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331)
- 2023(16356)
- 2022(14247)
- 2021(13474)
- 2020(11222)
- 2019(25558)
- 2018(25581)
- 2017(49237)
- 2016(27206)
- 2015(30538)
- 2014(30616)
- 2013(29616)
- 2012(27272)
- 2011(24630)
- 2010(24748)
- 2009(23149)
- 2008(22317)
- 2007(19825)
- 2006(17507)
- 2005(15636)
- 学科
- 济(98224)
- 经济(98082)
- 管理(81098)
- 业(73467)
- 企(62059)
- 企业(62059)
- 方法(42399)
- 数学(36194)
- 数学方法(35702)
- 财(29533)
- 农(28504)
- 中国(27224)
- 制(24356)
- 业经(23308)
- 学(22919)
- 贸(19419)
- 贸易(19410)
- 地方(19402)
- 易(18892)
- 理论(18577)
- 务(18256)
- 财务(18170)
- 农业(18141)
- 财务管理(18133)
- 银(17842)
- 银行(17786)
- 企业财务(17120)
- 行(16957)
- 体(16834)
- 融(16532)
- 机构
- 学院(377280)
- 大学(376354)
- 济(146336)
- 管理(145431)
- 经济(142869)
- 研究(128018)
- 理学(124691)
- 理学院(123284)
- 管理学(121072)
- 管理学院(120397)
- 中国(97359)
- 京(80542)
- 科学(78966)
- 财(72638)
- 所(64822)
- 农(60876)
- 研究所(58634)
- 中心(58018)
- 江(57272)
- 财经(56497)
- 业大(55319)
- 经(51141)
- 北京(50965)
- 范(50452)
- 师范(49963)
- 农业(47636)
- 院(46848)
- 州(45900)
- 经济学(43217)
- 财经大学(41750)
- 基金
- 项目(253234)
- 科学(198226)
- 研究(188296)
- 基金(181470)
- 家(157667)
- 国家(156324)
- 科学基金(133638)
- 社会(115807)
- 社会科(109493)
- 社会科学(109471)
- 省(99213)
- 基金项目(95544)
- 教育(87122)
- 自然(86771)
- 自然科(84669)
- 自然科学(84649)
- 划(83893)
- 自然科学基金(83086)
- 编号(78985)
- 资助(74961)
- 成果(65593)
- 重点(56949)
- 部(55672)
- 课题(55055)
- 发(53554)
- 创(52501)
- 创新(48930)
- 项目编号(48583)
- 制(48393)
- 科研(47987)
共检索到56576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人民银行萍乡市中心支行课题组
银行监管和货币政策职能的分离,带来的直接变化就是弱化了银行化的货币政策,拓宽了货币政策的实施范围,相应地引起了货币政策目标、操作工具及传导机制的转变,促使货币政策向协调化、市场化、国际化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
新体制 货币政策 变化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马根发
A货币政策优化有赖于金融市场化改革进程货币政策中介目标与货币政策工具选择是货币政策的核心环节,这种选择决定了货币政策的具体操作。当前的这种选择是由我国经济金融的市场化进程决定的。(一)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由货币供应量转向利率是市场化改革的必然趋势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体制转换时期我国货币政策工具的选择与改造中国人民银行河南分行金融研究所课题组在我国体制转换这一特定时期,选择什么样的货币政策工具,才能既有利于货币政策目标的实现,又有利于中央银行宏观调控模式由直接调控到间接调控的转换,是个严肃又复杂的问题。通过对各类...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吴晓灵
1984年中央银行体制的确立,标志着中国开始有了相对独立的货币政策。作者认为,从8年的实践看,可以说中国的货币政策是比较成功的。作者详细分析了中国货币政策实施的特点,并就如何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要,加快金融体制改革步伐,完善金融宏观调控体系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于振英
中国人民银行自 1996年至今多次降低利率 ,但却不能圆满达到预期效果。本文以此为背景 ,并结合体制转轨时期各方面的特点 ,采用西方宏观经济学中的 IS- L M模型分析了影响货币政策效果的因素 ,并从这些因素出发 ,提出增强货币政策效果的一些措施
关键词:
利率 体制转轨 效果 敏感度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胡振华 李琳曈
利率传导是货币政策传导的重要渠道。本文选取1996-2020年的数据建立VAR模型,利用脉冲响应函数与方差分解研究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中货币政策利率传导机制的变化。实证结果表明:利率市场化使得货币政策利率传导渠道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市场利率传导渠道有效性不断增强,宏观经济对市场利率的调节愈发敏感;2016-2020年,相比于M2,市场利率对产出和通货膨胀的解释能力更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应渐进地由“数量型”逐步转为“价格型”。最后,本文认为,要继续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完善存款利率自律机制,积极推动LPR形成和传导机制的相关改革,货币政策实施要灵活精准、合理适度,从而促进金融市场高质量发展。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胡振华 李琳曈
利率传导是货币政策传导的重要渠道。本文选取1996-2020年的数据建立VAR模型,利用脉冲响应函数与方差分解研究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中货币政策利率传导机制的变化。实证结果表明:利率市场化使得货币政策利率传导渠道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市场利率传导渠道有效性不断增强,宏观经济对市场利率的调节愈发敏感;2016-2020年,相比于M2,市场利率对产出和通货膨胀的解释能力更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应渐进地由"数量型"逐步转为"价格型"。最后,本文认为,要继续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完善存款利率自律机制,积极推动LPR形成和传导机制的相关改革,货币政策实施要灵活精准、合理适度,从而促进金融市场高质量发展。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胡振华 李琳曈
利率传导是货币政策传导的重要渠道。本文选取1996-2020年的数据建立VAR模型,利用脉冲响应函数与方差分解研究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中货币政策利率传导机制的变化。实证结果表明:利率市场化使得货币政策利率传导渠道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市场利率传导渠道有效性不断增强,宏观经济对市场利率的调节愈发敏感;2016-2020年,相比于M2,市场利率对产出和通货膨胀的解释能力更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应渐进地由“数量型”逐步转为“价格型”。最后,本文认为,要继续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完善存款利率自律机制,积极推动LPR形成和传导机制的相关改革,货币政策实施要灵活精准、合理适度,从而促进金融市场高质量发展。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丁志杰 邹佳洪
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是新时期对外开放的目标。这在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和"十三五"规划都有明确体现。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是全方位的对外开放,对外金融政策调整是其内在要求和重要内容,也是决定对外开放效益和质量的基础。新时期对外金融政策必须解决好双重溢出效应。与过去不同,随着中国更深层次地融入全球经济,在世界经济格局中大国地位的确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丁志杰 邹佳洪
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是新时期对外开放的目标。这在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和"十三五"规划都有明确体现。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是全方位的对外开放,对外金融政策调整是其内在要求和重要内容,也是决定对外开放效益和质量的基础。新时期对外金融政策必须解决好双重溢出效应。与过去不同,随着中国更深层次地融入全球经济,在世界经济格局中大国地位的确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贾灵骏
新体制下开办人民币与外汇远期买卖业务的作用贾灵骏当前我国的远期外汇买卖业务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业务量也很小,仅在上海、广州、深圳三市的调剂中心试办远期外汇调剂及外汇指定银行为少数单位进口付汇和偿付外债等进行的套期保值交易,对防范汇率风险的作用极其...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宋琴 胡凯
实现充分就业是所有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目标。从理论上分析能否建立以扩大就业为目标的货币政策,通过构建一个世代交叠模型,发现"就业目标制"要优于通货膨胀目标制,而且会增进社会效用。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王西川
一、人民币同外币间的买卖风险 人民币同外币间的买卖在银行具体业务中主要是结汇与售汇。结汇就是用每天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的外汇买入价买入客户的外汇而卖给客户人民币;售汇则是用外汇卖出价卖给客户外汇而买入客户的人民币。影响人民币同外币买卖风险的关键因素有两个:一是人民币汇价变化情况。由于人民币外汇汇价总是处于上下微调或有管理的浮动中,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刘舒年 宋立松
外汇体制改革对我国货币政策的影响及对策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刘舒年,宋立松一、国际收支调节的货币理论在封闭经济中,中央银行可以根据对社会总的货币需求量(Md)及货币乘数的测算,进而通过控制高能货币使货币供给量与需求量相适应。因此在封闭经济中,央行可以自主地...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刘丽巍
中国现行货币政策决策体制的核心问题是决策中枢系统与决策咨询系统定位不够清晰,中央银行的法定独立性较弱,决策信息系统不发达。改进中国的货币政策决策体制,应从中枢系统、咨询系统和信息系统几方面构建货币政策决策体制的整体框架,在理顺货币政策决策体制中各机构之间关系的同时,重点完善货币政策委员会制度。
关键词:
货币政策 决策体制 货币政策委员会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