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497)
2023(8093)
2022(6762)
2021(6276)
2020(5252)
2019(11737)
2018(11056)
2017(21941)
2016(12014)
2015(13249)
2014(12727)
2013(12458)
2012(11663)
2011(10361)
2010(10335)
2009(9792)
2008(10037)
2007(8866)
2006(7946)
2005(7145)
作者
(36617)
(30561)
(30360)
(28657)
(19656)
(14838)
(13715)
(11746)
(11692)
(10939)
(10732)
(10265)
(9915)
(9881)
(9550)
(9276)
(9244)
(9122)
(9036)
(8905)
(7598)
(7594)
(7376)
(7000)
(6954)
(6903)
(6877)
(6568)
(6061)
(6012)
学科
(42787)
经济(42718)
(39847)
管理(39662)
(34946)
企业(34946)
方法(22518)
数学(19974)
数学方法(19820)
(18976)
(17782)
银行(17635)
(17161)
(16287)
(14942)
财务(14938)
财务管理(14914)
企业财务(14446)
(11265)
金融(11264)
(10649)
(10053)
中国(9995)
业经(9845)
(9669)
制度(9662)
业务(9609)
(9199)
贸易(9191)
(8981)
机构
大学(173698)
学院(170751)
(68413)
经济(67135)
管理(66089)
理学(57529)
理学院(56884)
研究(56573)
管理学(55951)
管理学院(55660)
中国(50955)
(37123)
科学(35868)
(35728)
(35470)
农业(29862)
(29773)
业大(29148)
财经(28679)
研究所(27213)
中心(26672)
(26316)
(25010)
(22153)
北京(21938)
财经大学(21892)
经济学(21311)
银行(21176)
(20137)
(19850)
基金
项目(116757)
科学(91335)
基金(88492)
(79970)
国家(79323)
研究(76647)
科学基金(67343)
社会(50922)
社会科(48455)
社会科学(48440)
基金项目(47711)
自然(46729)
自然科(45580)
自然科学(45559)
自然科学基金(44824)
(43622)
(38008)
资助(35929)
教育(34470)
编号(27960)
重点(26384)
(26217)
(24278)
科研(23501)
计划(23275)
(22966)
创新(22815)
教育部(22265)
成果(21979)
国家社会(21782)
期刊
(68089)
经济(68089)
研究(48102)
学报(34570)
(32235)
金融(32235)
(32069)
(29830)
科学(29584)
中国(29464)
大学(25110)
学学(24472)
管理(22453)
农业(19531)
财经(14842)
(12383)
经济研究(11368)
业经(10933)
(10663)
(9958)
问题(9350)
业大(9290)
技术(9267)
财会(9064)
国际(8877)
理论(8526)
(8453)
教育(8339)
农业大学(7876)
会计(7842)
共检索到25158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洪学军  李珍珍  谢尹琳  
2006年1月1日开始实行的修订后的公司法(以下简称新公司法)进一步完善了包括银行在内的公司债权人利益保护的机制,在总体强化对银行债权保护的同时也对银行债权保护提出了新的挑战。文章就新公司法中予以修改和增加的制度规定对银行债权保护的影响问题进行了专门研究,以求在银行实务操作中引起相应的重视。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张峻  刘健  
新修订的《公司法》放宽了对公司设立与出资的管制,规范了公司的关联交易与对外担保行为,引入了法人人格否认制度,强化了对公司中小股东与债权人利益的保护。本文认为,在新《公司法》框架下,公司信用的基调已从静态的资本信用转向动态的资产信用。对此,作为公司债权人的商业银行,应当确立事前、事中和事后的不同措施,认真做好贷款管理和评价工作。商业银行必须关注客户公司内部治理和对外经营的动态变化,并分析这些变化对公司偿债资产的法律影响。在此基础上,商业银行应充分利用新《公司法》及其他相关法律赋予的权利,有效维护信贷债权。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潘立志  刘超颖  
“郑百文”、“中科创业”由于个别大股东的操纵,股价大起大落直至崩盘。不仅中小股东欲哭无泪,银行也是讨债无门。我们将个别股东利用公司的独立人格与股东有限责任,逃避法律义务、谋取非法利益的现象称之为公司法人人格的滥用。作为银行信贷管理,有必要对此问题予以关注。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赵金龙  
如何加强对债权人的保护是学术界一直在研究的论题,有种观点认为公司的管理者在公司资不抵债时应当由对股东负责转为对债权人负责;公司的主要目的是为股东创造收益,破产的目的是保护债权人的利益。因此,应当废除公司领域中对债权人的保护,使其尽快回归到专门为债权人服务的破产领域,让公司法和破产法各司其职,使股东利益和债权人的保护得到强化。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周刚  
随着我国企业破产案件大量增多 ,现行的 1986年《破产法》及 1991年的《民事诉讼法》已难以适用 ,为了使《破产法》能在司法实践中更好地发挥作用 ,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 12 32次会议通过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企业破产若干问题的规定〉》(下称“《破产规定》”) ,并于 2 0 0 2年 9月 1日实施。鉴于多数破产企业最大的债权人是银行 ,因此 ,《破产规定》对破产法的发展和完善及对银行实现债权有实质性影响 ,本文对此从四个方面加以评述。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尹东勇   何海锋  
<正>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2018修正)》(以下简称“旧《公司法》”)进行了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2023修订)》(以下简称“新《公司法》”)的实施,将对商业银行的公司经营、公司治理、高管履职等方面产生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丁璐  
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已于2006年1月1日起施行。本文在简要阐述《公司法》部分主要修订内容的基础上,从信贷审批、贷后管理等环节入手,分析对银行信贷经营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风险防范策略。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陈福录  
为了明确和统一人民法院审理公司设立、出资、股权确认等纠纷的法律适用,最高人民法院于2011年1月27日发布了《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若干问题的规定(三)》,自2011年2月16日施行。《新司法解释》将对商业银行信贷业务产生重大影响。本文试对《新司法解释》的主要内容进行诠释,并就商业银行应对之策提出几点建议,以期对商业银行正确适用《新司法解释》有所裨益。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刘永良  石金华  
为防止股东滥用公司法人人格以损害公司和债权人利益,各国纷纷引入公司法人人格否认法理,对公司人格独 立制度和股东有限责任制度加以修正和补充,对公司的独立人格不予以考虑,直接追究股东的个人责任,以平衡公司与股 东的权利和股东与债权人的风险,这便是公司法人人格否认理论。作者认为,我国引入法人人格否认制度有利于金融债权 的保护,必须从立法和司法实践两方面尝试和完善法人人格否认制度,从而抑制社会信用缺失现象进一步蔓延。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王佐发  
在我国上市公司重整实践中银行债权人经常成为被强裁的对象,而法院强裁的依据是清算价值标准。以这种标准为依据强裁严重损害了银行债权的利益。应该从银行债权充分参与重整营运价值分配的角度设定强裁的标准,并赋予银行债权人充分参与重整谈判的机会,以便从根本上保护银行债权在上市公司重整中的利益。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佐发  
在我国上市公司重整中银行债权经常成为被强裁对象,而法院强裁的依据是清算价值标准,这种标准严重损害了银行债权的利益。应该从银行债权人充分参与重整营运价值分配的角度设定强裁标准,并赋予银行债权人充分参与重整谈判的机会,以便从根本上保护银行债权在上市公司重整中的利益。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严玉玲  
本文以A股上市公司2003-2012年的数据为样本,以公司绩效为银行债权公司治理效应的衡量变量,实证研究了银行债权在我国上市公司中的治理效应。实证结果表明,银行债权反而降低了上市公司的绩效。且相对于民营企业,国有企业中银行债权负的治理效应更强。同时本文从动态演进的角度进行分析,发现银行债权在上市公司中负的治理效应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扭转,但银行债权的公司治理效应在我国仍然是负的。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王满四  徐朝辉  吴冰蓝  
将银行债权治理从单一机制静态研究扩展到二维机制互动与动态研究,发现:我国银行以契约治理为基础的二维治理框架已经形成,其效应呈动态优化趋势,但维度间形成替代关系,产生挤出效应,协同性不足;相比民营企业,二维治理各维度在国有企业中的效应更显著,且各维度均不断优化,维度间的互动关系出现了由替代向互补转变的端倪,而民营企业中契约治理不断完善,关系治理优化幅度不明显,维度间的替代关系反而加强。研究表明市场化改革和从严治党的成效明显,但市场化改革进程与人们预期尚有差距,特别是民营企业的规范化亟待加强。研究为进一步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建立规范的银行债权二维治理机制提供依据。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林威宇  
2013年我国开始全面实行注册资本认缴制,尽管认缴制的施行进一步提高了市场活力,促进了小微企业的发展,但是该制度在保障公司债权人债权的实现上尚有不周之处,仍存在现实之困境。其中,最大的问题就是股东认缴的出资与公司实际拥有的资产不一致,使得公司债权人债权的实现没有保障。其根源主要是股东与债权人的利益冲突与股东与债权人信息的不对称。而信息披露制度缺乏制度供给、催缴制度缺位和法人人格否认制度的缺陷则是公司债权人无法得到完满保护的具体困境。在《公司法》即将修订之际,应当以此为契机,从修法角度探讨制度完善之可行性,并从事前、事中和事后三个规制视角对信息披露、催缴制度和法人人格否认制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考察并予以解决,以期更好地保护债权人之权益,完善我国公司资本制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