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530)
- 2023(9664)
- 2022(8151)
- 2021(7611)
- 2020(6035)
- 2019(13851)
- 2018(13543)
- 2017(24758)
- 2016(13230)
- 2015(15343)
- 2014(15182)
- 2013(15332)
- 2012(14999)
- 2011(14014)
- 2010(13960)
- 2009(12824)
- 2008(12708)
- 2007(11128)
- 2006(10309)
- 2005(9619)
- 学科
- 济(68055)
- 经济(67886)
- 管理(30857)
- 业(29778)
- 中国(26451)
- 方法(22437)
- 企(21588)
- 企业(21588)
- 农(19801)
- 地方(19148)
- 数学(18120)
- 数学方法(18027)
- 业经(15850)
- 贸(14320)
- 贸易(14306)
- 易(13895)
- 农业(12858)
- 制(12351)
- 发(12147)
- 财(11813)
- 融(11774)
- 金融(11773)
- 银(11675)
- 银行(11666)
- 行(11516)
- 和(11219)
- 学(11210)
- 地方经济(10825)
- 环境(10381)
- 发展(9220)
- 机构
- 大学(193104)
- 学院(191576)
- 济(91429)
- 经济(89830)
- 研究(80262)
- 管理(67925)
- 中国(62600)
- 理学(56574)
- 理学院(55747)
- 管理学(55046)
- 管理学院(54648)
- 科学(44304)
- 京(43776)
- 财(41089)
- 所(40792)
- 研究所(36529)
- 中心(35309)
- 财经(31139)
- 农(30608)
- 经济学(29333)
- 北京(29306)
- 范(28992)
- 江(28792)
- 师范(28785)
- 经(28503)
- 院(28440)
- 经济学院(26213)
- 科学院(24258)
- 师范大学(23581)
- 农业(23354)
- 基金
- 项目(120150)
- 科学(96016)
- 研究(92754)
- 基金(87947)
- 家(76144)
- 国家(75467)
- 科学基金(63623)
- 社会(63555)
- 社会科(59203)
- 社会科学(59191)
- 基金项目(45076)
- 省(43878)
- 教育(41581)
- 划(38210)
- 编号(36444)
- 自然(36223)
- 资助(35896)
- 自然科(35368)
- 自然科学(35359)
- 自然科学基金(34756)
- 发(32313)
- 成果(31453)
- 部(28420)
- 重点(27842)
- 国家社会(27084)
- 发展(27033)
- 课题(26776)
- 展(26579)
- 中国(26064)
- 教育部(24699)
共检索到32579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
[作者]
邓大松 李芸慧
中国社会保障事业历经初创与调整、停滞与恢复、探索与改革三个主要发展阶段。党的十九大以来,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步伐加快,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推动新时代中国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应努力实现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实现养老保险基金保值增值;完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加快"银发产业"发展;进一步深化社会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加快建立住房保障供应体系;构建以促进就业为核心的失业救助制度;优化社会救助体系,促进制度融合;加快社会保障国际化进程。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余菁
新中国成立后,企业制度的演变经历了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大的阶段。改革开放前,中国企业制度实现了从不同所有制企业制度并存向与计划经济体制相匹配的、以公有制经济为主导的微观结构的转变。改革开放后,又逐步从公有制经济主导的企业制度向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匹配的、多种所有制并存的微观结构的转变。回顾70年实践历程,中国企业制度的演化是围绕确保企业的生产性功能这一核心问题展开的,在不同时代环境条件下,需要寻找支撑企业生产性功能的制度与其他相关的社会制度之间彼此适应的平衡点。中国企业制度的发展取向:一是平衡好日益壮大的混合经济内部不同所有制经济成份之间的关系;二是平衡好一系列界定政府与企业之间复杂的权益关系的制度安排;三是平衡好坚持国情特性与趋同国际规律二者的关系。
关键词:
企业制度 改革 演化 生产性功能
[期刊] 改革
[作者]
白增博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扶贫开发从"救济式扶贫""体制改革推动扶贫"到"开发式扶贫",从"区域性扶贫"到瞄准贫困县、"整村推进",再到"精准扶贫",实现了从温饱到小康的跨越。我国逐步探索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扶贫开发道路,不仅为我国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积累了宝贵经验,而且为其他国家扶贫开发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和借鉴。2020年后我国扶贫重点应该从解决贫困群体的"两不愁三保障"等基本问题转向满足他们更高层次的美好生活需要,从主要关注农村贫困转移到统筹城乡减贫一体化上来,由"扶贫"向"防贫"转变,不断加强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的有效衔接,对贫困群体实施分类精准救助,解决好部分群众内生动力不足的问题。
关键词:
扶贫开发 精准扶贫 脱贫攻坚
[期刊] 中国审计
[作者]
我国的社会保障审计于1983年国家审计机关成立之时开始,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起步阶陵 (1983年—1998年) 社会保障审计起步阶段是从审计署成立到1998年。期间,1994年颁布的审计法明确了对社会保障基金、社会捐赠资金以及其他有关基金、资金财务收支的审计职责,社会保障审计包含于其他专业审计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莫荣 刘永魁 陈云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就业发展经历了化解失业,统包统配,劳动合同制度改革,劳动力流动有序化及下岗职工再就业,积极就业政策体系的形成、发展与完善,以及就业优先政策实施等六个发展阶段。根据不同时期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特征和就业形势任务,提出相应的就业方针,实现失业风险有效防控治理,就业局势保持长期总体稳定,探索并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就业理论与政策体系。未来我国就业仍面临劳动力人口总量大、新科技革命就业压力大、新就业形态失业风险大、外部环境对就业结构影响大等挑战,亟需以更充分和更高质量就业为基础,积极落实就业优先政策,化解就业结构性矛盾,增强就业发展新动能,引导就业稳定发展。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刘秉镰 朱俊丰
对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城镇化道路的总结,需要充分把握城镇化发展的深层次原因与内在规律。中国的城镇化道路始终围绕着国家战略与区域经济发展的主线,整体表现为"计划经济时代的城镇化停滞发展期——解放发展生产力时代的城镇化快速发展期——现代化经济体系时代的城镇化高质量发展期"三大发展阶段。高质量城镇化建设是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环节,当前中国的城镇化发展依然面临着人口城镇化与工业化、土地城镇化失衡,人口过度集聚于超大城市,大城市病与中小城市功能性萎缩,资源环境承载力不足,三大差距制约、城市发展特色缺乏等诸多问题。未来应当继续以高质量发展为导向,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实践,加强不同空间区域的城镇化研究,深化城镇化的成本研究,构建科学有效的城镇化政策体系,提升城市包容性,加快城镇化向高质量发展的转变。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杨波 柯佳明
建国70年以来,中国对外投资发展经历了不同时期,各时期分别体现出不同的特征,总结其经验教训可以为未来发展提供借鉴。中国对外投资经历了建国初的空白期后,在和平发展的国际环境与改革开放的背景下,经历了探索期、起步期、发展期和深化期的变迁,中国已经逐渐成为全世界最重要的对外直接投资来源国之一。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国对外投资发展面临国际国内环境变化带来的新挑战,中国应抓住美欧等国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态度摇摆的契机,坚持全面对外开放,积极发展多边投资关系,为中国企业对外投资创造良好环境。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刘晓莲 许杰
本文就实现国有大中型企业3 年改革与解困的目标,建立社会保障制度,提出了尽快建立社会保障预算体系的建议与对策。作者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总结辽阳市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已取得的成果,查找社会保障资金管理亟待解决的问题,分析论证辽阳市建立社会保障复式预算体系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关键词:
社会保障 复式预算 社会稳定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王立剑 代秀亮
新中国成立以来,得益于我国综合国力的快速提升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仍存在社会保障制度城乡不均衡发展等重要问题。本文依据多源流模型和公共产品理论构建了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演进的分析框架进行分析表明,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演进大概经历了制度萌芽与停滞、恢复与探索、改革与发展、完善和提高四个阶段,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党和国家"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政策试点与政策研究、经济体制改革与综合国力提升共同构成了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演进的动力机制。针对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演进面临的重要挑战,提出了加强农村社会保障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等未来展望。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杨志勇
新中国财政学70年的发展过程,是社会主义财政学的探索过程。新中国财政学发展的基本脉络可以从三方面加以把握:一是构建与社会主义国家建设相适应的财政学;二是构建与经济体制变革相适应的财政学;三是构建与财政实践发展相适应的财政学。新中国财政学在财政本质理论、公共财政理论、现代财政制度理论等方面取得突出成就。按照新时代的要求,具有中国特色的财政学正在构建之中。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洪震 苑平 徐琼
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是我国进行社会主义制度改革的一项重大项目,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状况是关系我国社会稳定的一项事业。文章对“十五”期间我国社会保障发展状况进行实证分析,分析“十五”期间我国社会保障发展状况及今后努力的方向。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领导下,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一、广开就业门路,就业规模不断扩大(一)就业人数逐年增加,平均每年增加1070万人。1998年末,全国从业人员达69957万人,比1952年增加49228万人,平均...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王俊舫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