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771)
2023(11402)
2022(9321)
2021(8845)
2020(6806)
2019(15681)
2018(15076)
2017(27413)
2016(14807)
2015(16847)
2014(16727)
2013(16607)
2012(16024)
2011(14578)
2010(14491)
2009(13369)
2008(13480)
2007(11523)
2006(10394)
2005(9840)
作者
(40747)
(34121)
(33891)
(32258)
(21818)
(16150)
(15291)
(13161)
(12989)
(12106)
(11703)
(11397)
(11089)
(10934)
(10775)
(10339)
(10047)
(9838)
(9587)
(9500)
(8632)
(8233)
(8092)
(7759)
(7759)
(7679)
(7455)
(7424)
(6827)
(6827)
学科
(70289)
经济(70225)
管理(40345)
(37902)
中国(28081)
(28033)
企业(28033)
(26637)
方法(22578)
地方(21051)
(20799)
数学(20103)
数学方法(20002)
业经(15581)
(15043)
贸易(15027)
(14750)
(14628)
农业(13820)
(13383)
银行(13374)
财政(13181)
(13026)
金融(13025)
(12967)
(12671)
(11706)
财务(11689)
财务管理(11640)
环境(11189)
机构
学院(205861)
大学(204745)
(97386)
经济(95757)
研究(83357)
管理(72075)
中国(66784)
理学(60172)
理学院(59395)
管理学(58760)
管理学院(58352)
(51301)
科学(45985)
(45517)
(42459)
研究所(37744)
中心(36653)
财经(36374)
(33255)
(31637)
经济学(31609)
(30960)
北京(30404)
(29988)
(28802)
师范(28582)
经济学院(28430)
财经大学(26741)
科学院(25099)
(24743)
基金
项目(129214)
科学(102548)
研究(100331)
基金(93766)
(80993)
国家(80286)
科学基金(67826)
社会(66442)
社会科(63128)
社会科学(63118)
(48211)
基金项目(47951)
教育(44824)
(41171)
编号(39670)
自然(38668)
资助(38250)
自然科(37731)
自然科学(37722)
自然科学基金(37054)
(34561)
成果(33710)
重点(30049)
(30030)
课题(29156)
发展(28950)
国家社会(28880)
(28469)
中国(27670)
(27038)
期刊
(116651)
经济(116651)
研究(75443)
中国(51617)
(42156)
(31262)
管理(28380)
学报(28232)
科学(27955)
教育(25331)
(25190)
金融(25190)
大学(22508)
农业(22021)
经济研究(20865)
学学(20832)
财经(18979)
业经(17924)
技术(16858)
(16549)
(15221)
问题(15169)
世界(14201)
国际(13860)
(12378)
会计(10312)
技术经济(9884)
经济问题(9461)
(9374)
论坛(9374)
共检索到34831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马海涛  任强  
一、新中国70年财政发展的路径(一)1949-1978年:国家财政的建立和探索新中国的成立将中国社会带入了一个新的纪元,伴随着新政权的诞生,新的国家财政从这一时期开始建立。历经国民经济恢复和建设时期,国家财政从无到有,在实践中摸索前进。当时的国家财政一方面具备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财政特征,另一方面与当时的时代任务相结合,高度服务于国家经济建设。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刘尚希  
1949—2019年,回顾这70年,新中国的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这些成就来之不易,是在党的领导之下团结各族人民共同奋斗出来的。在这个过程中,财政起什么样的作用呢?怎么理解新中国70年发展中的财政呢?财政的逻辑是什么呢?这是一个理论问题,也是一个实践问题。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李成威  
新中国70年,财政支撑着国家发展蕴含在三条逻辑线索当中。一是不确定性与风险逻辑,即财政致力于化解各种公共风险,并在此过程中不断构建国家发展的确定性。二是社会主义与人民逻辑,即强调以人为本,围绕人的生存和发展问题作用于国家发展目标,强调财政围绕"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做文章。三是行为主义与创新逻辑,即按照行为主义的思路考虑财政发展和改革以及财政各项制度设计,坚持在实践当中完善各项制度,处理好改革、发展和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避免国家发展出现重大风险。在新时代,上述逻辑依然成立,但又有新的内涵,总体上要以推动整体性发展和改革为目标,以应对风险社会的不确定性为任务,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闫坤  张鹏  
中国财政学是世界财政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财政学发展史上,中国财政学又表现出了典型的特殊性和自足性。在遵循财政学基本框架和原理的基础上,以财政运行规律和财政权力制衡为理论延展的"双轮",结合经济体制和改革环境的变化,中国财政学先后经历了国家分配论、公共财政论和国家治理论三个阶段,理论体系上有飞跃和创新,但思想体系和基本逻辑框架却始终保持着融合和统一。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杨志勇  
新中国财政学70年的发展过程,是社会主义财政学的探索过程。新中国财政学发展的基本脉络可以从三方面加以把握:一是构建与社会主义国家建设相适应的财政学;二是构建与经济体制变革相适应的财政学;三是构建与财政实践发展相适应的财政学。新中国财政学在财政本质理论、公共财政理论、现代财政制度理论等方面取得突出成就。按照新时代的要求,具有中国特色的财政学正在构建之中。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郭代模  杨舜娥  
一、新中国财政70年背景概述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从1949年到2019年,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新中国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真可谓:70载风雨兼程,砥砺前行。70载春华秋实,玉汝于成。站起来,靠的是革命建设。革命二十八载,是中国共产党于南湖举起革命之旗,于井冈山点燃燎原之火,于长
[期刊] 改革  [作者] 贾康  张鹏  程瑜  
新中国成立60年以来,中国财政经历了奠基立业和艰难探索时期、改革开放前期、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框架时期、发展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时期等几个阶段,财政体制、收入体系、支出结构、财政管理、财政宏观调控在演进中不断完善,不断推动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也促进了中国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刘小兵  
2008年10月11日,"改革开放30年暨《中国财政发展报告》10周年中国财政改革回顾与展望研讨会"在上海财经大学隆重举行。本次研讨会由上海财经大学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和上海财经大学公共政策研究中心联合举办,来自全国高校、科研院所的财政学界著名专家学者以及有关政府官员,出席了本次研讨会。会间,各方对上海财经大学公共政策研究中心推出的《中国财政发展报告》(以下简称《报告》)系列给出了客观的评价,并对如何更好地做好这项工作提出了宝贵的建议。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周利梅  白华  
现代服务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和重要战略方向,将为国民经济增长、优化经济结构、解决就业、提高生活水平做出决定性贡献。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对第三产业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本文回顾总结了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第三产业发展的四个历史阶段和取得的巨大成就,总结了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和简政放权四个成功经验,从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和制度链四个维度提出了建设现代服务业强国,促进中国第三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举措。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徐斌  刘杨程  马绍雄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工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本文从规模效益、生产总值、产业规模、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国际贸易六个角度分析70年来我国工业的发展历程,并总结了我国工业发展的宝贵经验。指出我国工业发展还存在着一些主要问题:工业企业产能过剩,市场结构不匹配,资源配置效率低;工业高端人才不足,自主创新能力弱,产品质量档次低;工业环境污染严重,资源再利用率低,生产环保程度低。最后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推动供给侧改革,深化融合发展,打造"高端工业";培养高精尖人才,实行智能制造,打造"智慧工业";提倡生态化生产,改善生产流程,打造"绿色工业"。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林寿富  吴维香  
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工业经济迅猛发展,取得了巨大成绩。本文从工业规模、工业体系、工业企业、产业结构和技术水平等五个方面重点分析了中国工业经济发展的主要成就。在此基础上,总结了中国工业发展的五点经验:持续改革、不断深化为中国工业发展提供了不竭动力;全面开放、融入全球为中国工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丰富资源、有效配置是中国工业发展的重要支撑;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中国工业发展的根本基点;艰苦奋斗、循序渐进为中国工业发展注入了强大后劲。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黄燕芬  张志开  杨宜勇  
文章将新中国70年的民生发展划分为站起来(1949~1977年)、富起来(1978~2011年)和强起来(2012~2019年)3个重要历史时期,按照"7个有所"的基本框架分析新中国70年民生领域的发展变化,得出以下结论:(1)"7个有所"的进展与当时的经济发展水平息息相关。(2)"7个有所"之间参差不齐,发展不平衡。(3)70年民生大发展的过程中,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不断得到强化。(4)资金来源多渠道,投资主体多元化,是促进70年民生建设大发展的重要推力。未来要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拓展"7个有所"的范围,解决"7个有所"之间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并继续强化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赵一夫  王丽红  
本文从历史的视角,以乡村治理机制及其内在逻辑的变迁为核心,分析新中国成立70年来乡村治理的发展路径及其依赖性特征,探讨中国乡村治理的发展趋向。研究表明,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乡村治理发展可以划分为"两个时期"、"四个阶段",即以改革开放为分界点划分为两个时期,按照乡村治理机制的变迁,可以划分为乡镇自治、人民公社制、乡政村治和乡村共治四个阶段。70年来中国乡村治理发展路径具有较强的路径依赖性,表现为乡村治理体制结构的行政化和集权化、乡村治理思维的城乡分治、乡村治理主体的精英化和乡村治理方式的技术化。未来乡村治理现代化将以构建党领导下的"三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和开放的多元化治理格局为主要方向,实现乡村善治。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辛冲冲  席鹏辉  
~~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赵颖全  
~~
关键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