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636)
2023(12045)
2022(10528)
2021(9904)
2020(8481)
2019(18843)
2018(18979)
2017(35908)
2016(19508)
2015(22050)
2014(21456)
2013(21187)
2012(19307)
2011(17219)
2010(17116)
2009(15615)
2008(15061)
2007(13113)
2006(11313)
2005(9812)
作者
(56725)
(47180)
(46972)
(44337)
(30070)
(22814)
(21108)
(18558)
(18004)
(16756)
(16126)
(15926)
(15010)
(14905)
(14500)
(14323)
(14179)
(14073)
(13579)
(13487)
(11881)
(11677)
(11322)
(10770)
(10556)
(10545)
(10522)
(10391)
(9575)
(9329)
学科
(73359)
经济(73292)
管理(58870)
(56745)
(48949)
企业(48949)
方法(34133)
数学(28925)
数学方法(28580)
(20849)
技术(20618)
中国(19128)
(18764)
(17444)
业经(17150)
理论(14309)
地方(14239)
(13218)
贸易(13207)
(12822)
技术管理(12803)
农业(12766)
(12750)
(12471)
环境(11703)
(11380)
(11343)
银行(11327)
财务(11276)
财务管理(11255)
机构
大学(273594)
学院(271103)
管理(109765)
(102479)
经济(100119)
理学(95353)
理学院(94282)
管理学(92656)
管理学院(92152)
研究(90558)
中国(65002)
科学(59520)
(58579)
(45802)
(45666)
(44529)
业大(43946)
研究所(42132)
中心(40760)
(39033)
北京(36911)
财经(36263)
(36025)
农业(35864)
师范(35640)
(33240)
(33039)
(32086)
技术(31535)
经济学(29947)
基金
项目(192446)
科学(150050)
研究(139175)
基金(137937)
(121577)
国家(120584)
科学基金(102873)
社会(85318)
社会科(80738)
社会科学(80713)
(76416)
基金项目(74038)
自然(68202)
自然科(66598)
自然科学(66578)
自然科学基金(65374)
(64130)
教育(63366)
编号(56584)
资助(55802)
成果(45359)
重点(43173)
(42403)
(41155)
(40865)
创新(39647)
课题(38945)
科研(36830)
计划(35599)
大学(35445)
期刊
(109221)
经济(109221)
研究(77049)
中国(50948)
学报(47676)
科学(42748)
管理(40677)
(40642)
大学(35277)
学学(33084)
(32896)
教育(32820)
农业(28841)
技术(26067)
(19888)
金融(19888)
业经(17812)
经济研究(17134)
财经(17022)
图书(16864)
科技(16788)
(15562)
技术经济(14527)
(14430)
理论(13814)
问题(13648)
(12956)
实践(12899)
(12899)
业大(12621)
共检索到38818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王福莲  李传仁  刘万学  万方浩  
悬铃木方翅网蝽为新近入侵我国的物种,严重危害悬铃木等园林植物,已在长江流域中下游城市呈现暴发态势。介绍悬铃木方翅网蝽的寄主、分布和危害特点,对悬铃木方翅网蝽的扩散速度与方式、生物学特性及防治技术进行综述,以期为阻止其扩散和危害提供参考。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杨小丰  张立钦  朱云峰  李桥  张绍勇  
研究了吡虫啉、甲维盐、吡虫啉+阿维菌素和敌畏氧乐等4种注干液剂注干施药后对悬铃木方翅网蝽Cory-thucha ciliata的林间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各药剂均表现出较好的控制作用,防治效果与药剂种类、施药剂量及药后时间长短有关。其中40.0g·L-1吡虫啉+1.5g·L-1阿维菌素和300.0g·L-1敌畏氧乐防治效果较好,根据悬铃木Platanus胸径大小,在0.10L·m-1胸径处理剂量下,药后5d,防治效果分别达95.33%和97.31%;药后20d,分别达96.00%和94.70%。这2种药剂可用于悬铃木方翅网蝽的防治。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郝德君  陆佳伟  殷丽  
室内条件下采用浸叶法分别测定苦参碱、阿维菌素、苏云金芽孢杆菌(Bt)3种药剂对悬铃木方翅网蝽1,5龄若虫和成虫的毒力;采用生化方法测定3种药剂对不同虫态悬铃木方翅网蝽的羧酸酯酶(CarE)、乙酰胆碱酯酶(AChE)、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活性影响。结果表明:3种药剂对方翅网蝽具有较好的毒杀效果,校正死亡率均随着浓度的增加而升高。1龄若虫对药剂的敏感性最强,5龄若虫和成虫的敏感性相近。3种药剂中苦参碱的毒力最高,对1,5龄若虫和成虫的LC50分别为0.1957,194.9和197.3mg·L-1;其次为阿维菌素,对不同虫态的LC50分别为10.66,420.5和472.0mg·L-1;苏云...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吴春笃  王敏敏  陈洪安  
探讨了茎部用药后悬铃木体内久效磷的输导、积累和递减规律及其数学描述,给出茎部环涂久效磷防治悬铃木害虫的具体结果。研究表明,久效磷环涂于悬铃木茎部后,(1)主要在形成层附近的输导组织内输运,(2)在树体内存在双向传导,(3)施药处的含量以指数规律递减,而冠层枝叶的含量则在施药后两周左右达到最大值,然后以近似于指数规律递减,(4)嫩枝叶内的含量明显高于老枝叶,(5)残效期长。防治效果试验表明,茎部环涂久效磷可有效地防治悬铃木刺蛾,并可抑制蛀干害虫的发生,减轻叶片受损程度60—80%。文中得出的结论对进一步研究和推广应用树木茎部施药技术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张元臣  卢绍辉  龚东风  马兴莉  
【目的】研究悬铃木方翅网蝽在我国不同地理种群间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探讨其种群在我国的入侵趋势。【方法】共测定12个悬铃木方翅网蝽地理种群中240个个体COⅠ基因的部分核苷酸序列,利用Dna SP V6.12.03等软件对方翅网蝽不同地理种群间的遗传分化程度、基因流水平、分子变异情况、种群历史动态等进行分析。【结果】悬铃木方翅网蝽12个地理种群的COⅠ核苷酸序列含有13个变异位点和9个单倍型,其中有5个共享单倍型,Hap1为祖先单倍型。方翅网蝽总种群单倍型多样性指数H_d为0.584,地理种群间H_d值在0~0.758之间。种群总固定系数F_(ST)值为0.48,各地理种群间F_(ST)值在-0.05~0.89之间,种群间基因分化程度差异较大;种群总基因流N_m值为0.55,且各地理种群间N_m值在-85.25~47.58之间,种群间基因交流程度不同。悬铃木方翅网蝽种群内个体间变异占总变异的52.19%,同时华中组群经历了方翅网蝽种群扩张事件。【结论】12个悬铃木方翅网蝽地理种群在不同组群间和地理种群间具有显著分化的遗传结构。悬铃木方翅网蝽的遗传分化主要来自种群内个体间变异,各地理种群间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无明显的相关性,地理距离未明显阻碍地理种群间的基因交流。同时,推测在中国主要分布区内悬铃木方翅网蝽以上海为中心向全国进行扩散。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孙媛  蓝陈仪航  章振  沈志杰  刘涛  邓建宇  
回顾和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对于桃潜叶蛾Lyonetia clerkella的防治技术研究与应用取得的主要成果。长期以来,化学防治作为主要的防控措施,被广泛应用于桃潜叶蛾防治中,但大量过度使用农药,已经导致桃潜叶蛾抗药性增加、环境污染及杀伤天敌等问题,因此,利用其他可持续防控措施来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是非常必要的。本研究对桃潜叶蛾的生物学特性、生态学及防控技术进展进行了总结,重点总结了目前在农业、生态、生物、物理及农药防治方面的进展,以及影响防治效果的因素,并比较了国内外防治方法的差异。对于桃潜叶蛾防控技术的研究与推广,应在农业防治的基础上,加强生物、生态防控技术和物理防控装备的研究,特别是要开发桃潜叶蛾与果园其他主要害虫的复合迷向剂,防治果园多种害虫。同时,开发桃潜叶蛾专用型发光二极管诱虫灯,降低化学防治的副作用,达到保护生物多样性,保障社会、经济、生态效益的目的。表1参60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陈顺立  童文钢  李友恭  
钩翅尺蛾是黑荆树重要食叶害虫,在福建la发生5代,以蛹在松土中越冬,翌年3月中旬成虫开始羽化。卵期平均7.2~9.3d,幼虫期5龄,平均历期18.4~29.5d;越冬蛹平均历期148.6d,其余各代9.3~13.1d。成虫寿命6.3~8.2d,每雌平均产卵604粒。主要天敌有中华茧蜂、螟蛉绒茧蜂、斜纹猫蛛、沟渠豹蛛等。林间20%氰戍菊脂100倍液大面积超低容量喷洒,以及施放白僵菌粉炮,均有良好防治效果。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付宁宁  刘佳  渠成  王然  许奕华  罗晨  李峰奇  
【目的】分析悬铃木方翅网蝽化学感受蛋白编码基因CcilCSP1的序列和表达特征,重点研究CcilCSP1结合二球悬铃木寄主植物挥发物的能力,旨在为CcilCSP1的功能研究提供理论参考,为通过化学感受蛋白反向模拟筛选悬铃木方翅网蝽的信息素物质提供依据。【方法】用分子克隆技术获得悬铃木方翅网蝽化学感受蛋白CcilCSP1基因ORF的全长序列,用RT-qPCR研究该基因的表达模式,并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其序列特征。用Swiss-model构建CcilCSP1蛋白的三维结构,并通过AutoDock 4.2开展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温秀军  王振亮  
抚宁吉松叶蜂Gilpinia funingensis Zhou et Huang是危害油松的一种新害虫.此虫在河北省抚宁县1年发生两代,以预蛹在地面越冬,有滞育现象.雌雄性比为1:0.61.产卵量平均为70粒,平均寿命4.7天,无孤雌生殖现象.幼虫5龄,喜食老叶,食叶量近400cm.抚宁吉松叶蜂有喜阴习性,在郁闭度较大的油松林中发生较重.天敌主要有平庸赘寄蝇、镶颚姬蜂、松毛虫狭颊寄蝇,寄生率50%左右.应用40%氧化乐果乳油2000倍液或20%速灭杀丁乳油5000倍液喷雾防治幼虫,防治效果可达90%以上.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和秋菊  易传辉  
为了有效防治曲足侎缘蝽Mictiopsis curvipes,通过室内饲养和野外观察相结合的方法,对该虫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表明,曲足侎缘蝽在云南昆明1 a发生2代,世代重叠,以成虫在枯枝落叶层内越冬。1 a有2次危害高峰,7月中旬到9月中旬成虫和若虫共同危害云南含笑Michelia yunnanensis等树种。5月中旬和8月初适时对云南含笑进行整形修剪,是防治曲足侎缘蝽的较好措施。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郭从俭  邵良玉  尹万珍  
楸螟在河南一年发生两代,以老熟幼虫在枝、干中越冬。第二代成虫羽化盛期及第一代幼虫孵化盛期(5月),是进行药剂防治的最佳时期。在此期间喷洒20%杀灭菊酯乳油1万倍液3次或2.5%溴氰菊酯乳油5000倍液4次(间隔5—10天),防治效果达100%;根埋3%呋喃丹颗粒剂防治1—2年生幼林,每株用量25g,防治效果为97.87—98.1%。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林庆源  蔡国贵  林际朗  戴沿海  
黑翅小斑螟是危害黑荆树最严重的食叶害虫之一。该虫在福建省华安一年发生6代,林间世代重叠,以幼虫在黑荆树或地被物上吐丝结薄茧越冬,翌年3月下旬越冬幼虫陆续化蛹。幼虫5龄,吐丝缀叶结巢危害,幼虫历期16~24d,越冬幼虫历期117~148d。蛹期8~15d。成虫具趋光性,卵产于黑荆树嫩枝叶或旧虫巢上,每雌平均产卵103粒。大发生时用甲胺磷、氧化乐果800~1000倍液,氰戊菊酯2000倍液,溴氰菊酯4000倍液喷洒3~5龄幼虫或结合抚育人工摘除虫巢集中烧毁,防治效果均可达90%以上。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金安  
本研究选择湖北孝感地区为试验基地,采用人工饲养及田间调查的方法,对长绿飞虱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较系统的观察,并在防治技术上作了初步探讨。长绿飞虱是危害茭白的重要害虫,在湖北孝感地区一年发生4代,以卵在茭白叶鞘里越冬,每年7~8月间的2、3代危害最重;成、若虫栖息于茭白叶片上,用口器刺吸汁液和产卵器产卵为害,有趋嫩绿性和群集性,卵主要产在叶背中肋组织内;农业防治是减轻危害的重要措施;药剂防治以2%叶蝉散粉杀虫效果最好;天敌对其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栋  江世宏  张国安  
介绍了世界各国对入侵红火蚁加强植物检疫的概况,详述了入侵红火蚁的化学防治、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方法,并对各种方法进行了客观评价。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边银丙  龚尧夫  曾广林  王贵明  雷耀峰  
定点观察表明,3月中旬旬平均气温达8.1℃时,杉木落针病病菌(LophodermiumuncinatumDarker)越冬子囊盘开始释放子囊孢子。4月份旬平均气温为16.6~20.1℃,病叶上子囊盘的数量急剧增加。病菌菌丝体在PDA、蛋白胨蔗糖和杉木叶煎汁蔗糖培养基上生长良好,生长最适温度20℃,最适pH为5.0。药剂防治表明,发病前开始防治时宜选用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而发病盛期开始防治时宜选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喷雾。林间施放多菌灵烟剂和百菌清烟剂的防效分别为63.8%和57.3%。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