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177)
2023(5326)
2022(4245)
2021(3808)
2020(2997)
2019(6705)
2018(6577)
2017(13029)
2016(6795)
2015(7419)
2014(6771)
2013(6694)
2012(6155)
2011(5326)
2010(5537)
2009(5190)
2008(5155)
2007(5005)
2006(4368)
2005(3868)
作者
(17473)
(14789)
(14660)
(13746)
(9372)
(7002)
(6434)
(5601)
(5458)
(5217)
(5057)
(4821)
(4761)
(4748)
(4629)
(4525)
(4425)
(4231)
(4166)
(4051)
(3627)
(3456)
(3450)
(3327)
(3284)
(3281)
(3276)
(3241)
(2983)
(2856)
学科
(30632)
经济(30612)
(27277)
管理(25336)
(24027)
企业(24027)
技术(11915)
方法(11245)
数学(9452)
数学方法(9359)
技术管理(9252)
中国(9003)
地方(8046)
业经(7786)
(7732)
(7125)
(5841)
(5709)
银行(5697)
农业(5680)
(5566)
贸易(5560)
(5489)
(5408)
地方经济(5369)
(5297)
(5163)
(4955)
金融(4952)
理论(4661)
机构
学院(92898)
大学(90901)
(43191)
经济(42468)
管理(37878)
理学(32460)
理学院(32141)
管理学(31787)
管理学院(31573)
研究(31159)
中国(23703)
(19166)
(18384)
科学(16452)
财经(14990)
(14585)
(14423)
中心(13660)
(13551)
经济学(13485)
研究所(12908)
经济学院(12132)
(11704)
(11624)
北京(11395)
(11341)
师范(11277)
商学(11036)
财经大学(10957)
商学院(10935)
基金
项目(59721)
科学(48642)
研究(45913)
基金(43710)
(37497)
国家(37188)
科学基金(32710)
社会(31390)
社会科(29941)
社会科学(29934)
(23845)
基金项目(22386)
教育(20609)
(19333)
自然(19221)
自然科(18851)
自然科学(18848)
自然科学基金(18534)
编号(17805)
资助(16811)
(15909)
创新(15008)
成果(14414)
(14073)
重点(13492)
国家社会(13483)
(12924)
课题(12916)
发展(11911)
(11878)
期刊
(48856)
经济(48856)
研究(29764)
中国(19426)
管理(17938)
(15174)
科学(11777)
教育(10544)
学报(10359)
(10168)
技术(9311)
(9272)
金融(9272)
经济研究(8654)
大学(8492)
业经(8244)
学学(7964)
财经(7603)
农业(6710)
(6691)
技术经济(6116)
问题(6037)
科技(5758)
(5455)
(5102)
论坛(5102)
商业(5037)
现代(4913)
(4839)
国际(4656)
共检索到14429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刘世锦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收入差距的扩大,总体上属于增效增长型收入差距变动,是增效型主导的、经济增长率接近潜在增长率水平的收入差距变动状态正确看待目前的收入差距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增长速度比较高,发展比较快,但是收入差距也在扩大。大体上可以把改革开放以来的收入差距变化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1978年到2008年的大概三十年时间,收入差距在逐步扩大,中间也有一些反复,但是总体上在扩大。第二个阶段是从2008年开始到现在的十几年时间,收入差距在高位徘徊,有人认为有所下降,但是有争议,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庄西真  
8月17日,中央财经委第十次会议研究扎实促进共同富裕问题。这是非常美好的国家发展愿景,也反映了包括我在内的每一个普通人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可是,一个14亿多人口的大国要共同富裕,就必须静下心来准确理解我们要实现的共同富裕是什么样的,以及如何实现之。会议给了我们答案:共同富裕不是少数人的富裕,不是整齐划一的平均主义,实现共同富裕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从社会结构的角度理解,一个共同富裕的社会就是中间大、两头小的橄榄型社会,中间大指的是规模庞大的中等收入群体,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王茂修  
由于平均主义在其实质上是一种对产品占有权的平均化观念和主张,因此,它不仅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机制相悖,而且还严重偏离了按劳分配的轨道。因为按劳分配的原则赋予劳动者的,只是按照其提供的劳动量(包括数量和质量)的多少获得相应劳动报酬的权利。除此以外别无附加。因此,按劳分配本身就表明了由于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数量和质量的不等,必然去出现劳动报酬的差异。在商品货币关系下。劳动者个人用货币所能买到的社会产品也就不可能相等,甚至极不相等。在这样的意义上,我们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陶金国  
改革开放以来,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下,我国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改善,改革成果令人瞩目。但随着体制转轨,在我国地区、部门、个人等诸多领域,收入分配差距也不断扩大,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和不安。因此,为顺利推进改革,正确...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赵洪生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体现,是科学发展的题中之义,是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美好愿景,也是分配伦理的价值目标。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增强城乡居民的收入,逐步向共同富裕的目标迈进,目前已到提上重要议事日程的时候了,应当作为科学发展的一个中心课题,认真研究和谋划。鉴于分配问题既是一个经济问题,又是一个伦理问题,本文从分配伦理的视角,围绕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改革分配制度,整顿分配秩序,缩小贫富差距,促进共同富裕,提出6个方面建议:以调整结构为主线,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深化改革,完善收入决定机制;重视理顺分配关系,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加大调节力度,遏止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突出一...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徐小君  张婷婷  
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合理控制收入差距,减少并最终消灭贫困,迈向共同富裕,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战略目标。本文研究经济增长对收入差距和农村居民收入水平的影响,运用“分位数-分位数”回归方法,探讨经济增长处于何种状态才能够促进经济稳定发展,同时收入差距不被过度拉大。研究发现:经济增长可能会拉大群体收入差距、城乡收入差距及行业收入差距,而对区域收入差距的扩大作用较小;相比经济出现萧条或过度繁荣,处于潜在水平的经济增长可以最大限度降低收入差距扩大;经济增长能够提高农村中低收入群体收入水平,减少贫困并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推动共同富裕。经济增长虽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收入差距,但在减少贫困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实现共同富裕作出了重要贡献。最后,文章建议实施跨周期与逆周期政策相结合,在确保经济稳定增长、平衡经济增长与收入差距之间关系的基础上促进共同富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小娟  陈曦  
文章基于我国2011—2020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利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从创新驱动视角分析数字普惠金融影响共同富裕的内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有利于促进共同富裕,并且存在维度异质性和区域异质性,数字普惠金融的使用深度和数字化程度均能促进共同富裕,东部地区数字普惠金融的促进作用最明显;创新驱动在数字普惠金融与共同富裕的关系中起到中介作用,即数字普惠金融通过提升创新驱动能力促进共同富裕;城市化水平在数字普惠金融对共同富裕的促进作用中起到正向调节的作用,即城市化水平越高,数字普惠金融对共同富裕的促进作用越明显。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正   左文进  
选取2012—2021年中国276个地级市面板数据,实证检验数据要素配置对共同富裕的影响,以及创新驱动在两者间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数据要素配置对共同富裕的正向影响效应十分显著;创新驱动在数据要素配置促进共同富裕的过程中发挥中介效应;数据要素配置对共同富裕的影响效应存在政策实施异质性和城市行政等级异质性;数据要素配置对共同富裕的促进作用存在双重门槛效应。基于此,提出加快数据要素市场化建设、深入落实创新发展战略、制定差异化数字要素配置策略等政策建议,以期为推动实现共同富裕提供新思路。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江  
新质生产力是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能够为共同富裕注入新动能。文章基于2011—2022年我国272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构建多种计量模型实证考察新质生产力对共同富裕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新质生产力能够有效促进共同富裕。异质性分析表明,新质生产力对胡焕庸线以东地区的共同富裕影响效应更显著。由机制检验结果可知,新质生产力可通过经济内循环及经济外循环渠道间接赋能共同富裕。空间溢出效应检验结果表明,新质生产力具有空间溢出效应。
[期刊] 征信  [作者] 李静   李国志  
科技金融作为一种新型金融模式,能够塑造发展新优势,形成新质生产力,为推进共同富裕注入新活力。基于2012—2022年全国30个省区市面板数据,实证检验科技金融对共同富裕的影响及内在机制。结果表明,科技金融对共同富裕及其子维度均具有显著推动作用,且此种作用在腰尾部省份与数字基础设施水平较高省份更强。分维度考察发现,市场科技金融对共同富裕的影响效应更强,且公共科技金融与市场科技金融对共同富裕的影响具有协同效应。空间检验显示,科技金融对共同富裕的影响具有正向空间溢出效应。机制检验表明,科技金融可通过加速新质生产力培育,间接促进共同富裕。对此,有关部门应从提升科技金融专业水平,推进新质生产力加速涌现等方面着手,助力共同富裕取得新进展。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正   左文进  
选取2012—2021年中国276个地级市面板数据,实证检验数据要素配置对共同富裕的影响,以及创新驱动在两者间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数据要素配置对共同富裕的正向影响效应十分显著;创新驱动在数据要素配置促进共同富裕的过程中发挥中介效应;数据要素配置对共同富裕的影响效应存在政策实施异质性和城市行政等级异质性;数据要素配置对共同富裕的促进作用存在双重门槛效应。基于此,提出加快数据要素市场化建设、深入落实创新发展战略、制定差异化数字要素配置策略等政策建议,以期为推动实现共同富裕提供新思路。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凌巧  
发展数字经济、提升创新活跃度对于实现共同富裕目标至关重要。文章选取2011—2020年中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创新活跃度及共同富裕之间的内在关联,并考察数字人才供给在数字经济影响共同富裕过程中的调节效应。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对共同富裕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这一结论在经过内生性与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创新活跃度在数字经济推动共同富裕过程中存在中介效应,即数字经济有助于提升创新活跃度进而推动共同富裕;此外,数字人才供给在数字经济对共同富裕的影响中可发挥正向调节作用。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谷静  
选取2012—2021年我国30个省级行政区面板数据,实证考察科技创新对共同富裕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研究结果显示:科技创新对共同富裕具有显著推动作用,该结论经过内生性和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旧成立;机制分析发现,科技创新可通过促进产业链现代化发展的传导路径,间接驱动共同富裕;进一步讨论得出,科技创新对共同富裕的影响存在显著空间溢出效应;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科技创新对东部地区共同富裕的促进作用更明显,对东北和西部地区的影响较小。研究结论揭示了科技创新与共同富裕之间的影响机制,为发挥科技创新在推进共同富裕中的引领效应提供实践启示。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牛丽娟  
扎实推进共同富裕是“十四五”期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如何把握促进共同富裕的着力点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文章基于技术创新的视角,系统分析了数字金融促进共同富裕的内在理论逻辑,并运用我国30个省份2011—2020年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数字金融对共同富裕的影响。研究发现:我国各省份共同富裕水平普遍较低,但总体呈上升趋势;数字金融发展能够显著促进共同富裕,并且对中西部地区的贡献超过东部地区;机制检验结果表明,数字金融能够通过提升技术创新水平来促进共同富裕;数字金融对共同富裕的影响存在边际效应非线性递增的特点。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吕锡月   吴俊杰  
文章利用2012—2022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数字新基建对共同富裕的影响效应及现代产业体系构建的中介效应。研究发现,数字新基建可正向推动共同富裕发展,且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及内生性处理后该结论仍成立。数字新基建可通过推动现代产业体系构建间接促进共同富裕的实现。数字新基建对共同富裕的影响在东部地区及高信息化程度地区更强。进一步检验发现,数字新基建对共同富裕的影响存在基于数字新基建水平的单一门槛效应,即伴随数字新基建水平的不断提高,数字新基建对共同富裕的影响呈边际效应递增的非线性特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