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984)
2023(6969)
2022(5759)
2021(5363)
2020(4502)
2019(10324)
2018(9633)
2017(18584)
2016(9855)
2015(10574)
2014(10517)
2013(10238)
2012(9111)
2011(7917)
2010(7782)
2009(7511)
2008(7987)
2007(6777)
2006(5868)
2005(5288)
作者
(29609)
(24530)
(24215)
(23239)
(15569)
(11868)
(11122)
(9525)
(9511)
(8684)
(8377)
(8263)
(7811)
(7630)
(7552)
(7472)
(7463)
(7386)
(7162)
(6962)
(6353)
(6056)
(5935)
(5585)
(5532)
(5531)
(5517)
(5461)
(4970)
(4756)
学科
(31526)
经济(31486)
(29353)
管理(29054)
(23726)
企业(23726)
(17493)
银行(17347)
方法(16297)
(15872)
(14596)
数学(14559)
数学方法(14469)
(13816)
(10642)
财务(10630)
财务管理(10613)
(10074)
金融(10072)
企业财务(9919)
业务(9724)
(9610)
制度(9604)
(9084)
(9019)
贸易(9009)
(8644)
中国(8447)
银行制(8330)
(7773)
机构
学院(133282)
大学(133092)
(53969)
经济(52912)
管理(51646)
理学(44804)
理学院(44341)
管理学(43614)
管理学院(43406)
中国(42751)
研究(41730)
(31366)
(30127)
(27060)
科学(26310)
农业(25167)
业大(23606)
(23298)
财经(23289)
银行(22381)
中心(22067)
(21841)
(21133)
(20905)
(20792)
研究所(19527)
财经大学(17430)
经济学(16911)
(16690)
北京(16461)
基金
项目(91327)
科学(71043)
基金(68535)
(62154)
国家(61641)
研究(59685)
科学基金(52477)
社会(39684)
社会科(37842)
社会科学(37833)
基金项目(37079)
自然(36209)
自然科(35427)
自然科学(35414)
(35071)
自然科学基金(34842)
(29895)
资助(27421)
教育(26837)
编号(21989)
重点(20588)
(19994)
(19499)
科研(18698)
计划(18454)
创新(18338)
(18187)
国家社会(17139)
(17107)
教育部(16880)
期刊
(51073)
经济(51073)
研究(39706)
(32314)
金融(32314)
(27962)
学报(26858)
(26480)
中国(24869)
科学(21778)
大学(19631)
学学(19225)
管理(16238)
农业(15070)
会计(12593)
财经(11816)
财会(9955)
(9771)
经济研究(9198)
业经(8748)
(8554)
(8142)
技术(7550)
业大(7286)
理论(7250)
问题(6900)
商业(6831)
实践(6689)
(6689)
通讯(6495)
共检索到20320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王建军  杨坤  郗永春  
与国际接轨的新会计准则的实施,给我国商业银行的贷款损失准备及其监管带来了很大影响。新会计准则对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监管的主要影响有:(1)新会计准则关于贷款损失准备的规定与监管审慎性要求相矛盾;(2)新会计准则规定的贷款损失准备计提方法与监管要求的贷款损失准备计提方法有分歧。新会计准则对商业银行的贷款损失准备的影响主要有:(1)降低了商业银行利用贷款损失准备操纵利润的可能性;(2)使得贷款损失准备具有更大的波动性;(3)引入时间价值,可能导致准备水平的提高;(4)可能导致利息收入和减值准备同步增加,并将影响各会计期间的利润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化。本文对以上影响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陈雯靓  吴溪  
在以往不多的我国商业银行盈余管理文献中,并未发现系统性的证据显示银行通过计提贷款损失准备进行利润平滑。基于Bankscope全球银行与金融机构数据库提供的2002—2010年中国商业银行数据,我们重新考察并发现,我国的商业银行存在着通过计提贷款损失准备平滑利润的行为,我们还发现2007年起施行的新会计准则显著遏制了商业银行的利润平滑行为。当然,新会计准则的施行并未完全消除商业银行的利润平滑行为。最后,上述各项发现在非上市银行样本中成立。本文证据还支持在我国银行业(包括非上市银行)广泛实施新会计准则的政策。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潘永  邓剑平  
在不确定性的作用下,商业银行贷款会面临风险。提取贷款损失准备,是商业银行应对风险的常见措施。由于产权制度的不同,我国商业银行在贷款损失准备计提的会计处理上没有遵循国际通行的做法,贷款损失准备金计提明显不足,利润虚增普遍而且严重,累积了较大的流动性风险。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赵旭  
提取贷款损失准备金是商业银行应对信用风险的措施,无效的贷款损失准备对银行资本与盈利有一定的影响。以往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银行有意愿操纵贷款损失准备方面,而对其贷款损失准备的决策效率很少涉及。贷款损失准备效率是指银行管理者对银行贷款损失准备决策的有效性,即实际设置的贷款损失准备与其有效边界的偏离程度。本文运用随机前沿模型研究了1998~2004年我国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的决策效率,实证结果发现,我国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决策效率具有一定的无效性,没有达到效率边界;股份制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的决策效率高于国有商业银行。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许友传  杨继光  
贷款损失准备是银行事前计提的用于覆盖预期损失的一种拨备,能降低银行报告盈余的波动性,可被用于满足盈余管理之需要。当商业银行使用贷款损失准备进行盈余管理时,其报告盈余将与贷款损失准备正相关,然而对我国42家商业银行2004-2007年,以及主要股份制商业银行1993-2007年的实证研究发现,样本银行却并无此管理动机或管理需要,且城市商业银行的盈余管理动机更弱,这可由我国银行业特定的所有权结构、控股结构及其衍生的管理激励来解释。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贾建军  
贷款损失准备会计是商业银行会计和监管中的重要问题,不同的会计处理会影响到资本充足和拨备充足监管的有效性,但是会计准则和监管标准缺乏协调使得上市银行贷款损失准备会计信息的有用性和监管有效性降低。本文研究国际监管机构和相关会计准则制定机构对银行业贷款损失准备监管政策的协调,研究我国贷款损失准备会计和监管的协调,提出完善我国贷款减值会计和监管的政策建议。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张瑞稳  吴毓龙  
本文采用随机前沿分析方法,分析2007~2013年中国A股上市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计提的相对效率,并探讨计提效率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贷款损失准备计提的技术非效率在中国商业银行中确实存在,国有银行与股份制银行的计提效率相近,但都高于城市商业银行;银行的规模、管理水平以及监管机构的监管行为对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的计提效率有显著的正面影响;同时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的计提效率也表现出一定的顺周期性。因此,为提高贷款损失准备计提效率,应全面提高银行自身管理水平,强化对银行贷款损失准备计提的监管,完善计提方法和动态拨备计提体系。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张瑞稳  樊平  
贷款损失准备(LLP)反映了商业银行现有资产组合中贷款的预期损失,贷款损失准备计提效率会对银行财务报表的质量及银行的稳健运行产生一定影响。本文运用数据包络分析的相关理论对2010~2014年中国A股上市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计提的相对效率进行分析,从静态和动态两个方面考察计提效率的表现和变动情况,并对计提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实证结果表明,中国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的计提存在一定的无效性,技术效率呈递减趋势,国有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LLP计提技术效率优于股份制银行。LLP计提效率主要受银行自身特征因素影响,与宏观经济因素关系不显著。非利息收入占比和流动性风险对技术效率有显著负面影响。因此,为提高L...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卢伟  
我国金融业已于2006年12月向外资全面开放,但我国现行银行贷款损失准备法律制度与国际惯例还有一定差距,还不能完全适应现阶段的经济发展水平。笔者尝试从我国现行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法律制度存在的主要缺陷入手,探讨如何完善我国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法律制度。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周晔  张萍  高赛  
本文通过对中国2004—2013年间55家商业银行的实证检验,发现中国商业银行的贷款损失准备的计提存在顺周期性和收入平滑效应。将总体样本分为上市银行与非上市银行后发现,上市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的收入平滑效应更为显著;而非上市银行在贷款快速增长的同时,贷款损失准备的计提反而出现下滑迹象。对交互效应的进一步研究还发现,在控制GDP波动和税前利润的前提下,贷款规模、银行资产增速、不良贷款率、银行资本化程度对贷款损失准备计提均具有显著影响。本文证实基于商业银行自身特点的贷款损失准备并不适合统一的监管行为,监管当局应考虑建立差异化的拨备和监管机制。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周红  武建  
引言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的规定:商业银行对于单独进行减值测试的贷款,有客观证据表明其发生了减值的,应当计算资产负债表日的未来现金流量现值,该现值低于其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确认为贷款减值损失。商业银行采用组合方式对贷款进行减值测试的,可以根据自身风险管理模式和数据支持程度来选择合理的方法确认和计量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林  
金融危机的产生过程表明:商业银行的信贷投放行为及其贷款损失准备的计提具有明显的顺周期特征。这导致商业银行在经济繁荣期减少贷款损失准备金的计提,在经济萧条期反而不得不大量计提拨备,从而大大增加了其在经济衰退期的风险水平。巴塞尔协议下的风险管理机制只是一种微观风险管理机制,要降低银行面临的系统性风险就要建立起反周期的着眼于规避宏观经济周期性风险的贷款损失准备金制度。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陈璐  陈凡  
贷款损失准备缺口是衡量商业银行损失准备充足性的重要指标。从整体趋势看,我国商业银行损失准备充足性在不断提高,账面损失准备缺口持续下降。但是账面缺口与实际缺口是有差异的。商业银行目前主要依据财政部和监管部门有关制度,实行预期现金流折现和风险分类基础上的原则性比例计提方法。计提范围和方法的科学性、风险分类和预期损失的准确性、资本充足率达标和利润考核是影响贷款损失准备计提充足性、产生实际缺口的主要因素。监管部门应通过明确表外信贷资产的计提、改进对折现率和预期现金流的测算、明确抵押物的处置方法等完善贷款损失准备计提制度,加强对商业银行风险分类工作的指导和监管,加强损失准备计提充足性的现场检查,建立激励...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张瑞稳  张靖曼  
本文以中国14家上市商业银行为研究对象,选取2006~2011年的数据为样本,检验中国商业银行会计政策与财务政策信号之间的相互关系。检验结果表明,银行的管理者可能同时利用会计政策(计提贷款损失准备金)和财务政策(股利变化)对外传递信号。当管理者预测到银行将有持续的较高盈利时,他们会提高贷款损失准备金的水平,以向外界传递企业盈利稳定以及前景良好的信号;但当管理者预测到银行的利润将上升时,他们利用贷款损失准备金向外界传递企业良好前景的信号效应并不显著。研究还发现,计提贷款损失准备金信号和股利信号之间存在互补关系。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潘秀丽  
贷款损失准备既影响商业银行资产计量又影响其信用风险覆盖,贷款损失准备处理的合理性更是直接影响到商业银行运营的稳健性和信息披露的透明度。通过对贷款损失准备计提目标的分析、对我国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现实情况的分析,研究发现我国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的计提比例、部分监管指标的执行结果在银行间均存在较大差异。笔者认为,应当通过一般风险准备项目来协调监管标准和会计标准间的差异;通过监管标准和会计标准的完善来更好地实现财务报告目标和监管目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