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564)
2023(6072)
2022(4973)
2021(4390)
2020(3555)
2019(7718)
2018(7577)
2017(14471)
2016(7185)
2015(7491)
2014(7110)
2013(7090)
2012(6927)
2011(6591)
2010(6863)
2009(6684)
2008(6325)
2007(5878)
2006(5477)
2005(4985)
作者
(20525)
(17244)
(17240)
(16285)
(11035)
(8074)
(7630)
(6539)
(6505)
(6097)
(5997)
(5690)
(5646)
(5603)
(5351)
(5297)
(5111)
(4966)
(4887)
(4576)
(4486)
(4060)
(4027)
(3978)
(3941)
(3857)
(3656)
(3556)
(3479)
(3271)
学科
(54971)
经济(54948)
管理(24256)
(20263)
(17768)
企业(17768)
地方(15552)
方法(13748)
地方经济(12035)
数学(11834)
数学方法(11778)
中国(11424)
(11295)
技术(11023)
业经(9711)
技术管理(8731)
(7624)
(7142)
经济学(6781)
(6743)
金融(6743)
环境(6589)
(6399)
(6188)
银行(6177)
(6141)
产业(6092)
(6050)
理论(5861)
(5682)
机构
大学(109718)
学院(109370)
(59261)
经济(58359)
研究(41661)
管理(40521)
理学(34033)
理学院(33656)
管理学(33284)
管理学院(33046)
中国(30853)
(24291)
科学(22204)
(21935)
(20376)
经济学(20202)
财经(19082)
研究所(18243)
经济学院(17804)
中心(17611)
(17181)
(16909)
(14569)
(14215)
师范(14126)
北京(13924)
财经大学(13919)
(13264)
(13014)
科学院(12652)
基金
项目(66854)
科学(53922)
研究(51117)
基金(48913)
(41703)
国家(41363)
社会(36411)
科学基金(35946)
社会科(34636)
社会科学(34627)
(26447)
基金项目(24981)
教育(22082)
(20859)
自然(19797)
自然科(19346)
自然科学(19341)
自然科学基金(18994)
资助(18906)
编号(18690)
(16759)
(16497)
国家社会(16095)
创新(16009)
成果(15512)
重点(15171)
(14443)
(14318)
发展(14274)
经济(14195)
期刊
(74136)
经济(74136)
研究(39759)
中国(22162)
管理(18547)
(18313)
科学(13594)
经济研究(13560)
学报(13413)
(12040)
(11063)
金融(11063)
财经(10867)
技术(10825)
大学(10552)
学学(9911)
(9657)
业经(9655)
教育(9574)
问题(9016)
技术经济(8422)
农业(7867)
统计(6394)
(6374)
(6318)
世界(6296)
经济问题(5882)
经济管理(5737)
商业(5715)
科技(5613)
共检索到17838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征信  [作者] 徐诺金  
可持续的增长只能是生产能力的增长。为了追求长期生产能力的可持续增长,我们必须从供给侧着力,加大投资力度,促进资本积累,加快创新和技术进步,努力促进制度变革。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桂起权  
经济学史上最有代表性的研究纲领是 :(1)以重商主义纲领为正题 ,则斯密革命为其反题 ,而穆勒综合则为两者的合题 ;(2 )以劳动价值论纲领为正题 ,则边际革命为其反题 ,而马歇尔综合则为两者的合题 ;(3)以新古典经济学为正题 ,则凯恩斯革命为其反题 ,而新古典综合则为两者的合题。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贾康  
从经济生活的实际情况看,我国有着巨大的真实需求,而结构性供给不足的矛盾十分突出且将长期存在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这"三个没有变"体现的国情特征以及我国13亿人口的消费品市场的供给端呈现为"本国生产为主,海外进口为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曹恒轩  
新供给经济学于世界金融危机带来的全球经济学者对经济学理论的反思中应运而生,理论联系实际,且更加注重从实际出发,主张以供给端发力服务全局,是经济学理论的中国创新。为顺应形势发展的需要,由经济学者贾康、苏京春撰著的《新供给经济学》于2015年8月在山西经济出版社出版。敬请关心中国经济的人们给予关注。本书约32万字,共分5部分22章。本书的主要内容是:导论、新供给经济学理论的"五维一体化"框架创新、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黄剑辉  
女士们、先生们:大家早上好!今天是中国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及论坛成立的好日子,作为全程参与的人员今天站在这个讲坛也是感慨万千,备感欣慰。我们是今年四月份提出筹备这个论坛,九月二十几号经过北京市批准,正式设立机构。因为我在国家开发银行研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杨国华  钟婧薇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供给侧结构也在逐渐发生改革,我国的供给侧结构性经济学理论和西方供给学派存在较大的差别,必须了解这些理论差别,才能够促进供给侧结构创新改革。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供给结构性理论具有其独特的理论来源以及实践基础,为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杨国华  钟婧薇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供给侧结构也在逐渐发生改革,我国的供给侧结构性经济学理论和西方供给学派存在较大的差别,必须了解这些理论差别,才能够促进供给侧结构创新改革。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供给结构性理论具有其独特的理论来源以及实践基础,为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李尚杰  
预审的削弱与专家论证的兴起应当说,人地矛盾的日益尖锐是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产生与存在的前提。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释放了长期处于抑制状态的生产力,大规模的建设全面铺开,而直接出现的问题就是耕地的大量被占用和浪费,粮食安全和生存发展的可持续性都受到威胁,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贾康  
本报告在经济学理论框架和学说构建层面,强调结合世界与中国的实践,于凯恩斯主义和非凯恩斯思主义学术进展和政策主张的基础上,积极推进"新供给经济学"的研讨与发展,并主张在中国至关重要的转轨、发展的下一阶段上,以改革为核心贯彻"两创两化两减"为重点的更为侧重供给端机制创新的政策要领。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金海年  
经济增长的基础是需求,但需求是客观存在,而供给却是满足需求、推动经济增长实现的主动因素和决定性因素。由于需求在单类商品存在上限,供给的增长必须同时考虑量的增长和创新拓展两个途径,而这两个途径都是由供给的主要单位——企业来完成。政府要做的是解除对企业这一主要供给主体的约束,将其职能聚焦在公平竞争和公共服务等核心方向上来,创造促进企业不断创新的良性竞争的制度环境。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是由贾康、白重恩等12位学者发起设立、由北京市民政局批准的民间智库组织,成立于2013年9月。研究院旨在研究"以改革为核心的新供给经济学",以全球视野和时代责任感,秉承"求真务实融合古今,开放包容贯通中西"的精神,以"责任、专业、团结、创新"为文化,以"人才是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滕泰  
自从2012年笔者发表《新供给主义宣言》以来,新供给主义经济学影响日趋扩大。其中,经济观察报5月份发表的《从供给端着手重启经济改革》首次报告了笔者的整体研究框架,而21世纪经济报道的《供给学派的中国药方》则把新供给学派的主张和新一届政府的各项经济结构转型和减少行政审批等经济政策联系起来,认为新届政府政策有新供给主义经济学的影子,并产生较大的社会影响。本文是"新供给主义经济学"理论创新的完整呈现。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贾康  苏京春  
新供给经济学作为一种经济学的创新,其理念并非建立在单一源流的基础上,而是更开阔地建立在传统供给经济学、制度经济学、转轨经济学、发展经济学、信息及行为经济学所构成的"五维一体化"理论框架基础上。本文分别从每个理论维度出发,对其进行沿历史发展脉络的供给侧简要综述考察,进而勾勒出新供给经济学着眼于"集大成"的理论框架,寻求把供给侧研究最重要的两个视点——"物"与"人"有机联通,并由此提供对新供给经济学自身理论框架与包容性边界的总括式解读。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贾康  苏京春  
本文从传统经济学理论微观起点和宏观起点分析框架视角的缺失出发,论述了作为经济学理论创新成果的"新框架"的专业化与经济组织视角和同样作为创新成果的"新供给"的供给管理视角;分析了"新框架"的专业化经济与"新供给"的技术进步、"新框架"的经济组织模式与"新供给"的制度变革之间所实现的"物"与"人"视角的联通,并指出"新框架"对"新供给"的包容拓展形成贡献,补充了传统理论经济学主线上古典自由主义的供给思想;但"新框架"理论并非完美,其存在对经济周期成因理解的局限性、片面性,且难以全面解决交换者之间的协调问题,但这恰恰表明在分工与专业化视角下对"新供给"形成的启发;本文进而通过对传统与新兴相结合的完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