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256)
2023(9442)
2022(7573)
2021(7328)
2020(5879)
2019(13459)
2018(13399)
2017(23813)
2016(13327)
2015(15726)
2014(16068)
2013(15565)
2012(14236)
2011(12691)
2010(12632)
2009(11703)
2008(12077)
2007(10430)
2006(9203)
2005(8833)
作者
(35886)
(29743)
(29637)
(28647)
(19011)
(14172)
(13685)
(11506)
(11392)
(10879)
(10199)
(10014)
(9724)
(9578)
(9538)
(9141)
(8842)
(8546)
(8535)
(8455)
(7710)
(7169)
(7097)
(6895)
(6806)
(6746)
(6628)
(6612)
(6037)
(5980)
学科
(55004)
经济(54947)
管理(38055)
(34425)
(26910)
企业(26910)
(26355)
中国(23193)
方法(20238)
数学(17552)
数学方法(17434)
(17123)
(13870)
财政(12792)
业经(12714)
(12268)
贸易(12259)
(12021)
(11989)
财务(11964)
财务管理(11906)
企业财务(11311)
地方(11140)
农业(10733)
(10448)
银行(10439)
(10350)
(10283)
(9899)
(9828)
机构
大学(182674)
学院(181975)
(82324)
经济(80866)
研究(68734)
管理(62500)
中国(56180)
理学(51870)
理学院(51229)
管理学(50489)
管理学院(50133)
(46338)
(40395)
科学(38003)
(34863)
财经(32463)
研究所(30775)
中心(30704)
(29606)
(28121)
经济学(27392)
北京(26553)
(26235)
(25092)
师范(24903)
经济学院(24641)
(24540)
财经大学(23767)
(22158)
业大(21113)
基金
项目(110421)
科学(86674)
研究(86232)
基金(80076)
(68953)
国家(68382)
科学基金(57767)
社会(55798)
社会科(52818)
社会科学(52807)
基金项目(40882)
(40213)
教育(40123)
编号(35404)
(34212)
自然(33334)
资助(32966)
自然科(32564)
自然科学(32558)
自然科学基金(31995)
成果(30733)
(25851)
重点(25617)
课题(25352)
中国(24499)
(24443)
国家社会(24441)
(23533)
教育部(22636)
(22330)
期刊
(96855)
经济(96855)
研究(65919)
中国(45870)
(41299)
学报(26036)
教育(25438)
(25033)
管理(24601)
科学(24090)
大学(20564)
(19581)
金融(19581)
学学(18548)
经济研究(17467)
财经(17322)
农业(17167)
技术(16170)
(15101)
(13575)
业经(13555)
问题(12926)
国际(12205)
世界(11954)
图书(11129)
会计(10490)
(10344)
财会(9270)
(8610)
论坛(8610)
共检索到30634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杨志勇  
新中国70年的财政制度现代化历程,是财政在服务国家建设,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服务的70年。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既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背景下进行的,同时又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支持。面向未来,财政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中的作用将得到更好的发挥。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赵凌云  
现代化是贯穿新中国成立60年以来发展进程的历史主题。60年间,中国启动了全面的现代化进程,将一个前现代化国家推进到初等发达国家行列。新中国60年的现代化历程在中华民族复兴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探索史、中国共产党自身历史以及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都具有特殊重要的历史方位。新中国60年的历史进程,是按照自身的逻辑展开的,是自主的历史创造进程,这60年的未来指向,就是中国将沿着自身的历史逻辑,继续开创自己的民族历史,进而,彰显中华民族历史的世界意义。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辛冲冲  席鹏辉  
~~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赵颖全  
~~
关键词: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党委书记、副院长闫坤研究员主编,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财政学科骨干力量合力撰写的《新中国财政学研究70年》,已于2019年9月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本书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书系》之一。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新中国财政制度建设和新中国财政学发展70周年。70年来,在新中国的财政体系不断丰富和完善,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王晔  
~~
关键词: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吕炜  靳继东  
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财政制度安排服从于国家发展目标和战略的需要。始终服从和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是新中国财政70年发展的历史逻辑。财政发展的历史逻辑决定了财政实践的内容和财政理论的进展。本文立足于这一历史逻辑,分析财政发展各阶段的实践特征和理论演进的实质,总结创新性的财政制度设计对于特定阶段现代化强国建设的意义,对各阶段中不同财政思想的内在联系做出新的理解和思考。这种基于历史逻辑—实践逻辑—理论逻辑的研究框架同时也为研究一个国家的财政发展提供了方法论上的贡献。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同日,中央人民政府财政部成立。10月18日,中央人民政府任命薄一波为财政部部长。12月,财政部在北京召开第一次全国粮食工作会议,提出了统一全国农业税法、税率的问题。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刘尚希  
1949—2019年,回顾这70年,新中国的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这些成就来之不易,是在党的领导之下团结各族人民共同奋斗出来的。在这个过程中,财政起什么样的作用呢?怎么理解新中国70年发展中的财政呢?财政的逻辑是什么呢?这是一个理论问题,也是一个实践问题。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李成威  
新中国70年,财政支撑着国家发展蕴含在三条逻辑线索当中。一是不确定性与风险逻辑,即财政致力于化解各种公共风险,并在此过程中不断构建国家发展的确定性。二是社会主义与人民逻辑,即强调以人为本,围绕人的生存和发展问题作用于国家发展目标,强调财政围绕"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做文章。三是行为主义与创新逻辑,即按照行为主义的思路考虑财政发展和改革以及财政各项制度设计,坚持在实践当中完善各项制度,处理好改革、发展和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避免国家发展出现重大风险。在新时代,上述逻辑依然成立,但又有新的内涵,总体上要以推动整体性发展和改革为目标,以应对风险社会的不确定性为任务,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杨志勇  
本文对新中国70年财政政策进行回顾和展望。70年来的财政政策可分为四个阶段,即1949—1952年以恢复国民经济为主要目标的市场型财政政策;1953—1978年计划型财政政策;1978—2012年适应经济转型需要的财政政策;2012年以来适应新时代需要的财政政策。70年财政政策的经验表明,财政政策目标的选择需要准确认识国家作用;财政政策成功的基础是尊重财政规律;财政政策需要超越宏观经济稳定目标,为工业化和现代化提供保障;财政赤字需要在积极防范财政风险背景下理解;财政政策的实施常与财税改革相伴随;财政政策的财力基础需要多渠道夯实;财政政策的选择需充分考虑外部因素的影响。面向未来,财政政策应立足于服务国家治理体系和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服务国家参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应重新理解财政政策知识,为财政政策选择提供支持;应和其他政策目标相互协调。本文还从政府可支配财力和现金流的视角讨论未来财政政策的空间与挑战,并梳理了财政政策作用需要面对的传导机制难题。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闫坤  张鹏  
中国财政学是世界财政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财政学发展史上,中国财政学又表现出了典型的特殊性和自足性。在遵循财政学基本框架和原理的基础上,以财政运行规律和财政权力制衡为理论延展的"双轮",结合经济体制和改革环境的变化,中国财政学先后经历了国家分配论、公共财政论和国家治理论三个阶段,理论体系上有飞跃和创新,但思想体系和基本逻辑框架却始终保持着融合和统一。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王振宇  
财政作为国民经济综合反映,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状况的晴雨表。伴随着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新中国成立70年间,财政收入从1950年的62亿元提高到2018年的18.3万亿元,年均增长12.5%。形象地说现在一天的财政收入相当于新中国成立初期8个年头的规模。财政支出则从68亿元提高到22.1万亿元,年均增长12.6%。以2018年为例,财政收支占GDP比重分别为20.4%、24.5%,较好实现了从财政小国、弱国向财政大国、强国的重要转变。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杨志勇  
新中国财政学70年的发展过程,是社会主义财政学的探索过程。新中国财政学发展的基本脉络可以从三方面加以把握:一是构建与社会主义国家建设相适应的财政学;二是构建与经济体制变革相适应的财政学;三是构建与财政实践发展相适应的财政学。新中国财政学在财政本质理论、公共财政理论、现代财政制度理论等方面取得突出成就。按照新时代的要求,具有中国特色的财政学正在构建之中。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蒋永穆  卢洋  张晓磊  
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农业实践的推进,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内涵经历了一个从形成到不断拓展和深化的过程,其演进历程大致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探索阶段、形成阶段、确立阶段和深化阶段。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内涵的历史演进,呈现出四个典型特征:一是逻辑前提渐趋科学,二是目标取向不断多元,三是核心内容日臻完善,四是发展战略逐步成熟。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