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220)
- 2023(15907)
- 2022(13303)
- 2021(12013)
- 2020(10001)
- 2019(22839)
- 2018(22333)
- 2017(43257)
- 2016(22533)
- 2015(24971)
- 2014(24517)
- 2013(24103)
- 2012(22189)
- 2011(19947)
- 2010(19870)
- 2009(17916)
- 2008(17157)
- 2007(14956)
- 2006(12872)
- 2005(11212)
- 学科
- 济(105675)
- 经济(105592)
- 业(69014)
- 管理(67810)
- 企(56139)
- 企业(56139)
- 方法(46817)
- 数学(41481)
- 数学方法(41082)
- 中国(30113)
- 农(27491)
- 地方(26368)
- 业经(24418)
- 财(22922)
- 技术(21720)
- 农业(19045)
- 贸(18017)
- 贸易(18003)
- 易(17398)
- 制(16646)
- 融(15845)
- 金融(15844)
- 银(15509)
- 产业(15502)
- 银行(15497)
- 环境(15417)
- 学(15030)
- 行(14944)
- 地方经济(14833)
- 理论(14423)
- 机构
- 学院(316081)
- 大学(312570)
- 济(139601)
- 经济(137211)
- 管理(129901)
- 理学(113304)
- 理学院(112238)
- 管理学(110621)
- 管理学院(110025)
- 研究(100276)
- 中国(75801)
- 京(63234)
- 财(61702)
- 科学(56943)
- 财经(50039)
- 中心(47681)
- 所(46541)
- 江(46278)
- 经(45685)
- 农(44088)
- 经济学(43965)
- 业大(42195)
- 研究所(42114)
- 范(40216)
- 经济学院(39902)
- 师范(39840)
- 北京(39057)
- 财经大学(37434)
- 州(36997)
- 院(36945)
- 基金
- 项目(218911)
- 科学(177269)
- 研究(164026)
- 基金(161525)
- 家(138349)
- 国家(137182)
- 科学基金(121659)
- 社会(109331)
- 社会科(104158)
- 社会科学(104143)
- 省(86951)
- 基金项目(85555)
- 教育(76049)
- 自然(76040)
- 自然科(74455)
- 自然科学(74442)
- 自然科学基金(73184)
- 划(71680)
- 资助(64873)
- 编号(64789)
- 发(51702)
- 创(50657)
- 成果(50466)
- 部(49153)
- 重点(48770)
- 创新(46533)
- 国家社会(46174)
- 课题(44897)
- 教育部(43585)
- 人文(43153)
- 期刊
- 济(147610)
- 经济(147610)
- 研究(91333)
- 中国(61436)
- 管理(50443)
- 财(45855)
- 科学(40859)
- 农(39990)
- 学报(39688)
- 教育(34407)
- 大学(32355)
- 技术(30626)
- 学学(30375)
- 融(29844)
- 金融(29844)
- 农业(27858)
- 业经(26585)
- 经济研究(24696)
- 财经(24519)
- 经(21230)
- 问题(19656)
- 技术经济(17134)
- 商业(16238)
- 统计(16117)
- 策(16013)
- 科技(15867)
- 业(15142)
- 贸(14978)
- 现代(13985)
- 理论(13827)
共检索到45952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朱金生 朱华 马玎
文章将工业分为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两类部门,通过构建基于鲶鱼效应视角的“两部门”模型,分析新兴产业发展的直接和间接就业效应及其作用路径,并利用面板门槛模型进一步探讨新兴产业间接就业效应的非线性特征、影响因素及作用机理。以2009~2019年省级面板数据为样本的实证检验结果表明:(1)新兴产业发展通过“提升就业创造率”和“降低就业破坏率”两条途径直接促进工业就业净增长;(2)新兴产业通过传统产业对工业就业净增长产生的间接影响存在“先抑制后促进”的特征;(3)新兴产业创新能力、传统产业知识吸收能力和劳动力质量可以强化新兴产业对工业就业净增长的间接促进作用。文章认为,在加快发展新兴产业的基础上,促进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对接融合,提升新兴产业创新能力、传统产业知识吸收能力和劳动力质量,是充分释放新兴产业就业带动能力的关键。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朱金生 朱华 马玎
文章将工业分为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两类部门,通过构建基于鲶鱼效应视角的“两部门”模型,分析新兴产业发展的直接和间接就业效应及其作用路径,并利用面板门槛模型进一步探讨新兴产业间接就业效应的非线性特征、影响因素及作用机理。以2009~2019年省级面板数据为样本的实证检验结果表明:(1)新兴产业发展通过“提升就业创造率”和“降低就业破坏率”两条途径直接促进工业就业净增长;(2)新兴产业通过传统产业对工业就业净增长产生的间接影响存在“先抑制后促进”的特征;(3)新兴产业创新能力、传统产业知识吸收能力和劳动力质量可以强化新兴产业对工业就业净增长的间接促进作用。文章认为,在加快发展新兴产业的基础上,促进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对接融合,提升新兴产业创新能力、传统产业知识吸收能力和劳动力质量,是充分释放新兴产业就业带动能力的关键。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郑鸣 张翼
本文尝试采用市场信息法,利用银行股票价格所包含的信息估计银行发生财务困境的概率,并以国内上市银行为例,运用CAPM和GARCH模型估计了2003年1月至2009年3月银行财务困境发生的概率,实证结果表明市场信息法能够提前对银行体系的不稳定性做出反应,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基于会计信息评估银行稳定性方法的不足。
关键词:
银行财务困境 股票价格 金融稳定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黄幸婷 杨煜
核心技术联盟是后危机时代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有效组织形式。本文研究核心技术联盟内成员企业是如何进行知识创造的。在探讨企业内部和联盟内部知识创造过程差异的基础上,提出核心技术联盟内知识创造的过程理论模型。研究发现,核心技术联盟的知识创造在共同化阶段之前需经历准备阶段,即联盟企业构建信任的阶段。这也是在联盟层面应用组织知识创新(SECI模型)具备的前提条件。案例分析同样表明,核心技术联盟的知识创造模型只适用于相互信任的非核心企业。作为联盟活动的引领者,核心企业并不具体参与到知识创造活动中,其作用主要体现在合作研发平台的创建,以及知识创造之后促进研发合作成果的产业化。通过调研访谈南京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内的生物医药科技园,详细刻画出核心技术联盟内知识创造的过程。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熊勇清 郭杏
将两部门模型拓展应用到战略性新兴产业对传统产业溢出效应的研究中,构建了计量经济模型并从"整体"、"区域"和"行业"三维度建立了多视角分析框架,以31个省(市、区)2007~2011年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对传统产业的溢出效应的存在性及强度大小。实证结果发现,战略性新兴产业对传统产业具有显著溢出效应,但存在一定的滞后期;同时,不同地区和不同新兴产业的溢出效应存在较大差异。最后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范公广 马静 李媛
自2010年起,国资委对央企实行以EVA为核心的业绩考核制度。基于此背景,文章以2011—2016年的上市央企为样本,在考虑企业规模的影响下,对研发投入与企业经济增加值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通过构造静态面板回归模型和门槛面板回归模型,发现在静态面板回归模型中企业的研发投入对EVA存在个体效应,在门槛面板回归模型中不同规模下企业研发投入与EVA的关系会发生方向性的改变,即二者并非呈单一的线性关系,也不是普通的二次函数关系,而是以企业规模为门槛变量分区间的线性函数关系。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林敏慧 保继刚
以西递为案例地,对创造性破坏(creative destruction)模型在中国历史村镇旅游商业化进程中的应用进行检验。该模型认为资本是推动遗产型社区景观商业化的主要动力,而各种亚文化之间的博弈则塑造了最终的商业化景观,模型指出遗产型社区的发展可以分为前商业化、初级商业化、高级商业化、初级破坏、高级破坏和后破坏等6个阶段。通过历时性研究和运用质性研究方法,研究表明该模型只有在前3个阶段是较为符合案例地情境的,案例地之所以没有按照后续的3个阶段发展下去,其背后的推力是政府的强有力干预。因此,创造性破坏模型
关键词:
历史村镇 创造性破坏 旅游商业化 西递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余淑秀 卢山冰 邹玲丽
拥有良好传统制造业基础的汉江生态经济带,肩负着艰巨的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双重任务。文章从生态保护与制造业经济协调发展的角度出发,以汉江生态经济带沿线17市2011—2018年调查数据为样本,基于系统动力学(SD)方法,构建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生态经济系统模型,对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经济与生态政策效果及改进进行仿真模拟,提出协调经济与生态政策关系、提升政策效果的对策建议。研究表明:①目前汉江生态经济带战略性新兴产业经济政策和生态政策实施确实存在矛盾。②对政策进行改进,有选择地加大政策力度,有助于缓解产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间的矛盾。经济政策和生态政策的独立实施,均能有效促进单一政策目标的实现,但却不一定符合区域和产业发展的总体目标,要提高政策有效性,必须考虑政策间的相互作用,进行政策协调。考虑到与经济政策的协调,应谨慎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企业排污的限制力度,通过努力调动各个参与主体治污减排的积极性控制污染排放;考虑到与生态政策的协调,应谨慎提高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固定资产投资占比,注重优化固定资产投资结构,提升固定资产投资效率。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宋建 郑江淮
企业创新的创造性破坏效应对就业动态的影响一直是实证分析的主题。本文在拓展了HJMP模型基础上,利用全国创新企业调查数据并测度多种企业创新方式,实证考察了中国企业不同创新方式对就业的影响,并探究了产生就业效应的内在机制问题。研究发现:中国企业产品创新对就业产生显著正向影响,而不同方式的企业过程创新对就业有不同的影响。具体而言,在技术效率增进阶段,企业过程创新有显著的就业破坏效应;而在技术创新阶段,企业过程创新对就业具有显著的就业创造效应,但破坏效应明显强于创造效应。机制检验表明,企业创新通过生产率调整和市场需求规模变化渠道对劳动就业产生影响。上述发现为理性认识企业创新与劳动就业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引导企业走创新驱动发展道路提供有益启示,对我国创新驱动与高质量就业的战略发展也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陈颖
以2011年至2016年我国上市公司设立并购基金相关数据为样本,采用事件研究和倾向得分匹配法,对我国"上市公司+PE"型并购基金运作模式的价值创造效应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研究结果显示,上市公司设立并购基金具有价值创造效应,体现为上市公司设立并购基金能使其股价在短期内表现为超额收益;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相对可比公司,上市公司设立并购基金所获得的价值创造效应在更长的期限内并不明显;大股东或高管参股并购基金会减弱并购基金对上市公司的价值创造效应,而并购基金管理公司/GP承诺出资比例与上市公司的价值创造效应则呈现正向变动关系。
关键词:
并购基金 私募 价值创造效应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伊凌雪 蒋艺翅 姚树洁
提升企业价值是企业进行ESG实践的目标和根本动力。文章以2008—2019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了ESG实践对企业价值的影响效应,并以市场竞争程度、机构投资者、媒体监督为切入点,分析外部压力对于企业ESG实践价值效应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ESG实践初期会降低企业价值,从长期来看,ESG实践对企业价值存在正向的滞后作用。当企业面临的外部压力越大时,市场竞争可以显著提升ESG实践的价值效应,机构投资者和媒体监督会削弱ESG实践对企业价值的影响。也进一步说明由于我国资本市场的特殊性,外部压力不能必然地转化为治理机制。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王清刚 李琼
随着现代市场竞争逐渐由多企业竞争过渡到供应链竞争,企业社会责任也逐渐延伸到供应链社会责任。本文以证监会行业分类下制造业企业2009—2012年的报表数据为样本,运用OLS回归模型,研究了在供应链中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与公司价值的相关性。研究发现公司价值与企业履行对供应链利益相关者供应商、股东、政府及客户的责任显著正相关;企业履行对债权人、社区的责任与公司价值显著负相关;企业履行对员工的责任与公司价值关系不明确。结论表明,企业在供应链中对大部分利益相关者履行社会责任会促进公司价值的提升。
关键词:
企业社会责任 供应链 价值创造 公司价值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夏海清
经济增长与居民就业之间既存在正面效应,又存在负面效应,在不同发展时期其效应有不同的表现,总体上二者间呈现倒"U"型关系。实证分析经济增长与就业结构之间的关系发现,我国经济增长对城镇和农村就业的拉动效应均有限,但对城镇的影响要大于农村。通过对三次产业结构偏离度的分析发现,第一产业存在较大的剩余劳动力,第二产业的劳动力明显不足,第三产业的产业发展与就业则相对均衡。因此,实施积极的产业和就业政策至关重要。
关键词:
经济增长 产业发展 就业结构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王站 赵子健 史占中
通过计量手段分析了创业板市场是否对我国新兴产业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通过OP方法,测度了高端装备制造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以及生物医药行业上市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进而以创业板市场特征作为自变量,利用GLS方法,实证检验了企业上市以及创业板活跃度等指标,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及经营业绩指标(ROA、ROE以及管理费用)的影响,以此验证创业板市场对于新兴产业发展所起到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新兴产业 创业板 全要素生产率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杨勋 周浩
文章选取2005—2020年我国569家A股上市公司的样本数据,实证研究了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对企业合作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对于企业合作创新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该结论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基于企业创新能力的异质性检验结果表明,产业政策对企业合作创新的影响主要在高新技术企业群体中显著,其合作创新效应存在“强-强”合作或“强者主导”的特征;基于区域市场化程度的异质性检验结果表明,产业政策的合作创新驱动效应与企业所处省份的市场化程度之间呈现互补关系,政策效应在市场化程度较低的省份更强。
关键词:
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 企业合作创新 专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