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237)
- 2023(5541)
- 2022(4437)
- 2021(3980)
- 2020(3030)
- 2019(6691)
- 2018(6316)
- 2017(12288)
- 2016(6495)
- 2015(7042)
- 2014(6845)
- 2013(6703)
- 2012(6024)
- 2011(5400)
- 2010(5341)
- 2009(4658)
- 2008(4352)
- 2007(3921)
- 2006(3390)
- 2005(2836)
- 学科
- 济(31452)
- 经济(31441)
- 业(16865)
- 管理(15028)
- 企(12634)
- 企业(12634)
- 方法(11785)
- 数学(10253)
- 数学方法(10172)
- 农(10112)
- 产业(9427)
- 业经(9328)
- 地方(8386)
- 中国(7070)
- 农业(6992)
- 技术(6022)
- 结构(5268)
- 地方经济(5081)
- 环境(4838)
- 贸(4629)
- 贸易(4628)
- 学(4589)
- 发(4537)
- 易(4453)
- 制(4291)
- 理论(3946)
- 划(3725)
- 信息(3699)
- 产业结构(3687)
- 财(3682)
- 机构
- 学院(93798)
- 大学(90068)
- 济(40840)
- 经济(40181)
- 管理(36735)
- 理学(32446)
- 理学院(32097)
- 管理学(31648)
- 管理学院(31480)
- 研究(31057)
- 中国(21090)
- 科学(19294)
- 京(18134)
- 农(17088)
- 业大(15676)
- 财(15016)
- 所(14855)
- 中心(14068)
- 江(13788)
- 研究所(13783)
- 农业(13492)
- 财经(12581)
- 经济学(12441)
- 范(12266)
- 师范(12136)
- 经济学院(11415)
- 经(11399)
- 院(11301)
- 经济管理(10982)
- 北京(10826)
- 基金
- 项目(68530)
- 科学(55009)
- 研究(51456)
- 基金(48934)
- 家(42572)
- 国家(42207)
- 科学基金(36551)
- 社会(33977)
- 社会科(32484)
- 社会科学(32474)
- 省(29065)
- 基金项目(26575)
- 划(23456)
- 教育(22801)
- 自然(21980)
- 自然科(21442)
- 自然科学(21439)
- 自然科学基金(21100)
- 编号(20769)
- 资助(18034)
- 发(17485)
- 创(15787)
- 重点(15678)
- 成果(15545)
- 创新(14622)
- 课题(14542)
- 发展(14391)
- 部(14347)
- 国家社会(14318)
- 展(14155)
共检索到12821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李丫丫 潘安 彭永涛
从新兴产业产生的识别、路径、驱动因素以及不同路径下企业的异质性特征4个方面,梳理了新兴产业产生的相关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现有研究的局限性和后续研究方向。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孟霏 高粼彤 田启波
文章基于2009—2021年中国30个省份1045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企业数据,采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法全面揭示产业创新能力的时空演进特征,并结合空间杜宾模型、门槛模型考察研发投入对产业创新能力的空间溢出及非线性效应。结果显示:产业创新能力整体呈波动增长态势,且东部地区产业创新能力高于中西部地区;产业创新能力在空间上大致呈“东强西弱”的稳定分布格局,且集聚类型总体呈以东部沿海省份为代表的“高-高”型,以及以中西部内陆省份为代表的“低-低”型;研发投入对产业创新能力既存在显著的直接促进作用,更多体现在实质式创新领域,又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更多体现在策略式创新领域;在政府创新资助单一门槛下,研发投入对产业创新能力存在边际递增的非线性效应。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杨朝继
新一轮的全球产业结构调整使我国长期依赖的低成本要素驱动和大规模投资驱动的外向型经济增长方式难以为继,经济增长进入重要战略转型期。作为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强大引擎,战略性新兴产业主要受R&D投入、专利申请等创新驱动因素的影响制约。文章基于要素理论通过构建创新驱动因素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对创新驱动因素的关联和贡献度进行研究和测算发现:风险投资强度和科技财政支出是带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主要推手,创新驱动的关键在于制度创新。因此,改革科技创新激励机制,建设创新型政府和创新型文化,完善财
关键词:
战略性新兴产业 自主创新 驱动因素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孟霏 鲁志国 高粼彤
文章基于2009—2020年中国31个省份1047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企业面板数据,采用DEA-BCC模型、Theil指数和ESDA法揭示产业技术创新效率时空演化规律,并结合SPLM模型剖析产业技术创新效率的关键驱动因素。结果表明:产业技术创新效率整体水平不高,西部地区高于东中部地区;产业技术创新效率总体趋于均衡,东、中、西三大地区内部差异较大;产业技术创新效率呈“东弱西强”梯度分布,空间关联模式主要表现为H-H型或L-L型;政府创新资助显著促进产业技术创新效率,且产业技术创新效率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显著;在中西部地区、高强度创新资助下,政府创新资助对产业技术创新效率的促进效果更为显著,且产业技术创新效率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更为显著。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程贵孙 乔巍然 黎倩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对于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和产业升级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拉动经济增长和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需求,是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与发展的特殊动因。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形成与发展也要受到市场需求、技术进步、要素禀赋、产业基础与配套产业、市场机制和政府产业政策等要素的影响。当前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与发展主要有三条路径:新兴技术成果产业化、应用新兴技术进行传统产业升级以及传统产业裂变衍生新兴产业。
关键词:
战略性新兴产业 动因 形成机理 路径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张银银 邓玲
创新驱动过程分为前端驱动、中端驱动和后端驱动,共同作用于传统产业向战略性新兴产业演进过程中科技创新路线的每个相应环节,促进了知识积累、学习、创造及扩散,推进传统企业技术结构、生产方式、组织结构等变革,实现以传统业务为支柱向以新兴业务为核心转变。多个转型中传统企业形成联系紧密的创新联盟,并在空间上不断集聚,逐渐形成创新的生态系统,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创新驱动传统产业向战略性新兴产业转型升级的路径实现:选择适合的创新形式培育壮大新兴产品及业务;创新链与传统产业链有效融合;集聚创新要素推进传统产业集群向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转变。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吕波
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我国调整产业布局和升级产业结构的重要战略举措。文章在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基本内容进行梳理后,重点论述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形成动因和培育路径,提出了选准新兴产业项目、加快新旧产业融合和优先发展制造业的服务业等可资借鉴的对策建议。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田胜男 孙冰
有效识别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主导设计有助于业内企业创造“先行一步”的领先优势。本文将技术演化的生命周期特征、收敛性特征与专利引文网络主路径分析相结合,构建面向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主导设计识别框架,并采用新能源汽车产业2000-2020年相关专利数据进行实例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创新活跃,呈现明显的技术去中心化趋势;增程式电动汽车成为现阶段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主导设计,其成功的关键在于技术轨道、生产领域效率以及主流市场消费者偏好三方面的主导作用;纯电动汽车技术轨道逐步建立,并从技术、市场双方面提升竞争产业主导设计的能力与可能性,故新能源汽车领域呈现出“短期增程式电动汽车技术主导,长期多动力技术轨道并行”的发展趋势。研究结论有助于洞察战略性新兴产业演化与技术创新的规律性特征,为企业创新实践、科技政策制定提供理论指导。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傅春 赵晓霞
一直以来,解决"三农"问题都是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农业生产产业化作为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手段,对于促进我国农业生产方式转型,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都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因此,有必要对当前农业生产产业化战略的驱动因素进行系统分析,并找出实现农业生产产业化战略实施路径,加速农业现代化建设,为更加解决"三农"问题奠定扎实经济基础。
关键词:
农业生产产业化 战略 驱动因素 实现路径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晓燕 孙慧
文章从产业异质性理论视角,将资源型行业划分为高耗能-低碳(I型)、低耗能-高碳(Ⅱ型)和低耗能-低碳(Ⅲ型)三类异质性产业,运用LMDI法分解异质性产业的碳排放驱动因素,分析异质性产业碳排放驱动因素的演化轨迹,结果表明碳排放驱动因素的动态演化存在产业异质性。从比较优势理论视角,测算碳排放技术进步、能源利用技术进步、能源结构调整和经济规模调控四种低碳发展路径对异质性产业碳排放变化的作用效应,发现碳排放技术进步是I型和Ⅱ型产业的"最优路径";能源利用技术进步是Ⅲ型产业的"最优路径",是I型和Ⅱ型产业的"较优路径";经济规模调控是Ⅲ型产业的"较优路径",是I型和Ⅱ型产业的"一般路径";能源结构调整对三类异质性产业的影响效应不显著;异质性产业低碳发展路径存在"比较优势"。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陈光 钟方媛 周贤永 明翠琴
基于组态视角,以中国31个省份作为案例分析样本,运用fs QCA方法探讨区域创新能力驱动因素之间的互动关系。研究发现,高技术是驱动区域高创新水平的必要条件,高技术人才和高技术企业是推动区域创新水平提高的必要条件;形成区域高创新水平的驱动路径共有5条,非高创新水平的驱动路径有4条,两者存在非对称关系;在特定的客观禀赋条件下,政府投入、市场、组织等驱动因素之间具有替代关系,通过互相替代以殊途同归的方式提升区域创新水平。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闫俊周
在新常态经济背景下,战略性新兴产业对于我国实现产业升级转型、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创新驱动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在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驱动发展问题分析基础上,提出了新常态下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驱动发展的路径:加大自主创新投入强度,促进经济转型和传统产业升级;打造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完善战略性新兴产业支撑体系;推动"互联网+"工程,构筑战略性新兴产业竞争新优势;实施集群式发展战略,将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产业集群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强化创新管理,形成有利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驱动发展的政策和体制。
关键词:
战略性新兴产业 创新驱动 新常态 路径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张凤双 郁冰清 赵金倩
通过VFM理论与专家访谈得到27项PPP项目VFM驱动因素清单。利用问卷调查和因子分析,提取出六个主成分因子:社会资本方因素、政府方因素、风险类因素、成本收益类因素、项目特征因素和项目合同因素。研究结果表明社会资本方因素是最重要的宏观驱动因素,合理的风险分配是最重要的微观驱动因素。基于此,构建PPP项目的VFM驱动因素影响框架和项目全寿命周期内的VFM管控流程,提出提升PPP项目VFM的措施建议。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张凤双 郁冰清 赵金倩
通过VFM理论与专家访谈得到27项PPP项目VFM驱动因素清单。利用问卷调查和因子分析,提取出六个主成分因子:社会资本方因素、政府方因素、风险类因素、成本收益类因素、项目特征因素和项目合同因素。研究结果表明社会资本方因素是最重要的宏观驱动因素,合理的风险分配是最重要的微观驱动因素。基于此,构建PPP项目的VFM驱动因素影响框架和项目全寿命周期内的VFM管控流程,提出提升PPP项目VFM的措施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