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154)
2023(12711)
2022(10328)
2021(9669)
2020(8012)
2019(18082)
2018(17763)
2017(32930)
2016(17461)
2015(19762)
2014(19462)
2013(19564)
2012(18254)
2011(16506)
2010(16723)
2009(15981)
2008(16105)
2007(14332)
2006(12879)
2005(11894)
作者
(48653)
(41222)
(40689)
(38563)
(25839)
(19503)
(18218)
(15902)
(15569)
(14599)
(14074)
(13766)
(13181)
(12904)
(12697)
(12323)
(11810)
(11793)
(11635)
(11522)
(10257)
(10130)
(9813)
(9503)
(9248)
(9133)
(9123)
(9119)
(8192)
(8164)
学科
(84207)
(82411)
经济(82318)
(66838)
企业(66838)
管理(62191)
(46304)
方法(32405)
农业(30675)
业经(29264)
中国(25539)
数学(24725)
数学方法(24627)
(24507)
(17557)
(17181)
财务(17163)
财务管理(17148)
(16404)
贸易(16391)
技术(16347)
企业财务(16196)
(16041)
(15873)
(15383)
(15288)
环境(14890)
(14076)
地方(13854)
(13086)
机构
学院(256430)
大学(249759)
(120530)
经济(118694)
管理(104024)
研究(89153)
理学(88872)
理学院(88033)
管理学(87080)
管理学院(86602)
中国(74261)
(53055)
(52795)
(52720)
科学(48631)
(43729)
财经(41241)
中心(41231)
农业(39821)
(39298)
研究所(39121)
业大(38091)
(37675)
经济学(36117)
北京(33862)
经济学院(32576)
(31242)
经济管理(31042)
(30825)
师范(30641)
基金
项目(164625)
科学(132920)
研究(126614)
基金(122558)
(105096)
国家(104029)
科学基金(90929)
社会(85633)
社会科(80839)
社会科学(80820)
基金项目(64780)
(63199)
教育(55182)
自然(55079)
自然科(53756)
自然科学(53745)
自然科学基金(52882)
(51700)
编号(50912)
资助(48181)
成果(39524)
(38345)
(37293)
(37085)
(37020)
重点(36595)
国家社会(36374)
(34052)
课题(33939)
创新(33773)
期刊
(146487)
经济(146487)
研究(78915)
中国(56289)
(55573)
(41979)
管理(40862)
农业(37825)
科学(35655)
学报(32934)
业经(29226)
(27659)
金融(27659)
大学(27105)
学学(25417)
技术(23409)
教育(22387)
经济研究(21714)
财经(20767)
(20516)
问题(19228)
(18097)
世界(17181)
(15453)
技术经济(15442)
农村(14387)
(14387)
农业经济(14051)
国际(13866)
资源(13415)
共检索到40618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邢中先  张平  
农业生态文明建设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内在规定,是实现乡村振兴、建设美丽中国的基本要求。新中国70年来农业生态文明建设经过了初步发展、深入推进和新时代提质发展三个阶段,在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前提、协调经济和生态的原则以及制度和法律的保障方面积累了宝贵的历史经验。因此新时代农业生态文明建设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不断加强农业生态文明的理念培育,坚持走绿色生态农业发展之路,完善农业生态文明评价制度,深化农业生态文明的国际合作。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高国力  王继源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农业用地制度改革先后经历以分地为特征的土地改革阶段、以合地为特征的人民公社阶段、以承包为特征的家庭承包经营阶段、以放活为特征的承包地"三权分置"阶段,有力保障了我国农业的提质增效和实力增强,积累了中国特色的农地改革经验。同时也存在耕地保护压力大、征地不规范、土地细碎不利于规模经营、农业土地增值收益投向农业不足等突出问题,严重影响国家粮食安全和现代农业发展的战略大局。立足于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战略目标,着眼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要求,从稳定承包、农地征用、耕地保护、土地流转、要素下乡等方面明确未来我国农业用地制度改革的方向和重点。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刘永林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高等教育法治建设历经起步探索、艰难维持、逐步恢复、快速推进、全面深化五个阶段,高等教育法律体系日臻成熟、行政法治深入推进、依法治校取得实效、高校法治教育观念深入人心、学生权益司法保障成效明显。展望高等教育法治建设未来,应以教育现代化2035为指引,推动高等教育领域科学立法、全面完善高等教育法制体系,优化高等教育行政执法体制、全面推进高等教育法律实施,深入实施依法治校、全面提升高校法治化水平,强化高等教育领域法治教育、全面增强法治教育对象法治观念,完善高等教育领域争议解决机制、切实维护利益相关主体合法权益。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冯兵  赵一  
以传统农耕经济为主的中国,土地问题是生存问题。在人地关系异常紧张的背景下,土地问题已不单是经济问题,更涉及社会稳定甚至政权的存续。新中国70年来,学界对这一重大制度变革给予了高度关注,研究成果颇为丰硕,研究视角日趋多样,研究重心有所转移,研究方法得以突破。但已有研究亦存在视角过于宏观,眼光有待下移,研究对象时间跨度亟需缩减,交叉学科方法运用仍需丰富等不足,还有很大的拓展空间。土地改革研究的进一步拓展,有赖于走出现有限局,由土地改革观察时代变迁,眼光可瞄准更宽广的视域,包括土地改革史料的整理和出版、新的主题与领域的挖掘、新的研究理论和方法的突破。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黄汉民  孔令乾  鲁彦秋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来,我国外贸体制的变革深深植根于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之中,是中国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缩影。改革开放前,我国建立了适应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的外贸国家统制,由国家集中决策、统一经营,外贸企业缺乏自主权,外贸主要起到调剂余缺的作用;改革开放后,我国以对内放权让利、激发民营经济活力,对外开放市场、推动经济融入世界经济一体化为主线,建立起了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外贸体制,实现了外贸体制的根本变革。外贸体制的变迁释放了巨大的市场活力,促进了我国外贸的快速发展,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回顾我国贸易体制的变迁历程,与时俱进、不断改革是中国外贸体制变迁的重要特征。面对当前复杂的国际环境,我国要继续加大对外开放的力度,加快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建设,以更加开放的心态、更加自信的步伐融入全球经济发展之中。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段伟丽  汪安冉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颁布和实施了一系列乡村教师教育政策,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取得较大成绩,但同时,乡村教师教育中还存在着教育缺乏针对性、教育政策落实不到位等问题,制约着乡村基础教育的发展。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回顾70年来我国乡村教师教育政策的历史变迁,必须继续完善乡村教师教育政策,进而助力乡村振兴和推进教育现代化进程。
[期刊] 改革  [作者] 王钊  曾令果  
新中国70年农业农村改革大致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农业农村改革的核心问题包括产权制度改革、经营制度改革、资源配置方式、农业农村保护机制改革、乡村治理体制机制创新、脱贫攻坚体制机制创新、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等。新时代深化农业农村改革面临着新的形势,应以正确处理好农民与土地的关系问题为主线,以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为重要遵循,坚持以人为核心的价值取向,统筹考虑农业现代化与农村现代化的综合推进。新时代深化农业农村改革应高度重视从改革方案出台到落地见效的执行问题、从局部试点到全面推行的经验总结与推广问题、从机构调整到职能融合的管理体制调整问题、从政策突破到法治保障的政策衔接配套问题。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陆继霞  汪东升  吴丽娟  
新中国成立70年来,人口迁移和流动的政策历经多次演变,与其相对应的是中国人口迁移和流动的性质、速度、方向、规模也呈现出阶段性动态的变化。20世纪80年代以前,我国的人口迁移主要体现在区域间的人口迁移和城市向农村的迁移,但此后转变为以个体或家庭为单位,从农村向城市流动为主。人口迁移和流动的政策则经历了较为复杂的演变过程,从严格限制流动到逐渐放开流动;从对进城人口进行管制到进行引导,最终转变为兼顾推动进城农民工市民化和返乡农民工创业就业。这些政策变迁的内涵体现了不同时期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不同需求,也体现了中国社会流动体系不断开放和完善的进程。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楼世洲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对职业教育思想认识和实践的历史演变,深刻地反映了我国探索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体系的曲折过程。回顾70年来我国职业教育思想的演变过程,主要经历了新中国成立初期职业教育思想的形成与发展、职业教育体制的调整和变革、新时期职业技术教育体制的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建设和发展四个阶段。面向新时代,要创新人才观,重视应用型人才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创新中的支撑作用;创新教育观,全面认识职业教育在教育体系中的地位、作用和功能;创新实践观,科学发展马克思主义职业教育思想,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季瑾  
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我国成人教育学学科的发展经历了缓慢建设、停滞不前、拨乱反正与重建、改革与初步发展、正式成立与快速发展五个阶段。回顾这段学科建设的历史,可以看出成人教育学学科的逻辑起点得以准确定位、多元化学科基础得以明确丰富、研究方法系统基本建立、学科体系得以建立并实现多样化发展、学科研究队伍与研究力量日益增强。在科学而合理的学科建设与干预下,成人教育学学科在未来应进一步树立"学"的价值取向,加强理论体系的建构与完善;塑造独立的学科话语体系,建构独立的学术空间;推动学科梯队建设,强化学科可持续发展能力;推进本土化与国际化,实现与国际同步发展。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朱鹏宇  马永红  白丽新  
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我国研究生招生制度在国家、学术和市场三重逻辑共同驱动下经历了由萌芽、波动到快速发展的过程。制度变迁方向以"自上而下"为主,"自下而上、上下结合"日益增多;变迁形态以渐进、局部变迁为主,激进、整体变迁阶段性作为"波峰"形态出现。应充分认识我国研究生招生制度变迁机理和规律,探索三重逻辑合理发挥作用的有效路径,在招生单位办学自主权、学生自由选择权、招考分离、社会需求响应力等方面继续开展适切的改革实践。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侯兴蜀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北京职业教育发生了很多变化,大致可分为大力发展、基本停滞、恢复建设、充实提高、结构调整、转型发展六个阶段。70年来,北京职业教育取得了诸多成就,呈现出资源从总量不足到结构性缺失、重点投放以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积极争取和引进国际先进资源的突出特点,形成了职业教育功能和结构适应城市发展需求、改革需要强有力和可持续的领导力量作为基本保障、高标准公共财政投入为主并加以工程项目制管理的基本经验。未来,北京职业教育要找准定位,坚持服务首都大局和城市发展战略;制定战略,努力形成纵向贯通和横向融合的格局;优化发展方式,组合好政府和市场资源;探索评价制度改革,激发教师和专业活力。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丁红玲  韩瑜茜  
农村职业教育在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的功能作用。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农村职业教育发展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创建期、转型期、提升期和深化期。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农村职业教育的目标任务、价值诉求、办学形式、组织形式、教育内容等都呈现出不同的特点。通过对历史演进的分析与反思,提出我国未来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一是以服务"三农"为本,完善职业教育服务体系;二是加强资源建设,提供基础保障;三是进行体制机制创新,助推社会化推展;四是推进立法建设,提供制度化保障。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魏明  
新中国成立70周年来,我国职业教育专业建设以培养满足社会生产发展需要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为目标,经历了移植探索、规范调整、丰富提高和创新发展的内涵式上升过程。伴随专业建设实践,相关研究同步进行,阶段化特点明显。尤其是新世纪以来,研究视域和内容不断扩展,主要围绕职业教育专业的属性特征、设置依据与原则、专业结构调整、专业体系与职业体系协调发展、专业认证与评估等方面进行探讨,成果日臻丰富。未来的职业教育专业建设研究,在总结研究成果和反思不足的基础上应持续深耕专业的根本问题,揭示专业建设的现实症结,推动专业建设向高水平、特色化、标准化和国际化的方向迈进。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舒展  罗小燕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经历了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两个历史阶段。计划经济时期的传统集体经济经营管理模式和市场经济时期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模式,都是特定条件下的历史选择,客观评价其历史成就和不足,为推动新时代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借鉴。21世纪的农业农村现代化和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客观要求农业经营管理模式从分散经营为主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向更加强调集体统一经营管理的家庭联产责任制的新型农村集体经济转变。在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通过"三权分置"引导承包地优先以整村流向村股份合作经济,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促进农业集体经济规模效应,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让广大农民共享改革开放成果,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和共同富裕创造条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