的可靠性和稳定性问题。《匈牙利民族报》载文认为,全球经济正处在最大的危机之中,它的发展象一场森林大火在全球蔓延,而危机的核心就...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孙祁祥  王曙光  
宏观风险管理与区域金融危机处置在当前的经济运行中,在大规模和全局性的金融危机爆发概率较低的情况下,区域性金融危机成为威胁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经济安全的重要因素。区域性金融危机的爆发,大多与地区性的投机性资本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葛爽  
影子银行是一种行使传统银行功能,但运作模式、交易方式、监管制度等都与传统银行完全不同的金融运作机制。影子银行以证券化的方式进行信贷扩张。在这个过程中,其杠杆率不断上升,从而使其风险无限放大。此次金融危机的实质就是影子银行体系的崩塌。本文从证券化这一影子银行的特点切入,以证券化的过程为线索,分析此次金融危机中,整个金融系统过度证券化,金融创新产品日益复杂,杠杆率一路攀升,最后房价下跌时泡沫破裂的过程。并根据这一过程中各机构扮演的角色和失误的原因,对相关的对策和监管制度给出了建议。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陈宇妹  
信用证作为一种国际结算方式,以银行信用代替商业信用,大大促进了进出口双方的贸易往来,已成为广受企业青睐的结算方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