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305)
- 2023(16535)
- 2022(13752)
- 2021(12692)
- 2020(10459)
- 2019(23950)
- 2018(23145)
- 2017(44542)
- 2016(23105)
- 2015(25801)
- 2014(25499)
- 2013(25009)
- 2012(23092)
- 2011(20621)
- 2010(20909)
- 2009(19430)
- 2008(18130)
- 2007(15807)
- 2006(13889)
- 2005(12656)
- 学科
- 济(104504)
- 经济(104412)
- 业(69251)
- 管理(66216)
- 企(56745)
- 企业(56745)
- 方法(40890)
- 数学(35596)
- 数学方法(35180)
- 中国(34516)
- 融(29216)
- 金融(29215)
- 农(28745)
- 地方(27779)
- 银(27591)
- 银行(27577)
- 行(26746)
- 业经(25078)
- 财(24348)
- 制(21616)
- 农业(19360)
- 贸(19105)
- 贸易(19086)
- 易(18480)
- 技术(16465)
- 务(15818)
- 财务(15760)
- 财务管理(15726)
- 学(15537)
- 理论(15408)
- 机构
- 学院(322847)
- 大学(320244)
- 济(142976)
- 经济(140247)
- 管理(128884)
- 理学(110325)
- 理学院(109239)
- 研究(108508)
- 管理学(107625)
- 管理学院(107019)
- 中国(89046)
- 京(66361)
- 财(65473)
- 科学(59954)
- 中心(52493)
- 财经(52204)
- 所(51633)
- 江(47976)
- 经(47490)
- 研究所(46366)
- 农(46069)
- 经济学(44395)
- 北京(41824)
- 业大(41733)
- 范(41676)
- 师范(41300)
- 经济学院(39931)
- 院(39361)
- 州(39133)
- 财经大学(39083)
- 基金
- 项目(214393)
- 科学(171795)
- 研究(162338)
- 基金(157169)
- 家(135071)
- 国家(133620)
- 科学基金(116818)
- 社会(106345)
- 社会科(101245)
- 社会科学(101220)
- 省(83525)
- 基金项目(82511)
- 教育(74026)
- 自然(72319)
- 自然科(70719)
- 自然科学(70704)
- 自然科学基金(69456)
- 划(69399)
- 编号(65904)
- 资助(63497)
- 成果(52709)
- 发(51201)
- 重点(48020)
- 部(47899)
- 创(46238)
- 课题(45002)
- 国家社会(44648)
- 创新(43095)
- 教育部(42310)
- 人文(41832)
- 期刊
- 济(159384)
- 经济(159384)
- 研究(98774)
- 中国(65691)
- 管理(50702)
- 财(49960)
- 融(46335)
- 金融(46335)
- 农(43119)
- 科学(41760)
- 学报(40744)
- 教育(33887)
- 大学(33258)
- 学学(31285)
- 技术(29723)
- 农业(29016)
- 业经(27559)
- 财经(26405)
- 经济研究(25660)
- 经(22845)
- 问题(20981)
- 贸(17129)
- 技术经济(16123)
- 商业(16078)
- 理论(16050)
- 国际(15829)
- 世界(15414)
- 业(15379)
- 现代(15100)
- 实践(14304)
共检索到49686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张小波
文章建立了一个包含政府补贴、外部冲击、国际利率变化及金融开放等因素在内的危机模型,模型分析表明政府主导下对产业发展的非TPF补贴在推动国内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引致了过度投资并形成了资产泡沫,在不利外部冲击或国际利率变动的作用下,国内经济会表现出敏感而脆弱,金融开放将加剧这种脆弱性,并成为危机爆发的重要因素。模型认为导致危机的根本原因是政府主导下产业发展模型的缺陷。通过数值模拟和马来西亚的样本数据实证充分地验证了这一结论。研究表明,本危机模型对中国金融开放、产业发展战略的选择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山红梅 杨乐义
在金融危机的大潮席卷全球经济之际,发展服务外包产业对中国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从市场开拓、重点业务选择、企业规模提升、人才培养、品牌塑造等方面探讨了金融危机下中国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战略对策。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徐亚平
理论和实证分析均表明,金融结构的优化与金融体系抗冲击能力的提高具有密切的关系。以此为基础,本文进一步从金融结构的角度探讨了新兴市场国家所表现出的金融脆弱性与金融危机。并联系我国实际,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金融结构 金融脆弱性 金融危机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贾清显 王岳龙
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金融危机频发,引发对金融发展、政策与经济增长关系的重新思考。本文收集了39个国家和地区1994~2007年间的年度数据,利用面板数据计量经济分析方法,针对发达经济体与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的不同,通过面板数据的单位根检验、协整分析和构建误差修正模型,检验金融发展、政策与经济增长的长期均衡关系及短期因果关系。
关键词:
金融发展 金融政策 经济增长 面板数据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张一 吴宝秀 李喆
在全球金融一体化程度不断深入的背景下,金融危机所伴随的传染效应需要加倍关注。以2007年全球金融危机为背景,采用多元FIAPARCH动态时变相关系数模型研究了此次危机对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和南非五个新兴市场国家间的传染效应,按照宏观经济定性分析法和隐马尔科夫转换模型两种方式对金融危机演化过程的不同阶段进行了时间上的划分,并分别进行了实证研究。实证结果表明在金融危机爆发后的初期,均没有传染现象发生;随着危机的深入,各个市场开始受到美国市场的影响发生传染现象,但传染的时间窗口并不同步;随着雷曼破产事件的发生,传染程度加剧,五个市场同时受到强烈的传染;直到2009年随着全球经济的复苏,五个市场同...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陈进
新兴市场国家经济在过去的20年里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其却频频受到金融危机的冲击:1994年的墨西哥危机、1997年的东南亚危机、1998年的俄罗斯危机、2001年的阿根廷危机。这反映了新兴市场国家在金融全球化进程中的脆弱性。本文主要详细分析新兴市场国家金融危机发生的原因以及金融危机的发生机制。
关键词:
新兴市场国家 脆弱性 经济结构 国际游资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孙德林 谭鑫 黄丽 方晓生 程耀文
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对全球实体经济的影响不断加深,我国的物流产业作为连接国内、外市场的重要载体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在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作为连接东西部、沿海与内地的我国中部地区物流产业将如何走出困境,探讨中部地区物流产业的发展战略,这不仅仅是值得中部地区六省密切关注的战略问题,也是值得各级政府、企业、高校研究的重要课题。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曾世宏 郑江淮
服务业发展的驱动力决定服务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率。本文基于产业关联视角实证检验了中国服务业发展的驱动力,结果发现中国服务业同农业和制造业的外部产业关联良性交互关系还没有很好的形成,这主要表现在中国制造业和农业发展对服务业发展的引致效果较微弱,而且制造业产出对服务业产出的引致呈现出均质性特征,特别是没有形成对生产性服务的大量引致性需求。因此,转变服务业的发展方式,提高生产性服务业同本土制造业和农业的产业关联程度,促进制造业和农业的产业升级,是"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重要战略目标。
关键词:
产业关联 中国服务业发展 战略选择
[期刊] 广东金融学院学报
[作者]
李谓文
金融危机成因固然复杂,但是循着新兴市场金融危机特征、金融危机模型以及大量相关实证分析的路径,可以追溯到金融危机的主要生成条件。在固定汇率制条件下开放金融业,如果出现宏观基本面恶化、金融体系扭曲、公众对政府政策预期不乐观等现象,金融危机就有可能在各种层面孪生、爆发并传染。金融危机爆发的充要条件是值得中国政府开放金融市场进程中予以关注的。
关键词:
金融危机 固定汇率制 金融开放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蒋志芬
2007年以来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危机引发了全球范围的金融动荡,这次金融动荡与金融衍生品之一的信用衍生品交易密切相关,金融衍生品在这场金融危机中起到了助推器、加速器的作用。美国次贷危机警示我们要加强对金融衍生品市场的监管,不断完善市场基础建设,循序渐进地推出金融衍生产品。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陆善勇 云倩
近十年来,关于一国或地区(尤其是欠发达国家或地区)应该选择何种经济发展战略的问题,在我国经济学界中出现了赶超战略论与比较优势战略论之争。本文提出了"综合优势战略论":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实施赶超战略容易造成"赶超困境",而实施比较优势战略则容易陷入"比较优势陷阱",只有实施综合考虑比较优势、分工优势和交易效率优势的"综合优势发展战略",才能够使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地发展。"东亚奇迹"既非比较优势战略之功劳,也不是赶超战略之成就,而是实施综合优势战略的结果。偏离综合优势的经济更易于出现金融危机:赶超战略式的过度创新导致了源自美国的国际金融危机,而比较优势战略则引发了1997年的东南亚金融危机。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王开国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孔令锋 顾天伟
文章通过对本次金融危机爆发前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反思,指出了困扰中国经济发展的长期问题并分析了其成因,认为在经济下滑趋势已得到基本遏制的后危机时代,应充分考虑短期策略与长期战略的结合,通过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加快民生领域改革,推进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
关键词:
经济发展模式 后危机时代 战略选择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马小琴 米德宪
金融危机给我国入境游和国内游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影响,通过对我国入境游和国内游的SWOT和PEST分析,提出在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入境游和国内游应采取的战略选择。
关键词:
后金融危机时代 入境游 国内游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殷越男
国际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格局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究竟如何判断危机后全球经济格局的变动趋势?尤其是它对外贸依存度高达70%的我国外贸来说将会带来怎样的影响?本文针对当前中国外贸出口锐减、企业倒闭、失业率大增、贸易壁垒高企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并从外贸发展方式的转变、吸引外商投资解决就业问题、增强外贸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等多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
关键词:
金融危机 中国外贸 发展 战略思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