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624)
2023(12098)
2022(9945)
2021(9156)
2020(7597)
2019(16969)
2018(16606)
2017(29936)
2016(16341)
2015(18273)
2014(18195)
2013(17671)
2012(17160)
2011(15982)
2010(16624)
2009(15721)
2008(15353)
2007(14394)
2006(13290)
2005(12470)
作者
(49896)
(41506)
(41339)
(39642)
(26535)
(19662)
(18696)
(16062)
(15843)
(14942)
(14516)
(13981)
(13695)
(13624)
(13265)
(12966)
(12273)
(12241)
(12041)
(11575)
(11294)
(10115)
(10096)
(9638)
(9509)
(9190)
(9120)
(9100)
(8526)
(8346)
学科
(83448)
经济(83368)
管理(49302)
(42450)
(37065)
企业(37065)
方法(25539)
中国(23126)
(22759)
地方(21587)
数学(20404)
数学方法(20151)
业经(17909)
(17307)
(17209)
(16866)
理论(15331)
技术(14437)
地方经济(14406)
(14012)
银行(13976)
(13781)
金融(13774)
(13641)
(13566)
(12359)
教育(11847)
农业(11300)
产业(10843)
环境(10592)
机构
大学(246963)
学院(242058)
(105544)
经济(103221)
研究(93312)
管理(86503)
理学(71800)
理学院(70895)
中国(70302)
管理学(69698)
管理学院(69196)
科学(54853)
(54342)
(50168)
(47937)
研究所(42981)
中心(40962)
(40801)
(38325)
财经(38083)
北京(35344)
(35310)
师范(34947)
(34383)
(34276)
经济学(33290)
业大(33022)
(31672)
经济学院(29400)
(29251)
基金
项目(150053)
科学(117721)
研究(113113)
基金(106328)
(93302)
国家(92511)
科学基金(77619)
社会(72283)
社会科(68414)
社会科学(68396)
(59285)
基金项目(54217)
教育(52267)
(49323)
自然(46634)
自然科(45505)
自然科学(45487)
编号(45103)
自然科学基金(44693)
资助(43073)
成果(39878)
重点(35013)
(33868)
课题(33680)
(32654)
(32500)
创新(30808)
国家社会(30341)
(28319)
教育部(28067)
期刊
(133226)
经济(133226)
研究(85619)
中国(56444)
学报(39891)
(39207)
管理(36806)
教育(35865)
科学(35834)
(34675)
大学(30599)
学学(27977)
(25764)
金融(25764)
技术(22515)
农业(22021)
经济研究(21974)
财经(20576)
业经(19812)
(18141)
问题(17057)
图书(15479)
技术经济(13592)
(12787)
科技(12201)
(12108)
论坛(12108)
世界(11666)
统计(11664)
(11476)
共检索到40401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皇甫晓涛  
在对发展经济学、结构主义经济学文明互鉴与后殖民经济国际分工三大定律等学科话语理论反思的基础上,结合千载以来"一带一路""中华六艺"主体共生禀赋与"丝路六通"主体共生优势新时代经济创新发展历史、逻辑原理、理论,提出中国特色新主体经济、新共生经济、新制度经济、新知识经济、新动能经济等新时代经济学学科话语共生优势理论框架、理论体系;揭示出中国经济持续增长40年的经济原理、创新原理、自主原理、主体原理、共生原理、自组织原理与跨越发展原理、科学发展原理,完成"一带一路"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新主体经济学全球话语体系建构及其新时代经济相关学术、理论话语体系建构,并以之破解全球后殖民经济话语体系的发展难题与新结构经济比较优势的理论困境。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周文  
2015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与方法论"为主题的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八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立足我国国情和我国发展实践,揭示新特点新规律,提炼和总结我国经济发展实践的规律性成果,把实践经验上升为系统化的经济学说,不断开拓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这一新的论述,不但突出了创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意义,同时也对我国经济学者提出了发展中国经济学话语体系的新要求和新任务。一、经济学正在迈入中国时代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余永定  
中国学者对于"经济增长理论"和"发展经济学"是比较熟悉的。但对什么是"结构经济学"则有些茫然。2009年,我不揣冒昧,对什么是结构经济学做了一番解释:"作为经济学的一个子学科,结构经济学(Structural Economics)的出现是相当晚近的现象。在20世纪90年代之前,我并未听到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谢作诗  
如果交易费用为零,那么垄断厂商就会实施完全价格歧视。不考虑收入分配效应,完全价格歧视实现了资源的最优配置。如果交易费用不为零,那么消费者剩余和利润是不可以简单相加的,更不可以二者之和是否达到了最大来判定真实经济是否是效率的。交易费用不为零,也不能得出垄断存在资源配置扭曲的结论。传统分析忽视了垄断的成因,忽略了那所谓的福利三角形,其实是避免价值消散和获得规模经济的必要的代价。传统分析还不恰当地以为政府既有能力又有动力管好垄断这样的问题。因而,其一般化的反垄断政策主张也错了。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邱海平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一个非常重大的命题和判断,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包含着极为丰富的内容,可从不同角度去理解。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一个新时代,中国经济学的创新与发展也即将进入一个新时代。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辉煌成就让我们备受鼓舞,党的十九大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的论断为我们指明了方向。作为学者,一方面应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充满信心;另一方面,还要认真研究问题,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一步发展、民族复兴的关键时期,做出应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杨永华  
近年,林毅夫提出了新结构经济学,据说有可能是发展经济学继结构主义和华盛顿共识之后的第三波理论浪潮的重要流派。新结构经济学认为一个经济体的经济结构内生于它的要素禀赋结构,持续的经济发展是由要素禀赋的变化和持续的技术创新推动的。新结构经济学得出了与旧结构经济学不同的理论结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核心作用,把进口替代看做是发展中国家在发展过程中爬升产业阶梯的自然现象;政府发挥积极作用。新结构经济学在财政政策、货币政策、金融发展、外国资本、贸易政策、人类发展方面得出了一些新的政策启示,但是新结构经济学也存在着一些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张军  
本来,任何一位受到现代经济学训练的经济学家都深知价格机制在分配资源和实现配置效率上的头等重要性,而这正是新古典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思想。但是,当经济学家面对"战后"日本经济的高速增长和"东亚奇迹"时,却有难以达成共识的争议。争议的焦点在于,离开了政府的指导和有选择的产业政策的有效实施,这些"奇迹"是否可能。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争论-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段龙龙  
新时代推进我国经济高质量转型和动力机制转换需要有与之相适应的科技创新体系支撑,构建"强起来"的中国科技经济学为其提供坚实的学理基础。发展中国特色科技经济学既要借鉴、吸收西方科技经济学理论体系的先进成果,又要把握新时代科技与经济协调融合发展的独特内涵。要重新建立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的"全面创新"体系,完善"以人为本"的育才、用才体系以推动"强起来"的中国科技经济学的理论创新。未来,需要深刻认识世界科技发展的趋势,紧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凝练"非对称"科技经济学理论、强化"市场与政府"双强引导下的科技资源配置和建立"瞄准高端"的科技创新发展目标,建构和完善中国科技经济学学科体系。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蒋玉珉  
在创建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体系的过程中,我国理论界作出了不少有价值的贡献,但还有若干重大问题有待于进一步探讨。由于前提条件与所担负的根本任务不同,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不能照搬《资未论》的体系结构,而必须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律构筑新的理论体系。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应该把经济体制融入生产关系的研究,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解为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及其具体形式——市场经济的内在统一,不能把公有制无条件地看成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也不能把按劳分配作为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陈星   侯怀银  
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建设是新时代繁荣教育经济学的根本方向。建设中国特色教育经济学“三大体系”,要坚持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相结合,坚持将传统教育经济思想和当代教育经济问题相结合,坚持将本土化和全球化相结合,形成能够科学回答教育经济的中国问题、世界问题、时代问题的新学科新理论新话语。建设教育经济学学科体系要优化学科体系架构,明确优势学科、特色学科和重点学科,务实教材体系和人才体系。建设教育经济学学术体系要创新教育经济思想,注重原创理论生成,促进研究方法融合发展。建设教育经济学话语体系要打造新概念、新范畴,优化话语表达与转化,提升学术话语权。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包炜杰  
当前以美国为代表的逆全球化思潮的兴起从侧面反映出西方世界正在衰落,而中国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并引领世界经济走向复苏,立足于基本国情和经济实践,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话语体系正当其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具有三大理论来源,即以价值取向为主要方面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以工具取向为主要方面的西方经济学和以实践取向为主要方面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此基础上,以国家治理作为理论突破点,有效回答"中国奇迹"之谜,凸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时代意义和世界意义。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叶坦  
本文为笔者研究中国经济学术史系列实证考察的典型案例之一。研究从"重写学术史"的学术潮流入手,阐论经济学术史探索与"话语体系"创新的关联,分析进行中国特色经济学话语体系创新已经具备的五大关键性基础。进而,实证考察典型案例《中国经济学史纲》五个方面的学术特色与学理价值,及其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学话语体系创新探索中引航导向的重要贡献。最后,将历史视镜拉得更远些,从两个视角追溯中国源远流长的"经世济民"之学,及其汇聚成为"话语体系"充足养分的史实。希冀依循中国经济学术史脉络,勾勒出一条探索和丰富中国特色经济学话语体系建设的可能路径。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夏春玉  
学科视角不同,流通的含义也不同。本文将流通问题研究的学科视角限定为经济学或管理学,进而将流通界定为不包括货币、资金、劳动力、服务的有形商品或产品从生产领域到消费领域的流动,指出了流通与交换、贸易、商业、营销、分销等概念的异同。本文认为可以从宏观与微观两个视角,用经济学与管理学两种分析工具对流通问题进行研究,进而形成两种流通理论,前者可称为流通经济理论,后者可称为流通管理理论。同时,本文用机构分析法、商品分析法、功能分析法、系统分析法、社会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流通经济理论(学)的体系框架进行了初步设计。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高冠中  
以构建新结构经济学为指向,林毅夫教授对西方早期发展经济学结构主义思潮和新自由主义经济学进行了反思和批判,并将这两种思潮在中国的失效或失败归于条件的不适用性,认为照搬西方主流经济理论是行不通的。林毅夫教授的反思相对于主张照搬西方理论指导中国发展实践的学者来说,具有较大的进步性,其历史唯物主义方法的主张也为林毅夫教授的理论增添了一些科学性。但对经济学阶级性的漠视和对逻辑实证主义的唯心主义方法的尊崇,使其对西方主流经济理论的反思并不彻底。对马克思经济运行理论的庸俗化理解和对李嘉图经济学庸俗成分的比较优势理论的秉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顾海兵  王梅梅  
经济学体系中的基本元素按照特定的原则形成关联,只有经过逻辑思考,人们才能把握经济的本质和规律。本文对经济学说史上成体系的诸多名著和经典教材的逻辑进行了概述和分类,归纳出了空间、时间、制度、历史、层次、力学、元素这七种主要的逻辑框架。在梳理前人成果的基础上,文章基于社会的人或人性这一逻辑起点,循人性→人的欲望→人的利益→人的分工→交换→货币与市场→非市场与市场这一逻辑主线,提出了经济学体系的新逻辑构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