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943)
2023(18814)
2022(16142)
2021(15188)
2020(12524)
2019(28737)
2018(28548)
2017(53848)
2016(29084)
2015(32809)
2014(32826)
2013(32308)
2012(30269)
2011(27739)
2010(27954)
2009(26025)
2008(25303)
2007(22143)
2006(19976)
2005(18298)
作者
(83662)
(69420)
(68887)
(65666)
(44621)
(33082)
(31363)
(27100)
(26438)
(24966)
(23728)
(23481)
(22172)
(22118)
(21634)
(21400)
(20565)
(20134)
(19872)
(19825)
(17610)
(17078)
(16679)
(15977)
(15611)
(15543)
(15420)
(15262)
(14052)
(13710)
学科
(132365)
经济(132236)
管理(80774)
(76427)
(61453)
企业(61453)
方法(50231)
数学(43376)
数学方法(42901)
中国(39336)
(34387)
地方(31282)
(28941)
业经(28265)
(26532)
(25042)
贸易(25024)
(24251)
(23552)
农业(22941)
(21100)
银行(21059)
(20537)
金融(20535)
(20384)
环境(19682)
(19229)
理论(19057)
技术(17950)
(17910)
机构
大学(415069)
学院(414102)
(178613)
经济(174899)
管理(159184)
研究(150780)
理学(135750)
理学院(134197)
管理学(132087)
管理学院(131341)
中国(115694)
(90098)
科学(89063)
(81052)
(76384)
研究所(68943)
中心(67295)
(64520)
财经(63260)
(61850)
北京(58342)
(57534)
(56973)
业大(56835)
师范(56511)
(54369)
经济学(54337)
(50058)
农业(49953)
经济学院(48558)
基金
项目(271059)
科学(213729)
研究(202685)
基金(196281)
(170014)
国家(168587)
科学基金(144156)
社会(128896)
社会科(122105)
社会科学(122078)
(103854)
基金项目(102664)
教育(92882)
自然(90995)
自然科(88844)
自然科学(88824)
(87907)
自然科学基金(87231)
编号(82873)
资助(81448)
成果(68892)
(61447)
重点(61044)
(60674)
课题(58077)
(55762)
国家社会(53064)
教育部(52401)
创新(52055)
人文(50928)
期刊
(208335)
经济(208335)
研究(133771)
中国(87055)
管理(61426)
学报(60576)
(59945)
(59943)
科学(58391)
教育(50080)
大学(46277)
学学(43103)
(42520)
金融(42520)
农业(41688)
技术(36535)
经济研究(34172)
业经(32646)
财经(31528)
(27205)
问题(26401)
(23081)
图书(22328)
(22089)
技术经济(21182)
世界(21095)
国际(21066)
理论(20055)
现代(19078)
科技(18654)
共检索到64731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枫  高闯  
新中国70年,民营经济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改革开放前、后两个阶段。改革开放前国家的顶层设计是要尽快全面实现全民所有制,在这一顶层设计下形成的政策环境逐渐演变为排斥民营经济,导致民营经济迅速萎缩。改革开放后的顶层设计是各类经济成分长期共同发展,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在这一顶层设计下的政策逐渐演变为鼓励支持民营经济,推动民营经济实现越来越快的平稳发展。本文运用演化研究范式分七个阶段阐释政策推动民营经济发展的历程,运用惯例机理深入研究政策推动民营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特别是改革开放后民营经济如何在政策推动下取得越来越辉煌的成就。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邢中先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民营经济主要经历了曲折探索和全面发展的两个历史时期,形成了独具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营经济发展道路。比较改革开放前后两个时期,发现中国在探索民营经济发展过程中,逐渐突破了意识形态局限,对民营经济正名立法,保障了民营经济的平稳发展。改革开放以来,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法律法规全面实现了调整手段、调整内容、调整目的和调整对象的转换,积累了宝贵的理论和实践经验。新中国成立以来民营经济发展的历史和经验,启发新时代中国经济发展要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全面营造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政务、市场和舆论环境,进而在混合所有制引导下,不断促进民营经济的健康发展。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李秋丽  张俊豪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民族院校发展政策的变迁大致经历了以培养少数民族政治干部为主的初步发展时期(1949年—1977年)、以培养专业技术人才为主的壮大发展时期(1978年—2004年)、以培养综合素质人才为主的内涵发展时期(2005年至今)三个阶段。本文从政治论、经济论、价值论三维分析框架,对民族院校发展政策逻辑演进进行梳理分析,并根据新时代国家发展战略、民族地区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高等教育发展背景和民族工作的实际,对新时代民族院校发展政策进行了展望。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黄燕芬  张志开  杨宜勇  
文章将新中国70年的民生发展划分为站起来(1949~1977年)、富起来(1978~2011年)和强起来(2012~2019年)3个重要历史时期,按照"7个有所"的基本框架分析新中国70年民生领域的发展变化,得出以下结论:(1)"7个有所"的进展与当时的经济发展水平息息相关。(2)"7个有所"之间参差不齐,发展不平衡。(3)70年民生大发展的过程中,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不断得到强化。(4)资金来源多渠道,投资主体多元化,是促进70年民生建设大发展的重要推力。未来要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拓展"7个有所"的范围,解决"7个有所"之间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并继续强化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乔榛  路兴隆  
东北经济在中国的经济格局中占有突出地位。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及计划经济体制时期,东北经济处于全国领先水平,而改革开放后东北经济则出现了增长相对滞后、在全国的经济地位相对下降的现象。新中国70年东北经济发展的历程显示:一个地区经济发展与国家经济发展大势高度契合;一个地区经济发展与国家经济发展大势在一个阶段的契合会产生路径依赖;要实现东北振兴必须关注人口流动的问题,并拿出切实可行的办法来消解这种人口流动带来的负面效应;解放思想是东北地区破解各种问题的出发点和重要抓手。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吴振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来,区域经济发展经历了计划经济时期的曲折探索、改革开放初期的非均衡战略、21世纪初的非均衡协调发展、当前区域协调发展四个阶段,走出了一条区域发展的中国之路。本文以史实资料为依据,梳理新中国区域发展战略的演变轨迹,分析不同历史时期区域格局、区域战略及政策的变迁过程,总结区域发展的历史经验,为我国未来区域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姚树洁  王洁菲  
新中国成立70年来,特别是过去40年来的改革开放,中国实现了从贫穷落后的农业大国到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历史巨变,创造了世界近代史上经济发展和减贫奇迹。本文通过梳理新中国成立70年来的经济发展历程,总结我国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的理论及实践经验,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以区域发展非均衡和城乡发展不平等为切入点,探讨我国经济发展非均衡存在的根源及现状,并基于这一视角回顾新中国成立以来各阶段扶贫开发政策及制度安排,勾勒出我国贫困治理的历史轮廓,阐述我国各个阶段贫困治理的路径及特征。进一步,从贫困和不平等的测算、"两不愁、三保障"、建档立卡、贫困治理行政管理机制、"扶志"和"扶智"等视角着重剖析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重要战略的科学性和创新性。通过分析我们进一步得出,经济增长、发展不平衡和贫困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三角关系。经济增长在促进贫困减少的同时,也会因资源配置差异、收入分配不均造成区域、城乡非均衡发展,而日益加剧的区域、城乡不平等又会抵消经济增长对减少贫困的作用。基于此,本文认为新时代精准扶贫无疑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合理的制度安排,是实现全民共享经济发展成果最科学的路径。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简新华  
新中国70年经济发展成就巨大的原因,除了经济全球化机遇、发挥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拥有大国优势、"有效市场"、"有为政府"、"改革红利"、"开放红利"、"人口红利"、"土地红利"、中国人勤劳好学重教育、华侨众多爱国等多种因素之外,根本原因是坚持和改进共产党领导、坚持和创新发展马克思主义、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中国改革开放以前之所以没有取得什么成就是因为实行公有制、计划经济、闭关锁国、僵化封闭的结果,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之所以取得巨大成就是由于实行了经济私有化、市场化、自由化、开放化,近期之所以存在经济下行、经济结构不优、贫富差距较大、‘三农’问题突出、腐败现象严重等缺陷,则是因为经济私有化、市场化、自由化、开放化还不彻底"的观点,是不符合中国实际的、错误的。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张越  陈丹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的人口发展呈现出典型的阶段性特征,人口政策也在不断调整变化,经历了鼓励增长、放任增长和严格控制增长等几个阶段,以适应人口总量和结构的变化。然而人口政策有效控制人口规模的同时,也加速了生育率下降,加深了老龄化程度,对劳动力资源供给、社会养老负担等构成挑战。建议加强战略研究、重构人口政策,遵循人口发展的规律,以人的全面发展统筹解决人口矛盾;调整战略布局,挖掘人口红利,收获人力资源红利,激活老年人口红利;完善配套体系、反哺社会生育,构建鼓励生育的积极的社会环境和制度体系,形成国家、社会、制度三位一体的支持体系,让民众"生得起、生得下、养得起"。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叶超  高洋  
新中国成立70年来,乡村发展与城镇化之间的关系呈现出曲折的变化过程。改革开放前,虽注重并试图改善城乡关系,但总体上"农村支持城市、农业支持工业"的导向使得城乡二元结构严重。改革开放后,城乡协调发展成为主调,国家也陆续出台了大量政策,近年来更是升级为国家战略。乡村发展和城镇化也由此成为国内研究的热点。文章通过对相关文献和政策的梳理,划分城乡关系研究为三个阶段。从"三农"问题政策重点的转变,乡村与城镇化发展政策演变,"七五"计划至"十三五"规划主题演变三个方面,分析乡村振兴与城镇化战略的关系,发现国家整体政策和学术研究热点基本一致,体现出从要素、政策、技术等方面到整体战略的转向。但由于政策、研究与实践有所脱节,加之固化的城乡二元结构体制和文化,使得城乡融合面临巨大挑战。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未来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战略应该有机结合,以实现城乡协同治理。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陶长琪  陈伟  郭毅  
研究目标:回顾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工业与经济发展历程,剖析不同阶段下工业与经济内在发展特点,并对当前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行思考总结,继而提出应对策略。研究方法:通过历史文献回顾,以经济增长、经济发展理论为基础,运用归纳演绎法、比较分析法对中国工业与经济发展阶段性特征进行分析总结,通过数据整理与访谈咨询,厘清当前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研究发现:中国工业与经济发展经历了蓄力期、探索期、加速发展期、高速发展期和换挡期五个阶段,每个阶段的发展模式、内在结构、需求及要素驱动状况、区域发展策略等都有各自鲜明特点。通过对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工业与经济发展五个阶段不同特点的具体解析,结合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背景,发现当前发展存在制度变革有待创新、工业与经济结构尚需优化、发展的科创支撑不足、传统驱动需求趋弱等七大方面问题。研究创新:从政府"有形的手"推动工业与经济发展的视角出发,以中国工业与经济发展历程中重大政策转变为依据,将其划分为五个发展阶段,并从中国工业与经济发展模式、内在结构和驱动要素等方面总结分析每个阶段的典型特征。将历史经验与现实发展相结合,对新形势下中国工业与经济发展在制度保障、科技创新、需求驱动和经济要素结构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价值:厘清了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工业与经济发展脉络,明晰其不同阶段下各自发展特点,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下中国工业与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行思考并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杨玉兰  
新中国成立70年来,研究生教育民族招生政策经历了"依附""提出与确立""规范化与制度化""多元化与全面化"四个发展阶段,并在高层次民族人才的培养、西部就业人才学历的提升等方面取得了重要成就。该政策在实施过程中仍需坚持以下几方面:必须坚持公平理念,确保民族招生政策的实质公平;必须坚持差异性原则,坚持政策与民族和区域的紧密结合;必须始终坚持为"民族"服务的方向,确保为民族地区提供源源不断的智力支持;必须坚持以质量提升为导向,确保民族政策研究生的"出口质量"。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许光建  许坤  
2018年,我国宏观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但也面临许多新的挑战。2018年,我国总体价格水平处于合理区间变化,基本实现了政府价格水平调控目标。其中,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增速稳中有升,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和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指数的涨幅明显回落。就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而言,食品价格进入上涨周期以及去年能源价格大幅上涨传导至消费品领域是推动今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涨幅上升的主要因素,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涨幅回落是限制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以及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指数涨幅的主要原因。2019年,我国物价水平将延续当前走势,虽然短期内将出现一定程度的下降,但将始终保持在合理区间范围,全面通缩的可能性较小。食品价格进入上涨周期、积极的财政政策以及宏观经济稳中向好的长期趋势将继续成为推动总体价格水平。与此相对应,收入增速缓慢下降的走势将继续限制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有效性短期内将继续限制货币政策的有效性,而积极财政政策在减税降负的要求下也更倾向于结构调整。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陆铭  李鹏飞  钟辉勇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区域经济在空间布局上发生了巨大变化。改革开放之前,在相对封闭的条件下,一系列支持内地发展的政策客观上推动了地区间平衡发展。改革开放之后,在全球化的趋势下,沿海地区获得并发挥了出口导向型制造业的比较优势,但劳动力流动障碍却使得人口空间分布调整滞后于区域经济布局的调整。本文的理论和证据表明,地理因素仍然决定区域经济集聚的程度。由于对地理因素缺乏重视,2003年之后,中国的区域发展政策主要是将资源引导到地理劣势地区,这一政策虽然带来区域间人均GDP差距缩小,但也伴随着资源的空间配置效率下降,沿海地区生产成本上升,以及地理劣势地区投资回报下降且债务负担高企。在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的背景下,中国需要重新审视区域发展与平衡的关系。本文认为,区域发展政策应该发挥各地区的比较优势,让劳动力、资本等生产要素按回报在地区间自由流动,同时,在政策导向上以地区间的人均收入均衡替代经济总量的均匀分布,最终开启"在发展中营造平衡"的区域发展新时代。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林兆木  
在一个贫穷落后的大国,实现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解决占世界1/5人口的吃饭、穿衣、住行、教育、医疗问题,解决七八亿贫困人口的脱贫问题,解决五六亿农民向城镇转移问题,解决两亿多老龄人口养老和城镇每年一千多万人新增就业问题,无一不是史无前例的世界级难题。新中国成立7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下,全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