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959)
- 2023(2763)
- 2022(1966)
- 2021(1802)
- 2020(1264)
- 2019(2718)
- 2018(2539)
- 2017(3917)
- 2016(2144)
- 2015(2143)
- 2014(2114)
- 2013(2088)
- 2012(1884)
- 2011(1832)
- 2010(1772)
- 2009(1605)
- 2008(1485)
- 2007(1331)
- 2006(1244)
- 2005(1005)
- 学科
- 济(10911)
- 经济(10901)
- 农(7968)
- 业(6923)
- 管理(6529)
- 农业(5949)
- 业经(5379)
- 企(5008)
- 企业(5008)
- 农业经济(4041)
- 中国(3700)
- 财(3638)
- 发(3398)
- 地方(3156)
- 发展(3154)
- 展(3153)
- 方法(2915)
- 建设(2620)
- 数学(2425)
- 数学方法(2406)
- 经济建设(2400)
- 收入(2349)
- 学(1975)
- 工作(1945)
- 策(1741)
- 制(1658)
- 国民(1560)
- 技术(1486)
- 人事(1456)
- 人事管理(1455)
- 机构
- 学院(33491)
- 大学(32565)
- 管理(12815)
- 济(12740)
- 经济(12418)
- 理学(11528)
- 理学院(11354)
- 管理学(11085)
- 管理学院(11026)
- 研究(10967)
- 中国(7723)
- 科学(6795)
- 农(6735)
- 京(6496)
- 财(5830)
- 业大(5230)
- 范(5190)
- 师范(5154)
- 所(5050)
- 江(4940)
- 中心(4922)
- 农业(4908)
- 研究所(4580)
- 财经(4491)
- 经(4118)
- 师范大学(4103)
- 经济学(3941)
- 州(3930)
- 院(3917)
- 省(3827)
共检索到4827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胡鹏辉 高继波
在如火如荼的新农村建设中,"新乡贤"一词被提出并引发了众多讨论。文章在考察新乡贤的历史渊源之后,提出应着重强调其"在乡性"、资财、知识与道德。新乡贤是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有资财、有知识、有道德、有情怀,能影响农村政治经济社会生态并愿意为之做出贡献的贤能人士。在目前乡村价值规范体系坍塌的情况下,新乡贤的核心作用在于凝聚乡邻,以道义整合利益,发展出在新时代下适应乡村发展的共享价值规范体系。在此基础上,为乡民提供一套行动准则,实现乡村治理由"主体到规则"的转变,进而推动村民自治的发展。与此同时,需要规避一些可能出
关键词:
新乡贤 “在乡性” 价值规范 村民自治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胡鹏辉 高继波
在如火如荼的新农村建设中,"新乡贤"一词被提出并引发了众多讨论。文章在考察新乡贤的历史渊源之后,提出应着重强调其"在乡性"、资财、知识与道德。新乡贤是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有资财、有知识、有道德、有情怀,能影响农村政治经济社会生态并愿意为之做出贡献的贤能人士。在目前乡村价值规范体系坍塌的情况下,新乡贤的核心作用在于凝聚乡邻,以道义整合利益,发展出在新时代下适应乡村发展的共享价值规范体系。在此基础上,为乡民提供一套行动准则,实现乡村治理由"主体到规则"的转变,进而推动村民自治的发展。与此同时,需要规避一些可能出现的认知偏误:首先,新乡贤不应是"现代化治理"的主体,而是起到助力作用,乡村治理的主体应是乡民;其次,"新乡贤"是可以促进和催化的,但绝不能"培育";最后,通过建立完善、规范的约束制度和公开、透明的监督机制并发挥"同乡会""团拜会"与各种仪式性活动的优势来培育新乡贤的作用环境。
关键词:
新乡贤 “在乡性” 价值规范 村民自治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温福铨 韩培培 李文
在治理现代化的背景下,乡村治理被赋予更多的时代内容。“新乡贤”作为一支德才兼备的贤能人士队伍,对乡村治理来说无疑具有重要意义。聚焦乡村治理中的“新乡贤”,旨在阐释其科学内涵、价值意蕴与生成逻辑。研究结果表明:可以从内生乡贤、外源乡贤双重维度系统把握“新乡贤”的内涵;新乡贤有利于重构乡村公共生活、涵养社会文明新风尚、化解乡村矛盾;新乡贤融入乡村治理体系具有深刻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
关键词:
新乡贤 乡村治理 三治融合 三重逻辑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卓燃 曲政
新乡贤参与乡村治理是发展乡村经济,推动乡村建设的新生力量,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途径。新乡贤参与乡村治理面临着动力乏力、保障缺失、制度空白、环境制约等困境。鼓励和引导新乡贤参与乡村治理必须创新工作新机制:以乡愁为纽带,凝聚新乡贤;创新生活保障机制,便利新乡贤;渲染社会风气,认同新乡贤;创新制度保障机制,激励新乡贤。
关键词:
新乡贤 乡村治理 困境与对策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刘志艳 林文
新乡贤是指曾经有乡籍而后来离乡,但心系乡土而有公益心的社会贤达。主要包括在外为官而告老还乡,或在外为教而回乡献智,或在外置业而返乡投资,或长期扎根乡间的知识型农民等,愿意为乡里实现美好生活目标而无私奉献的一群人。新乡贤区别于传统乡贤的乡村秩序守护者角色,是乡村治理的推动者。通过新乡贤的集聚力量,深挖乡村产业、乡村教育、乡村振兴人才等资源,对一个区域迈向共同富裕来说很是关键。为新乡贤搭建贡献智慧资源的数字化平台,发挥乡贤在乡村发展中的"领头羊"作用。
关键词:
新乡贤 乡贤文化 乡村治理 实现路径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白亮
乡村教师作为中国乡村社会的知识精英,在考察其社会担纲时,社会结构具有基础性意义。中国社会从传统向现代演进的历史进程,不同历史时期因应社会结构的变化,乡村教师有着不同的角色担当。从传统社会乡村塾师集塾师、士绅、乡贤角色于一身;到近现代中国社会激变过程,士绅阶层瓦解,乡村教师全力承担起乡村建设的乡贤使命;再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作为文化精英服务乡里。20世纪90年代,随着城镇化的高速推进,出现“文字上移”趋势,乡村教育逐渐衰弱,乡村教师与乡村社会不断分离。直至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教育迎来振兴契机,乡村教师再一次被赋予新乡贤角色期望。但在社会结构发生巨变的今天,给予乡村教师新乡贤的期望是不切实际的。面对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乡村教师的角色担当和作为,应回归乡村教育振兴的本位。
关键词:
乡村教师 乡贤角色 社会结构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周莹
作为基层政府和农民群众之间的关系纽带,“新乡贤”既是乡村治理工作的参与主体与监督主体,也是乡风文明建设的引领者。“新乡贤”参与乡村治理的困境主要体现在:“新乡贤”角色定位模糊、治理能力不足;参与机制与激励机制不健全;村民对“新乡贤”认可度不高。为充分发挥“新乡贤”参与乡村治理的价值,应当尽快破除困境,从制度上明确“新乡贤”角色定位;多方面提升“新乡贤”参与乡村治理的能力;完善“新乡贤”的参与机制与激励机制;增强村民对“新乡贤”的认同感。
关键词:
“新乡贤” 乡村治理 困境与对策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靳业葳
当前,中国乡村利益结构出现了新的变化,乡村社会关系更加复杂多变,乡村社会矛盾日趋严峻,乡村治理面临新的困境。在此背景下,作为新兴治理主体的新乡贤在中国广大农村地区的影响力逐渐扩大,并广泛参与到乡村治理中。新乡贤在化解乡村民众间矛盾、促进乡村经济发展和维护区域稳定等问题上初步显现其重要功能。本文从理论上对新乡贤治理的法治基础、治理体系和治理过程进行探索和总结,以期为新乡贤组织制度在中国创新乡村治理思路与治理实践中发挥作用提出政策建议。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靳业葳
当前,中国乡村利益结构出现了新的变化,乡村社会关系更加复杂多变,乡村社会矛盾日趋严峻,乡村治理面临新的困境。在此背景下,作为新兴治理主体的新乡贤在中国广大农村地区的影响力逐渐扩大,并广泛参与到乡村治理中。新乡贤在化解乡村民众间矛盾、促进乡村经济发展和维护区域稳定等问题上初步显现其重要功能。本文从理论上对新乡贤治理的法治基础、治理体系和治理过程进行探索和总结,以期为新乡贤组织制度在中国创新乡村治理思路与治理实践中发挥作用提出政策建议。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社瑞 韩茹
新乡贤文化是由传统乡贤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而来的新型文化形态,以其独特作用助推乡村全面振兴。政府和社会是新乡贤文化建设的两种力量,并以此形成了政府主导式建设路径和社会主动式建设路径。政府主导式建设路径以做好顶层设计、整合各种资源、注重授权赋能为主要抓手,通过行政纵向推动力量引领新乡贤文化建设;社会主动式建设路径则以乡村内生力量、特色化的优势资源和参与式行动为依托,通过内生横向协商方式践行新乡贤文化建设。双重建设路径虽共存于乡村场域,但二者属性不同,需通过纵横协同形成新乡贤文化建设的强大合力,使新乡贤文化建设更具持续性和实效性。习近平文化思想为双重路径的纵横协同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和科学行动指南,双重建设路径应顺应时代新要求,遵循互嵌互融逻辑,在互动-嵌入-融合中实现纵横协同,共同服务于新乡贤文化建设。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社瑞 韩茹
新乡贤文化是由传统乡贤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而来的新型文化形态,以其独特作用助推乡村全面振兴。政府和社会是新乡贤文化建设的两种力量,并以此形成了政府主导式建设路径和社会主动式建设路径。政府主导式建设路径以做好顶层设计、整合各种资源、注重授权赋能为主要抓手,通过行政纵向推动力量引领新乡贤文化建设;社会主动式建设路径则以乡村内生力量、特色化的优势资源和参与式行动为依托,通过内生横向协商方式践行新乡贤文化建设。双重建设路径虽共存于乡村场域,但二者属性不同,需通过纵横协同形成新乡贤文化建设的强大合力,使新乡贤文化建设更具持续性和实效性。习近平文化思想为双重路径的纵横协同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和科学行动指南,双重建设路径应顺应时代新要求,遵循互嵌互融逻辑,在互动-嵌入-融合中实现纵横协同,共同服务于新乡贤文化建设。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韦统义 苏佳敏 吴明远
乡贤是中国传统乡村治理的重要主体,伦理本位的传统社会是乡贤活跃的深厚土壤。随着科举制度的终结以及近代国家权力逐步介入农村,乡绅(贤)逐步从乡村治理中退场。新乡贤出场具有历史和现实的必要性,即近代以来乡村精英长期的单程流动,导致乡村内生性建构力量不足;面向后喻文化时代的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需要各种乡村精英协同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需要从质和量两方面破解乡村精英不足的瓶颈,构建新乡贤出场的平台。新乡贤是开放的精英群体服务"三农"不可或缺的力量,其本质既是知识创造价值的时代体现,也是能力本位的时代体现。
关键词:
新乡贤 乡村治理 乡村精英 乡村振兴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曾鹰 曾天雄
当中国社会现代转型迈向以城市信仰为中心的意义表述体系,发展主义深入骨髓之时,由亲缘地缘、民间信仰、乡规民约等构成的"后乡土"社会正面临着共同体的瓦解甚至是"农民的终结"的重大问题。在"后乡土"实现乡村治理有效的重要途径之一,是找寻、重塑与创新乡村社会的内生价值。以客观科学礼敬态度,发掘"新乡贤"文化的传统人文精神,构建交融传统与现代文化的新乡村共同体,赋予乡村的新人文系统,确立乡村研究的新乡土叙事,促成农民的文化自觉以及乡村文化发展的价值皈依,实现"三治合一"的乡村善治。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岩 杨丽
新时代背景下,随着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传统乡村已向现代化乡村逐步转变,但在乡村治理方面,还未实现向现代化的转型,面临一系列突出问题,如:村庄空心化、边缘化现象严重、人力资源流失、乡村治理主体能力下降、制度失灵以及乡村精神文明缺位等。面对困境,新乡贤能够发挥其率先垂范和激励情感的作用,是实现乡村有效治理的关键因素。本文理清了新乡贤和乡村治理之间的内部关联,剖释了新乡贤的丰富内涵与现实价值,为新乡贤参与乡村治理提供了策略建议,进一步强化新乡贤参与村治功能,走出乡村治理困境。
关键词:
新乡贤 乡贤文化 乡村治理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孟冬冬
在当前经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我国乡村治理面临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在这一时代背景下,如何弘扬与发挥乡贤文化在乡民教化、乡村服务和价值引领方面的作用,建立健全乡村治理机制成为需要面对的迫切问题。以新乡贤文化为视角,对乡贤文化及其属性进行解读,分析总结新时期乡村治理的现实困境,并从四个方面提出新乡贤视角下乡村治理的实施路径,以此促进乡风文明和助推乡村振兴。
关键词:
新乡贤文化 乡村治理 现实困境 实现路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