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661)
2023(10001)
2022(8445)
2021(8077)
2020(6426)
2019(15005)
2018(14543)
2017(26620)
2016(14111)
2015(16045)
2014(15839)
2013(15876)
2012(15553)
2011(14543)
2010(14552)
2009(13466)
2008(13345)
2007(11548)
2006(10583)
2005(10127)
作者
(40101)
(33433)
(33381)
(31661)
(21573)
(16089)
(15165)
(13019)
(12912)
(11829)
(11671)
(11226)
(10827)
(10798)
(10632)
(10160)
(9833)
(9707)
(9524)
(9308)
(8613)
(8148)
(8097)
(7696)
(7562)
(7520)
(7350)
(7317)
(6807)
(6673)
学科
(69450)
经济(69372)
(35562)
管理(32675)
中国(26664)
(23119)
企业(23119)
(22573)
方法(22257)
地方(19761)
数学(19701)
数学方法(19596)
农业(16168)
(15190)
贸易(15174)
业经(14853)
(14764)
(13583)
金融(13583)
(13551)
(13201)
(13163)
银行(13150)
(12978)
(12458)
(11192)
地方经济(11128)
环境(10864)
发展(9500)
(9473)
机构
大学(204032)
学院(202130)
(97469)
经济(95829)
研究(84401)
管理(71617)
中国(67071)
理学(59819)
理学院(59000)
管理学(58331)
管理学院(57915)
科学(46147)
(45634)
(44402)
(42968)
研究所(38559)
中心(37194)
财经(33885)
(32940)
经济学(31572)
(31073)
北京(30569)
(30019)
(30015)
(29994)
师范(29773)
经济学院(28294)
科学院(25347)
农业(25276)
财经大学(25213)
基金
项目(127074)
科学(101369)
研究(97913)
基金(93280)
(81078)
国家(80370)
科学基金(67566)
社会(65454)
社会科(62120)
社会科学(62111)
基金项目(47561)
(46226)
教育(43916)
(40254)
自然(38890)
资助(38393)
编号(38219)
自然科(37959)
自然科学(37950)
自然科学基金(37324)
(34091)
成果(33029)
(30200)
重点(29574)
国家社会(28574)
发展(28501)
(28019)
课题(28012)
中国(27577)
教育部(26235)
期刊
(115592)
经济(115592)
研究(73555)
中国(50594)
(32661)
(31649)
科学(28857)
管理(28471)
学报(28005)
教育(26349)
(25886)
金融(25886)
农业(22775)
大学(22235)
学学(20393)
经济研究(19912)
业经(17586)
财经(17438)
技术(16675)
问题(15349)
(15283)
(15233)
世界(14897)
国际(14551)
(12965)
技术经济(9973)
图书(9873)
(9829)
论坛(9829)
经济问题(9708)
共检索到34062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  [作者] 白增博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扶贫开发从"救济式扶贫""体制改革推动扶贫"到"开发式扶贫",从"区域性扶贫"到瞄准贫困县、"整村推进",再到"精准扶贫",实现了从温饱到小康的跨越。我国逐步探索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扶贫开发道路,不仅为我国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积累了宝贵经验,而且为其他国家扶贫开发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和借鉴。2020年后我国扶贫重点应该从解决贫困群体的"两不愁三保障"等基本问题转向满足他们更高层次的美好生活需要,从主要关注农村贫困转移到统筹城乡减贫一体化上来,由"扶贫"向"防贫"转变,不断加强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的有效衔接,对贫困群体实施分类精准救助,解决好部分群众内生动力不足的问题。
[期刊] 改革  [作者] 李先军  黄速建  
在计划经济时期,企业在促进我国经济恢复的进程中自然地改善了民众的贫困状态,表现为一种间接的扶贫方式,且为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积蓄了力量。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以社队企业和乡镇企业为开端,以当前日益活跃的农村农民创业为趋势,在企业主动性行为和政策引导下,企业以多元化的方式有力地促进了农民收入的提高和农业农村的发展,成为推动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的重要力量。要客观地认识企业在扶贫工作中的作用;强化政府的公共服务能力,为企业扶贫提供支持;强化企业扶贫工作重点,突出产业扶贫和教育扶贫。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段金萍  
贫困问题是一个全球性的重大问题。本文介绍了意大利南方扶贫开发、韩国人力资本投资扶贫和美国福利政策扶贫,并比较了这3种模式的共同点和差异。研究发现,意大利、韩国和美国在反贫困过程中都强调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效果较为明显。意大利南方的工业和中小企业快速发展,增强了南方"造血"能力;韩国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被激发,自我发展能力大大提升;美国贫困者的基本需要得到较好保障,维护了社会稳定。这对中国当前农村扶贫开发具有一定的启示价值。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周久贺  
改革开放40年来,广西扶贫开发历经了改革推动式扶贫、规模开发式扶贫、重点突破式扶贫、多元参与式扶贫和新时代精准扶贫五个阶段,取得了巨大成就。其基本经验有:建立扶贫管理体系,强化扶贫组织领导;紧盯农村扶贫对象,确保扶贫开发成效;梳理扶贫开发思路,突出扶贫工作重点;引导群众积极参与,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加大扶贫资金投入力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其价值启示有:必须坚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坚持实事求是、科学决策,坚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坚持以人为本、服务群众,坚持党的领导、凝心聚力。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白玫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之际,全面回顾中国电力工业发展历程、总结发展经验,意义重大。本文依据重大历史节点和电力工业发展特点,可将新中国电力工业70年发展历程划分为:艰苦卓绝的创业阶段(1949-1977年)、电力工业投资与电价管制松动阶段(1978-1996年)、第一轮电力工业体制市场化改革阶段(1997-2011年)和党的十八大以来的电力市场化改革阶段(2012年至今)等4个阶段。重点回顾了"集资办电、电价管制松动""、政企分开""、厂网分离"和"管住中间、放开两头"等一系列重大改革。新中国电力工业70年发展经验表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改革开放是中国电力工业持续发展的核心动力,只有遵循市场规律、尊重电力工业发展规律和不断创新,中国电力工业才能走向赶超世界、领先世界的成功发展之路。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邢中先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民营经济主要经历了曲折探索和全面发展的两个历史时期,形成了独具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营经济发展道路。比较改革开放前后两个时期,发现中国在探索民营经济发展过程中,逐渐突破了意识形态局限,对民营经济正名立法,保障了民营经济的平稳发展。改革开放以来,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法律法规全面实现了调整手段、调整内容、调整目的和调整对象的转换,积累了宝贵的理论和实践经验。新中国成立以来民营经济发展的历史和经验,启发新时代中国经济发展要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全面营造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政务、市场和舆论环境,进而在混合所有制引导下,不断促进民营经济的健康发展。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黄承伟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始终重视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扶贫开发道路。回顾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的战略政策演进及其伟大成就,凝练中国特色扶贫开发的基本经验、最新发展,展望中国扶贫未来发展趋向,有助于全面系统展现中国特色扶贫开发道路,讲好中国扶贫脱贫故事,为全球减贫治理提供中国方案。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许汉泽  
"摆脱贫困,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中国共产党对于农村贫困人口的关注作为一种初心贯穿着中国革命和社会建设的整个过程。1949年之后中国的扶贫治理可以分为"救济式扶贫阶段""发展式扶贫阶段""开发式扶贫阶段""综合式扶贫阶段"以及"脱贫攻坚阶段"五个时期。而且随着阶段不同,国家所采取的扶贫治理措施与手段有着很大的差异。扶贫治理70年,逐渐形成了国家主导下的扶贫治理体制,治理手段也越来越专业化与精细化。中国扶贫领域的治理实践典型地呈现出共产党革命成功经验、中国传统治理资源和西方国家先进治理方法的"三江汇流"之势,同时中国的扶贫经验也为世界其他国家与地区的反贫困事业提供了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王志章  何静  
以英美两国为对象,着重研究了19世纪、20世纪英国以及二战后美国的贫困问题,阐明了英美贫困的历史根源和具体表现形态,其贫困植根于资本主义制度之中,表现出不同人群和地域的贫困。在这一进程中,英美两国一直处于不断转型的关键时期,扶贫开发在社会和谐发展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以至于20世纪以来成为两国衡量历届政府政绩的试金石,且在此过程中创造出相似的扶贫开发模式,即福利补偿模式、合作开发模式、区域推动模式、脱贫能力开发模式。文章回顾总结梳理两国在区域和人口扶贫开发方面形成的特定的模式和取得的经验,无疑对我国打好新时期扶贫攻坚战具有一定的启示。
[期刊] 改革  [作者] 邓大松  李芸慧  
中国社会保障事业历经初创与调整、停滞与恢复、探索与改革三个主要发展阶段。党的十九大以来,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步伐加快,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推动新时代中国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应努力实现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实现养老保险基金保值增值;完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加快"银发产业"发展;进一步深化社会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加快建立住房保障供应体系;构建以促进就业为核心的失业救助制度;优化社会救助体系,促进制度融合;加快社会保障国际化进程。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张涛  张琦  
易地扶贫搬迁是新时期脱贫攻坚的重要方式之一,面对不同时期国内外环境、扶贫重点、物质基础等条件的不同,各阶段采取的具体政策措施和实施方法有着特有的特点。本文通过梳理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我国易地扶贫搬迁的就业发展变迁历程,从搬迁后农户就业安置模式角度分析各阶段易地扶贫搬迁的政策实施及对减贫开发的推动作用。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全面小康社会的减贫新趋势,提出了易地扶贫搬迁就业研究的重点和方向,为易地扶贫搬迁的减贫政策创新提出了未来展望。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孙梦洁  陈宝峰  任燕  
中国十几年的扶贫经验表明,产业开发扶贫是带动贫困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就业结构调整,帮助农户脱贫的有效措施。本文旨在通过探讨中国产业开发扶贫提出的背景,阐明中国实施产业开发扶贫的必要性,并结合案例分析中国实施的两种主要的产业开发扶贫模式的反贫困机理,以期为正在实施产业开发扶贫的发展中国家提供一些借鉴与启示。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宫丽  闫桂波  
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贫困问题始终没有得到根本性解决。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开发了规模巨大的全面消除贫困的行动,组织贫困地区、贫困人口开发资源,发展生产力。50多年来,我国消除贫困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贫困地区经济得到迅速发展,贫困人口在生存环境、人身权利、社会地位、精神文化等方面有了显著改善。但是,目前我国扶贫面临的任务也十分艰巨,还需要在新的世纪继续作出努力。据统计,1999年,我国农村仍有3412万人处于绝对贫困状态,没有解决温饱问题;2000年,我国农村贫困人口虽有所减少,但仍有3000万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以下。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贾琼  
本文以贫困地区甘肃省陇南市为样本,分析其从1985年至2005年扶贫开发的发展历程。实践证明,中国贫困地区的反贫困战略是成功的,经过20年的扶贫开发,贫困地区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同时也暴露出国家扶贫政策的一些不足与问题,需加以不断完善。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杨颖  胡娟  
经过多年的扶贫开发,贵州省取得全面辉煌的扶贫成效,不仅实现贫困率的大幅度下降,贫困农民的经济状况得以显著提高。通过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不同时期的扶贫发展历程,对贵州扶贫状况有更全面的了解。根据最新扶贫开发纲要提出的扶贫战略调整,认为新时期贵州扶贫开发面临贫困人口众多,多元的扶贫目标加剧了扶贫难度;区域发展与扶贫开发有效衔接不够;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跨省协调联动机制建立困难等几大挑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