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899)
2023(11298)
2022(8861)
2021(8359)
2020(6307)
2019(14577)
2018(14275)
2017(26043)
2016(14140)
2015(15846)
2014(15717)
2013(14953)
2012(13647)
2011(12494)
2010(12354)
2009(11430)
2008(11228)
2007(9419)
2006(8708)
2005(8251)
作者
(37054)
(31355)
(30841)
(29848)
(19963)
(14636)
(14038)
(12011)
(11934)
(10754)
(10680)
(10463)
(9978)
(9886)
(9787)
(9724)
(9110)
(8994)
(8777)
(8536)
(7806)
(7465)
(7365)
(7112)
(7076)
(6988)
(6776)
(6665)
(6167)
(6133)
学科
(62987)
经济(62920)
管理(32585)
(29040)
中国(25916)
(21482)
企业(21482)
方法(20594)
数学(18302)
数学方法(18190)
(18189)
(14660)
业经(14590)
地方(13333)
(13186)
(12651)
贸易(12642)
(12363)
农业(11735)
(11406)
(11155)
(10806)
银行(10800)
(10752)
金融(10751)
(10531)
(9971)
环境(9323)
发展(9106)
(9087)
机构
大学(193494)
学院(190900)
(90178)
经济(88551)
研究(78597)
管理(67079)
中国(60820)
理学(56538)
理学院(55797)
管理学(55074)
管理学院(54688)
(43000)
科学(42651)
(41579)
(38423)
研究所(34646)
中心(34064)
财经(31967)
经济学(30101)
(29601)
(28811)
北京(28166)
(28073)
(28067)
师范(27897)
(27411)
经济学院(27017)
财经大学(23994)
师范大学(23182)
科学院(23057)
基金
项目(125922)
科学(101164)
研究(97238)
基金(93525)
(81587)
国家(80933)
科学基金(68903)
社会(65907)
社会科(62494)
社会科学(62479)
基金项目(48031)
(44662)
教育(44106)
自然(39684)
(39458)
自然科(38775)
自然科学(38768)
自然科学基金(38096)
编号(37717)
资助(36568)
成果(31961)
国家社会(29605)
(29586)
重点(29371)
(29212)
中国(27702)
课题(27580)
(25944)
教育部(25918)
(25130)
期刊
(103316)
经济(103316)
研究(70431)
中国(45507)
(30354)
(27449)
科学(26773)
教育(26416)
学报(26129)
管理(25880)
(21329)
金融(21329)
大学(21222)
学学(19397)
农业(18781)
经济研究(18384)
财经(16636)
技术(15368)
问题(15229)
(14701)
业经(14495)
(13774)
世界(13341)
国际(12825)
(10941)
现代(9296)
(9150)
资源(8588)
(8335)
论坛(8335)
共检索到31099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刘家强  刘昌宇  唐代盛  
我国城市化的演进逻辑体现为人本主义的兴起、市场化方式的介入、"马丘比丘宪章"理念的植入和社会基础的统一性,城市化的成功实践,得益于城市目标模式、城市经济模式、城市道路模式、城市管理模式、城市体系模式和城市生态模式的转型。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现代意义的城市化需要在城市和农村两个层面实现新的突破,一方面做实国家战略城市群的基础大都市区的发展,让更多农业人口转移到城市获得平等的发展机会,实现城市化由"雅典宪章"向"马丘比丘宪章"的演进,城市化模式由此演化为"结构形态转换型";另一方面实现从"单向性"城市化向"双向性"城市化转型,设计社会权利与社会资源对等配置的城乡制度,实现农业生产的规模经济和"乡贤文化"的回归,做实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农业农村的崛起。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利根  龙开胜  
土地制度是城乡的基础制度。新中国成立70年来,由于土地资源本底约束变化,城乡土地制度不断演进,形成效率与公平价值目标转变,城乡二元土地制度边际改进,法律限制与合约自由结合,以及规则与实践的法治保障改善等内在发展理路,奠定了制度发展的逻辑基础。城乡土地制度的成功实践,得益于贯彻正确的土地制度建设指导思想,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和根本利益,以市场配置土地资源并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坚持走中国特色的土地制度法治化道路等宝贵经验。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城乡土地制度需要立足中国国情,坚持和发扬成功经验,通过土地产权制度、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制度、土地市场交易制度、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制度、土地收益分配制度以及土地法治建设等的完善,为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提供可靠的土地资源保障。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赵可金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近代以来发生的一件具有深远影响的重大事件,它不仅极大地改变了世界力量对比,而且也深刻地推动了国际政治经济秩序变革。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中国外交也走过了站起来、富起来和强起来的三个基本阶段,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大国外交道路,积累了丰富的外交经验。环顾世界,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当今中国正处于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期,中国外交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面对变动不居的国际国内形势,充分汲取中国外交70年的基本经验,这些经验对未来中国对外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王昉  王晓博  
当前中国的反贫困进程已经进入到攻坚阶段,系统总结分析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反贫困政策和思想体系的演进路径,对扶贫攻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的实现有重要借鉴作用。本文采用统计分析与文本对比的研究方法,对1949—2019年期间国家层面颁布的301份反贫困政策文件进行分析,认为新中国的反贫困政策经历了五个不同核心的阶段。共同富裕是各个时期反贫困思想的主线,但不同发展阶段所赋予"共同富裕"的内涵不同,直接导致不同时期扶贫政策的侧重点与战略规划的差异。文本的分析结果支持了未来扶贫工作的发展趋势。总体上看,反贫困各阶段的各种政策和制度安排,有力地促进了扶贫工作的开展,但扶贫机制仍需要进一步完善。
[期刊] 改革  [作者] 韩保江  杨丽  
工业化是建设现代化强国的必由之路。新中国70年工业化历程可划分为工业化初期、工业化快速推进期、工业化中后期、工业化高质量发展期四个发展阶段。通过分析各阶段的增长动力和结构特点,可归纳出我国工业化发展的经验启示: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我国快速推进工业化的政治保障;坚持社会主义制度是我国快速推进工业化的制度前提;坚持市场化改革是我国快速推进工业化的关键举措;坚持对外开放是我国快速推进工业化的重要路径;坚持发展理念创新是我国快速推进工业化的理论先导;坚持战略与规划引领是我国快速推进工业化的重要方法;坚持依靠人民群众是我国快速推进工业化的重要条件。
[期刊] 改革  [作者] 龚浩  任致伟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财政体制经历了"统收统支"、"包干制"、"分税制"财政体制形成与完善、在"构建现代财政制度"要求下"分税制"深度调整等四个阶段。贯穿这四个阶段的逻辑主线是:财政体制改革是推动整体改革的突破口,服务于整体改革的需要。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决定着财政体制改革的方向,财政体制改革要以解决社会主要矛盾为目的。下一步,要坚定分税制改革的基本方向,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地方税体系建设,落实财税法治化改革措施,以匹配现代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沈中彦  
中国式现代化离不开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的进程不是一蹴而就的,其经过了“模仿职业教育现代化的路径、奠定职业教育现代化的核心、历经职业教育现代化的曲折、提升职业教育现代化的规模、明确职业教育现代化的道路”五个发展阶段。根据中国职业教育发展历程,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是一种渐进式、持续性、内生型的现代化。当前,我国职业教育以中国特色与世界水平为标准,呈现出“四个相统一”的中国式现代化时代特征,即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是规模与质量相统一的现代化、守正与创新相统一的现代化、适应与引领相统一的现代化以及协同与开放相统一的现代化。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李秋丽  张俊豪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民族院校发展政策的变迁大致经历了以培养少数民族政治干部为主的初步发展时期(1949年—1977年)、以培养专业技术人才为主的壮大发展时期(1978年—2004年)、以培养综合素质人才为主的内涵发展时期(2005年至今)三个阶段。本文从政治论、经济论、价值论三维分析框架,对民族院校发展政策逻辑演进进行梳理分析,并根据新时代国家发展战略、民族地区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高等教育发展背景和民族工作的实际,对新时代民族院校发展政策进行了展望。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武小龙  
共生治理包括共生单元、共生环境、共生界面与共生模式四大要素,从共生治理的理论框架解释新中国城乡关系70年的演进逻辑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研究发现,新中国城乡治理主要经历了三次重要转型:1949—1978年的"寄生型"治理、1978—2002年的"偏利共生型"治理、2002—2017年的"非对称互惠共生型"治理、2017年之后城乡"对称互惠共生治理"理念的提出。本质上看,城市与乡村之间的结构关系折射的是中国社会的整体性变迁,城乡共生型治理遵循的是一种渐进主义的改革方案,反映的是国家政权建设中国家与农民关系的重构,最终目标是为了在对称互惠共生治理中实现城乡社区的空间正义。
[期刊] 改革  [作者] 张婷  王三秀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从无到有,大致经历了萌芽、初步形成、试点改革、全面深化改革等阶段。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历程,是政府责任不断完善的过程。政府在制度设计、财政支持、监督管理等方面的努力,使农村养老保障从最低限度的生存满足向高阶发展权的保障转变,并逐渐形成从一元主导到多元并用的保障模式。新时代全面深化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改革,面临着城乡差异较大、养老金替代率不足、法制化程度低、区域差异性大等难题。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需面向城乡一体化和法制化建设,进一步明确政府责任,因应区域差异进行有效的制度设计。
[期刊] 改革  [作者] 张蕴萍  赵建  叶丹  
收入分配是现代经济运行的重要环节,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对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从各个层面对收入分配制度进行了全面深入而又卓有成效的改革。改革开放之前,主要采取的是工资分、计时制和职位等级制等,讲求的是同一层级内的平均主义和绝对公平。改革开放之后,伴随着整个经济体制的市场化变迁,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也在不断推进和深化。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变迁举措从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形式并存,到要素市场的建立和深化,再到财产性收入的确认和提高居民财产性收入,都极大地提高了要素的活力和积极性,对经济的高速增长作出了重要贡献。在缩减收入差距的条件下实现经济更有效率和更高质量的发展,是新时代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基本取向。着重保护劳动所得,鼓励更多新要素参与,三次分配兼顾效率与公平,是进一步推动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关键。
[期刊] 改革  [作者] 董志勇  李成明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农业经营体制先后经历了"农民所有,自主经营"的个体经营体制、"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集体经营体制、"家庭承包,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以及完善基本经营制度、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等阶段。在70年的改革历程中,处理好农民与土地的关系始终是农业经营体制改革的主线,有效发挥集体经济组织功能是农业经营体制改革的重要前提,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农业经营体制改革的重点工作,建立健全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是农业经营体制改革的重要保障。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经营体制改革迎来了新的历史机遇,面临新的问题和挑战,全面深化农业经营体制改革是大势所趋。未来我国应全面深化农业经营体制改革,进一步健全土地有序流转机制,推进土地流转形式由单一流转方式向多元化综合流转方式转变;明确集体经济组织功能定位,推进集体经济组织由注重行政管理向注重市场服务转变;坚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监管并举,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从数量型增长向质量型增长转变;加强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方式由土地规模化向服务规模化转变。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王娜  何自力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巨大成就。学者们从不同角度总结我国经济增长奇迹,但是一些观点忽视了前30年的发展成就和作用,以及70年经济现代化建设的统一性。从经济现代化建设过程看,70年的发展经验体现了"变"与"不变"的辩证关系。从"不变"的视角看,我国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始终以实现现代化作为发展目标、始终强调工业化发展的重要性、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从"变化"的视角看,根据国内外发展条件的不断变化,我国对基本经济制度、经济体制机制、发展战略步骤和对外战略进行了适时调整。新时代,我国确立了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目标。纵观70年的经济现代化经验,应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现代化目标和"四化同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并根据经济现代化实践保持体制、方针、政策的灵活性。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桑宁霞  郑苗苗  
梳理新中国70年成人教育学演进历程,可将其划分为成人教育学起步、成人"教育"之学探索与蜕变、"成人教育"之学兴起与蜕变和成人教育学完善成熟六个时期。通过勾勒成人教育学行进轨迹,探讨其取得的进展成果,可以发现:成人教育学价值视域逐步深化,逻辑起点不断稳固,研究体系渐趋丰实,与其他学科关系日趋明晰,研究方法不断提升。对成人教育学演进加以反思,可见该学科自为历程仍在继续,价值理念仍在延续,方法论争论仍在持续。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张进清  温荣  
本文主要采取文献分析法,对新中国成立70年来民族地区教师研究的逻辑演进进行阶段性分析,并根据前期研究不足和新时代民族地区教师发展需求,探讨未来民族地区教师研究的主流趋向。研究发现,70年来我国民族地区教师研究大致经历了教师教育建制研究(1949—1999年)、教师素质全面提升研究(2000—2009年)、教师多维专业发展研究(2010年至今)三个历史阶段,具体涉及民族地区教师的多元文化素养、心理健康、双语教学、教师专业发展、农村教师流动、教师资源配置及激励管理等方面;研究者开始从单一文献研究走向调查研究再到综合多种研究方法来研究民族地区教师问题,研究范式从定性研究走向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实证研究。展望未来民族地区教师研究趋向,学者需要在"理论自信"引领下进一步提高民族地区教师研究的理论水平,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背景下强化民族地区乡村教师研究,从"一带一路"建设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构建维度推进民族地区教师跨文化研究,并在研究方法上更加多元综合,从而更好地服务于新时代民族地区教师队伍的高质量建设。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