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4328)
- 2023(20773)
- 2022(17460)
- 2021(16439)
- 2020(13560)
- 2019(30992)
- 2018(30864)
- 2017(57499)
- 2016(32105)
- 2015(35988)
- 2014(35709)
- 2013(34753)
- 2012(32454)
- 2011(29606)
- 2010(30041)
- 2009(27515)
- 2008(27065)
- 2007(24272)
- 2006(21956)
- 2005(19940)
- 学科
- 济(123290)
- 经济(123145)
- 管理(86712)
- 业(83606)
- 企(67772)
- 企业(67772)
- 方法(48596)
- 中国(41533)
- 数学(41273)
- 数学方法(40774)
- 农(36335)
- 财(30618)
- 业经(29564)
- 学(29527)
- 地方(28761)
- 制(27423)
- 教育(24969)
- 农业(24110)
- 技术(23518)
- 贸(23348)
- 贸易(23329)
- 银(22852)
- 银行(22772)
- 理论(22737)
- 易(22617)
- 行(21965)
- 融(21397)
- 金融(21395)
- 和(19304)
- 环境(19261)
- 机构
- 大学(454563)
- 学院(450082)
- 济(175454)
- 经济(171421)
- 管理(166420)
- 研究(164003)
- 理学(141982)
- 理学院(140204)
- 管理学(137664)
- 管理学院(136834)
- 中国(120035)
- 科学(102574)
- 京(100459)
- 所(84955)
- 财(83577)
- 农(80891)
- 研究所(77136)
- 中心(72085)
- 江(69496)
- 业大(69235)
- 范(67136)
- 师范(66429)
- 北京(65020)
- 财经(64793)
- 农业(63312)
- 院(59205)
- 经(58827)
- 州(55708)
- 师范大学(53909)
- 经济学(52282)
- 基金
- 项目(297044)
- 科学(231719)
- 研究(218437)
- 基金(210306)
- 家(186215)
- 国家(184337)
- 科学基金(154629)
- 社会(134743)
- 社会科(127329)
- 社会科学(127295)
- 省(117679)
- 基金项目(110680)
- 教育(103804)
- 划(100881)
- 自然(99832)
- 自然科(97374)
- 自然科学(97344)
- 自然科学基金(95594)
- 编号(89957)
- 资助(85724)
- 成果(75956)
- 重点(68111)
- 发(67099)
- 课题(65316)
- 部(65213)
- 创(63018)
- 创新(58696)
- 科研(56181)
- 教育部(55373)
- 项目编号(54941)
- 期刊
- 济(202690)
- 经济(202690)
- 研究(145170)
- 中国(101415)
- 学报(77627)
- 教育(74668)
- 农(74478)
- 科学(68863)
- 管理(64054)
- 财(61435)
- 大学(58388)
- 学学(53777)
- 农业(50766)
- 融(43343)
- 金融(43343)
- 技术(40156)
- 业经(33815)
- 经济研究(32224)
- 财经(31855)
- 经(27430)
- 业(26744)
- 问题(26445)
- 图书(24225)
- 科技(22938)
- 版(21441)
- 技术经济(20911)
- 理论(20762)
- 贸(20713)
- 坛(20080)
- 论坛(20080)
共检索到69794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朱利品
新儒家思想成长于五四运动时期,其历史命运几经沉浮,仍于当前各种现代主义思潮横流的时代中焕发出不一样的光彩。当然,以新儒家思想为代表的传统文化仍有其保守与落后的一面,却也有适应时代发展趋势,转化为助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文化建设积极力量的可能。值此各种文化思潮交融迸现之际,必须重新审视儒家文化对推动社会发展的潜在价值。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马健生
克林顿总统多次予以强调并给予大力支持的特许学校,具有许多重要的特点,它实际上深刻地映射出美国基础教育改革的六大趋势和特点。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段素菊
本文总结了30年来美国基础教育改革的主要路径,包括:由政府推动的以标准为导向的教育改革、依市场逻辑进行的教育改革、由公民社会为主体的教育活动,并在此基础上,归纳了美国基础教育中混合教育权力模式、混合教育制度安排、法律至上原则等特征。
关键词:
美国 基础教育 教育改革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张桂春
建构主义教育思潮以其鲜明的时代性、思想倾向性、理想性和激进性,对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课程政策研制、课程内容选择、课程实施及评价等产生了实质性影响,并有力地促进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现代教育观念的构建及教学行动方式的改变。
关键词:
建构主义 教育思潮 基础教育 课程改革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王建磐
教师教育的基本走向大致可以概括为:教师职业的专业化要求的不断提高,开放性教师教育体系的形成,教师教育中心的后移,教师教育机构从三级设置到一级设置和三层次教育的过渡,以及师范院校的个性化发展。顺应这些发展趋势,师范大学应注重科学合理的定位,着力改革教师的入职教育,并努力探索建立教师的终身教育体系。为适应开放的教师教育体系,政府要提供充分的制度和政策支持,包括:改革教师资格证书制度、提高教师的入职要求,建立教师教育机构资格认证和课程认证制度,完善教师教育的质量保障机制,积极建设远程教师教育体系、加大对教师教育的投入,以及对师范院校的改革与发展进行合理分类指导和支持。
关键词:
教师教育 师范院校 改革 新体系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梁明月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李华 程晋宽
基础教育循证学校改革,是教育决策科学化的重要体现,也是数字时代学校教育改革重视以科学证据改进学校效能和教育投资有效性的重要表征,已成为美国基础教育学校改革的主流路径。美国基础教育循证学校改革业已形成"基于证据+循证干预+循证决策+最佳结果"理论模型,其经验与教训对我国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与均衡发展具有镜鉴价值。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似可以循证决策作为现代化学校改革的指导原则,提高学校教育有效性应鼓励教育循证研究的开展并建立科学证据网站和数据平台,循证学校改革成功实施需要政策支持、竞争性拨款激励和问责制推动。
关键词:
美国 基础教育 循证学校改革 循证决策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把握社会转型特征,深入研究基础教育当代问题;扎根中国教育实际,动态构建21世纪新型学校;发挥学科综合优势,大胆探索教育研究创新道路。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王建国
基础教育的改革对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将产生重要的影响。为此,大学必须向外争取资源,走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求发展之路;必须走内涵发展、突出特色、质量取胜之路;必须探索创新性人才培养的新路。
关键词:
基础教育 高等教育 大学发展 关键问题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柳海民 孙阳春
以新中国50年来基础教育发展的历史事实为依据,以新世纪基础教育的应然发展为基点,论述了我国当前基础教育改革必须坚持的理性遵循和基本主张:中国基础教育改革必须站在为历史负责,为中国的未来负责,为孩子的发展负责的高度,认真研究和遵循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必须观照中国基础教育发展的具体现实,必须坚持继承中的创新与扬弃中的突破。
关键词:
基础教育 改革 合理性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王义高
美国基础教育改革中的科技取向王义高科技取向是战后各国教育改革的根本指导思想,是各国教育发展的主旋律。回顾历史便能发现,前苏联及西方发达国家早在本世纪五十年代和六十年代,就掀起了教育的科技取向的空前热潮。当时,论述“科技是直接生产力”的理论著作占满了各...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杨小微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11条明确规定国家要"推进教育改革""、建立和完善终身教育体系"。这一规定不仅体现了政府锐意推行教育改革的决心,同时也可视为政府在实施终身教育政策、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方面的一项庄严承诺。《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又进一步将"构建体系完备的终身教育"确立为战略目标,不仅要求"树立终身学习观念",而且要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凡勇昆 邬志辉
2009年美国教育部推出"力争上游"计划,这是美国最大的联邦教育投资计划。本文基于"力争上游"计划缘起的分析,较为全面地介绍了"力争上游"计划的主要内容:聚焦四个关键领域、确定时间表、排列优先等级和设定选择标准。文章还反思了我国教育改革中需要注意之处:关注教育改革的重要领域,体现教育改革推进中的竞争性,重视教育改革的实践过程。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史燕来
基础性是基础教育的本质特征,这是由基础教育特定的地位、功能和作用所决定的。基础教育是个人成长发展的基础,又是提高民族素质的奠基工程。改革和发展基础教育,必须站在战略的高度,从基础教育的特点和规律出发,在实践中坚持基础性,克服各种功利化倾向,实现自身的...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陈小娅
2010年3月1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公开征求意见的第二天,陈小娅副部长视察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着重阐述了基础教育发展中需要关注的四个问题。3月28日,《纲要》公开征求意见的截止日,陈部长在中国教育学会2010年度工作会议上发表讲话,论述了新形势、新阶段、新要求对教育提出的新任务,强调了面向未来十年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议题。在此,本刊对陈部长的两次讲话稿进行删减刊用,以飨读者。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