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139)
- 2023(14487)
- 2022(12218)
- 2021(11736)
- 2020(9644)
- 2019(21979)
- 2018(21840)
- 2017(41116)
- 2016(22817)
- 2015(25665)
- 2014(25515)
- 2013(24805)
- 2012(23395)
- 2011(21329)
- 2010(21633)
- 2009(20439)
- 2008(20269)
- 2007(18259)
- 2006(16629)
- 2005(15382)
- 学科
- 济(90360)
- 经济(90237)
- 业(67521)
- 管理(62468)
- 农(48533)
- 企(45761)
- 企业(45761)
- 农业(31895)
- 方法(31220)
- 中国(30518)
- 数学(27442)
- 数学方法(27152)
- 制(26679)
- 财(25917)
- 业经(24278)
- 体(19298)
- 贸(18815)
- 贸易(18805)
- 银(18457)
- 易(18444)
- 银行(18437)
- 行(17832)
- 策(17251)
- 融(16764)
- 金融(16757)
- 地方(16750)
- 学(16427)
- 发(14331)
- 体制(14307)
- 环境(13530)
- 机构
- 学院(315389)
- 大学(313727)
- 济(142190)
- 经济(139377)
- 研究(117792)
- 管理(117391)
- 理学(99083)
- 理学院(98016)
- 管理学(96638)
- 管理学院(96025)
- 中国(94934)
- 财(69390)
- 京(67437)
- 科学(64976)
- 农(64694)
- 所(59354)
- 中心(54042)
- 研究所(52897)
- 财经(52014)
- 江(50147)
- 农业(49389)
- 经(47450)
- 业大(46334)
- 经济学(43497)
- 北京(43208)
- 范(41777)
- 院(41626)
- 师范(41423)
- 经济学院(38924)
- 州(38310)
- 基金
- 项目(199563)
- 科学(158395)
- 研究(154186)
- 基金(145404)
- 家(125819)
- 国家(124650)
- 科学基金(106055)
- 社会(99867)
- 社会科(94376)
- 社会科学(94357)
- 省(75915)
- 基金项目(74857)
- 教育(70581)
- 划(64087)
- 自然(63841)
- 编号(63503)
- 自然科(62307)
- 自然科学(62291)
- 自然科学基金(61243)
- 资助(59514)
- 成果(54180)
- 部(47108)
- 重点(45314)
- 课题(45058)
- 发(44407)
- 制(43284)
- 国家社会(42185)
- 性(41208)
- 创(41144)
- 教育部(40608)
- 期刊
- 济(170432)
- 经济(170432)
- 研究(106308)
- 中国(77830)
- 农(66644)
- 财(53845)
- 学报(45577)
- 农业(44774)
- 科学(44113)
- 管理(43802)
- 教育(40683)
- 融(40210)
- 金融(40210)
- 大学(36693)
- 学学(34223)
- 业经(29893)
- 技术(27405)
- 财经(26901)
- 经济研究(26009)
- 经(23275)
- 问题(22764)
- 业(22507)
- 世界(19797)
- 贸(19225)
- 国际(17676)
- 农村(16248)
- 村(16248)
- 版(15836)
- 技术经济(15095)
- 农业经济(15060)
共检索到51672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
[作者]
董志勇 李成明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农业经营体制先后经历了"农民所有,自主经营"的个体经营体制、"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集体经营体制、"家庭承包,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以及完善基本经营制度、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等阶段。在70年的改革历程中,处理好农民与土地的关系始终是农业经营体制改革的主线,有效发挥集体经济组织功能是农业经营体制改革的重要前提,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农业经营体制改革的重点工作,建立健全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是农业经营体制改革的重要保障。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经营体制改革迎来了新的历史机遇,面临新的问题和挑战,全面深化农业经营体制改革是大势所趋。未来我国应全面深化农业经营体制改革,进一步健全土地有序流转机制,推进土地流转形式由单一流转方式向多元化综合流转方式转变;明确集体经济组织功能定位,推进集体经济组织由注重行政管理向注重市场服务转变;坚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监管并举,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从数量型增长向质量型增长转变;加强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方式由土地规模化向服务规模化转变。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周振 孔祥智
农业经营体制是农村政策的基石,是历来农业农村改革的重要内容。本文梳理了新中国70年农业经营体制的5个发展阶段,运用农业生产"统分结合"与制度变迁理论的分析框架,从理论上阐释了我国农业经营体制的变化规律,形成如下研究结论:第一,市场与政府共同决定着农业经营体制的变迁,政府的"有意"越位与"无意"缺位是统分关系长期失衡的制度性原因,形成了农业经营体制强制调整与自我调节的两类变迁路径。第二,生产关系调整能否适应生产力发展是决定制度变迁能否持续的前提,也是检验农业经营体制生命力的试金石。第三,政府主导的农业经营体制强制性变迁易陷入"统"的过多或"分"的过细的不协调状态。最四,70年来农业经营体制呈现出从家庭经营走向以家庭经营为基础的变化轨迹,再次表达了以家庭经营为基础的天然合理性。本文的研究结论对完善我国农业经营体制具有一定启示作用。
[期刊] 改革
[作者]
张婷 王三秀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从无到有,大致经历了萌芽、初步形成、试点改革、全面深化改革等阶段。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历程,是政府责任不断完善的过程。政府在制度设计、财政支持、监督管理等方面的努力,使农村养老保障从最低限度的生存满足向高阶发展权的保障转变,并逐渐形成从一元主导到多元并用的保障模式。新时代全面深化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改革,面临着城乡差异较大、养老金替代率不足、法制化程度低、区域差异性大等难题。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需面向城乡一体化和法制化建设,进一步明确政府责任,因应区域差异进行有效的制度设计。
[期刊] 改革
[作者]
龚浩 任致伟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财政体制经历了"统收统支"、"包干制"、"分税制"财政体制形成与完善、在"构建现代财政制度"要求下"分税制"深度调整等四个阶段。贯穿这四个阶段的逻辑主线是:财政体制改革是推动整体改革的突破口,服务于整体改革的需要。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决定着财政体制改革的方向,财政体制改革要以解决社会主要矛盾为目的。下一步,要坚定分税制改革的基本方向,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地方税体系建设,落实财税法治化改革措施,以匹配现代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赵军洁 张建胜
纵观新中国成立70年来农村改革历程,一条主线就是农业经营体系的改革和完善,经历了农民土地所有制下的农业经营体系、人民公社化的农业经营体系、双层经营体制下的农业经营体系、城乡一体化下的农业经营体系四个阶段。"三个坚持"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重要论断,为当前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奠定了改革基调,也指明了发展方向。结合农业经营体系改革中的实践问题,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需要注重以家庭经营为基础创新农业经营方式、引导新型经营主体通过多种形式带动小农户共同发展、支持多种经营主体融合发展以提升农业产业链和价值链,并进一步优化财政政策支持的方向和方式。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吴亚平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投融资体制改革取得了巨大成就,逐步推动形成了投资主体多元化、资金来源多渠道、融资方式多样化、项目建设管理市场化的投融资格局,有力地促进了固定资产投资和经济社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总结40年投融资体制改革,主要经验包括:坚持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健全投资管理制度,完善投资运行机制,调动各类投资主体的积极性,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不断增强。同时,应注重发挥政府和市场的合力,促进提升全社会投资效率,注重政府"放管服"的有机结合,坚持与其他领域改革协同推进,坚持扩大对外开放,构建更加开放的投融资体制,充分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高质量地引进来和走出去。
关键词:
投融资体制改革 改革开放40年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涛 黄频英
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广东秉承敢为人先传统,厉行调查研究,创立“五定一奖”生产责任制,开启了中国农业经营体制改革的实验。同时,广东农民冲破制度禁区,率先试验包产到户;搁置争论,尊重群众意愿,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推动农村的巨大变革。随着改革的发展,求真务实,扬长避短,创建有广东特色的家庭经营与合作经济同步发展的双层经营体制。随后顺应现代经济潮流,与时俱进,率先推行适度规模经营和股份合作制,不断开拓农业体制创新之路。
[期刊] 改革
[作者]
韩保江 杨丽
工业化是建设现代化强国的必由之路。新中国70年工业化历程可划分为工业化初期、工业化快速推进期、工业化中后期、工业化高质量发展期四个发展阶段。通过分析各阶段的增长动力和结构特点,可归纳出我国工业化发展的经验启示: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我国快速推进工业化的政治保障;坚持社会主义制度是我国快速推进工业化的制度前提;坚持市场化改革是我国快速推进工业化的关键举措;坚持对外开放是我国快速推进工业化的重要路径;坚持发展理念创新是我国快速推进工业化的理论先导;坚持战略与规划引领是我国快速推进工业化的重要方法;坚持依靠人民群众是我国快速推进工业化的重要条件。
关键词:
新中国成立70年 工业化 高质量发展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高波
本文回顾和总结10多年的农村改革,认为90年代农业经营体制改革仍然是深化农村改革的主线,要以启动和发育农业企业化经营机制作为90年代农业经营体制改革的基本目标。要在改革中通过导入企业化经营机制、积极稳妥地推行租赁制、试行股份制来不断完善和发展家庭经营,並着力推进发达的高效率的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建设;同时要通过调整宏观农业政策,改革农业土地制度,构建有序的高效率的农村经济组织和政权组织来配合,支持农业经营体制的改革。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王拓
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在这一历史节点上,回顾和总结新中国外贸体制机制改革的历史经验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首先梳理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外贸体制机制改革的历程,分析了当前正在推动的改革进程和由此取得的伟大成就,提炼总结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外贸发展的成功经验,指出体制机制改革对中国外贸实现历史性转变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而外贸体制机制改革的关键在于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以开放倒逼国内改革、融入经济全球化浪潮和形成国际竞争优势等。同时总结了外贸体制机制改革过程中的总体状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比如突破性制度创新推进阻力大、政策碎片化、法制建设滞后、要素流动不足、市场主体待遇存在差异和国际经贸规则引领能力不强等。最后根据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建议,为今后进一步进行深化改革、构建全面开放新格局和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新中国70年 外贸体制机制改革 对外开放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郑淋议 罗箭飞 洪甘霖
研究目的:剖析农村土地制度和农业经营制度的关系,为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提供参考。研究方法:比较分析法、文献研究法。研究结果:新中国成立70年来,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先后历经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农民所有、家庭经营"、改革开放前期的"集体所有、集体经营"到改革开放后期的"集体所有、均田承包、家庭经营",再到现阶段的"集体所有、均田承包和多元经营"4个阶段。在这个过程当中,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既遵循人口与土地关系、生存与发展关系以及政府与市场关系的大逻辑,又遵循着农村土地制度的"产权逻辑"、农业经营制度的"生产逻辑"等小逻辑。研究结论:为深化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变革,需加强农村土地制度与农业经营制度联动改革的制度设计,发挥要素、组织和制度的作用,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机衔接。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刘家强 刘昌宇 唐代盛
我国城市化的演进逻辑体现为人本主义的兴起、市场化方式的介入、"马丘比丘宪章"理念的植入和社会基础的统一性,城市化的成功实践,得益于城市目标模式、城市经济模式、城市道路模式、城市管理模式、城市体系模式和城市生态模式的转型。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现代意义的城市化需要在城市和农村两个层面实现新的突破,一方面做实国家战略城市群的基础大都市区的发展,让更多农业人口转移到城市获得平等的发展机会,实现城市化由"雅典宪章"向"马丘比丘宪章"的演进,城市化模式由此演化为"结构形态转换型";另一方面实现从"单向性"城市化向"双向性"城市化转型,设计社会权利与社会资源对等配置的城乡制度,实现农业生产的规模经济和"乡贤文化"的回归,做实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农业农村的崛起。
[期刊] 改革
[作者]
张蕴萍 赵建 叶丹
收入分配是现代经济运行的重要环节,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对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从各个层面对收入分配制度进行了全面深入而又卓有成效的改革。改革开放之前,主要采取的是工资分、计时制和职位等级制等,讲求的是同一层级内的平均主义和绝对公平。改革开放之后,伴随着整个经济体制的市场化变迁,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也在不断推进和深化。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变迁举措从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形式并存,到要素市场的建立和深化,再到财产性收入的确认和提高居民财产性收入,都极大地提高了要素的活力和积极性,对经济的高速增长作出了重要贡献。在缩减收入差距的条件下实现经济更有效率和更高质量的发展,是新时代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基本取向。着重保护劳动所得,鼓励更多新要素参与,三次分配兼顾效率与公平,是进一步推动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关键。
关键词:
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人力资本 高质量发展
[期刊] 改革
[作者]
高尚全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经验邓小平同志开创的改革开放事业,使中国的面貌发生了举世瞩目的历史性变化。改革开放13年来,我国经济迅速发展,国力大大增强,社会不断进步,人民生活显著提高。实践证明,改革开放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富裕幸福的必由之路,这条路线已深深扎根于中国亿万群众之中,得到了全国人民的衷心拥护。在当前国际风云变幻中,中国能够牢牢地站稳脚根,保持社会安定团结,经济稳步增长,正是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的结果。从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刘溶沧 马珺
改革开放20余年来,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效。作为其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财税体制改革,也在艰难曲折的改革历程中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和关键性的胜利。国家财政通过资金投入和制定实施相应的财政政策,有力地促进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有力地支持了国家重大改革措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