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042)
- 2023(5926)
- 2022(5243)
- 2021(4823)
- 2020(4055)
- 2019(8880)
- 2018(8707)
- 2017(16637)
- 2016(8763)
- 2015(9327)
- 2014(8729)
- 2013(8566)
- 2012(7287)
- 2011(6135)
- 2010(6215)
- 2009(6103)
- 2008(6339)
- 2007(5317)
- 2006(4741)
- 2005(4377)
- 学科
- 管理(27160)
- 业(23626)
- 济(23382)
- 经济(23352)
- 税(21679)
- 税收(20225)
- 收(20055)
- 企(19949)
- 企业(19949)
- 财(16397)
- 务(10663)
- 财务(10642)
- 财务管理(10624)
- 企业财务(9844)
- 方法(8897)
- 农(8491)
- 数学(7482)
- 数学方法(7351)
- 中国(7004)
- 制(6413)
- 学(5971)
- 业经(5874)
- 贸(5695)
- 贸易(5690)
- 农业(5602)
- 易(5566)
- 银(5339)
- 银行(5331)
- 环境(5311)
- 财政(5181)
- 机构
- 学院(108339)
- 大学(103476)
- 济(40255)
- 经济(39313)
- 管理(38468)
- 理学(32473)
- 理学院(32184)
- 研究(32151)
- 财(31923)
- 管理学(31505)
- 管理学院(31321)
- 中国(27794)
- 财经(22059)
- 京(20676)
- 经(19674)
- 科学(19138)
- 江(17569)
- 所(16485)
- 财经大学(15923)
- 中心(15065)
- 农(14546)
- 州(13753)
- 研究所(13621)
- 业大(13151)
- 北京(12938)
- 省(12644)
- 会计(12244)
- 经济学(12138)
- 院(11930)
- 技术(11814)
- 基金
- 项目(66436)
- 科学(51394)
- 研究(51002)
- 基金(47188)
- 家(40848)
- 国家(40517)
- 科学基金(34865)
- 社会(31317)
- 社会科(29767)
- 社会科学(29763)
- 省(26234)
- 基金项目(24203)
- 教育(22960)
- 编号(22469)
- 自然(21764)
- 划(21641)
- 自然科(21206)
- 自然科学(21197)
- 自然科学基金(20816)
- 资助(19334)
- 成果(18922)
- 性(15196)
- 重点(15027)
- 课题(14890)
- 项目编号(14845)
- 创(14143)
- 发(13959)
- 部(13914)
- 制(13518)
- 创新(13314)
共检索到17414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会通讯(综合版)
[作者]
崔海霞
一、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当期的纳税调整及会计处理按照准则规定,企业应在期末资产负债表日,对固定资产逐项进行检查,对由于市价大幅度下跌,有证据表明已经陈旧过时或者其实体已经损坏,已经或者将被闲置、终止使用或者计划提前处置等原因导致其收回金额低于账面价值的资产,应当将资产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秦文娇 杨婧涵
1.关于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时间和判断方法一要明确"企业应当在会计期末对各项资产进行核查,判断资产是否有迹象表明可能发生了减值";二要明确"如不存在减值迹象,不应估计资产的可收回金额"。即资产只有存在减值迹象的情况下,才要求估计其可收回金额。2.关于资产可收回金额的计量方法资产可收回金额应当根据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
[期刊] 财会通讯(综合版)
[作者]
夏淑霞
一、固定资产减值当期纳税调整及会计处理按税法规定,所得税前允许扣除的项目,必须遵循真实发生的据实扣除原则,除国家税收规定外,企业根据财务会计制度规定提取的任何形式的准备金不得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应在期末资产负债表日,
[期刊] 涉外税务
[作者]
邵凌云
本文简要分析了新会计准则和税法产生差异的原因,而后从固定资产处置入手,详细分析了固定资产的会计处理和所得税、流转税处理的差异。经过分析,得出的结论是会计准则和税法产生差异是不可避免的。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王红云
《企业会计制度》的一个突出特点为:如果企业所拥有或控制的各项资产已经发生了减值,应当计提减值准备,计提的减值准备计入当期损益,这无疑使企业资产在会计报表上所反映的各项内容更符合会计信息可靠性的要求,也体现了资产应当是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的特征。但财政部颁布的《企业会计制度》和若干具体会计准则,与现行税收政策,由于各自的出发点、目的和依据等不同,存在不少的差异,尤其是资产减值准备会计处理和税收政策存在更大的差异,理解此差异对会计实际工作和理论研究无疑具有现实意义。
[期刊] 会计之友(上旬刊)
[作者]
张宝清
与现行的《企业会计准则》相比较,新《企业会计准则》在资产减值准备方面的变化主要表现在计提减值准备的确认时间、计提范围、计提金额的计算以及核算等方面。本文就此进行探讨。
[期刊] 财会通讯(综合版)
[作者]
阮中飞
[期刊] 财会通讯(理财版)
[作者]
李靖宇 郜林平 张秋喜
财政部2006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以下简称新准则)对累计折旧和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内涵作出重新界定。由此可知,累计折旧与资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刘燕婷
新会计准则规定,企业需要对发生减值的资产类科目计提减值,且计提减值后的折旧基础为资产的净额。资产的价值形态会随生产经营过程逐步转移到成本费用中去,并通过一定的价值形式得到补偿。固定资产的价值补偿通常是采用折旧的形式进行。在实际账务处理中,企业对固定资产计提减值准备的情况下,在固定资产报废时,企业需要对计提资产减值准备时发生的资产减值损失进行纳税调整,导致企业产生资产减值准备金额
关键词:
减值准备
[期刊] 财会通讯(综合版)
[作者]
王贡勇 于怀清 李伟毅
2008年实施的《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从历史成本和收入与成本相配比原则出发,制定了相应的税务处理方法;而《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以下简称固定资产准则)从及时化解企业经营风险和稳健经营的谨慎性原则出发,制定了具体会计核算办法,两者存在较多的差异。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左桂云 张瑞芳
《企业会计准则第33号——合并财务报表》规定:"母公司与子公司、子公司与子公司之间销售商品或其他方式形成的固定资产所包含的内部未实现销售损益应当抵销;对固定资产计提减值准备与未实现内部销售损益相关的部分应当抵销"。此规定没有规范由于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产生暂时性差异形成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合并抵销。笔者就此问题分析探讨。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谭光荣 刘霞玲
本文将新会计准则与新《企业所得税法》中涉及固定资产处理的规定进行了全面归纳,在此基础上进行对比分析后发现,由于税收必须依赖会计资料,税法在固定资产确认、计量属性、计量方法等方面表现出与会计协同的一面,由于税法与会计服务的对象不同,两者在初始计量、后续计量等具体操作方面又存在很多差异。
关键词:
固定资产 新会计准则 新《企业所得税法》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赵绮子 黄申
会计准则禁止长期资产在其价值回升后转回所计提资产减值准备,该规定使得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合并抵销较特殊而值得探讨。文章采用案例对比分析方法,通过对比固定资产减值金额较小、较大两个案例,分析获得减值准备的不同合并抵销金额。然后,对比内部交易未实现损益额、个别报表已计提减值准备额、合并应抵销减值准备额之大小,形成了文章的创新性结论:当个别报表所计提减值准备大于内部交易未实现损益时,则不需要编制减值准备之合并抵销分录,除非为附注而重复上期分录;当个别报表减值准备小于内部交易未实现损益时,该差额即为减值准备之合并抵销金额。
关键词:
固定资产 减值准备 抵销规律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丁方飞
2006年国家财政部颁布了新的会计准则体系,新准则禁止计提的长期资产减值转回。在"盈余管理工具论"的观点下,人们普遍预期我国上市公司会在06年将原已计提的长期资产减值准备转回。本文对我国上市公司从01年到06所计提的长期资产减值准备进行了分析,并未找到支持这一观点的证据,"盈余管理工具论"在上市公司整体层面上还缺少有说服力的证据。
关键词:
新会计准则 影响 长期资产减值 盈余管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