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313)
2023(10679)
2022(9525)
2021(9085)
2020(7521)
2019(17627)
2018(17423)
2017(34227)
2016(18478)
2015(20940)
2014(20921)
2013(20733)
2012(19071)
2011(17061)
2010(16919)
2009(15252)
2008(14852)
2007(13010)
2006(11327)
2005(9900)
作者
(53796)
(44459)
(44113)
(41899)
(28613)
(21352)
(20104)
(17442)
(17005)
(15728)
(15424)
(14781)
(14016)
(13979)
(13660)
(13640)
(13263)
(13176)
(12593)
(12575)
(11022)
(10859)
(10670)
(10145)
(9900)
(9880)
(9800)
(9786)
(8925)
(8687)
学科
(73164)
经济(73068)
管理(52358)
(51505)
(43385)
企业(43385)
方法(35216)
数学(30377)
数学方法(30059)
(18982)
中国(18533)
(17740)
(16545)
业经(15636)
地方(14015)
(13603)
贸易(13594)
(13176)
(12797)
理论(12447)
农业(12268)
(12106)
技术(11970)
(11627)
金融(11626)
(11292)
财务(11233)
财务管理(11213)
(11098)
银行(11060)
机构
大学(265887)
学院(261594)
管理(108395)
(104227)
经济(101917)
理学(93917)
理学院(92898)
管理学(91372)
管理学院(90908)
研究(87564)
中国(64649)
(56907)
科学(53873)
(47184)
(43704)
(40790)
研究所(39898)
业大(39528)
中心(39472)
财经(38525)
(36447)
北京(36270)
(35102)
(34334)
师范(34018)
农业(32070)
(31562)
经济学(30670)
(30012)
财经大学(29014)
基金
项目(182494)
科学(143186)
研究(133742)
基金(132922)
(116326)
国家(115062)
科学基金(98518)
社会(83018)
社会科(78592)
社会科学(78567)
基金项目(71221)
(69943)
自然(65014)
自然科(63494)
自然科学(63479)
自然科学基金(62345)
教育(60715)
(59534)
资助(55086)
编号(54530)
成果(44187)
(40609)
重点(40137)
(38271)
(38008)
课题(36716)
创新(35374)
科研(34990)
教育部(34890)
大学(34334)
期刊
(112572)
经济(112572)
研究(78413)
中国(46429)
学报(41888)
管理(39590)
科学(38810)
(36598)
(34424)
大学(31523)
学学(29553)
教育(28259)
农业(25898)
(23320)
金融(23320)
技术(21530)
财经(18715)
业经(17857)
经济研究(17403)
(15840)
图书(14941)
问题(14586)
理论(14423)
(13412)
实践(13304)
(13304)
科技(13169)
技术经济(12614)
现代(11993)
(11528)
共检索到37852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靳玉英  周兵  张志栋  
本文选取28个新兴市场国家样本,比较研究其在1990~2002年和2003~2010年两个阶段外汇市场压力的吸收问题。通过对样本国家这两个阶段外汇市场压力状态和吸收方式的统计分析发现,这些国家的外汇市场压力由第一阶段以贬值压力为主转变为第二阶段以升值压力为主:贬值压力的吸收方式由第一阶段的储备减少方式为主转换为以贬值方式为主,但在升值压力的吸收上,储备增加一直是主导吸收方式。此外,本文从压力类型、经济状态等多个视角对新兴市场国家外汇市场压力吸收方式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比较。研究发现,各影响因素的解释力因研究视角不同而存在很大差异,在外汇市场压力吸收方式选择上,存在从第一阶段官方包揽汇率风险转变为第...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周兵  靳玉英  张志栋  
针对1997-1998年东亚金融危机和2007-2008年美国次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本文对1990-2009年期间新兴市场国家外汇市场压力问题进行了比较研究。首先,本文统计分析了这两次危机前后样本国家外汇市场压力的阶段性特征,发现2000年以来,升值成为新兴市场国家绝对主导的外汇市场压力类型;其次,本文对两阶段外汇市场压力形成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比较结果发现,两阶段外汇市场压力形成的影响因素存在很大差异,本文从新兴市场国家经济政策变化和危机发源地差异的角度对其原因进行了分析;最后,本文对研究结果的政策含义进行了诠释。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满向昱  朱曦济  郑志聪  
本文基于外汇储备的职能划分外汇储备的需求层次,建立了外汇储备适度规模测算模型,选取了中国、巴西、俄罗斯、印度、南非五个金砖国家作为新兴市场国家的典型代表,力图通过研究这五个金砖国家的外汇储备适度规模问题,从这一新角度界定新兴市场国家外汇储备适度规模区间,为新兴市场国家外汇储备管理提供有益的参考。实证研究中,通过测算金砖国家2000-2010年的外汇储备适度规模区间,我们发现以"金砖国家"中国、俄罗斯、巴西为代表的一些新兴市场国家的外汇储备逐渐偏离适度外汇规模上限;同时以南非为代表的一部分新兴市场国家,外汇储备水平一直处于不足的状态;而印度良好的外汇储备管理政策使得其外汇储备量一直保持在适度规模...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葛奇  
随着新兴市场国家外汇储备积累的迅速增长,外汇储备管理的目标也日益由平衡流动性、安全性和盈利性向注重投资回报的战略转变。如何在满足外汇储备的充足水平和最优水平的前提下,通过对外汇储备资产币种的合理配置以期达到资产收益的最大化也就成为当今新兴市场国家外汇储备管理的重要内容。本文探讨了采用风险加权计量法测算的新兴市场国家外汇储备的充足水平以及建立在成本-效益分析基础上的外汇储备的最优水平,并与中国的外汇储备实际情况进行比较;分析了货币计价单位的选择以及汇率目标的设定对外汇储备资产的币种构成及风险、收益的影响。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任康钰  张永栋  
本文对近来10个具有一定代表性的新兴市场经济体的外汇储备变化进行了观察,注意到多国外汇储备下降。究其原因,既有外部因素如外部需求疲软、大宗商品价格下跌,也有内部因素如各国的发展模式,还有估值效应等计算因素。当然,每个国家还有其独特性。外汇储备下降可能会通过货币层面带来经济紧缩的风险,更可能引起人们的预期变化,形成对该国的负面冲击。因此,本文提出了外汇储备规模上的"刚性"特征,并进而分析了如何在政策、管理等方面应对这样的变化。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王安兴  孙琼  林少宫  
自从1994年实现汇率并轨以来,中国外汇市场稳步发展,在1996年12月实现人民币在经常项目下可自由兑换,并向着人民币完全自由汇兑的目标迈进。比较研究中美外汇市场,对认识中国外汇市场,指导中国外汇市场的进一步改革和发展,无疑具有重要意义。同时,通过比较中美外汇市场汇率波动特征,也可以增加我们对投机与非投机价格认识。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刘亚  鲍思晨  
巴西等金砖国家的经验表明,外汇期货市场并没有影响场外外汇市场的稳定发展,并且逐渐形成场内和场外两种外汇市场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除我国以外,其他金砖国家均已建立了外汇期货市场。巴西早于1988年就推出了外汇期货,俄罗斯在1992年休克疗法之后也建立了外汇期货市场,南非和印度分别于2007年和2008年推出了外汇期货。这些金砖国家的外汇期货市场发展快速,交易量已经占全球外汇期货市场的79%左右,交易额占21%左右。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陈国进  胥爱欢  
本文从外汇市场压力的测度、外汇市场压力与货币政策、外汇市场压力与货币危机的识别与测度以及外汇市场压力与汇率制度四个方面总结了国外研究者对此的最新研究成果,从中我们发现外汇市场压力对于一国经济有着重要的影响,特别是在当前通胀预期下,外汇市场压力与我国资产价格波动和货币政策之间的相互作用过程值得我们去进一步研究。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刁莉  朱琦  
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断发展,金融危机频繁爆发,尤其是近期俄罗斯主权信用评级降低,卢布贬值事件,使主权信用评级在金融市场上愈发凸显重要性。因此,本文基于标准普尔和穆迪公司在1996-2015年期间发布的评级数据,运用EGARCH模型分析了主权信用评级对十个亚洲新兴市场国家外汇市场产生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主权信用评级等级的上调或下调对国家汇率市场存在一定的影响,事件发生期汇率对收益率波动有明显的降低或增强趋势。针对亚洲新兴市场国家,标普和穆迪发布的负向主权信用评级信息对外汇波动的影响要大于正向评级信息,并且与欧美等发达国家不一样,新兴市场国家外汇市场对真实评级信息发布的反应程度要高于评级的预期行动。所以亚洲新兴市场国家应该积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刁莉  朱琦  
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断发展,金融危机频繁爆发,尤其是近期俄罗斯主权信用评级降低,卢布贬值事件,使主权信用评级在金融市场上愈发凸显重要性。因此,本文基于标准普尔和穆迪公司在1996-2015年期间发布的评级数据,运用EGARCH模型分析了主权信用评级对十个亚洲新兴市场国家外汇市场产生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主权信用评级等级的上调或下调对国家汇率市场存在一定的影响,事件发生期汇率对收益率波动有明显的降低或增强趋势。针对亚洲新兴市场国家,标普和穆迪发布的负向主权信用评级信息对外汇波动的影响要大于正向评级信息,并且与欧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邓翔  蒋坤宏  
我国货币政策和资本监管是相对独立的两个体系,有必要讨论二者在维护宏观经济和金融稳定上的配合问题,而这个问题在后危机时代尤为重要。本文通过一个简单的信贷模型分析了货币政策和资本监管协同作用的微观基础,并用1998—2012年我国商业银行的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发现:我国严格执行资本监管之后,对信贷的扩张确实有制约作用,而且对货币政策的传导有显著影响;资本越充足的银行信贷规模扩张越快,资本充足率低于监管要求(8%)的商业银行即使在扩张性货币政策下也放缓信贷增速。这意味着货币政策和资本监管联合操作的微观机制是存在的,在逆周期调控和控制金融风险上应充分发挥二者的协同作用。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温博慧  
通过分析韩国和巴西的市场数据得出:新兴市场国家外汇期货推出后,其现货市场传递信息的效率得到了提高,波动性干扰所造成的影响持续性降低,风险控制能力得到了提高。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赵茜  
本文以外汇市场压力为切入点,考察资本账户开放对外汇市场风险的影响,并就汇率市场化改革与资本账户开放在影响外汇市场压力方面的交互作用进行探讨。通过构建跨国资产配置模型并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在当前经济平稳发展时期,资本账户开放会通过引发资金净流入增大人民币升值压力,而汇率市场化改革则会削弱资本账户开放的这种影响,甚至可能造成贬值压力。本文结论表明,现阶段推进资本账户有序开放不会引发与货币危机相关的贬值风险,外汇市场主要面临货币升值风险,但汇率市场化改革却可能加剧货币贬值风险,二者相互配合才能有效释放外汇市场风险。因此,汇率市场化改革应与资本账户开放进程互相协调并择机推进,确保开放型经济的健康发展。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裴长洪  
1999年我国吸收外商投资绝对值出现首次下降的原因有境内外两 方面因素:从境内看,主要受国内需求不振、制造业生产能力过剩、服务业开放和企业 跨国购并政策等方面的局限;从境外看,主要是香港受亚洲金融危机影响导致外商投 资下降较多。未来吸收外商投资的努力应主要从两方面来进行:一方面是继续改善外 商投资环境;另一方面是进一步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以及完善企业跨国购并政策法 规。 1999年外商投资下降对国际收支的影响在国际收支平衡表上的反映将不会很明 显,但对银行在资本项下的结售汇平衡会有较明显的负面影响。这将导致中央外汇管 理当局2000年在银行间外汇市场上继续采取抑制外汇需求和增加外汇供给的政策 措...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张春宝  石为华  
基于中国1999-2013年的季度数据,从法定和事实两个层面测算了资本账户的开放程度,并通过综合考虑汇率波动与外汇储备变动的非模型依赖法测算了外汇市场压力。在此基础上,本文从理论视角探讨了资本账户开放与外汇市场压力风险的互动机制,并通过协整检验、构建误差修正模型和脉冲响应分析,对二者间的长期均衡关系和短期的相互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发现,我国的资本账户开放度在法定层面呈现逐渐开放态势,事实层面受金融危机影响存在波动但整体趋于更加开放;人民币主要受到升值的外汇市场压力;二者间存在着长期均衡关系,且资本账户开放对外汇市场压力具有负向作用,即我国资本账户开放程度的提高会在长期导致人民币升值压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