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018)
- 2023(13143)
- 2022(11202)
- 2021(10388)
- 2020(8884)
- 2019(19966)
- 2018(19749)
- 2017(38248)
- 2016(20343)
- 2015(22507)
- 2014(22047)
- 2013(21266)
- 2012(18741)
- 2011(16567)
- 2010(16297)
- 2009(14674)
- 2008(13880)
- 2007(11592)
- 2006(9658)
- 2005(7895)
- 学科
- 济(78449)
- 经济(78365)
- 管理(62337)
- 业(61423)
- 企(50261)
- 企业(50261)
- 方法(43606)
- 数学(39451)
- 数学方法(38807)
- 农(23757)
- 财(21335)
- 贸(18018)
- 贸易(18013)
- 中国(17923)
- 易(17599)
- 业经(17297)
- 农业(14821)
- 务(14039)
- 财务(13986)
- 财务管理(13963)
- 学(13857)
- 制(13555)
- 企业财务(13217)
- 技术(13114)
- 理论(12706)
- 地方(11937)
- 环境(11932)
- 划(11305)
- 银(11161)
- 银行(11126)
- 机构
- 学院(280132)
- 大学(276289)
- 管理(115210)
- 济(112986)
- 经济(110997)
- 理学(102668)
- 理学院(101592)
- 管理学(99407)
- 管理学院(98932)
- 研究(82623)
- 中国(62061)
- 京(54958)
- 科学(52844)
- 农(49769)
- 财(48448)
- 业大(46355)
- 财经(40617)
- 中心(40322)
- 所(39926)
- 农业(39783)
- 江(37980)
- 经(37289)
- 研究所(37033)
- 经济学(34558)
- 北京(32959)
- 范(32950)
- 师范(32457)
- 经济管理(31593)
- 经济学院(31554)
- 商学(31479)
- 基金
- 项目(204803)
- 科学(162914)
- 基金(152224)
- 研究(142042)
- 家(134850)
- 国家(133753)
- 科学基金(116607)
- 社会(92016)
- 社会科(87521)
- 社会科学(87497)
- 基金项目(80952)
- 省(80665)
- 自然(79502)
- 自然科(77856)
- 自然科学(77837)
- 自然科学基金(76488)
- 划(67979)
- 教育(67217)
- 资助(62443)
- 编号(55753)
- 重点(45827)
- 部(44925)
- 创(43880)
- 发(42329)
- 创新(40915)
- 成果(40913)
- 科研(40481)
- 计划(38955)
- 教育部(38811)
- 国家社会(38666)
- 期刊
- 济(108293)
- 经济(108293)
- 研究(67405)
- 学报(46492)
- 中国(45028)
- 农(43170)
- 科学(42233)
- 管理(41492)
- 财(37264)
- 大学(35661)
- 学学(34402)
- 农业(29758)
- 技术(25532)
- 教育(24370)
- 业经(20322)
- 融(20023)
- 金融(20023)
- 财经(19119)
- 经济研究(18758)
- 业(16921)
- 经(16360)
- 统计(14859)
- 商业(14722)
- 问题(14294)
- 策(14132)
- 版(13914)
- 技术经济(13669)
- 科技(13323)
- 业大(12637)
- 决策(12361)
共检索到37135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刘建新 李东进 李研
新产品脱销时有发生,不仅会给厂商带来直接损失或错失销售机会,而且会降低消费者满意和增强消费者转换。面对新产品脱销,许多厂商为了增加收益,通过要求消费者加价支付获得新产品,引起了广泛的争议,但该现象并未得到有效的学术研究。观察和研究发现,面对脱销新产品,消费者既会产生心理所有权,从而增强消费者的加价支付意愿;也会产生相对剥夺感,从而会降低消费者的加价支付意愿。经过2个实验,本文研究发现:(1)新产品脱销会影响消费者的加价支付意愿,而且供应性新产品脱销较之于需求性新产品脱销更能增强消费者的加价支付意愿;(2)心理所有权与相对剥夺感会共同中介新产品脱销对消费者加价支付意愿的影响;(3)自我建构会对心理所有权与相对剥夺感的共同中介效应产生调节作用,并会对前者产生匹配效应,而对后者则不会产生。该研究结论对深化与拓展产品脱销理论、心理所有权理论和相对剥夺感理论等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对指导厂商正确操作新产品营销、帮助消费者理性看待或消费脱销新产品和行业监管机构规范治理脱销营销有重要的管理启示。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刘建新 范秀成 李希
随着产品预售、直播带货和购物狂欢节等新型商业模式的日益盛行,新产品脱销日渐普遍,但对于它们的捐赠却困扰着许多消费者,而且相关的关注和研究也严重缺失。基于心理所有权理论和道德提升感理论,本文通过构建有调节的双中介模型深入探寻了新产品脱销经历是否、如何以及何时会影响消费者的捐赠意愿等问题,并通过实验法和调查法进行了检验。2个主实验及其扩展实验或调查表明:(1)新产品不同类型脱销经历确实会影响消费者的捐赠意愿,其中限制供应数量的供应性脱销经历较之于需求突发增长的需求性脱销经历更难以唤起消费者的捐赠意愿;(2)心理所有权与道德提升感会共同部分中介新产品脱销经历对消费者捐赠意愿的影响,其中前者会起消极中介效应,而后者会起积极中介效应;(3)消费者的社会价值取向会调节心理所有权与道德提升感的共同中介效应,亲自我价值取向者会让心理所有权中介效应占优,从而会减弱消费者的捐赠意愿;亲社会价值取向者会让道德提升感中介效应占优,从而会增强消费者的捐赠意愿。这些研究结论在深化与完善新产品脱销、旧物处置和慈善营销等理论的同时,也对消费者理性处理旧物、厂商改善新产品脱销、慈善机构营销募捐以及监管机构规范治理有重要的管理启示。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永贵 孟璐瑶
定制化已成为企业在数字经济时代获取竞争优势的重要源泉,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运用不同的定制化模式为存在异质需求的消费者提供个性化产品和服务。本文基于心理所有权理论,通过4个实验检验了不同定制模式对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影响及其影响机制,揭示出不同产品类型在其中所扮演的重要调节作用:与组合式定制模式比较而言,集成式定制模式往往可以赋予消费者更高的感知所有权,从而对消费者的购买意愿产生更大的积极影响;对于享乐型产品而言,集成式定制模式对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影响更大;与此相对,对于实用型产品来说,集成式定制模式对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影响减弱、甚至消失。同时,本文还发现:产品类型对定制模式与购买意愿的调节作用是通过感知所有权这一中介机制实现的。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刘建新 李东进 范秀成
随着产品伤害危机与产品召回日益频发,日渐增多的被召回产品给消费者带来了严重的心理与行为影响,如何赢得消费者的心理宽恕正在引起企业和学界的关注和研究。通过两个实验进行研究,结果发现:被召回产品会影响消费者的心理宽恕,并且被主动召回产品较之于被被动召回产品与未被召回产品更容易赢得消费者的心理宽恕;其中心理所有权和心理疏离感会共同中介被召回产品对消费者心理宽恕的影响;而品牌承诺会对心理所有权与心理疏离感的共同中介效应起调节作用。该研究结论不仅对完善产品召回理论等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对指导企业正确操作产品召回和帮助消费者理性看待召回产品有重要的实践价值。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张慧利 夏显力
研究目的:聚焦农户产权心理特征,分析心理所有权对农户宅基地退出行为的直接影响,以及相对剥夺感的中介作用和社会质量的调节作用,为理顺宅基地产权关系提供参考。研究方法:探索性因子分析,Bootstrap有调节的中介作用检验方法。研究结果:心理所有权抑制了农户宅基地退出行为。相对剥夺感在心理所有权影响农户宅基地退出行为中起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大小为40.386%。不同维度相对剥夺感的中介效应均显著,中介作用大小表现为:社会剥夺感>经济剥夺感>情感剥夺感。社会质量在相对剥夺感影响农户宅基地退出行为中起调节作用,其中经济剥夺感主要由社会经济保障调节,社会剥夺感主要由社会经济保障、社会包容和社会赋权调节,情感剥夺感主要由社会凝聚调节。研究结论:重视并帮助农户理顺宅基地产权关系;多元路径分类推进,切实保障农民差异化的权益需求,弱化农户的相对剥夺感;围绕社会质量四维度,全面提升农户的社会融入能力。
关键词:
心理所有权 相对剥夺感 社会质量 宅基地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刘建新 李东进
消费者参与价值共创日益普遍,不仅有利于厂商有效降低运营成本和增强口碑效应,而且给消费者带来更高的消费体验与心理满意度。同时,价值共创产品还会产生增值效应。通过两个实验进行研究,结果发现:价值共创产品会产生增值效应,促进性心理所有权在价值共创产品增值机理中起中介作用,自我建构在价值共创产品增值效应的形成中起调节作用。该研究结论不仅对丰富和完善价值共创理论、心理所有权理论及自我建构理论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对厂商有效操作价值共创营销和提高消费者理性参与价值共创行为具有实际的参考价值。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刘建新 李东进
消费者参与价值共创日益普遍,不仅有利于厂商有效降低运营成本和增强口碑效应,而且给消费者带来更高的消费体验与心理满意度。同时,价值共创产品还会产生增值效应。通过两个实验进行研究,结果发现:价值共创产品会产生增值效应,促进性心理所有权在价值共创产品增值机理中起中介作用,自我建构在价值共创产品增值效应的形成中起调节作用。该研究结论不仅对丰富和完善价值共创理论、心理所有权理论及自我建构理论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对厂商有效操作价值共创营销和提高消费者理性参与价值共创行为具有实际的参考价值。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建新 范秀成
通过设计、生产和销售限量版新产品促进销售和提升品牌形象已经成为众多厂商重要的营销策略,并且赢得了不同程度的成功。但目前有关限量版新产品是否、怎样和何时影响消费者购买意愿并未得到有效的探索和研究。通过以手表和智能手机为实验商品和大学生为实验被试的2个实验,研究发现:(1)限量版新产品较之于非限量版例如普通版新产品更容易唤起消费者的购买意愿;(2)在有效排除消费者品牌承诺和专业知识影响下,心理所有权与社会排斥感会共同中介限量版新产品对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影响;(3)自我建构会对双中介心理所有权与社会排斥感产生调节作用,同时消费者炫耀性消费和感知节省性并没有成为替代性解释。直接效应、作用机制和边界条件的有效洞察不仅对深化和完善新产品扩散理论、限量版产品理论等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对指导厂商正确操作限量版稀缺营销和帮助消费者理性消费限量版产品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刘建新 范秀成 晋向东
新产品经常因为促销而脱销,并进而会影响消费者对相似品推荐的反应,但目前对该现象的关注和研究却严重不足。基于损失厌恶理论和控制幻觉理论,文章通过构建有调节的双中介模型深入探寻了新产品促销性脱销影响消费者相似品推荐反应的内在机理与边界条件,并通过采用招募大学生被试进行实验的方法进行了实证检验。通过两个实验,研究结果表明:(1)新产品促销性脱销确实会影响消费者对相似品推荐的反应,折价脱销较之于正价脱销他们有更消极的相似品推荐反应;(2)损失厌恶与控制幻觉会共同中介新产品促销性脱销对消费者相似品推荐反应的影响,其中损失厌恶起着消极中介效应,而控制幻觉起着积极中介效应;(3)消费者的交易倾向会调节损失厌恶与控制幻觉的双中介效应,高交易倾向更容易让损失厌恶中介效应占优,而低交易倾向更容易让控制幻觉中介效应占优。文章结论不仅对深化与完善新产品脱销、损失厌恶和控制幻觉等理论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指导和改善厂商正确操作脱销营销、消费者理性消费和监管机构规范经营等具有重要的管理启示。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叶龙 刘怡彤 郭名 杨松林
知识传承是保持组织知识持续性和创新能力的一种有效方式。随着“退休潮”的到来,企业采取“传帮带”、知识分享会等模式来促进年长员工知识共享,但是依然无法改善组织内知识隐藏的现象。本研究结合实际背景,基于心理所有权理论,考察了年长员工相对剥夺感对知识隐藏行为的影响机制及边界条件。通过对296名年长员工的调查分析,研究发现:年长员工相对剥夺感对知识隐藏行为具有正向影响,组织心理所有权在其中起部分中介作用;年龄刻板印象威胁正向调节相对剥夺感与知识隐藏行为的关系,并增强组织心理所有权在其关系间的中介作用。本研究丰富了相对剥夺感与知识隐藏行为的相关研究,为企业改善年长员工知识隐藏行为提供理论依据与管理启示。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陈华
电商平台实施责任追索策略,能够为消费者营造安全的网购环境,强化消费者粘性。因此,为引导电商平台开展适度的责任追索策略,削弱消费者相对剥夺感,本文从经济追索与权益追索两方面出发,探究电商责任追索、相对剥夺感与消费者粘性三者关系。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胡军辉
本文强调了农民工市民化意愿在推动城镇化进程中的重要作用,采用HLM模型指出了群体间和群体内的相对经济剥夺感受在塑造农民工市民化意愿中的反馈结构。研究表明,群体间相对经济剥夺感与农民工教育程度和流入地城市特征相关,农民工群体内分层因相对剥夺感受差异而使其市民化意愿强度呈现层次性;农民工市民化意愿随相对剥夺感增强而强烈,但边际意愿倾向递减,市民化净收益预期是影响农民工市民化意愿的根本原因;城市居民群体正面的社会评价有助于强化农民工的市民化意愿,而群体内的相对经济剥夺感则对其市民化意愿具有激发和催化作用;在制定和实施城镇化政策时应当重视社会心理因素的作用。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刘建新 李东进 李杰
随着网络经济与体验经济的发展,消费者参与价值共创变得日益盛行。成功的价值共创不仅为企业开拓了新的价值源泉,也为消费者带来了更高的消费体验。观察和研究发现,消费者会与参与价值共创的产品建立心理联系与情感纽带,从而产生更强的心理依附。通过2个实验,研究发现:(1)价值共创产品会产生依附效应,并且消费者会对自我设计型价值共创产品较之于自我生产型价值共创产品产生更强的心理依附;(2)心理所有权与心理流体验会共同中介价值共创产品依附效应的形成过程;(3)自我调节会对价值共创产品依附效应的形成过程产生调节作用。该研究结论不仅对丰富和完善价值共创理论、心理所有权理论和心理流体验理论等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对指导厂商改善价值共创营销水平和帮助消费者增强价值共创行为理性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高峰强 耿靖宇 杨华勇 韩磊
为考察安全感和相对剥夺感在受欺负和偏执之间的中介作用,以受欺负量表、安全感问卷、相对剥夺感问卷以及SCL-90量表中的偏执分量表为工具对543名大学生进行测量。结果发现:(1)受欺负与相对剥夺感和偏执之间呈显著的两两正相关,三个变量与安全感均呈显著负相关;(2)多重中介模型分析显示,受欺负对偏执的直接效应显著,受欺负还通过安全感和相对剥夺感的多重中介作用对偏执产生间接影响。
[期刊] 管理科学
[作者]
李东进 刘建新
通过广告传播产品稀缺诉求从而影响消费者购买决策已经非常普遍,甚至已经发展成为许多厂家或商家提高价格、促进销售的重要营销策略。但目前相关研究却比较少,已有研究主要从感知稀缺性和心理抗拒感解构消费者对产品稀缺诉求的反应机制,缺乏从感知竞争性和感知欺骗性视角整合性地探索消费者应对稀缺诉求的心理反应研究,无疑限制了对消费者稀缺效应本质性和全面性的有效洞察。产品稀缺诉求会对消费者的消费动机和消费行为产生重要影响。当呈现产品稀缺诉求时,一方面会唤起消费者的感知竞争性,从而促使消费者产生促进性的购买意愿;另一方面也会唤起消费者的感知欺骗性,从而促使消费者产生防御性的购买意愿。采用以手机为实验商品的情景模拟研...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销售人员多任务时间取向对消费者溢价支付意愿的影响
品牌体验对消费者-品牌关系的影响——品牌心理所有权的中介作用视角
心理所有权和乡愁视角下产地对地理标志产品溢价支付意愿的影响路径研究
在线评论对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影响——基于心理意向质量和品牌信任的中介作用
心之所有,言予他人? 心理所有权对消费者口碑推荐的影响研究
短视频营销对消费者冲动性购买意愿的影响——基于在线沉浸感和心理意向的中介作用
物质主义对消费者共享消费意愿的影响——权力感与自我提升的链式中介作用
创新型农产品的产品特质对消费者支付意愿的影响——以作物营养强化大米为例
在线评论对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影响——心理距离的中介作用
新产品预发布对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