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458)
- 2023(11136)
- 2022(9183)
- 2021(8586)
- 2020(7021)
- 2019(16200)
- 2018(15747)
- 2017(29420)
- 2016(15592)
- 2015(17535)
- 2014(17309)
- 2013(17709)
- 2012(16946)
- 2011(15666)
- 2010(15669)
- 2009(14621)
- 2008(14267)
- 2007(12367)
- 2006(11252)
- 2005(10553)
- 学科
- 济(89944)
- 经济(89881)
- 管理(39070)
- 业(37634)
- 方法(32955)
- 数学(29532)
- 数学方法(29349)
- 企(28849)
- 企业(28849)
- 中国(24128)
- 地方(19821)
- 学(18862)
- 农(18010)
- 财(17680)
- 贸(15956)
- 贸易(15947)
- 易(15501)
- 业经(15364)
- 制(14642)
- 地方经济(13790)
- 融(13291)
- 金融(13291)
- 银(12774)
- 银行(12745)
- 行(12387)
- 农业(12209)
- 环境(11264)
- 体(11221)
- 和(10916)
- 产业(10387)
- 机构
- 大学(237582)
- 学院(232992)
- 济(116075)
- 经济(114232)
- 研究(96107)
- 管理(82151)
- 中国(74028)
- 理学(70082)
- 理学院(69143)
- 管理学(68096)
- 管理学院(67639)
- 科学(55430)
- 财(51161)
- 京(51109)
- 所(49948)
- 研究所(45447)
- 中心(41345)
- 财经(40724)
- 农(39841)
- 经济学(39092)
- 经(37364)
- 经济学院(35024)
- 院(34332)
- 江(33531)
- 北京(33112)
- 业大(31793)
- 农业(31206)
- 财经大学(30510)
- 范(30184)
- 师范(29876)
- 基金
- 项目(152452)
- 科学(121511)
- 基金(115956)
- 研究(107095)
- 家(103739)
- 国家(103052)
- 科学基金(86485)
- 社会(73010)
- 社会科(69551)
- 社会科学(69537)
- 基金项目(59966)
- 自然(54661)
- 省(54290)
- 自然科(53439)
- 自然科学(53424)
- 自然科学基金(52570)
- 资助(48171)
- 划(47784)
- 教育(47452)
- 编号(38073)
- 重点(35918)
- 部(35882)
- 发(34470)
- 国家社会(32821)
- 成果(31834)
- 中国(31542)
- 创(30663)
- 教育部(30622)
- 科研(29425)
- 性(29155)
- 期刊
- 济(130169)
- 经济(130169)
- 研究(79559)
- 中国(47299)
- 学报(39523)
- 财(38662)
- 科学(37253)
- 农(35483)
- 管理(32379)
- 大学(29641)
- 学学(28198)
- 融(24377)
- 金融(24377)
- 农业(24181)
- 经济研究(23841)
- 财经(22275)
- 经(19519)
- 教育(17553)
- 技术(17540)
- 问题(17454)
- 贸(17004)
- 国际(16019)
- 业经(15993)
- 世界(15636)
- 业(14385)
- 技术经济(12971)
- 统计(12319)
- 资源(10783)
- 经济问题(10540)
- 策(10526)
共检索到37044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李帮喜 赵奕菡 冯志轩
本文从马克思经济学原理出发,利用剩余产品生产和再生产结构两个范畴构建了一个关于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理解经济增长的一般理论框架,并从经验层面讨论了新中国成立70年来经济增长的总量和结构性特征。本文分别测算了这一时期中国经济增长的两种潜在增长率和大道路径,刻画了中国经济剩余的生产分配以及最优增长结构。通过经验分析得出如下结论:第一,由于持续的资本使用—劳动节约型的技术进步,中国存在着一般利润率和潜在增长率的长期下降趋势;第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显著降低了中国宏观经济的波动性;第三,20世纪70年代初以前,中国面临着低生产资料投资—低消费的困境,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主要结构性问题,这一问题在20世纪70年代以后得到了解决,并代之以高生产资料投资—低消费的模式。结合马克思经济学的分析工具我们能够很好地解释中国经济增长的长期趋势、阶段性及周期性特征。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连城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王宇 蒋彧
本文使用基于贝叶斯方法的结构突变模型,研究了1992~2010年我国经济增长的周期性波动特征。研究发现,该阶段我国经济增长分别经历了一次六阶段的U形中长周期和一次三阶段的V形短周期,国际经济环境的变化对我国经济的影响日益显著,同时经济增长的波动存在季度性。通过对三次产业GDP增长率的分析,我们还发现三者之间存在着较大偏离,第二产业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周期性波动起着决定性的影响,同时第二、第三产业之间的关联性在不断增强。
关键词:
贝叶斯方法 结构突变 经济周期 三大产业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杭州中心支行课题组 郭安娜 吴良荣
本文运用HP滤波法计算了1962年-2012年浙江省GDP潜在增长率,分析认为这期间浙江可以分为五个明显的中周期,而改革则是驱动增长中周期的关键因素。运用索洛生产函数法的分析则表明,资本是以往30余年浙江经济高速增长的主要动力,劳动力数量对经济增长影响较小,而全要素生产率在上世纪90年代后期之后没有明显的改善。受到投资增速下滑、劳动转移减缓以及可能的结构性减速效应影响,浙江经济增长将会有所放缓,而全要素生产率的改进则是避免经济增速出现大幅下滑的关键。
关键词:
经济增长 经济周期 全要素生产率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欧阳志刚 彭方平
本文在供给侧和需求侧的双轮驱动下分解经济增长的共同趋势和相依周期,并在共同趋势和相依周期的约束下揭示供给侧和需求侧驱动力的相互影响。研究发现:(1)供给侧和需求侧的驱动力不仅各自推动经济增长,它们还相互作用,形成合力共同推动经济增长的长期趋势和短期周期。在供给侧和需求侧的驱动下,新常态时期经济增长的长期趋势和短期周期都处于下行阶段。(2)新常态下,需求侧支撑的趋势增长率低于供给侧推动的趋势增长率,但供给侧驱动力减弱的幅度大于需求侧驱动力的减弱幅度,因此,当前经济增速趋势下行过程中的供给侧因素更为重要。(3)整体而言,需求侧驱动力和供给侧驱动力存在正向的相互影响,但供给侧的人力资本积累不利于三大需求的增加,需求侧的投资增加不会显著带来供给侧的制度变迁、产业升级和人力资本积累的持续上升。稳定经济增长的宏观调控政策要以供给侧为主兼顾需求侧的双轮发力,同时还要特别关注供给侧和需求侧的相互影响。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欧阳志刚
本文基于国际经济周期理论,使用共同趋势与共同周期的方法检验中国经济波动的国际协同,基于此分解中国经济增长与国际经济增长的共同趋势与共同周期,进而针对共同趋势与共同周期分别设定非线性因子模型,以此刻画国际共同冲击、国别冲击对中国经济波动的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经济波动的国际协同包括趋势与周期的协同。近期中国、美国、欧盟、日本等主要经济体的经济增长趋势成分都处于下降通道中,周期成分虽有一定反弹但幅度较小。这一结果表明中国经济正面临着艰难的国内外环境,且具有恶化的趋势。中国经济波动的国际协同既有外国冲击对中国的溢出效应,也有国际共同冲击的作用。当前的国际共同冲击、外国冲击和本国冲击的综合作用,使得...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马晓河
近年来,我国经济增长趋势放缓,这是短期变量和长期结构性因素叠加的结果。短期变量主要是受新冠疫情、俄乌战争、中美贸易摩擦等引起的供需冲击,以及各级政府在同一时段相继出台一些规定形成了“合成谬误”,对经济运行形成了紧缩效应,在短期因素影响下,我国宏观经济政策面临失效或被减弱的风险。长期看,我国经济增长出现的趋势性下降是由结构转换迟缓引起的,带有机制性下降的特点。由投资带动经济增长转向消费引领的转型不及时,由中低端制造转向高端制造的进程滞后,由原始自主创新替代大规模复制创新过程受阻,加之人口结构过早过快出现老龄化及外部环境突变等,都是影响我国经济长期走向的重要因素。当前宏观政策目标短期是防止经济过快过大下滑,长期是防止经济增长提前过早出现趋势性下降。为此,必须加快转变增长方式,以深化改革、创新驱动、消费引领、制造业高端化为导向,重新塑造经济增长新动能。
关键词:
经济增长 供给 需求 创新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刘金全 付一婷 王勇
本文利用均值—条件异方差模型检验了我国产出增长率中的条件波动性(条件标准差)与经济增长速度之间的关系,并且利用结构VAR模型的冲击反应函数描述了增长率波动性和经济增长率水平之间交互影响的动态传导路径。检验结果表明,我国的经济波动性对经济增长水平具有正向的"溢出效应",体现出经济周期波动性与经济增长趋势之间的正相关性。由此说明,我国的金融发展程度和市场发展规模,以及宏观经济政策调控都具有一定程度的顺周期性质,特别是经济处于回升时期的经济政策方向与经济周期的扩张方向基本一致。我国经济周期波动性与经济增长趋势之间的正相关性预示着我国新出现的经济波动将是一轮上升型经济波动,未来一段时期的经济增长速度将...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李建伟
周期性波动是各国经济增长的基本规律,任何周期性波动均存在瞬时均衡值,经济增长周期的瞬时均衡值取决于内部结构性因素和财政支出及出口等外生变量,随影响因素的变化呈动态发展状态。动态化索罗模型本身即是一个内生性周期性波动模型,其稳定均衡增长状态与经济增长周期的动态均衡增长状态是一致的。凯恩斯主义的非均衡增长理论和新古典主义的均衡增长理论分别反映了经济增长周期的周期性波动及其动态均衡增长状态。从我国实际经济运行看,短期波动总是围绕长期波动展开,并以长期波动为动态均衡值。未来十年我国经济增速将保持周期性下降趋势,但年均GDP增速仍能保持在6.5%左右的较快增长状态。
关键词:
经济增长周期 动态均衡增长状态 发展趋势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刘金全 王大勇
我国经济实现“软着陆”以后,经济周期的形式和特征发生了显著变化,在今后的持续增长过程中将由“峰前谷后”的极度非对称性周期逐渐向以自然率为平均增长水平的对称性周期转变。我国经济周期波动的长尾特征必然带来经济“软着陆”后的“软扩张”。目前经济增长的总需求驱动、扩张性的需求管理政策、虚拟经济和实际经济之间的和谐影响等,都将继续成为我国经济增长阶段性中的代表性属性。
关键词:
经济周期 经济波动 经济政策 经济增长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罗华荣 董晓远
本文以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研究了深圳经济30多年来的增长轨迹,发现深圳经济增长存在着为期12年的周期,且现已经历了三个周期,初步判断2016年深圳进入新的增长周期,并探讨了新周期的特征。在此基础上,对深圳增长潜力的远景进行了预测,并提出了提升五大竞争力的策略建议。
关键词:
增长周期 特征 增长潜力 竞争力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张晓晶
本文基于长周期的视角,通过考察大宗商品价格的百年变化及半个多世纪以来全球增长的历史,认为当前全球经济正面临周期性调整。文章随后考察了过去30年中国增长的轨迹,从多个层面分析了中国经济周期性调整的不可避免;并指出,本轮调整是内外部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但内因(如宏观调控)占主导,这也决定了中国经济有较大的"可控性",不会进入低增长周期。文章最后表明,综合运用财政货币政策、防止周期重叠造成调整过度、完善价格体系、摆脱"高增长依赖症",实现发展方式转型,是未来中国经济可持续增长的重要保证。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杰瑞米·科恩-塞顿 刘天培
2010年开始,欧洲国家在市场管制和社保系统两个领域进行了不受欢迎的改革,这是一个危险的信号。本文总结了不同的研究成果,探讨了危机与改革之间的关系。危机引导改革假设在结构性改革中,既得利益集团不能继续获取利益。这种结构性改革倾向于发生在经济衰退的时候而非经济扩张的时候。尽管推动市场开放,增强市场竞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赵家章
在2012年第六届中国经济增长与周期论坛上,国内外经济学家围绕"稳定宏观经济,推进结构性改革暨第二届中国城市生活质量指数发布"这一主题展开了深入讨论。学者们对当前宏观经济的回调进行深入解读,认为这既有国际因素的影响,也有国内因素的影响,但回调并不能改变中国经济的中长期持续快速增长的潜力。当前经济形势下,中国要积极推进结构性改革,迎接长期挑战。本次论坛还公布了2012中国35个城市生活质量指数,该调查认为高生活成本拖累城市生活质量满意度的提高。
关键词:
宏观经济 结构性改革 城市生活质量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徐雪
第六届中国经济增长与周期论坛于2012年6月16日到17日在京召开。专家学者们认为,在内外经济环境交互作用下,中国经济增速进一步回落,但是,中国政府可以采取恰当手段合理平滑潜在经济增长率的下移过程,保持适度增长率。短期内"稳增长"和长期的结构改革要考虑中国经济所处的阶段。中国要完成结构转型有三点法则:以提高生产效率为核心的市场引导下的改革;广义恩格尔定律,即人类需求结构会牵引产业结构的变化;需求偏好相似假说。如果两国的平均收入水平相近,则两国的需求结构也必定相似。短期内的"稳增长"主要是稳投资。中长期,中国必须通过改革来解决结构问题:通过实体经济改革,调整收入分配格局;提高消费水平;进行广义的...
关键词:
稳定 经济增长 经济周期 结构改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