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315)
2023(11928)
2022(9921)
2021(9012)
2020(7453)
2019(16725)
2018(16393)
2017(30653)
2016(16724)
2015(18641)
2014(18851)
2013(18399)
2012(17348)
2011(16109)
2010(16094)
2009(14996)
2008(14803)
2007(13460)
2006(12259)
2005(11168)
作者
(52890)
(44220)
(44168)
(41830)
(28307)
(21002)
(19913)
(17120)
(17063)
(15647)
(15497)
(14680)
(14606)
(14095)
(14079)
(13580)
(13112)
(12854)
(12830)
(12762)
(11165)
(10983)
(10967)
(10276)
(10104)
(9896)
(9850)
(9389)
(9034)
(8720)
学科
(87122)
经济(87038)
管理(45923)
(40292)
(32010)
企业(32010)
方法(31562)
数学(28114)
数学方法(27919)
(22011)
银行(21864)
(21355)
(20580)
中国(20295)
地方(19465)
(18760)
(17670)
(16985)
金融(16977)
(16340)
业经(15810)
(13405)
贸易(13393)
地方经济(13185)
(13081)
(12920)
(12071)
制度(12063)
环境(11804)
农业(11649)
机构
大学(252090)
学院(249205)
(113258)
经济(111125)
研究(93090)
管理(90820)
理学(77373)
理学院(76455)
中国(76266)
管理学(75153)
管理学院(74710)
科学(55991)
(53289)
(51123)
(50269)
(48669)
研究所(44320)
中心(41895)
财经(40846)
农业(40003)
业大(39346)
(38588)
(37145)
经济学(36831)
北京(33418)
经济学院(33045)
(32725)
(30517)
财经大学(30486)
(30323)
基金
项目(163597)
科学(127840)
基金(120652)
研究(112864)
(108087)
国家(107249)
科学基金(90035)
社会(74456)
社会科(70662)
社会科学(70642)
基金项目(63467)
(62877)
自然(58698)
自然科(57383)
自然科学(57358)
自然科学基金(56367)
(53552)
教育(51094)
资助(49340)
编号(42379)
重点(37561)
(36125)
(35839)
成果(34410)
(33884)
国家社会(31975)
创新(31916)
科研(31463)
计划(31178)
教育部(30672)
期刊
(128955)
经济(128955)
研究(78832)
中国(50641)
学报(46182)
(44553)
科学(40501)
(38988)
金融(38988)
(38463)
管理(34218)
大学(33876)
学学(32705)
农业(27983)
经济研究(22562)
财经(22233)
教育(20199)
技术(19409)
(19196)
业经(18411)
问题(16672)
(14614)
(13597)
国际(13401)
技术经济(13283)
(12466)
世界(12369)
理论(12338)
统计(12123)
商业(12100)
共检索到39120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张礼卿  
对于中国的金融部门来说,2006年12月11日无疑是个重要的日子。五年前加入WTO时所获得的市场准入过渡期即将结束,这意味着中国的金融部门将全面走向对外开放,中外银行之间的实质性竞争将从此开始。应该如何展望中国银行业市场的未来格局?如何判断因为同业竞争面临的扩大而产生的种种影响?银行监管部门将会面临怎样的新挑战等等将是非常值得关注的课题。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陈文青  
新兴市场经济国家银行业危机产生的原因陈文青在30年代大危机之后的半个多世纪中,人们一直习惯于将银行视为“可靠”的象征。其实,银行危机并非如人们普遍想象的那样极少发生,尤其是对于新兴市场经济国家而言,银行危机已经相当普遍。从1980年到1996年期间,...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马君潞  陈科  吕剑  冯学峰  
运用随机边界分析法(即SFA),采用亚洲新兴市场经济体的银行并购样本,实证分析并购行为对促进银行成本效率和利润效率的改善情况。研究结果表明:亚洲新兴市场间的银行并购行为显著改善了并购方银行的利润效率,但与国内银行并购相比跨国并购的改善程度较为逊色;同时,多数股权并购与少数股权并购在促进并购方银行效率方面并无明显区别。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谢亚轩  闫玲  张一平  刘亚欣  
2016年10月1日人民币加入SDR货币篮子正式生效,这一"里程碑"事件将进一步促进人民币国际化与我国债券市场开放。在此关键时点,我们对亚洲新兴经济体债券市场开放的国别经验进行梳理。以期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有所参考与借鉴。韩国债券市场开放的历程及影响韩国债券市场的开放进程从1981年至1999年,历时近18年。债券市场开放的方式以逐步放开国际投资者进入韩国不同层次债券市场为主。债券市场开放往往与国内和国际经济与金融环境的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谢亚轩  闫玲  张一平  刘亚欣  
2016年10月1日人民币加入SDR货币篮子正式生效,这一"里程碑"事件将进一步促进人民币国际化与我国债券市场开放。在此关键时点,我们对亚洲新兴经济体债券市场开放的国别经验进行梳理。以期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有所参考与借鉴。韩国债券市场开放的历程及影响韩国债券市场的开放进程从1981年至1999年,历时近18年。债券市场开放的方式以逐步放开国际投资者进入韩国不同层次债券市场为主。债券市场开放往往与国内和国际经济与金融环境的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宋芳秀  王金石  
20世纪80年代以来,历次新兴市场经济体货币危机和银行危机的背后都隐藏着货币错配问题。本文设计了衡量货币错配程度的新指标,建立了研究债权型和债务型两种货币错配影响因素的统一分析框架,并使用28个新兴市场经济体数据,对新兴市场经济体货币错配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净外币债权头寸增量与内部资本供给、本币升值幅度呈正向关系,与内部投资需求、通货膨胀率、资本账户开放程度、汇率制度呈负向关系,与金融市场发展程度、经济增长速度等变量没有显著关系。为减轻货币错配程度,新兴市场经济体应致力于内部平衡的实现,保持良好的经济基本面,稳步推进金融体制改革,提高本国货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地位。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葛红玲  
产业市场结构的形成是产业内在运行规律和政府规制、产业政策两类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外因素的变化将导致市场结构的调整。在金融全面开放的背景下,寡头垄断依然是我国银行业市场结构的优选目标。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安德斯·艾斯伦德  王璞  
2000年-2012年,新兴市场经历了前所未有的高速增长,然而这种增长缺乏可持续性,大部分潜能已被消耗,信贷及商品的繁荣时代即将结束,金融体系依旧脆弱,种种迹象表明新兴经济体经济增长前景堪忧。相较而言,金融危机过后,发达经济体已通过财政整顿及结构性改革走出困境,经济复苏指日可待。新兴经济体应充分把握时机,加速推进结构性改革,适当调整经济政策,着力提高经济治理质量,确保经济增长率维持在健康合理的运行区间。本刊编译了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的这篇报告,供广大金融界人士研究参考,PIIE及作者对译文免责。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刘华  卢孔标  
本文在回顾新兴市场经济国家引进外资银行的历史及相关理论实证研究中发现,外资银行已经成为许多新兴市场经济国家银行部门中的现实的竞争力量,外资银行对新兴市场经济国家银行体系的影响,也从提升一国银行部门的信息披露和监管水平,提高到银行业务的溢出效应,再进一步上升至改善一国资源配置的效率和增强一国金融体系的稳定性等宏观层面。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庄毓敏  路蒙佳  
在一国银行体系开放过程中,诸多新进者的加入对在位银行的市场势力形成了挑战,市场竞争结构由此改变并打破原有的均衡状态。个体银行的风险行为在此过程中也将发生变化。既有文献大多认为准入限制放松会导致个体银行倾向于更冒风险。本文针对中国银行市场所进行的实证研究证明了这一结论,并进一步分析了在市场开放进程中,利润水平、收入结构和筛选成本三个竞争敏感因素对个体银行风险行为的影响。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杨农  
随着美国量化宽松政策的逐步退出,国际资本流动发生了根本性逆转,经济基本面脆弱的新兴市场经济体难逃全球资本流动逆转带来的厄运。相对于其他新兴市场经济体,中国的情况比较特殊,短期爆发危机的可能性不大,但是经济增长放缓不可避免。面对经济增长放缓和国内国际因素导致的高利率,中国的货币政策要协调好与美国货币政策的同步性问题。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李政  
在系统梳理新兴市场经济体发展脉络和既有文献的基础上,界定了新兴市场经济体的内涵特征、国别范围,分析了新兴市场经济体在当前全球发展中的地位。研究表明,在当今世界舞台上,新兴市场经济体已经迅速崛起成为一支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其整体实力在全球经济格局当中发挥着日趋重要的作用。同时,受起步阶段、发展时间等因素制约,新兴市场经济体在全球治理体系中的整体作用仍然弱于发达国家,建立全球经济政治新秩序的光明前景,仍然需要广大新兴市场经济体共同努力。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詹琉璐  杨建州  
基于15个新兴市场经济体2004-2016年期间的面板数据,考察了新兴市场经济体金融发展对新兴国家减贫的影响。金融发展可分为金融深度和金融可获得性两个指标,通过使用两阶段最小二乘法(IV-2SLS)和固定效应模型(Fixed Effect Model)进行稳定性检验,发现金融发展与人均GDP是影响新兴市场经济体贫困的重要因素,金融深化、金融服务向贫困人群延伸促进了新兴市场经济体的减贫。金融深度的改善和金融服务可获得性的延伸都显著促进了新兴市场经济体的减贫,同时人均GDP对减贫的促进作用高于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金融深度对减贫的促进作用高于金融可获得性。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振林,刘爱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