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700)
2023(6603)
2022(5610)
2021(5257)
2020(4362)
2019(9871)
2018(9511)
2017(18170)
2016(9617)
2015(10406)
2014(10320)
2013(10007)
2012(9432)
2011(8461)
2010(8691)
2009(7853)
2008(7917)
2007(7217)
2006(6237)
2005(5675)
作者
(27580)
(23136)
(22737)
(21793)
(14876)
(11081)
(10316)
(8715)
(8564)
(8360)
(7765)
(7736)
(7553)
(7390)
(7360)
(7035)
(6735)
(6723)
(6610)
(6353)
(5733)
(5683)
(5591)
(5264)
(5210)
(5186)
(5179)
(4979)
(4652)
(4590)
学科
(42947)
经济(42903)
(31441)
管理(26859)
(26800)
企业(26800)
方法(16423)
数学(13572)
数学方法(13416)
(11299)
中国(11173)
业经(11068)
地方(9836)
产业(9459)
(8933)
(7968)
技术(7872)
(7852)
农业(7476)
(7250)
贸易(7246)
(7048)
(6676)
银行(6668)
(6590)
金融(6590)
(6514)
(6408)
(6310)
理论(6297)
机构
学院(137919)
大学(137547)
(59678)
经济(58537)
管理(53745)
研究(49208)
理学(46577)
理学院(46017)
管理学(45263)
管理学院(44968)
中国(35184)
科学(29134)
(28706)
(26111)
(24495)
研究所(22392)
(21829)
中心(21508)
财经(21244)
(20503)
(19288)
业大(19090)
(18239)
经济学(18171)
北京(18103)
师范(18061)
(17851)
农业(17085)
(16378)
经济学院(16359)
基金
项目(93494)
科学(75019)
基金(69094)
研究(67978)
(61570)
国家(60633)
科学基金(51703)
社会(44625)
社会科(42551)
社会科学(42538)
(36161)
基金项目(35969)
自然(33076)
自然科(32351)
自然科学(32342)
自然科学基金(31833)
(30792)
教育(30618)
资助(28046)
编号(25889)
(21475)
重点(21316)
成果(20945)
(20767)
(20324)
创新(18830)
国家社会(18815)
课题(18651)
(18473)
教育部(17933)
期刊
(66542)
经济(66542)
研究(40652)
中国(27059)
管理(22509)
学报(21231)
科学(21137)
(20452)
(19698)
大学(16388)
学学(15440)
教育(14376)
农业(14034)
(12133)
金融(12133)
业经(11597)
技术(11234)
经济研究(10893)
财经(10670)
(9405)
问题(8736)
(8168)
(7374)
科技(7192)
技术经济(6992)
商业(6959)
世界(6955)
现代(6780)
国际(6574)
(6563)
共检索到20560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任志成  
最近几年,中国、印度等新兴国家的智力回流现象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同时,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已成为世界各国抢占新一轮经济和科技发展制高点的重大战略。经验表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依赖于诸多条件的支撑,特别是智力回流人才。因此,在重视自主创新、培育国内人才的同时,探讨如何引进外智、挖掘智力回流技术扩散效应,完善创新体系从而推动战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曲永军  周晓斐  
后发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成长动力是由政府推动力、需求拉动力、创新带动力和企业驱动力构成的,这四种动力的相互作用形成了一个复杂的动态动力系统。在后发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形成期、成长期、成熟期和变革期,每一种动力的作用强度会存在明显的差别,这就要求动力主体在不同时期不断调整自身的行为,达到推动后发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成长的目的。后发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成长周期有其独特的内在规律,形成期、成长期相对较短且成长速度更快,变革期的跳跃可能性更大。笔者以专家调查问卷的形式,获取了成长动力因子的得分,运用主成分分析法计算出产业成长动力因子的权重以及在产业不同时期贡献率的动态变化,从而验证后发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吕东  杨飞虎  张鹏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体现国家意志的战略行为,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关键在于解决技术突破和资本支持问题,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战略性及外部性特质要求加大公共资本战略性投入。基于此,提出了组建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投资有限公司、提供可持续公共资本投入支持、加大科技研发领域、清洁能源行业、新能源汽车产业、国家宽带计划中公共资本投入力度等对策建议,以促进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任志成  
基于我国内地31个省区市2004—2011年高技术产业的相关数据,运用空间面板计量模型考察人力资本和研发经费对战略性新兴产业成长的影响。在静态空间面板数据模型中发现新兴产业的集聚过程的马歇尔外部性是新兴成长的重要动力,而人力资本与新兴产业成长之间存在"墙内开花墙外香"的现象,即本省人力资本对新兴产业产值和主营业务收入的影响不显著,而相邻省份人力资本的外溢却能促进新兴产业的成长。动态空间面板数据模型的结果显示"干中学"和研发经费的投入对新兴产业的成长也有积极意义。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文军  吕岩威  
虽然发达国家没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明确提法,但其对确立新兴产业的战略地位支持新兴产业发展方面却有着历史传统和前瞻视野,其依托新兴技术的产业也可统称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本文对美国、英国、德国、日本等一些主要发达国家21世纪以来,特别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技术政策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梳理和总结。文章认为,美英德日等国均从本国实际情况出发,并着眼于未来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和技术发展方向,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侧重点做出了具体选择。各国均十分注重政府扶持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促进作用,通过制定一系列具有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胡海峰  李旭东  
融资问题是制约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本文主要对比分析了发达国家在解决战略性新兴产业融资问题上的经验,提出:完善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融资机制时,应该以政府政策和资金扶持为导向,以银行间接融资为依托,大力发展直接融资渠道,形成全社会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和发展的长效机制。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王菲  
战略性新兴产业对经济长远发展具有重大推动作用和战略意义。本文从经济效益、技术创新、比较优势、关联效应和持续发展五个维度建立战略性新兴产业竞争力识别指标体系,同时提出基于Weaver-Thomas模型和组合赋权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优选方法,并进行实证研究。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谭先国  王春平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成长与发展需要经历培育和成长的前期过程,需要强有力、系统性的财税金融政策支持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十二五"期间要"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促进新兴科技与新兴产业深度融合,在继续做强做大高技术产业基础上,把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成为先导性、支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王凤飞  
战略性新兴产业代表着未来科技和产业发展的新方向,体现当今世界知识经济、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的发展潮流,对经济社会具有全局带动和重大引领作用。但由于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目前尚处于成长初期,各地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上投资冲动强烈,从全局来看存在重复建设和产能过剩的隐患,这导致了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受到市场需求不足的严重制约。文章从产业发展重点的选择、产业配套体系建设、创新商业模式、创新能力建设、体制机制创新等几个方面提出化解当前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所面临的"产业同构"、"结构性过剩"和"低端化"等风险的方法,从而解决市场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并为相关决策部门提供政策建议。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白千文  
目前学界在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作用、意义等方面已经形成共识,但在一些操作层面的问题上还存在较大分歧;其中,地方培育重点是否应该冲破中央政府确定的范畴,银行和资本市场谁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主要融资出路,政府介入程度多深比较适合等问题是争论的焦点。该文提出,对以上问题的探讨必须结合我国国情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特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地方培育重点要在七大产业具体分项中选择,金融部门要在金融创新的基础上根据创业主体特点提供差异化的金融服务,政府介入程度要根据扶持内容、行业特点和产业发展水平来确定。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方芳  
文章构建了我国战略新兴产业技术效率、规模效率和规模状态测度评价模型,并运用我国2003~2012产业数据进行测算,结果显示,当下我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呈低端化发展趋势。这种趋势与我国社会生产产能过剩及"轻技术创新,重规模扩张"的企业行为高度正相关。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在执行实践中被严重扭曲。为此,要突破产业技术创新,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产业技术效率,必须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长效增长机制。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李文军  
深入探讨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政策的理论依据和实践进展,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也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和政策启示价值。本文从系统梳理产业技术政策、战略新兴产业技术政策等方面内容已有相关研究入手,深入探讨产业技术政策的理论依据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提出的国际国内背景,总结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政策的主要内容和实践进展,借鉴发达国家相关产业技术政策的经验,提出改进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政策的若干对策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罗晓梅  黄鲁成  王凯  
文章利用信息可视化工具Cite Space,对从CSSCI数据库中下载的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篇名的记录进行分析,绘制了战略性新兴产业文献共引、关键词共现、期刊共引、作者共引等知识图谱。研究结果显示:自主创新和产业升级等是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研究热点,研发外溢、创新系统、知识产权等是该领域的前沿问题。9篇经典文献构成的核心理论演化路径显示"金融支持"是战略性新兴产业核心理论演进的"主线"。文章为研究战略新兴产业提供了一种新的计量方法。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任保全  王亮亮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高端化发展关系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是推动产业转型与升级的主导力量。采用DEA非参数Malmquist指数方法,利用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数据,测度并分析全要素生产率变化率及其分解指标的变动趋势。结果表明,产业整体和分产业层面的全要素生产率变化率,政策后均呈现下滑态势,这主要由技术进步率和纯技术效率的降低造成,呈现"轻技术创新,重规模扩张"的产业低端化发展趋势。通过产业整体和分产业层面的回归分析,实证检验全要素生产率变化率及其分解的变动趋势和影响因素,验证了产业发展的低端化趋势。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彭鹏  
目前针对人民币升值趋势的研究多集中于应对措施,而对人民币自身升值趋势、尤其是长期趋势的研究却较少。本文基于发展中与新兴国家的本币升值的一般规律,对六个新兴经济体自1970—2010年的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发现,一国的经济总量和工人劳动生产率是该国货币长期升值的重要原因。基于理论和实证研究的结果,本文针对未来如何判断人民币长期走势,并基于此为制定合理的人民币升值战略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