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041)
- 2023(15952)
- 2022(12964)
- 2021(12325)
- 2020(10053)
- 2019(23337)
- 2018(22600)
- 2017(41503)
- 2016(21846)
- 2015(24840)
- 2014(24473)
- 2013(23735)
- 2012(21454)
- 2011(19160)
- 2010(18569)
- 2009(17101)
- 2008(16384)
- 2007(13614)
- 2006(11692)
- 2005(10487)
- 学科
- 济(92936)
- 经济(92835)
- 管理(58072)
- 业(54589)
- 企(43007)
- 企业(43007)
- 方法(39462)
- 数学(35041)
- 数学方法(34601)
- 中国(30102)
- 农(28651)
- 财(22143)
- 业经(21584)
- 农业(18940)
- 贸(18511)
- 贸易(18499)
- 易(18104)
- 制(17532)
- 地方(17320)
- 学(17115)
- 银(14674)
- 融(14658)
- 金融(14651)
- 银行(14651)
- 行(14145)
- 体(13982)
- 理论(13513)
- 发(13505)
- 环境(12706)
- 和(12700)
- 机构
- 大学(301344)
- 学院(298149)
- 济(131261)
- 经济(129016)
- 管理(114772)
- 研究(106262)
- 理学(99325)
- 理学院(98276)
- 管理学(96510)
- 管理学院(95959)
- 中国(81573)
- 京(63473)
- 科学(60826)
- 财(58267)
- 所(50829)
- 中心(49052)
- 农(47466)
- 财经(46561)
- 研究所(46387)
- 经(42855)
- 江(42269)
- 业大(41788)
- 经济学(41780)
- 范(39881)
- 北京(39681)
- 师范(39469)
- 院(38975)
- 经济学院(37611)
- 农业(36808)
- 财经大学(34868)
- 基金
- 项目(208103)
- 科学(166419)
- 基金(154914)
- 研究(154605)
- 家(135265)
- 国家(134202)
- 科学基金(115840)
- 社会(101843)
- 社会科(96590)
- 社会科学(96571)
- 基金项目(80879)
- 省(77884)
- 自然(72397)
- 教育(70988)
- 自然科(70816)
- 自然科学(70796)
- 自然科学基金(69538)
- 划(66785)
- 资助(61962)
- 编号(61156)
- 成果(49619)
- 重点(47336)
- 部(47268)
- 发(45257)
- 国家社会(44348)
- 创(43816)
- 课题(42169)
- 教育部(41220)
- 创新(41032)
- 科研(39888)
- 期刊
- 济(138808)
- 经济(138808)
- 研究(90409)
- 中国(62461)
- 学报(45509)
- 农(45145)
- 财(44520)
- 科学(43280)
- 管理(43050)
- 大学(36307)
- 教育(34577)
- 学学(33789)
- 农业(31209)
- 融(27028)
- 金融(27028)
- 技术(26711)
- 经济研究(24138)
- 财经(23100)
- 业经(22533)
- 经(20096)
- 问题(18593)
- 贸(17784)
- 业(16923)
- 国际(16356)
- 世界(15933)
- 图书(14598)
- 版(14410)
- 统计(13882)
- 技术经济(13695)
- 科技(13095)
共检索到44890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赵康杰 景普秋
中国城乡互动关系随对外开放战略转变而向城乡一体化迈进。新中国成立之初,"四面八方"政策带来要素、产品城乡互动,城乡关系呈互助互惠特征;但国际封锁禁运下新中国走上重工业优先发展道路,统购统销、人民公社、户籍隔离制度等使得要素、产品按计划配置,形成城市优先、城乡隔离下发展缓慢的城乡关系。改革开放虽发轫于农业改革与乡镇企业,但在国外需求拉动下,要素单向城市集聚促进城市发展而拉大城乡差距,形成城乡"二元结构"。21世纪扩大内需背景下城乡统筹、新农村建设实施,"一号文件"等引导要素、产品、公共服务向乡村倾斜,城乡双向互动显现,城乡收入差距达到最大值之后呈缩小态势。新时代全方位开放、乡村振兴助力化解城乡不平衡矛盾,城乡关系步入互动融合发展新阶段,需加快城乡经济一体化、建立统一公共产品保障体系,东、中、西、东北地区要依托开放形成特色城乡互动空间格局。
关键词:
对外开放 城乡互动 城乡一体化 中国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肖华斌 袁奇峰 宋凤
现行的城乡规划和管理单一强调建设用地,忽视了对整个区域起生态支撑作用的非建设用地,对城乡生态环境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提出应重新审视建设用地与非建设用地之间的关系,探索相应的规划思路。总结了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城乡非建设用地面临的困境,并分析了其原因。在辨析城乡非建设用地的用地类型和构成要素的基础上,总结了城乡非建设用地的识别方法。最后,基于城乡一体化理论,探索了城乡非建设用地的规划框架。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武小龙
共生治理包括共生单元、共生环境、共生界面与共生模式四大要素,从共生治理的理论框架解释新中国城乡关系70年的演进逻辑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研究发现,新中国城乡治理主要经历了三次重要转型:1949—1978年的"寄生型"治理、1978—2002年的"偏利共生型"治理、2002—2017年的"非对称互惠共生型"治理、2017年之后城乡"对称互惠共生治理"理念的提出。本质上看,城市与乡村之间的结构关系折射的是中国社会的整体性变迁,城乡共生型治理遵循的是一种渐进主义的改革方案,反映的是国家政权建设中国家与农民关系的重构,最终目标是为了在对称互惠共生治理中实现城乡社区的空间正义。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冉庆国 杜会永
城乡一体化是国家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本文从产业集群视角出发,根据不同产业集群特征将产业集群区划分为农业基础型、服务业集聚型和工业主导型三种典型,重点分析了这三种典型产业集群地区城乡一体化演进的模式、动力与路径,并据此提出政策设计时需注意的几个关键问题。
关键词:
产业集群 城乡一体化 演进机制 政策设计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金三林 曹丹丘 林晓莉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城乡关系不断调整和演进。新中国成立初期建立并强化城乡二元体制,改革开放后城乡二元体制开始破除,党的十六大后统筹城乡发展,十七大后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十九大提出城乡融合发展方略,城乡关系一直在适时调整完善。改革的主线是不断明晰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一方面持续强化政府的公共资源配置职能,推进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公共服务均等化,提升乡村治理能力;另一方面持续推进城乡商品市场一体化和要素市场一体化。当前,我国正在进入城乡融合发展的加速期。新时期推进城乡融合发展,要继续坚持以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为主线,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在城镇化的大格局下重塑城乡关系,实现城乡功能互补、协调发展,共同推进整个国家现代化进程。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佘高红 王锦
分析传统城市和乡村的对立格局,找出阻碍城乡和谐发展的制约因素,以全球化为契机,提出通往城乡一体化这一理想境界的门径是地区城市(RegionalCity)———一种新型的城市概念。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陈雯
“城乡一体化”是我国城市化战略的重要步骤。应该从我国城乡对立的经济社会背景出发,分析把握其内涵,实现体制的一体、经济的链接、社会的趋同、空间的融合。
关键词:
城乡一体 城乡对立 内涵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厉以宁
今后30年,我国改革的重点将是消除城乡二元体制,进而实现城乡一体化。城乡一体化应该是双向的,即农村居民可以迁往城市,在城市工作或经营企业,城市居民也可以迁往农村,在农村工作或经营企业。我国目前的城乡一体化之所以是单向的农村居民向城市迁移,关键不仅在于城乡居民户籍分列,更重要的在于土地制度的二元结构。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是双向城乡一体化的体制障碍,应该尽快消除这种体制障碍,赋予农村居民财产权,发放房屋产权证,将承包土地和宅基地的所有权与使用权分离。双向的城乡一体化,有利于中国经济走向以居民消费拉动为主,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利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和谐社会。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孙自铎
一、城乡一体化是现实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城市自产生之日起就与农村有着密切的经济关系。但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上,相互关系联结的内容和形式并不相同。从中国的历史看,城乡间的经济关系可划分为下面三个历程。早期,城市的经济功能主要是商品交换的场所。此时的城市并不从事生产创造物质财富,属道地消费型。城里闲居的官僚贵族地主的奢侈优厚物质生活来源,无论是农产品还是手工业品都从乡村获得。城乡间的经济关系,城市是统治与剥削,乡村则是无偿供给。随着社会分工的发展,城市经济作用才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顾益康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是党的十六大提出的我国在新世纪解决"三农"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速推进现代化的重大战略。这是我们党在深刻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几十年处理城乡关系、解决"三农"问题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根据新世纪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时代特征和主要矛盾而提出的一个全新的战略思想,是致力于突破城乡二元结构,加快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农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魏婕 何爱平
长期以来,由于受二元经济结构影响,中国长期处于城乡市场分割、城乡商贸流通发展不平衡的状态下,这种状态严重阻碍了农民增收和消费,延缓了二元经济结构的转换、促使城乡一体化的进程。文章通过城乡分工和交易效率的视角来探讨我国商贸流通发展不平衡的现状及其原因。研究发现,农产品市场和工业制成品市场交易效率的巨大差异带来城乡商贸流通的不畅、交换关系的紊乱和"双重滞销"的产生。因此应根据我国农产品市场的实际情况,在统筹城乡商贸流通的过程中要扩大农产品交易规模,加强农村流通网络的建立,构建高效完备的农产品市场信息网络,发展多种形式的中介组织,加强市场制度的建设,降低市场的风险。
关键词:
城乡分工 城乡商贸流通体系 交易效率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张瑞怀 李宏伟
当前,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深化,中央进一步加大了对"三农"的支持力度,农业现代化和新农村建设正在各地蓬勃开展。"城边村"的加快发展和"城中村"的日益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黄新萍 谭义英
十六大报告提出的城乡统筹是我国在新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的新理念,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是打破城乡二元结构的新思路,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新出路。要实现城乡统筹,需要一系列的制度创新;实施城乡就业一体化战略,是实现城乡统筹的核心内容。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张建华
新型城乡形态是新的城乡连接方式和互动机制,具有就业以非农为主、专业化分工和集聚、物质和生活条件显著改善以及农与非农的双重角色特征,农村城镇化、农村城郊化、城中村、都市圈和新农村是五个典型的新形态。本文分析了每一个新型城乡形态的起因、意义和问题,并提出都市圈形态将成为未来的首要选择。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齐永忠 于战平
本文认为,国内对都市农业的认识存在四个方面的误区:以都市的发展需要为中心,主观设计都市农业的发展模式;将旅游观光休闲功能作为都市农业的发展重点;将高科技农业作为都市农业的本质规定;认为都市农业重点要发挥龙头作用。都市农业与城郊农业在发展的环境条件、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和目标功能方面存在区别,只有用城乡一体化的思维才能有效地促进都市农业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词:
都市农业 城乡一体化 认识误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