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134)
2023(10437)
2022(8632)
2021(8248)
2020(6528)
2019(14672)
2018(14432)
2017(26732)
2016(14080)
2015(15659)
2014(14924)
2013(14532)
2012(13034)
2011(11857)
2010(11686)
2009(11024)
2008(10581)
2007(8969)
2006(8153)
2005(7408)
作者
(36123)
(30212)
(30042)
(29001)
(19029)
(14170)
(13611)
(11546)
(11495)
(10634)
(10377)
(10070)
(9626)
(9429)
(9419)
(9299)
(8988)
(8656)
(8569)
(8410)
(7610)
(7229)
(7164)
(6842)
(6780)
(6764)
(6630)
(6393)
(5951)
(5863)
学科
(61359)
经济(61296)
管理(34403)
(32831)
(26084)
企业(26084)
方法(22185)
中国(20800)
数学(19455)
数学方法(19298)
(17957)
业经(15473)
(14405)
(14205)
贸易(14196)
(13898)
(12651)
地方(11941)
农业(11353)
产业(11182)
(10874)
(10319)
银行(10318)
(10082)
(9779)
金融(9777)
体制(9096)
(9075)
(9066)
环境(8944)
机构
学院(191773)
大学(189366)
(90580)
经济(89219)
研究(71925)
管理(70317)
理学(59969)
理学院(59360)
管理学(58577)
管理学院(58214)
中国(55460)
(40387)
(40257)
科学(38910)
(34834)
财经(31527)
研究所(31455)
中心(31107)
经济学(29522)
(28902)
(27188)
经济学院(26521)
(26244)
(26176)
北京(26086)
(25876)
师范(25684)
财经大学(23441)
业大(23104)
(21537)
基金
项目(126149)
科学(101140)
研究(98726)
基金(92312)
(79618)
国家(79002)
科学基金(67691)
社会(65738)
社会科(62536)
社会科学(62525)
(47543)
基金项目(47248)
教育(45004)
(40020)
编号(39542)
自然(39162)
自然科(38241)
自然科学(38233)
自然科学基金(37563)
资助(37132)
成果(32219)
(29977)
(29039)
重点(29038)
国家社会(28589)
课题(28277)
(27342)
中国(26437)
教育部(25690)
创新(25564)
期刊
(103943)
经济(103943)
研究(64725)
中国(40377)
(29339)
管理(27661)
(25838)
科学(25231)
教育(24211)
学报(23707)
大学(19183)
(19061)
金融(19061)
经济研究(19056)
农业(17886)
学学(17857)
业经(17553)
技术(16251)
财经(16068)
(14277)
问题(13752)
(13574)
国际(11972)
世界(11867)
(9799)
技术经济(9193)
商业(8910)
现代(8601)
经济问题(8566)
(8421)
共检索到29670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黄先海  诸竹君  
在中短期内实现往往是中长期过程的产业升级、在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的前提下实现升级、实现政府产业政策干预的有效性是中国产业升级的三大难题。本轮新产业革命是渐进式的、渗透性的,新兴国家面临产业同发机遇,有望缩小与发达国家的技术差距。集聚型、规模化产业链纵向分离格局将向智慧化、网络化系统发展。破解中国产业升级三大难题的四大路径选择是:以发挥后发国优势为特色的蛙跳型科技创新路径,以新兴产业占优为突破口的多元复合型产业发展路径,以前沿边际产业干预为着力点的功能性产业政策推进路径,以大国大市场为基础的需求拉动型升级路径。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杜传忠  金华旺  金文翰  
突破性技术创新是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驱动力,具有显著的技术颠覆性、非连续性和产业关联带动作用等特征。新一轮产业革命背景下,突破性技术创新不断涌现,为后发经济体实现产业赶超提供了机会窗口。通过对突破性技术创新内涵及特征进行理论溯源,提炼出突破性技术创新对产业转型升级的作用机理和路径;以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为例,分析了突破性技术创新对我国三次产业升级的影响;提出了加快突破性技术创新发展、促进我国产业转型升级的对策思路,即强化基础性创新研究,加大对行业共性突破性技术创新的支持,发挥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融合以及金融的作用。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吕政  
南开大学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院杜传忠教授等学者完成的新著《新产业革命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交汇下的中国产业转型升级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21年11月),基于新一轮产业革命的兴起与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形成历史性交汇的大背景,对如何抓住新一轮产业革命的机遇,加快推进我国产业转型升级,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和系统的研究。该书的主要内容把阐述产业革命的历史进程与分析现实问题相结合,重点研究了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途径和对策,研究成果具有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该书的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张明志  余东华  
顺应世界经济发展趋势,我国政府适时提出"中国制造2025"发展战略,以应对新工业革命和科技变革挑战。新工业革命背景下,制造业低碳化发展成为一大趋势。"中国制造2025"碳减排内涵应该包括满足这一目标要求、制定分行业计划、落实分阶段任务、保障分举措实施四方面内容。制造业转型升级与碳减排之间存在兼容性,碳减排路径应该涵盖完善相关制度体系、改善生产制造方式、优化产业结构布局、改善能源消费结构、优化产业区域分布、完善倒逼行动机制六方面内容;低碳导向产业选择应该包括高耗能传统产业、数字化产业、绿色能源产业、新兴材料产业四大重点领域。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宋丙涛  
现代经济革命的内涵与原因曾引起许多经济学家的关注,传统的主流经济学在制度条件不变的前提下得出结论,是技术的革新带来了产业革命;而新制度学派则在技术条件不变的前提下得出结论,是制度的变迁引起了产业革命的爆发。市场革命与产业革命是两个相互独立又相互支持的体系。英国的产业革命虽然表现为生产方式的变革,但它的爆发却首先取决于市场革命的成功。而产业革命带来的军事技术优势不仅使新经济体系能战胜旧的体系生存下来,而且使之成为全球各国争相模仿的对象。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钱学森  
我认为人类历史上已发生过四次产业革命,第一次发生在一万年以前,人类从以打猎、采集为生发展到以畜牧业和农业为生;第二次发生在奴隶社会,即商品的出现:第三次发生在十八世纪末和十九世纪初,由于蒸汽机的出现引起了大工业;第四次是在十九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何宁  夏友富  
对装备制造业产业升级和评价指标体系相关文献进行综述,分析装备制造业产业升级面临的问题,提出基于产业公地的集群式升级路径,构建包括技术创新、资产结构、人才结构、产出结构、绿色发展、两化融合发展等6项准则层指标及20项方案层子指标的产业升级评价指标体系,并借助层次分析法等方法得出指标权重,最后从产业政策、军民融合、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以及全球价值链嵌入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赵云毅  赵坚  
21世纪以来,伦敦、纽约和东京在中心城区进行高密度开发,这是新产业革命进程中市场机制推动的城市空间资源再配置。新产业革命是以信息和智能技术为代表的用机器部分解放和强化人的智力的产业革命。集聚经济的匹配、共享、知识溢出机制可以解释为什么知识密集型企业和生产性服务业企业更倾向集聚到大城市。然而,中国目前的城市发展理念和政策尚未认识到高密度人口集聚对新产业革命的重要意义。现行严格限制特大城市人口的政策压抑了知识密集型企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空间,唯有破解城市规划理念误区才能把握新产业革命机遇。本文以北京为例,提出应在10号线轨道交通枢纽车站进行站城一体化开发,建设城市活力中心区。
[期刊]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作者] 原磊  
产业政策是我国调整产业结构、培育特定产业、优化产业环境和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我国产业政策存在多目标冲突、多主体博弈、影响市场秩序、缺乏政策评估等问题。全球正迎来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这是一场技术、管理、制度和政策的全面协同变革,将对我国产业政策的目标、运行机制和手段产生重要影响。为此,应从聚焦优化产业环境、加强中央和地方的协调配合、注重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强调政策评估与调整四个方面推动我国产业政策转型。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陈东琪  
近两个半世纪的世界经济史表明,每一次大危机都会带来新的科技产业革命。危机波及面越宽、程度越深、时间越长,引发新科技产业革命的强度就越大,影响就越深远。本次金融危机发生在真正意义上的"全球化"条件下,发达经济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周立人  
本文从创意产业的定义、分类与产业链,创意与产业的关系,产业园区和产业政策等层面对创意产业进行深入系统的论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如何进一步推动我国创意产业发展的一些设想。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林志群  
回顾一段历史 1983年10月,我国理论界掀起了题为“世界新的产业革命的挑战和我国的对策”的研讨。此研讨受到经济界、科技界人士的热烈响应。但在1984年3月召开的第2次研讨会上,会议的主题,已经变成“世界新的技术革命与我国对策”。当时,参加研讨会的许多代表对研讨的主题由产业革命变换成为技术革命,就表示了强烈的不同意见。现将这些不同意见中有代表性的,按会议简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王盛勇  李晓华  
以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3D打印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为特征的新工业革命推动了传统生产方式和商业模式变革,促使全球产业链出现重构,传统"微笑曲线"发生变形,国际分工出现新格局。中国既面临巨大挑战,同时也存在难得机遇。顺应变革,中国应加快制造业智能化升级;培育一批创新能力突出、全球技术领先、品牌影响力强的领军企业;加快互补性制度建设,改善投资环境,促进中小企业快速发展;扩大制造业对外直接投资,构建中国主导的全球价值链。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